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死磕“硬骨头”
撰文/ 刘冬雪
编辑/ 陈芳
8月29日,拼多多递交了一份亮眼的二季度成绩单。数据显示,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击破了增速放缓的瓶颈,超出市场预期;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88.96亿元。
已经向市场证明自身是有赚钱能力的拼多多,打算继续死磕农业这个“硬骨头”。财报发布当晚,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表示,公司二季度的业绩增长一方面是国内消费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平台采取的多项措施也发挥了作用。他还强调,在消费市场持续回升的背景下,拼多多将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拼多多在农业方面的扶持政策持续加码,连续推出“寻鲜中国好农货”“超级农货节”“多多新匠造”等公益助农活动,在推动各地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创收的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继续重仓农业
拼多多二季度财报让人意外,却又不完全意外。
意外的是,2022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一举打破了连续两个季度的个位数增速,且远超236亿元的市场预期。意料之中的是,拼多多在花钱方面,保持了此前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轻营销、重研发”风格。
本季度,拼多多的营销费用为113.4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微增,不过在收入占比上降至36%,去年同期该数字还是45%。与之相反,研发费用上,本季度拼多多投入26亿元,同比增长12%。
虽然拼多多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一个向下一个向上,但是业绩增速却丝毫不减,说明拼多多已经进入良性增长循环。
拼多多“轻营销,重研发”的发展策略始于一年以前。2021年8月,拼多多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将摒弃过去重金搞营销的发展路线,准备走硬核的重研发路线,与此同时,将发展方向确定为死磕农业这个“硬骨头”,面向农业及乡村的重大需求,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技普惠。
在陈磊看来,技术和人才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此指引下,拼多多已取得一定成果,先后孵化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多个前沿项目,目前正广泛应用于辽宁、安徽和云南等地。
与此同时,拼多多还通过专利研发为农业赋能,并与世界一流的农业院校合作,为这些农业青年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和培训等,并以科技大赛为载体,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奔赴田间,年轻一代的农研工作者开始崭露头角。
从数据上看,这种变化会更为直观,“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办至今,八成参赛者为90后。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以95后为代表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
面向未来,拼多多将持续重仓农业。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表示:“今后,我们会继续专注于在农业和研发等领域做投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打造超级农货
事实上,在重金投入下,拼多多在农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在持续加码。
今年上半年,各地农产区、产业带的中小商家、涉农商家的生产经营均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今年618期间,拼多多旗下的“秒杀万人团”持续向农业倾斜,以短期爆单的方式为滞销农货及时找销路、拓市场。与此同时,“多多买菜”还开辟绿色物流通道,帮助滞销的应季生鲜瓜果及时出村进城,尽可能降低农户的损失。
除此之外,拼多多还连续推出“寻鲜中国好农货”“超级农货节”“多多新匠造”等公益助农活动,深入中国广袤的乡村,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去了更多可能。
7月13日,拼多多与农民日报社联合策划的“寻鲜中国好农货”公益助农活动正式推出,项目为期一年,以节令为轴,在全国寻找最新鲜的当季食材。活动以“尝鲜直播”、专区推荐等方式,向平台用户介绍“好农货”特色和标准,并以产地直连餐桌的方式,助力应季农产品及时打开销路,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的尝鲜需求。
为助力武陵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恩施州优质农产品出山,首场活动公益助农直播“寻鲜恩施武陵优品”已于7月15日上线。活动期间,拼多多坚持农产品“零佣金”及“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对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行资源倾斜,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溢价能力。
几日前,拼多多推出了在线时长达24天的“超级农货节”,这也是自2019年8月起,拼多多连续4年举办农货节。“超级农货节”的辐射产区从2019年的500个、2021年的逾1100个扩展至如今的近2000个。
据了解,该活动将累计投入15亿资源包,覆盖全国近20万款农产品,全面推动“南果北粮”直连全国大市场。
“今年的农货节是持续天数最久,产区规模、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届。”拼多多“超级农货节”的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年的“超级农货节”将一如既往秉承对农产品“零佣金”的政策,联合百亿补贴、多多买菜、万人团等业务资源,打造一批“超级农货”,以助力更多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
不过,在中国乡村,尚需做价值发掘的不仅是农货,还有手工产业,深入乡土的拼多多早就注意到了这点。
为了推动各地乡村好物突破圈层,拼多多还同期上线了“多多新匠造”专属活动甄选来自优质产业带的“匠心好物”,包括藤编、陶瓷、刺绣、玻璃、木雕等传统手工农副产品。
据悉,“多多新匠造”首期活动将从8月初持续到10月底,用户打开拼多多APP,搜索“多多新匠造”“新匠造”即可直达页面。该活动已先后走进湖南凤凰、安徽榔桥、山西祁县、河北藁城、江苏宜兴、山东章丘、浙江东阳等地区,推动当地手工产业、非遗产业、第二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带动村民创富增收。
为何专挑硬骨头?
民以食为天,农业一直是我国生存的根本,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是大国小农。
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很难打造出品牌,产销首尾不见面、产业不贯通,为食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因此,除了政府出面,也需要有企业参与,更要求企业有情怀,心甘情愿在农业扎根,来做这件风险和收益都充满不确定性的“苦活”。
首先农产品是非标品,品控不容易掌握,需求也五花八门。其次是链条长,中间环节的物流与仓储成本及损耗率较高,导致层层加价,农产品卖不上价,消费者还不少花钱。
而助农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在供应链、物流仓储、平台运营和平台生态等多维度叠buff,几乎等同于商业模式重塑,要是对农业没点“深情”,还真不容易坚持。
而为什么拼多多选择啃这块硬骨头,细究起来倒也容易理解。因为,这是拼多多赖以生存的根基。
拼多多创办的时间是2015年,这一年中国电商的大本营基本稳固,很难有新玩家诞生,想要脱颖而出只能另辟蹊径,还没有被完全电商化的“硬骨头”农业是最好的选择,不仅市场空间足够大,覆盖的人群也足够多。
之前的电商平台为何不大力发展农业,一方面他们有先发优势,服装、家电等难度小的品类已经足够他们发展,他们没必要去碰农业这个“硬骨头”,毕竟想要在这个品类取得成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而拼多多在农产品上有基因优势。在创办拼多多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其实曾成立过一个主打水果拼单的电商服务平台——“拼好货”。2016年,“拼好货”与“拼多多”合并,拼多多吸收了拼好货的生鲜优势。
拼多多搞农业的效果是显著的,购物频次高的农产品极大地拉高了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无数消费者通过买农产品知道了拼多多,并最终成为了拼多多的忠实用户。
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在总商品GMV中的占比达16%,而同年对阿里来讲,这个数字是4%。如果更细分,农产品还可分为休闲食品、粮油调味、生鲜产品等。根据农科院研究报告,天猫、京东等平台的优势品类为休闲食品,占平台农产品GMV的25%,而拼多多的优势品类为生鲜,占比超过50%。
陈磊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相比于更早被线上化、更高线上化率的品类来说,农业的线上化率仍然很低,在现有履约体验下用户的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
拼多多重仓农业,更像是回归自己的初心。然而,向上追溯,拼多多还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扛在肩上,这才是拼多多农业战略的原始动力。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拼多多平台累计产生了610亿件订单,同比增长59%。据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珺透露,在农产品“零佣金”以及重投农业策略下,平台涉农订单的增幅尤为显著。
产业带商家通过产地直供模式,把质优价平的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面前。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产品形成整体品牌效应,增加了收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带动了当地的农村就业,促进了乡村振兴,让共同富裕照进现实。
不过在陈磊看来,“农业数字化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拼多多将继续深入农业,持续钻研“社会责任”大课题,努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