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建筑学子来说
BIG,隈研吾,Stevev Holl,Will Bruder......
这些大师离我们遥远而又熟悉
我们可能从未见过他们的样子
但是对他们的作品和理念印象深刻
在 Me&Master 第二季中,我们邀请了10组曾经或是现在仍然在大师事务所任职、且有海外求学经历的青年建筑师,一同分享与探讨“建筑打工人”的现实与理想,揭秘“行内人”眼中的大师事务所。十多年前,有幸得到一份在Steven身边工作的机会。
在这之前,我从没有想到大师原来这么勤奋:他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画草图,等我早上到公司的时候就会收到几张他画在水彩纸上的方案,而白天他随时都会根据我的工作进展画新的草图交给我,等下班的时候我会把图纸或模型整理好交给他手里他第二天清晨再继续,如此日复一日。
无论他在办公室还是旅行在外,还是出差汇报,我们都会收到他的水彩画,几乎没有中断过。
成立一树建筑以后,许多SHA的工作方式还是很深地烙印在我的身上。
无论是Steven他亲力亲为认真平等对待每一个项目的态度、直觉化的概念主导的创作动机、又或者是他挑战任务书、追问场地的工作方法。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FORME 创意总监/Innovation DirectorFORME 管理总监/Managing DirectorFORME是由Diego和Claudio于2019年创立的设计工作室,在中国市场运营五年期间已经与多家全球知名建筑工作室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三家工作室曾获得著名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在这次分享中,我们将具体谈谈最近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合作的最新重要项目——“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一座标志性建筑,坐落在杭州大运河和杭港河的关键交汇处。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6年完工。设计师在定义项目时采用了创新的设计方案和材料,使它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案例研究。
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FORME被选为 技术设计&实现开发顾问(预制及现浇混凝土构件)。我们高度专注于实现与传统清水混凝土不同的独特建筑效果,同时满足特定的生态可持续性标准,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最终成果是在与“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密切合作下开发呈现的。
最后,我们将分享我们从瑞士大师那里学到的主要概念,创造重要建筑作品的关键点,并解释这些方面如何塑造和改进了我们工作室的愿景。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Will Bruder和Weiss Manfredi都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他们不仅注重塑造美的空间体验、严谨地构思和实施建筑构造,同时他们时时关注建筑设计的社会属性和建筑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力。
本科毕业后我有幸加入Will Bruder Architects,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踏入建筑设计实践领域。在沙漠城市Phoenix进行设计工作,Will Bruder非常注重建筑的在地性,他在每个项目当中都充分尊重并探索当地的环境、文化、材料及建筑形式。
令我钦佩的是,Will Bruder 一直保持着和在地社区居民密切的交流。他组织团队前往Agave library进行回访,了解社区居民的使用情况并倾听他们的反馈。这种建筑师与社区居民的互动深深打动了我。
Will Bruder是我建筑实践的启蒙,而在Weiss Manfredi的工作经历进一步加深和拓宽了我对建筑实践的认知。
研究生期间,我一直在寻求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因此,在研究生毕业进入Weiss Manfredi工作后,我渴望深入探究大师建筑师是如何寻求这一平衡点。
Marion和Michael非常重视发展建筑设计在环境系统中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的地位,重塑了建筑、艺术、景观和规划等各学科之间紧密联系。
在每个项目当中,Marion和Michael总能找到设计理念创新的机遇,并挖掘项目中和社会公共空间有关联并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面,勇于挑战传统公共空间形式的框架和限制。
在Will Bruder 和Weiss Manfredi的工作经历对我和Kenny回国后共同创立自己的事务所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和启发。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大家好,我是马宁,MARS星球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感谢筑格传媒创始人栗茜 (Sherry) 的邀请。我也很荣幸为大家分享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
实际上我已经离开大师事务所多年了,也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但是回想起当年在大师事务所的经历,很多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并且备受鼓舞。
创立MARS之前,我曾就职于MAD 马岩松建筑事务所,后来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毕业后就职于纽约Bjarke Ingels Group (B.I.G)。
曾经参与负责的项目包括意大利圣培露(S.Pellegrino)总部、哈尔滨大剧院、厦门新贺研发中心、曼哈顿45broad st超高层、三亚凤凰岛商务会所、台北八德路高层住宅、纽约布鲁克林双塔住宅,厄瓜多尔超高层住宅等。
其实对比其他大师事务所,MAD和BIG相对年轻,也真是因为如此,他们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两家公司老板和公司的年龄相似,其实两家公司实际很不一样,但是都为我后来经营自己的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从MSWA到EID,从老牌大师事务所到先锋大师事务所,不同的经历也会在不不同阶段对我有不同的深刻影响。
在MSWA时期,我有幸参与了一个令人振奋的项目——法兰克福地标项目Henninger Turm大厦。我的工作是协助技术总监修改各种施工图的细部节点,并每周参与工地巡视。
短短半年时间不仅使我掌握了绘制施工图的一些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脑海中给我建立起了从设计图纸到实际建造的过程框架以及对设计细节的严谨性的把控。
而在EID则是我真正建筑职业生涯的开始。
在这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开放自由的设计氛围,让我们可以自由的去碰撞思维的火花。事务所充分尊重设计的原创性,多轮的方案推敲,以确保最优的方案得以推进。事务所也会对设计有着自己的坚持,从设计理念的贯彻,设计细部的把控,以及设计材料的甄选,种种都是为了一个好的作品的落地呈现。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趁这个机会回溯下过去的建筑实践经历,那些工作模式,对设计的追求,对建筑品质的把控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成为了我现在独立实践的一个标杆。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苏畅设计研究室主持建筑师
香港大学建筑学系客席助理教授
香港大学建筑学文学士
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
本科时期曾就读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
我从研究生学习到毕业工作的前后近十年时间里,有幸和几位优秀的实践建筑师学习、合作、共事:Michael Maltzan、Iñaki Ábalos、Ricardo Bak Gordon、Eric Höweler和Meejin Yoon、张轲、王维仁等。他们不仅重视教学研究,更注重建筑的实践精神,对房子本身有着无尽的信仰,也鼓舞了我的去年开始自己的独立实践探索。
这次借建道筑格的平台分享在洛杉矶Michael Maltzan(迈克尔 · 毛赞)建筑事务所的工作经历,希望向读者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学生和建筑师们介绍美国西南边陲不为中国建筑界熟知的当代优秀建筑实践。
他们远离东岸的建筑精英话术,吸收拉美、亚裔等移民的多元文化,利用温热干燥的气候条件,成为一批用建成作品说话的实践建筑师。出生成长在南方的我也时常从他们身上反思自己的成长、工作环境对建筑思考潜移默化的影响。
Michael Maltzan是一位有着非凡社会责任感的建筑师。
事务所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一系列社会住宅、社区公共建筑项目、以及公共艺术空间。这些作品的力量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建筑尺度和形式的信仰,相信具有尺度感的建筑形式能够塑造城市街区的并提振社区的精神面貌;二是合作的精神,特别是通过与艺术家及工程师的合作,克服建筑师的自我陶醉,寻找更为真诚的建筑表达。
回顾与Michael合作共事的实践历程也让我有机会思考属于自己的方向,也希望借此鼓励工作室的小伙伴和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探索自己的未来,寻找独立实践的精神依靠。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绿色建筑认证高级资质 (LEED AP BD+C)
唐辰曜先后获得东南大学建筑学学士和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在美期间,唐辰曜先生曾先后就职于美国纽约Kohn Pedersen Fox(KPF)、VINOLY、波士顿Perkins&Will等多家美国顶尖设计公司,主持和参与了众多建筑项目。丰富的国外求学和实践经验,使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层的空间思考。
在纽约VINOLY建筑事务所期间,作为Rafael Viñoly先生的重要助手,唐辰曜参与了新加坡樟宜机场(Changi T5)航站楼、阿塞洛米塔尔钢铁集团(Arcelor Mittal)卢森堡总部、武汉王家墩CBD等项目,其中,深圳康侨佳城综合体、吉隆坡Setia Federal Hill获得了国际投标第一名。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WES 和 Gerber,他们的创始人Hinnerk Wehberg和Eckhard Gerber教授,代表着包豪斯盛名之后,战后德国设计“籍籍无名”的现代主义传承者,他们的事务所历经了五十多年历程,是德国当代建筑与景观语境的典型样板。
毕业后,我们分别加入了汉堡的WES和Gerber。在WES七年多的时间里,我经手了德国境内和境外包括城市设计、滨海、产业园、校园、工业遗迹改造等在内的大型公建项目,也包含各类街区和综合体设计等商业项目。
不同类型的项目对接背后,是不计其数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沟通与磨合。也让我重新理解景观这门学科。
Wehberg教授强调景观与建筑的整体性塑造,设计既受限于红线也要凌驾于红线之上。
比如杭州西湖大学,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来讨论如何利用场地水系,并以怎样的设计手段介入,最终去链接各个功能区块,实现建筑之间的有效关联。常州文化广场,景观如何平衡建筑的语言,与其实现内在逻辑的统一。无锡奥体中心,景观通过现代化的雨水管理系统,在创造舒适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打造场地生态微空间。
德国体系之下,设计无疑更基于问题,更加辩证、理性、富有逻辑且真实,前期深度的对场地研究的重要性,不同人群如何去使用场地的重要性,根据场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符合该场地的设计语言打开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至今仍不断鞭策我在景观设计工作中保持“冷静”,自我前进。
Gerber教授,同样作为一位80多岁的长者,至今仍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每周往返于他在德国各大城市的事务所和各国的项目场地 。每一次见到他时,永远都是西装革履,一丝不苟,像一位老绅士。
对于建筑,他有着德国人天生的固执,他们这一代人身上,背负着极强的作为建筑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感,从无限的精力和对于建筑的热爱都让我肃然起敬。
疫情期间,我们选择离开待了十年之久的德国,回到杭州成立了径合间建筑设计工作室。受到一定的德国传统建筑学和景观设计的影响,我们希望,未来的径合间始终能秉持尊重场地,在不同尺度的空间里,做有章可循、有对话、有态度,能够真诚解决问题的设计。
我自16年开始在日本东京居住将近7年,非常幸运地先后以Kengo Kuma先生学生和事务所建筑师的身份,在东京大学和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与Kengo Kuma先生本人有广泛交集。
Kengo Kuma先生的设计理念核心为“连接”,在他的观念里,建筑是一个主动的装置/媒介:它本身不期待被过多关注,而是希望能起到连接subject(主体/人)与object(客体/世界)的作用。
在Kengo Kuma先生本人所著的“反オブジェクト(否定对立)“一书中,有对他观念的详细记载。
我认为Kengo Kuma先生的观念,对于当代人类社会意义非凡。Object(客体/世界)的内涵广泛,Kuma Kengo先生特别关注“自然”这项。
人类诞生伊始距今500万年,对自然的敬畏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愈发式微;在科学领域前沿被发现的更多未知,因与生活并无大关系,无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类社会沉入自己营造并定义的各类生活场景中,以致与自然渐行渐远。但500万年深藏在人类基因里关于自然以及自然之美的记忆,是深刻持久的。
Kengo Kuma先生他所希望的建筑,在我看来,就是希望能将这种自然的美再带回我们的生活中,从而再次激活人类对自然之美的记忆,更甚是重新拾回对自然的关注、认识与敬畏。而这点,也正是我所创办的“物柔“想要去做的事情。
在蓝天组的工作让我最大的感受就像是被一群理想主义者包围,点燃了心中“建筑必须燃烧”的火焰。
在这样的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那种内驱力去做设计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感觉身边同事百分之99都是理想主义者,而且真的爱做设计,永远充满着激情,这种氛围对我的影响真的是难以用语言去定义的。
工作后常常看到Prix 先生80多了,还精神饱满来到公司,对每一个项目的严苛把控,谈到设计又滔滔不绝,你能感受到那种从他眼里放出的光芒,朋友经常会问: Prix先生年龄这么大了,该有的都有了,那到底还在“拼”什么呢?
我觉得对我影响和启发最大的不仅是对于建筑设计的提高,而是当你看到和近距离长期接触一个在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的认知和视野,以及那种对一件事极致的追求,带给你的对生活的畅想以及野心,激起你的是内心中那个深处的自我,或者说让你想要去挑战人生的极限在哪。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看完青年建筑师在大师事务所工作的经历简述
你是不是对“Me & Master”系列
有了更多的了解与兴趣?
我们将会在“Me & Master”专栏
持续推出以上青年建筑师的文章与视频专访
欢迎大家关注~
你最想了解哪位青年建筑师的工作经历?
最想知道哪个大师工作室的工作体验?
快通过留言告诉我们吧!
筑格传媒于2015 年在美国纽约创立,已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品牌机构,致力于品牌构建与创作专业的媒体内容,为公司提供品牌策略、设计与传播服务,实现品牌价值。我们专注设计行业品牌力的发掘与重塑,从品牌策略、品牌视觉设计与品牌传播三大角度帮助公司提升品牌价值。在品牌策略层面,明确品牌定位、运营方向,制定品牌战略顶层架构;在品牌管理层面,帮助企业从产品、服务、客户、资产四个重要度,建立系统的品牌管理体系,并针对公司不同发展阶段,把握品牌成长节奏,完善品牌的重要节点;在品牌传播层面,协助企业梳理服务与项目,生产专业性内容,通过项目报奖、推广等方式,传播创新思考与设计理念。
出品人 | 栗茜
栏目负责人 | 王一博
栏目策划 | Miranda,Ming,王一博
协作宣发 | TAO,Gogh
视觉设计 | 周健
视频制作 | 唐悦
文案编辑 | 王一博,TAO,Miranda,Ming
专栏/审核|Yibo
审核编辑 | Mira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