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商论》2023-10-18
Alternatives to the laboratory mouse
研究人员正在考虑鲸鱼、麻雀和大型犬【专题《长命百岁》系列之四】本系列读到这里,你完全有可能在暗自寻思,如果运气好或是先知先觉地投胎成了一只实验室小鼠,你的寿命就可轻松大大延长。毕竟,很多东西似乎都延长了它们的寿命。如果是这样,你应该学习一下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史蒂文·奥斯塔德(Steven Austad)的怀疑态度。
他认为,要了解没有经历数十年近亲繁殖,且生活环境比实验中人造的危险更为危险的动物的衰老,实验室小鼠的帮助微乎其微。在他看来,实验室小鼠不仅不能很好地指导动物衰老这一更为广阔的世界,而且已经几乎算不上是老鼠了。用他的一位同事的话说,它们只是“类似老鼠的物体”。
这种怀疑可能部分源自于奥斯塔德博士来到实验室前走过的异常漫长而迂回的路。他的第一个学位是英国文学。他尝试写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但失败了,还做过出租车司机、报社记者和驯兽师。最后一份工作激发了他对动物学的兴趣,并最终引领他进入了学术界。... ...
【想要继续阅读付费文章?】《经济学人·商论》本周推出《长命百岁》专题系列,从医疗技术、公共财政、自我认知、社会公平、职场发展等多重视角分析未来“人人都能活到120岁”的社会会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可获取全文中英双语版
衍生阅读 | 青春血液
输入年轻动物的血液可助年老动物重现活力。在人类身上是否亦是如此?试验正在进行中这是牙科史上最怪异的试验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名叫本杰明·卡姆林(Benjamin Kamrin)的研究人员为研究蛀牙的成因,求助于科学试验的忠实伙伴——大鼠。具体来说,就是从好几对大鼠身上分别切下小块的皮肤组织,然后在切口处把这些大鼠两两缝合在一起。如此合体约一周后,它们的血管开始融合。结果是两只大鼠的心脏会向共享的循环系统供血。这种情况被称为联体共生(parabiosis)。在基因密切相关的动物身上,联体共生的效果最佳。卡姆林让这些大鼠共享血液和基因,然后向它们投喂各种食物,希望以此证明导致龋齿的是食物中的糖分,而非个体的某种先天不足。他最终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其他人则利用该技术获得了更惊人的发现。例如,哺乳类动物的骨密度通常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然而,卡姆林的研究过了三年后,老年病学家克莱夫·麦凯(Clive McCay)证明了把老年大鼠和幼年大鼠联体能提升老年大鼠的骨密度。1972年,另一篇论文更令人咋舌地指出,相比同类老年大鼠,分享了幼年大鼠血液的老年大鼠能多生存四至五个月。衍生阅读 | 首例猪心成功移植人体背后的科学
The science behind the first successful pig-to-human heart transplant
一月七日,大卫·班尼特(David Bennett)成为成功接受猪心脏移植的第一人。在手术三天后发布的新闻稿中,马里兰大学证实班尼特情况良好,能自主呼吸。虽然他仍依赖人工支持系统来辅助心脏泵血至全身,但由巴特利·格里菲斯(Bartley Griffith)率领的手术团队计划逐步减少人工支持。这项手术是异种移植(即把其他物种的器官移植给人类患者)的一大里程碑。而就在不久前,也就是去年10月,纽约一家医院实施过另一次手术,成功将猪的肾脏移植到了一名脑死亡患者身上,维持了三天而未出现排异反应。当时的目标仅仅是成功完成移植手术。而这次格里菲斯的团队是要救回一条人命。这次手术得到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特别批准,依据的规定是医生可以在穷尽所有治疗手段后诉诸实验性疗法。班尼特在此前被诊断为晚期心脏病患者,但病情太过严重而不适合接受人体心脏移植。在住院多月而病情不见好转后,班尼特同意进行这次手术。
【限时福利】双十一在即,商论菌今年准备了哪些惊喜?新读者想要体验更多商论主编领读、第一时间获取《经济学人·商论》优惠订阅及线上线上活动信息?欢迎扫码联络商论小助理加入【新客体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