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别瞧不起朋友圈那个抠门的年轻人

别瞧不起朋友圈那个抠门的年轻人

情感

芒来小姐| 作者

张敬、青橙 | 编辑

  网络、 pexels | 图源


最近正在装修,屡屡花超预算。

大数据贴心地给我推送了一堆“抠搜指南”:

原价188元的莫比乌斯摆件,只要买几块钱的塑料管,再简单拼涂,就呈现出一模一样的高大上;


专用的洗碗盐动辄比碗还贵,干脆花20块买20斤平替,直接干到洗碗机退休;


要结婚,喜糖太贵?淘到一款天然可可脂巧克力,金光灿灿,喜气洋洋,才5毛一颗;


买什么400块的软管枕头?20块钱买袋同款软管不香吗!往枕套里一塞,从此实现枕头自由!


简直能抠出三室一厅,看得我膜拜不已。


评论区,更像是来还愿烧香。


初步get到抠门快乐的我,逐渐从装修,看到万物皆可抠的日常:


有人要回10年内送出去的份子钱,总计上万;



有人分享如何不花一块钱,白嫖各大APP的VIP;

还有这条我特别喜欢的手制内裤,颜值高不说,设计图更是技术流!

最重要的是,折合下来1元1条!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正经省钱,还有些不断升级的奇葩抠搜法!

青铜级别吃火锅,打包底料配菜;

白银级别买薯片、饼干,全部打碎,这样室友抢吃的时,一次就只能捏出一丁点了;

黄金级别便后立刻洗澡,省水又省纸……

抠搜中夹杂着一丝搞笑,搞笑里又不乏生活的情趣,让我直接上头。于是郑重加入全网知名的“抠组”,学习如何暴打消费主义。


图注:抠组是2个豆瓣小组:抠门女性联合会,抠门男性联合会。

无论是“因为穷所以抠”,还是“不是穷就是抠”,都是那么清纯不做作。

从此,我就过上了入群薅羊毛、积分换话费、换季卖二手的生活。

之前花呗买苹果、吃土入大牌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聊:

为什么省钱比花钱还让人快乐?


“我的心理账户,只进不出”

“抠组”有一个神贴:如何抠门且健康地购买姨妈巾。


帖子发在男组,吸引上百人围观点赞。

发帖者的抠搜方式也很简单粗暴:不多说,就是囤。

逛大润发,看到2块钱一包的,怒囤一年;

妇女节,专挑那些打一折、两折的,囤够一年;

国产月经杯30一个,循环使用一个可以用好几年。

(当然,一线城市寸土寸金,请抠搜人务必因地制宜)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一旦抠出心得,抠出技术,抠出水平。

人的消费欲望就会直线下降,一心只想着科学合理地抠,精打细算到小数点。

而且越抠,越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夏天最热的时候,几十块的“雪糕刺客”,稍不留神就背刺你。

抠组组员当仁不让,直接分享“自制冰淇淋”。


傻瓜式操作,口味随便调,15块吃够整个夏天,还要啥钟薛高?

这篇帖子被标为精华,组员们一拥而上,点赞收藏。

是大家穷得买不起梦龙、八喜、巧乐兹吗?

当然不是。

组里好些人,曾经也是非大牌不用,非贵价不吃。

比如我,20多岁时,光化妆品一年就要好几万,现在还不是一瓶大宝走天下?

那么,这些年为什么物欲直线降低,存款直线上升,越抠搜越快乐?

除了疫情带来的挣钱难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心理账户发生了变化。

“心理账户”这个概念,来自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勒。

塞勒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有两个账户:经济账户和心理账户。

在经济账户看来,钱和钱是一样的,不管你用什么方式挣到,一万块钱就是一万块钱;

但心理账户里,钱和钱却不一样。比如买彩票中一万和辛苦挣一万相比,前者更容易被冲动花掉。

最近一次朋友聚会,不少姐妹都提到:

从小家里衣食无忧,刚毕业那几年对钱没概念,总是挥金如土地买奢侈品,出去吃顿饭也动辄五百一千;

但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体会到挣钱的不易。大家也开始能省则省,各出奇招。

有个姐妹,在阳台上种满了韭菜、蒜苗和鸡毛菜;

还有的朋友,每天在单位食堂多要一份饭菜,再打包回家;

外出聚餐,更是必薅消费券……

穷倒不穷,但钱毕竟不是大风刮来的,越抠搜,越安心。”



花更少的钱,
买更多的幸福感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一星期不花钱,能不能活得很好?


先说答案:不能。

那一周,因为不能花钱,饿肚子不说,还被雨浇了个透心凉,拖着湿透的鞋子,目送来来往往的出租车,心情糟糕透顶。

为了活下去,我自带便当,妈妈做的香喷喷的热饺子,更是成了时至今日仍忘不掉的味道。

这段经历,虽然称不上美好。

但也让我发现: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开销都是不必要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少即是多”效应:

有时候花的更少,幸福感更多。

合适的环境条件里,“少”会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就像你开着大奔,堵车一小时,旁边溜达过去一辆电瓶,那一刻你也会狠狠羡慕。

我也是。

没钱打车的时候,才意识到有地铁坐多么幸福;没钱点外卖的时候,才知道爸妈做的饭菜多么可口。

跳出丰盛优渥的环境,去掉五光十色的外物,人才能看清:

到底是什么在给我托底。


当生活化繁为简,才能看到背后是谁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这让人顿悟:

原来人只需要一丁点东西,就足以很幸福了。


“强者花钱,
只花在刀刃上”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见过最抠门的人什么样”,有网友分享了她老师的故事。

海外经商多年,通晓三国语言,还是学术届大牛,每个月生活费却只有600。

住的是出租屋,二线城市三环外15平米;
吃的是学校食堂,1块钱的炖白菜白米饭;
拎的是破布兜,穿的是磨掉色的俄产皮衣,岁数比学生还大。


但是,对自己无比抠搜的他,却资助了十几户困难家庭,掏钱给困难学生上学,给他们买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这样一个人,“抠”出了多少国家栋梁。

但想要达成这样级别的“抠”,无疑需要很强的心理力量。

像刘畊宏说的“这个人核心力量很强”。

心理学中也有一个核心力量,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控制自我言行的能力,也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意志力”。

核心力量弱的人,明明穷得吃土,但听到“OMG”“买它”,还是经受不住诱惑;

而核心力量强的人,却能能够拒绝诱惑,坚守自己,说不买,就不买。

所以,抠其实是对精神肌肉的训练。

在认真计算一分一厘,不断货比三家,确定这份钱要不要花时。

我们也在不断确认自身的力量,自我效能感也随之提升。

就像我奶奶,从啃花生壳的饥荒年代过来的人。

她老人家有存硬币的习惯,因为硬币不像纸币容易损坏。

一枚一枚地攒着硬币,看着盒子里的钱越来越多,奶奶打定主意:

这笔钱,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动。

我大学毕业时,奶奶家里已经存了3个装满硬币的铁制饼干盒,却被随意地丢在柜子底下:

“你们谁要就拿走。”

你瞧,这3大硬币,就像她的“勋章”,在那个穷困的年代里,给了她很多的力量感、安全感和成就感。

这并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保证,而是足以对抗精神层面的饥荒和贫穷


你与金钱的关系,
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

前段时间,“隐形贫困人口”这个梗很火。

简单说,就是一边“吃土”,一边挥金如土。

在消费主义的蛊惑下,衣服穿一季就扔,吃饭只去网红打卡,大批年轻人正在“精致穷”。

与之相对的,是“隐形富裕人口”。


有人表面上,连饭馆的纸巾都要“抠”回家,私底下却攒出两套房;

有人舍不得给自己买贵的,家人有需要,几万几万的掏;

还有人穿着30块钱的大汗衫,谈着上百万的生意,资助了成千上万人。

为什么我们花钱的方式,会如此不同?

英国一项调查表明,钱的背后,关联了4种感情:

安全感(钱使人摆脱焦虑);
权力感(钱使人占据主导地位及控制他人);
爱(取代感情);
自由(实现目标的能力)。

对于“隐形富裕人口”来说,钱就是钱;

而那些一花就收不住的“隐形贫困人口”,其实更多是在用买买买,去寻找缺失的爱,填补内心的洞,释放压抑的欲望。

所以,与其说我们提倡“抠”,不如说是让物回归物用本身,让自己与自己和解。
毕竟,不管物质商品如何更新换代,人为制造的诱惑,本质其实都是一种幻觉。

它把消费者捧得高高在上,让我们用错的方式爱自己,把花钱多少当成爱的标准,进而迷失在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概念中。

既然如此。

不如我们一起,合理地“抠搜”起来吧!

春天开花的时候,带上自己做的三明治,灌一壶蜂蜜水,在天光云影的河畔,一坐就是一天;

夏天最便宜的西瓜,挑一个敲起来最好听的,一刀下去,凉丝丝红彤彤,一口沙瓤下去,暑气和燥热瞬间无影无踪;

秋天山上的落叶缤纷,捡一片做成书签,;

冬天的旧毛衣、旧鞋子也别急着扔,总有人需要这份温暖……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抠门”是一种生存哲学,能帮你掌握自己生活的安全感。没钱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失去安全感,也很容易陷入焦虑。


但有的人平时兢兢业业地工作,银行卡的余额却越看越心酸,甚至想不起来钱都花哪里了。


想知道你的钱最容易被什么“诱拐”吗?现加入【壹心理粉丝福利群】,即可免费领取“你容易花钱在哪儿”测评,了解自己的消费心理,提前规避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消费。


扫码立即加入粉丝群,一起“抠门”,一起掌握更多人生选择权吧!




作者介绍:芒来小姐,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公众号:芒来小姐(ydsakyml)



新冠歧视 | 爱情3大坑 | 恋旧情结

丧偶式育儿 亲子义气 | 慢半拍的人

两性禁忌 | 隐性霸凌 | 长期抑郁


点个“在看”,为自己注入能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离职摆摊、月入3w的年轻人,后悔了...男朋友不愿意发朋友圈秀恩爱,我要分手吗2022了,还有人瞧不起专科生?黄大妈:跟上年轻人,也让年轻人跟上我“抠门”办婚礼,年轻人活明白了!如何解读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央视早该出手!全是国产顶流,谁敢瞧不起他?不要放过那个有意思的年轻人发朋友圈都克制的年轻人,为什么在这件事上这么放肆?“厅局风”穿搭潮的背后,挤满了想考编“上岸”的年轻人上海需要年轻人,年轻人需要地摊女神与一张捡来的金属信用卡年轻人薅山姆羊毛,山姆割年轻人韭菜家长们瞧不起的“野鸡大学”,正成为名校跳板...在城里活不下去的年轻人,回农村搞自媒体想进“大厂”的年轻人,有多少败在了性格测试?马克谈天下(305) 从教贷改革谈到和舒默的座谈会这群追火箭的年轻人,用相机记录火箭发射的钢铁柔情……调查 | 失去娱乐的年轻人:从骑行“卷”到陆地冲浪了你的朋友圈里,还有真朋友吗?瞧不起亚裔?一名华裔警察被停职解雇!2022美国南方历史名城之旅(一)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大厂是如何毁掉努力上进的年轻人的?考学失败,找不到工作,你就真的完蛋了么?讲一个“完蛋了”的年轻人的故事吧这群刷爆朋友圈的老人,治好了年轻人的“躺平”退休生活 80多岁了还在为富豪儿子打工高房贷利率下,断供的年轻人快撑不住了!从技术层面分享5个少还房贷的方法我在寺庙朝九晚五,做躺得最平的年轻人(没出家)飒!那个闯进九大投行最强部门的女导师,刚刚拿下了港姐亚军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很喜欢在朋友圈炫自己经历,我是酸了吗这部9.1分好剧,讲出了每个被困住的年轻人无法逃避的平凡真相瞧不起父母又穷又喜欢花钱帮我找关系怎么办?哔哔|地主家的傻儿子发起朋友圈,祖宗十八代一起坑实不相瞒,我就是全成都最会打算盘的年轻人想回县城的年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