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债务调控体系和一万亿增量国债的意义
引子
2023年10月24日,新华社发布一份有关增发国债的通稿,具体要点如下:
1、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3、此次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
对于这一万亿的增量国债,有不少人直接下沉到经济产出层面去理解,想去计算拉动了多少GDP,然后又如何如何。
但是,这一万亿的意义不止于此。这个事件莫名地让我想起了“救赎”二字。
大卫-格雷伯在《债:第一个5000年》中,有一段描述:
“救赎”的含义将不再是把某些东西(ps:往往是欠条)重新购买回来,而是摧毁掉整个记账体系。
在许多中东城市,这种情况真的会发生:在清除债务的时候,最普遍的一种行为就是举行毁灭石板的仪式,石板上记录着债务的情况。
事实上,很多文明都存在或多或少地存在“救赎行为”,以期待部分重启游戏,让经济重新焕发活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现代意义上的“债务救赎”,并探讨它的运作机制。
债务对应原则和债务错位
我们以善意情形为基本出发点,大致有两类项目可以举债投资,一类是公益性强的项目;另一类是收益性强的项目。
相对应的,不同的主体非经营性筹资能力是不同的,中央政府最强、地方政府次之,最差的是企业和居民。
于是,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举债原则:债务对应原则。非经营性筹资能力强的主体,可以承担更多的公益性债务;非经济性筹资能力弱的主体,可以承担更多的收益性强的债务。
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就会出现债务错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就会累积。具体如下图所示:
譬如,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超过自己非经营性筹资能力的债务,债务就会不断累积。
这些债务是化不掉的,这是因为,一方面项目的收益性太弱;另一方面超过自身的非经营性筹资能力。
因此,债务增加的本质是债务错位的累积,让下级政府承担上级政府该承担的债务,就会造成下级政府债务的积累,以此类推。
债务压力的传导机制
这种淤积会带来经济危害,因为各级地方政府会跟企业和居民发生关系,形成应收账款,从而挤压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更进一步,企业和居民之间再相互欠款,形成更多的债务。
这种情况跟电脑运行久了会出现bug类似。经济运行久了,也会因为不同原因发生债务错位,从而积累债务。
如果不加处置的话,上级资产负债表会自发地挤压下一级的资产负债表,最终,层层传导,层层放大,给企业+居民造成了较大的金融压抑。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一点,这个债务传导具备乘数效应。
也就是说,在财政纪律十分严明的情况下,整个债务系统自身会带刹车效果,并且是带乘数效应的。特殊事件的冲击,譬如疫情,会进一步放大这个刹车效果。
这时候就需要中央财政的“救赎”,它会沿着反方向带来层层的缓释效果,最终影响到广泛的实体经济。
所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那一万亿增量国债的经济效果,它的效果一定是巨大的。
债务控制系统
事实上,在债务错位不可避免的大前提下,庞大的债务系统本身就是一种调控工具。
如上图所示,当中央缓释力度弱时,债务错位累积较快,经济进入了财政收缩周期,而且,在天灾密集的时期,债务错位会增加得更快;当中央缓释力度强的时候,债务错位大量地被处置,经济进入财政扩张周期。
因此,整个债务系统就成为一个操作机器:
1、繁荣时期,中央希望经济自己消化债务错位,收紧了财政;
2、衰退时期,中央主动帮助经济消化债务错位,放松了财政;
事实上,我们根本不用去关注实物工作量或者GDP的问题,债务系统很庞大,乘数效应也不低,“增发国债转移支付给地方”的做法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
事实上,这个体系的控制原理跟核反应堆的原理类似。
核反应堆中核燃料原子核的裂变,是通过中子轰击引起的,没有中子的轰击,就不可能有大量原子核的裂变。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中子数量来达到调节原子核裂变的规模,从而达到调节核反应堆功率的目的。
调节中子的数量,是通过移动控制棒来实现的。控制棒由镉或碳化硼等易吸收中子的材料制成。如果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核燃料内,则吸收的中子多,裂变反应的规模就会减少,反应堆功率就会下降;如果将控制棒从反应堆的核燃料区向外抽出,则吸收的中子少,裂变反应的规模就会增加,反应堆功率就会上升。当反应堆的功率上升到所要求的程度时,再适当插入控制棒,使吸收的中子数量适中,从而使反应堆的功率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这一万亿国债视作核反应燃料,而是应该把它视作控制棒。现在我们正在“抽出控制棒”,提升整个经济的活力。
3%的紧箍咒
曾几何时,各个国家的财政赤字都被套上了一个紧箍咒,突破3%成为一件不好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是3%,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是3%,却讨论得不是很清楚。
然而,债务错位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些经济体债务错位率天然就很高,其自然中枢保持一个较高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依然恪守3%的紧箍咒,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财政会越来越紧,造成显著的经济压抑。
这就好比,你长了一双40码的脚,却因为某个原因穿了一双38码的鞋子,不适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反而越来越重。正确的做法就是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
这一次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很重大的突破:
2、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00亿元增加到48800亿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我们开始正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就搞清楚了债务调控体系以及一万亿增量国债的意义:
1、债务错位不可避免,任何经济体都会出现;
2、随着债务错位的累积,大量的债务会淤积,从而,压抑实体经济的活力;
3、定期的债务复位是必要的,但是,多少合适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4、一万亿增量国债标志着系统进入财政扩张周期;
5、整个债务系统具备乘数效应;
6、我们不应该把增量赤字当成燃料本身,而应该当成控制棒。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