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浓浓的乡愁,是祖国统一的时空呼唤!
全文共3178字,图片13张,视频1部,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
文章首发于“有理儿有面”(youli-youmian),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
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是诗人余光中于1971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的诗歌,诗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实物,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大陆的绵绵怀念,引起了无数华夏儿女的共鸣,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与渴望。
如今,余光中先生已作古,但他作品表达的乡愁依然在海峡两岸流传,在美国操弄台海问题,“台独”势力挟洋自重不断挑战大陆底线的时代背景下,有理哥重提这首诗,回忆余光中先生点滴往事,以此来与大家一道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共勉。
一
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其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余光中随母亲一路逃亡,途经上海、昆明、贵阳,最终抵达重庆与父亲相聚。
1938年至1945年,余光中在重庆悦来街道度过七年青少年求学时期,这也是后来余光中先生《乡愁》中描述的故乡。此后,余光中还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金陵大学、厦门大学。
1950年,21岁的余光中离开大陆去了台湾。此后的40多年,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他一直都没回过大陆。但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统一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情感,一直在他的心中翻腾。
1958年7月,余光中的母亲病逝。10月份,他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进修写作课程。当时的美国,正流行民歌,这也触发了余光中的民族意识,这段时间创作的作品,流露出对国家的爱之深。
1966年,他在诗作《敲打乐》中真情告白:“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中国是我,我是中国”;他在《当我死时》中深情呼喊: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1971年,带有浓浓思乡情结的《乡愁》问世,那年,他43岁。很快,这首充满家国情怀的诗歌在中国大地上感动了无数人。与此同时,香港的一所大学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二
1974至1985年,余光中被香港中文大学邀请担任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
这一时期,余光中写了很多诗、散文和论文,还翻译了两本书。他曾说:在香港教书的11年光阴,是他最安稳、最舒适、最愉快的日子,这片土地,也带给了他无限的灵感。
其中以《沙田山居》、《吐露港上》最具有代表性,字里行间满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眷恋。
在《白玉苦瓜·自序》中他这样倾诉:“到了中年,忧患伤心,感慨始深,那支笔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块大陆,去沾汨罗的悲涛,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汉将...”。
1992年,余光中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赴北京讲学,他终于回到了阔别43年的祖国!这里已是高楼林立,欣欣向荣,他感慨“40多年过去,故乡变了。”同时又说,“文化的乡愁是永远解不了”。
1995年,余光中回到了厦门,写下了《浪子回头》,诗中写道,“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自此之后,余光中的乡愁升华了,李广、屈原、李白都成了他笔下的主角,他的诗歌意境更为广袤深远,而与大陆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
三
此后的20年间,余光中往返大陆60多次,先后到了山东、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时候都没去过的地方”,流连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尽情偎依在母亲怀中挽回失去的美好时光。
2001年, 余光中第一次到山东看黄河。黄河边上,他眼含热泪,他手中的名片一扬,任凭黄河将这张刻有自己信息的卡片紧紧拥抱,“黄河已经知道我来过了。”他说。
2003年,余光中回到了他的老家福建永春,这是他离开大陆后,第一次回祖籍地。在这里,余光中见到了自己的堂哥,两位老人在一起亲切地谈论过往的事情,还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
当着众多记者的面,已经70多岁的余光中说:古厝后面种着五株荔枝树,小时候我最喜欢爬这些荔枝树。大他三岁的堂哥余江海却毫不留情地“揭露”:你吹牛!小时候你很胆小,总要我带。
没想到,诗人对这段陈年旧事却“耿耿于怀”,在后来的《五株荔树》中,他写道:“也许小时候我曾经攀过/余江海却说,他记不得了/记得这一排五株高树/他真的陪我冒险爬过”。而且,把《五株荔树》这首诗放在诗集的显眼位置。
其实,这哪是老人的耿耿于怀,他分明是用这样的方式,倾诉对过往快乐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这片土地的赤诚热爱!时光流逝,唯有亲情永存,唯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矢志不渝。因为,这里是他的根,是他的魂!
这一时期的余光中,不仅用他充满中国魂魄的妙笔在两岸传播中华文化,让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感受感动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是以一位捍卫中华文明斗士的姿态,同“台独”势力妄图断裂两岸文明脉络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四
2005年,台湾陈水扁当局提出调降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遭到台湾文学界、教育界强力反对,余光中是其中的先锋。他说,“如果把文言文抛掉不用,我们就会变成没有记忆的民族!”
2017年,台湾蔡英文当局再次审核新课纲内容,准备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上限降为30%。余光中带领超过5万各界人士参与了反对削减文言文的联署,最终台湾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比例,维持在45%至55%不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维系两岸的文化共通,是促进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阵地,丧失中华文化认同的台湾年轻人,无疑会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跌宕起伏的国际风云中迷失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余光中,是守护台湾中华文化高地、维系两岸一统未来前景的勇士、斗士!
但余光中维系中国文化传统的作为,也招致了一些台湾岛内外人士的讽刺挖苦和批评刁难。有人讽刺他是“马屁诗人”、“半票作家”,更有人抨击余光中打压台湾文学,还有人称余光中与台湾国民党特务系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更有人指余光中的英文翻译作品存在诸多问题...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就在这样既身负文学极高造诣和影响力,又背负岛内诸多质疑、指责乃至谩骂中,于高雄病逝,享年89岁。他生在大陆,死后葬在了台湾,没有实现《当我死时》所表达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黄河之间,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的愿望。
最为令人气愤的是,在余光中病逝当天,台湾岛内的蛙虫在脸书上,铺天盖地的对他进行辱骂:“滞台的中国难民”,“滚回你的国去吧,脏了台湾土地”,“乡愁如此,那就滚回你的长江黄河”...!
五
余光中走了,任凭后人评说。
对无数期望中国统一的爱国者来说,他是中华文化的大师,是用诗歌散文等等文学形式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文化传承与统一的战士,也是坚决与台毒势力妄图文化篡改进行不屈斗争的斗士!
对那些数典忘祖、挟洋自重的台岛败类来说,余光中等文化斗士的存在,无疑给他们撕裂与大陆的地理、文化、精神血脉的恶行以沉重打击,在蔡英文当局加速谋独,“台独”思想甚嚣尘上的今天,很多台湾废青认为余光中不过是一个旧时代的遗物,一个政治立场站到对岸的老人...
随着在台的老一辈来自大陆人员的逐渐凋零,以及蔡英文当局对台湾历史的歪曲宣传、对大陆的攻击抹黑、对美西方殖民台湾野心的美化宣传,部分台湾年轻人对祖国认同感不断下降。
更为凶险的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再到如今的蔡英文当局,台毒势力妄图谋独的恶招频出,蔡英文当局更是公然鼓吹两岸“互不隶属”,疯狂推进“倚美抗中谋独”路线,贩卖“新两国论”,不断进行谋“独”挑衅,加剧台海局势紧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时代呼唤越来越强!
实现台湾回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吾辈的责任与使命!中国,一点儿都不能少!最后,就让我们再次重温1992年央视春晚上,旅法葡籍华人、歌手胡浩波深情演唱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在这美妙的歌声和文字中,祝愿两岸真正统一之日尽快到来!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公众号:
有理儿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