刻在人类基因里的禁令有哪些?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生活中的小现象:为何有一些人坐车时会晕车想吐。今天,我们研究一下「人类」身上一些奇怪好玩的特点。
刻在人类基因中里的禁令有哪些?
| 答主:真狗熊
人类的祖先当年在树上生活过,所以有很强的平衡能力,能够感受到颠簸和旋转。
强力的立体视觉配合上强力的平衡能力,可以让人类祖先在树上来去自如,简直完美。当然,这么精密的平衡系统也有点小缺陷,那就是容易出问题。
我们的脑袋无论出什么毛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而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神经系统出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乱吃东西,吃到了有毒的食物。所以我们的大脑长久以来形成了这么一套行为模式:如果你身体感受到的运动状态和你实际的运动行为不一致。
那说明你肯定是吃了有毒的东西,影响了最敏感的平衡感知神经。这时候刻在你基因里的行为模式就会发出指令:呕吐,赶快吧有毒的东西吐出来。
这个模式一直运行的很好,直到人类发明了交通工具……当你坐在汽车上,耳朵感受到身体在加速减速左转右转。但是你的肌肉却是放松状态,完全没有运动。
大脑一分析:坏了,我中毒了!赶快发出眩晕信号,开始吐!
| 答主:M3小蘑菇
你晚上睡觉时,如果把手没有完全放在床上,比如手掌和半个小臂伸出床外,往往会感到不安心。
可能人类祖先还没从树上下来时,睡觉时容易被猛兽跳起咬住延伸出来的肢体然后拖下树。
| 答主:峡谷职业养爹人
有一个很少被提及的点,那就是——「梦境的快速遗忘」。
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什么人种,什么年龄,什么性别,能够记住梦境的人类占比极少。
大部分人类在醒来后就会快速遗忘掉梦境中的记忆,哪怕你醒来后当时觉得记住了,但只要你不拿纸笔记录很多,几小时后就会模糊梦境中的记忆。而相对的,你昨天打游戏的八连跪反而能念念不忘。
究其根本还是保证人类的生存。因为梦境是弱逻辑的,是无序混乱的,如果让这样的记忆残留,很容易影响现实中的行为——举例来说,在梦中你能飞天跳楼,但现实中你只要这样玩就是个死。
如果你记忆中梦境跳楼之类的行为做多了,一旦在现实中误判,你就得寄。所以我们的基因进化成梦境记忆快速遗忘的技能。它可能让我们的主观记忆少了一大截,但却能让我们活的更久。
| 答主:迩洱
睡觉时不管怎么样,都得在肚脐眼上盖个东西,哪怕是一片树叶,反正不能啥也不盖。
| 答主:VERITAS
一个有趣的观点,婴儿哭闹的时候,抱起来晃一晃、拍拍背就不会哭了,原因是在原始社会,母亲抱着婴儿在丛林里穿梭,边跑边哭的都被引来的野兽吃了,活下来的都是边跑不哭的。
所以抱着婴儿晃晃的动作就是在模拟祖先逃跑的情形,基因告诉婴儿这阶段里你不许哭。
| 答主:橙留香
手指甲划过粗糙面板(黑板,厚纸壳子 )的画面或者声音
接受不了,大脑会很痛苦,想回避。
| 答主:殊途
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张图,偏个题
| 答主:海底有人
记得之前看见过一个法医的回答。
大概是说人类的尸臭严格来说不属于一种我们认知当中的气味,更多是一种神经指令,不管你怎么洗,喷香水,还是会有这种味道。目的是提醒你附近有同类的尸体,是一个危险的环境。
而缓解或者解除这种症状的方法就是去公共厕所……就是去闻一下人类粪便的味道,因为粪便在基因遗传的历程中意味着附近有同类居住,属于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
想一想还挺有意思的。
| 答主:无关风月
对蛇的恐惧。
当在野外嗅到大王蛇或者眼镜王蛇独有的臭味,即使你从来没闻到过,依然会产生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大脑在疯狂的死亡告警!
后脑存在特殊区域,天生就负责对蛇的辨别和恐惧。
确实有人天生不怕蛇,但一定是极少数,是特例。
| 答主:维森
禁止放松。即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其实每个人都有,只有轻重之分。
这来源于人类需要对日常所有的事务进行检查,粮食,资源,武器,环境,人物,等等等等检查着一切。
因为这些东西时刻都在变化,判断不够仔细的人,在危险环境中生存率会降低,所以,禁止放松时刻检查,这种命令被写进基因,导致不去检查就会浑身不得劲。
但是强迫行为如果太过严重,会耽误大量时间甚至错过时机,也可能会导致丧命,还有更加操劳寿命更短,所以,这种机制一直在平衡进化。
强迫行为有一点是好事,这能让你少犯错。
像我这种加重的强迫行为就妥妥是强迫症了,甚至读一段文字,有时候都要反复读好几遍,就怕错过字里行间的有用信息,当我不想读了,身体又会很难受,强迫让我继续检查。
我这种强迫已经耽误生活的,在远古时代,就属于被淘汰的一批。
好在,强迫行为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训练方式就是可以阻止自己检查,去一次次证实不去检查也不会出现问题,强迫症状就会有好转。
强迫行为的根源就是怕犯错,越怕犯错越强迫,越紧张,反而约会犯错,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阻断根源,就是从小事做起,限制自己的检查行为,让自己一次次去验证不检查也不会犯错的结果,会慢慢好很多。
知乎热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