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追忆李瞻:不管身在何处,心里总是装着乡愁

追忆李瞻:不管身在何处,心里总是装着乡愁

其他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相期以茶,百岁聚首”意难平、不能忘!大师李瞻逝世,两岸同寄哀思。

视频来源:现代快报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台湾地区新闻学泰斗李瞻先生8月28日晚在台北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先生去后,两岸新闻学界、业界,乃至社会大众皆为李瞻先生献上哀思,更为先生一片爱国之心感动。

2022年农历新年前夕,台湾地区新闻学泰斗李瞻教授与老友、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隔着海峡通过视频拜年,曾感动无数两岸同胞。公众犹记得视频中,方汉奇先生 “百岁都不在话下,相期以茶”的期盼。但令人悲伤的是,李瞻先生于中秋前夕在台北家中辞世,二老“相期以茶”猝然成空,留下莫大遗憾。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一代大师谢世,两岸同寄哀思。对于新闻学界、业界来说,李瞻是台湾地区新闻学界泰斗,也为大陆新闻学研究发展倾尽全力。李瞻先生以一介书生之力,为两岸文化交流奋力破冰,百折不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9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在唁电中表示,李瞻先生德高望重、功勋卓越,是新闻学术泰斗、新闻史论研究巨擘、台湾地区新闻教育拓荒人。李瞻先生的逝世是全球华人新闻传播学界的巨大损失。李瞻先生生前长期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顾问,为中国新闻学术与教育的发展倾注宝贵心血。先生的精神和学养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界不朽的财富,先生的成就和贡献也将永远铭记于海峡两岸新闻学人心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唁电中指出,李瞻先生毕生致力于台湾地区新闻教育事业,笔耕不辍,泽被后世。李瞻先生开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术研究风气之先,积极推动两岸新闻学界交流。三十多年前,李瞻先生访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两岸新闻学术交流的破冰之旅,此后先生多次促成大陆学者赴台学习交流,为大陆高校捐赠专业书籍、设立奖学金,为两岸新闻交流殚精竭虑、功勋卓越。李瞻先生一生勤勉敬业,为两岸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悼念李瞻先生:“相期以茶”的声音还在耳边,敬爱的先生已经驾鹤西去,五内如焚,先生一路走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教授也在社交媒体撰文追忆李瞻先生:李先生为建立两岸学术友好关系、为大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二十多年前他听甘惜分先生说大陆缺乏学术书籍,便多方筹集、自己捐献共一千多万元台币,购16200多册图书,赠送33所大陆新闻院系,并协调海关入关。清华、北大受益良多。

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创新与未来媒体实验平台主任喻国明悼念李瞻:我曾与李瞻先生有多次面晤与请教,除去他的专业见解与智慧之外,他待人接物的热情与谦逊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他频频游走于两岸新闻传播学术界,为两岸学术交流牵线搭桥,并以其一己之力为祖国内地新闻传播教育机构大规模赠送极为宝贵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书籍,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斯人已去,祈福先生千古!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核心学刊《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刘俊追忆李瞻:第一次在台北见李瞻老师时,我只是一个山东大学新闻学在读研究生,当时正在文化大学访学。先生是山东人、多次在山大停留讲学,非常热情地在政治大学接待了我们两个从山东来的小学生。先生身体好,那时也是80多岁了,竟左转右拐带我们逛了大半天,特别是还带我们爬了政治大学里面的指南山一侧,在山坡上俯瞰校园和南台北……遗憾久未打扰李老师,此时此刻,最感念的就是老先生们对大陆的执念、对治学的执念、对为人的执念,对晚辈的执念。举手投足间向善的教诲,随着前辈离去,已多年不曾感受了。

“办新闻教育一定要有理想“

李瞻先生祖籍山东寿光,1925年生,1956年获台湾政治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历任新闻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他主讲新闻史、比较新闻学、太空传播等课程。李瞻于1963年和1972年两次赴美国留学,从事研究工作。

1967年,李瞻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文科学术奖金和金质学术奖章,1975年获曾虚白学术基金会新闻学术著作奖。他曾任台湾当局教育部门国语词典新闻与大众传播学学术辞汇主编,台湾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门主编,还曾担任过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所长、教授,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等职。他是台湾著述较丰、影响较大的新闻学者之一。

学界当时评价李瞻教授具有中西两种教育背景,文化视野开阔,一生治学严谨,学术著作等身,成就斐然。李瞻教授原籍潍坊寿光,博闻强记,思维敏捷。他积40年治学经验及人生体验和观察,就为学之道、儒家学术研究方法和现代研究方法、创业之道及做人做事原则作了深入浅出地阐述,风格严谨缜密、平易朴实,使人受益匪浅。

“办新闻教育一定要有理想,如果没有理想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也对不起那些对新闻事业心怀壮志的莘莘学子。”李瞻先生生前一直致力于新闻教育事业,著作等身,他本人先后出版过几十部专著,其中包括影响深远的《世界新闻史》《比较新闻学》和《新闻道德》等。

有人把李瞻先生称为“万里孤鸿”,不管身在何处,心里总是装着乡愁。他生前一直奔走于两岸,推动两岸学界交流。1982年,李瞻先生向台湾当局建议开放大陆探亲,举行两岸政治谈判,以示追求和平之决心,后被逐步采纳实行。1989年,台湾新闻院校教授访问团应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邀请,来到北京进行访问,李瞻先生也在其中。同时,也是在他的积极努力下,1993年,35位大陆新闻传播学者被邀参加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召开的“中文传播暨教学国际研讨会”。这是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大陆新闻传播学者首次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

李瞻先生祖籍山东寿光,中学毕业于安徽,他在大陆留下过坚实的求索脚印。他还亲力亲为,记录下山东人在台湾的奋斗史,让世人了解山东人在台湾做了哪些贡献,他花了8年时光,编写了17本共计600万字的《山东人在台湾》。该书出版后立即捐赠台湾、山东及世界各地的重要图书馆。

2009年前后,李瞻先生仍旧壮心不已,他在山东大学、潍坊科技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多次设坛开讲。同为山东人的台湾大学前校长孙震如此形容这位老友兼同乡:李瞻兄像“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的范仲淹。

用大陆媒体《现代快报》的文章评价:两岸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真情互动,这是历史的记忆,这是时代的呼唤。长期以来,李瞻先生奋力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留下篇篇佳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李瞻向台湾当局建议开放大陆探亲并促成,举行两岸政治谈判,以示追求和平之决心,后被逐步采纳实行。此后两岸新闻学术交流开启破冰之旅,李瞻亦有大功。抚今追昔可知,李瞻先生的一生,是慷慨激昂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

相期以茶,百岁聚首

即便是人到暮年,作为一代新闻学大家的李瞻,依然以一次“视频拜年”的创举为两岸学术、文化交流引来一泓春水。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左)和台湾政治大学著名新闻史学家李瞻先生。


今年春节前夕,96岁的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给台湾新闻学泰斗李瞻拜年的视频走红网络。最新消息,98岁高龄的李瞻先生委托女儿李世宁录制了回拜视频。方汉奇“相期以茶”,李瞻回以“百年聚首”,两位老人细数70载友谊,令人动容。

李瞻先生逝后,方汉奇教授为老友献上哀思,“他是很难得的、很正派的学者。少了这么一个人,是一种损失。和他同时代的人,没有像他这样做过这么多有利于两岸新闻学交流的事情。像他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李瞻先生女儿也回复称:“谢谢方伯伯,爸爸的百年之约爽约了,真是遗憾!”

李瞻曾多次托人为方汉奇寄来凤梨酥、乌龙茶等台湾特产,并在留言中将方汉奇称为“最受尊敬的方老”。方老则在回信中写到:“盛情隆谊,五内铭感。《教学、研究与公共服务55年》《近年论文发表目录》等两件,也已拜览。机云才藻,燕许文章,所以嘉惠后学者,实非浅鲜。肃此道忆,并颂俪安。弟汉奇顿。”

“今天我在微信上看到新闻界的一片悼念,不是一两个人,不仅是与李瞻有关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人士,还有很多在中国从事新闻教学、新闻研究、新闻活动的相关学者。”方汉奇29日晚对中新网记者说,“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很难得”。而这一切归功于李瞻做了很多好事,对两岸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先生视频拜年”,是李瞻和方汉奇共同书写的浓墨篇章。其时,两岸各界人士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掀起两岸民间“云贺岁”热潮。视频是技术,也是桥梁。“视频相见”的终极意义,是两岸交流与心灵契合的不断深化、强化。那些散发着人间芬芳的习俗、传说,那些温暖真挚的祝福之语,越过沧海,落入寻常百姓家,汇集成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冯友兰先生在88岁那一年,写给同龄好友金岳霖先生的一副对联。意思是何止八十八岁,期望一百零八岁。

澎湃新闻当时刊发了评论文章《乡愁50载再谱新佳话:相期以茶,百岁聚首》就如此点评:从“米寿”到“茶寿”,方汉奇先生和李瞻先生的这段视频拜年,不仅是对高寿的美好祝愿,还暗含着“再攀精神高峰”之意。跨越百年沧桑,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是共同走过更是无限期盼:念归期,盼团圆。这是近年来两岸交流中的一段佳话,又一次表达了两岸同胞的“乡愁”。

文章认为,人生百年,已是大幸事,若还有一两知己对话举茶,可以相互砥砺期许,实乃幸中之幸。两位大师在传奇人生中的相识相知,又何尝不是两岸中国人携手跨越历史、走向未来的缩影。

意难平,不能忘

李瞻先生逝后,两岸网友也纷纷送上哀思。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就表示:“每一位网友都感到,自己血脉中的DNA,我们来自哪里,根在哪里!”有显然是学界晚辈的网友留言: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曾多次阅读老先生的《中国新闻史》,对我毕业论文的脉络构建有很大帮助。先生千古!”更有网友送上挽联:“万里孤鸿”李瞻逝,“百岁聚首”意难平。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两岸文脉割不断,两岸交流合作停不了。今天,我们纪念李瞻教授,同时向一代代致力于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有识之士致敬,是面向历史、面向未来的共鸣之举。

念归期,盼团圆,李瞻先生与友人方汉奇先生的约定犹在耳畔。那句“相期以茶,百岁聚首”意难平,不能忘。两位老先生在风霜里,在离散时,在思念与乡愁中,为这一梦想揉进热血与涕泪。日暮乡关何处是,浅浅的海峡上潮声阵阵,飘荡着的乡愁不曾散去。

李瞻教授在世间留下的祝福与期待,代表了两岸各界人士的美好心愿。一代代人的理想,一定会有更多的后生来承继。谁说“相期以茶”太难?只要我们携起手肩并肩,一次次激荡时间的河流,一次次诠释交流的真谛,一次次把握合作的机缘,“相期以茶”的宏愿总能完成。


本期编辑 周晓婧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第一次当妈?看完这份早教专家妈妈 7 千字的育儿手记,心里肯定有数了功夫胖:等嘻哈成为我们这代人的乡愁|垂直入戏《大学之路,中美教育》读后感追忆稻盛和夫:​如何成为伟大的企业家调整幅度超60%,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新”在何处【生活】信箱里总是塞满广告传单?禁令来了都是装傻充愣的鬼才迷人女性的浴室里总是有它,哎呀这香气~我终于也买上了!不必羡慕别人的松弛感,他们有可能是装的职场恋爱的一地鸡毛如果不是装的,拧不开瓶盖表示身体可能有问题 | 近期科技趣评洛杉矶上海人的乡愁,都藏在这家小杂货铺这座虚拟博物馆,装着互联网原住民的共同记忆延续与危机:文明在向何处去?人类又将往何处去?我从企业高管身上,受到的5点启发历史首次!这家A股公司被摘牌退市,心里不服气,把上交所告上法庭!法院这样判…​为啥男人眼里总是没活儿?滚蛋,赵丽颖、鹿晗!你好,许巍:我的文化乡愁大闸蟹解乡愁 海淘小心触法 团购恐罚更重刚刚,韩国紧急救市!年跌幅27.15%的韩指有救了?港股、A股转机在何处?市场在等什么?巴黎大街上的行李箱里装着12岁小女孩的尸体,而她差一步就能回家了…乡村共富路上的“侨”力量:把最美乡愁转化为最强动力追忆稻盛和夫:他对生毫不执着,对死毫无恐惧图片故事(24)回忆父亲“朕取了她半边脸植给淑妃,她没闹?”“没,皇后直接将硫酸倒在了另一边脸上。”他瞳孔骤缩 ,心里一阵抽痛。我家孩子说话到底晚不晚?看完这份超详细的语言发展攻略,心里有数了(0-6岁父母收藏)新基建未来的潜力在何处?周三当周末,国庆提前过,任性~爱情里总有“第三人”,究竟怎么了?苹果发布会超前瞻:iPhone 14 不要刘海, Apple Watch 更大更贵 ,可能还有一个大惊喜潮玩文化,潮在何处?那一抹浓浓的乡愁,是祖国统一的时空呼唤!每天强装开心的人,心里都有过不去的坎:受过伤害,就要痛苦一辈子吗?在巴黎: 拜访一位“可怜”的女人, 美食滑铁卢这狗子是装弹簧了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