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儿在德国经历“小升初”|海外教育观察
致读者的信
四年了!C计划的朋友们,真是不可思议。上次和大家分享我在德国的生活故事,已经是四年前了。当时,我的女儿读2年级,现在已经是6年级了;儿子当时读幼儿园,现在也已经1年级了。英语有个说法“day is long, year is short”,每天的日子鸡零狗碎,偶尔有被时间煎熬的感觉,若干年后,却会感慨流年似水。
承蒙老友蓝方的邀请,我有幸在C计划上写专栏,分享对柏林的育儿和教育的观察以及生活的故事。至于我为什么来了柏林,在旧文《女儿在德国小学和难民交朋友》已有陈述。
现在邀请你,一起穿过时光的隧道,从2019年的10月18日来到今天,2023年10月19日。希望某年某日回首,这是一段有星光的温暖旅程。
罗洁琪 于柏林
2023年10月19日
德国的教育制度是更加照顾成长得缓慢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德国的二元教育并非把孩子简单分类为上大学和职业中学。
作者:罗洁琪
前“财新传媒”法律记者
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获得者
“正午故事”非虚构写作者
目前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欧盟能源法和国际能源法硕士
带着两个孩子在柏林生活
在德国经历
“小升初”
/ 柏林学校系统 /
理论上, 两者是殊途同归,都可以参加大学入学考试(Arbitur)。普通中学的学生有三个选择:可以在中学期间参加职业培训,获取职业培训证书,一毕业就走向技能型就业,而非大学;或者13年级的时候参加Arbitur,进入大学;高中期间也可以中途申请文理中学,重新回到学术的道路,也就是从低往高走。
但是,文理中学的学生不能中途转到普通的中学,即不能从高往低走,只能“顶硬上”可见。德国的教育制度是更加照顾成长得缓慢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昨天,是周三,她考完数学大考,回到家就很泄气地对我说,考完试,老师马上就在教室里改卷子了。老师告诉她,试卷上有几个错误。很遗憾,她不可能拿1了。不过,回家要告诉父母,就算是得“2”也已经是足够好了。在6年级,数学拿1是很困难的事情,把精力用于完成作业和做学科演讲,也是很有价值的,不用只盯着考试。女儿轻声问我,妈妈会不会生气?
临睡前,我还是有点忐忑,给班主任写了一封信。桐桐是很独立和自觉学习的学生,班主任在学期初就把班上最捣蛋的女生安排成桐的同桌。那个女生常常和身后的男生说话,偶尔会影响桐。六年级的第二学期还有两个月就结束,还有两场大考。我希望桐能顺利进入文理中学。在邮件里,我很委婉地措辞,希望老师能拉开那个女生和男生的座位距离,让桐桐尽量不受影响。
/Janis Andzans/
最新课程
回复[独立思考]可领取礼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