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最反感的父母行为,竟是这2个字

孩子最反感的父母行为,竟是这2个字

教育

作者 | 天雅


嘴替,在互联网上是一个褒义词。
 
指那些能够代替广大网友表达心声的人。
 
比如网友们对某个事件有看法和态度,但由于口才局限或顾虑太多,词不达意。
 
而有人却能将网友想说却说不出口的话,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引发大家共鸣。
 
于是,网友用“嘴替”表达对这些精彩言论的肯定,以及对敢于发声者的褒扬。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亲子关系间,我却发现——
 
嘴替,很多时候是令人反感的存在,甚至会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元凶
 
为何这样说,请看今天这篇文章。




前几天,朋友小娟带着6岁儿子鹏鹏来我家做客。
 
期间,我发现小娟有一个习惯:
 
总是替别人回答问题,或以别人的名义说话。
 
比如——
 
我问:“鹏鹏,你读几年级啦?”
 
“一年级,今年9月刚开的学。”还没等鹏鹏开口,小娟就替他回答了。
 
“那鹏鹏,上学好玩吗?”我继续问。
 
“他可讨厌上学了,天天早上哭着不肯起床。”小娟又一次抢先回答了。
 
一开始我以为鹏鹏可能不爱说话,小娟担心尴尬才替他回答,便没有继续问下去。
 
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鹏鹏其实挺活泼的,经常在客厅跑来跑去。
 
倒是小娟,一看到鹏鹏不受控,就会立刻以我的名义制止:

鹏鹏,不许乱跑,阿姨不高兴了;
鹏鹏,不要乱动客厅的东西,阿姨生气了;
鹏鹏,你这么不乖,阿姨说她不喜欢你了;
……

经过她的轮番“教育”,鹏鹏果然变老实了,不敢再乱跑乱动了。
 
但我和鹏鹏的关系,却由此多了一层隔阂。
 
吃饭时,鹏鹏一直看着我,没有动筷子。
 
小娟看见以后,开始催促:“鹏鹏快点吃,阿姨说吃完了就带你出去玩,给你买新玩具。”
 
“那个,我……”我本来想解释说下午已经有别的安排,没办法带孩子出去玩。
 
但我刚一开口,小娟就向我使了个眼色,暗示我不要再说下去。
 
吃完饭以后,鹏鹏问我什么时候出去玩。
 
又一次,还没等我开口,小娟就替我回答了:
 
“阿姨说你刚刚吃饭太慢了,取消奖励。下次你吃快点拿第一名,再给你买玩具。”
 
鹏鹏不依,又哭又闹。
 
小娟顿时来了气:“有什么好哭的?谁叫你不吃快点?再哭以后阿姨就不让你来家里玩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只能把家里的一个机器人模型送给鹏鹏,他才终于停止了哭闹。
 
但我和鹏鹏之间的隔阂,却很难真正消解了。
 
准备分别的时候,我问鹏鹏:“鹏鹏,今天玩得开心吗?”
 
鹏鹏低着头,没有回答。
 
小娟立马就替他回答了:
 
“开心呀,吃了那么多好吃的菜,还得了一个机器人模型,怎么会不开心呢?”
 
不知你发现没有?
 
在短暂的相处中,小娟不仅成了儿子的“嘴替”,也成了我的“嘴替”。
 
但在这个过程中——
 
鹏鹏不仅失去了跟我直接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失去了在关系里真实做自己的机会。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其实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按理说,这是小娟跟孩子的互动模式,我没有权利去干涉或评论。
 
但说实话,短短半天下来,小娟的言行却多次引发我的强烈不适。
 
我太能体会鹏鹏当时的感受了。
 
因为在我的孩童时期,也存在不少类似遭遇。
 
有一次,姨妈带表妹来家里玩。
 
我妈没有给表妹准备礼物,便将我心爱的粉红外套送给了表妹:
 
“这件外套表姐她不爱穿,天天放着也是浪费,你拿回去穿吧。”
 
表妹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这么漂亮的外套,表姐真的愿意送给我吗?”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非常不情愿,而且我不穿是因为太喜欢它了,舍不得穿。
 
正当我想开口解释,要回外套时,妈妈却抢先一步回答了:“她当然愿意啦。”
 
就这样,我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外套。
 
事实上,在我成长过程中,类似这种“被妈妈代替发声”的情境数不胜数。
 
在这样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有一个特点:
 
不敢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表达自己,也不敢为自己争取权益。
 

说实话,当小娟一次次以我的名义吓唬鹏鹏,给鹏鹏虚假承诺时,
 
我内心其实很反感,且经常冒出一种冲动——
 
当面告诉鹏鹏,他可以尽情跑尽情跳,我不会生气也不会讨厌他。
 
但每次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
 
一开始我以为自己是不想拆小娟的台,所以没有说。
 
后来进一步深入探索,我才发现,
 
它其实源于我童年早期埋藏在心底的恐惧——
 
每当我尝试为自己发声,争取自主权时,都会遭受进一步的"恐吓"。
 
因为我的妈妈,不仅喜欢当我的"嘴替",也喜欢当我爸爸的"嘴替"。
 
每当我告诉她我不是这样想的时候,她都会生气地反驳:
 
"你明明就是这样想的,我是你妈,难道还不了解你吗?"
 
一旦她辩驳不过,即将败阵之际,就会拿我爸来吓唬我:
 
"你爸说,最讨厌你这副倔脾气,再吵下去他就揍你一顿。"
 
经她这么一吓唬,我就再也不敢跟她争执了。
 
因为争执就意味着,我不仅要与我妈为敌,还要与我爸为敌,甚至与全家人为敌。
 
为了自保,我只能选择闭嘴。
 
但在这个过程中,
 
我却逐渐失去了在关系中为自己的需求发声,挽回自主权的勇气。
 
正是基于这份根植于内心的恐惧,我即便不认同小娟的做法,也不敢当着她的面做澄清。
 
从而间接导致了关系的「两败俱伤」——
 
我被安上了“坏人角色”,鹏鹏无形中受到了伤害,造就了两人的关系隔阂。





所以说,在亲子关系中,
 
嘴替,是一种令人反感的存在,甚至会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的元凶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代替孩子说出来的,其实是父母自身的投射:
 
我认为你是这样想的,你就是这样想的。
 
就像我妈——
 
她看到我不穿那件粉红外套,就认为我不喜欢它,但事实上我是因为太喜欢才舍不得穿。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
 
孩子确实是这样想的,父母替孩子表达了出来。
 
比如鹏鹏确实讨厌上学,小娟替他说了出来了。
 
那这样就没问题了吗?
 
其实不然。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依然忽视了孩子在当下是否愿意暴露自己的主观意愿。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个大胡子客人,我感到有些恐惧。
 
"妈妈,那个叔叔的胡子好吓人噢,像电视里拐卖小孩的坏蛋。"我悄悄对妈妈说。
 
当时我的本意,是寻求妈妈的庇护;
 
但没想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妈把我的话当笑料一样当众传达给了那位客人。
 
那一刻,我内心五味杂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后来连续几个晚上,我都做噩梦,梦到那位叔叔变成坏人把我捉了起来。
 
由上不难看出——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父母一次次抢夺孩子的话语权,

孩子要么会严重被压抑,不再确信自己的感觉,不敢为自己的需求发声;

要么会感觉被背叛,不再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令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无论哪一种,对孩子的个人成长而言,都是一种阻碍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性爱自修室》里母亲简跟孩子的沟通方式。
 
简是一名研究性心理的专家,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儿子叫欧提思。
 
当欧提思遇到一些性发育方面的障碍,一个人在房间闷闷不乐时,简觉察到了异样。
 
某天晚上,她找到儿子:
 
"如果你想找我谈谈跟性有关的话题,我是很愿意倾听的,同时我也保证这个空间是安全的。"
 
当时欧提思没做好心理准备,否认了自己正在面临性困扰,拒绝了妈妈。
 
简于是不再追问。
 
后来过了几天,欧提思主动找到简:
 
"妈妈,我确实正在面临一些性发育的障碍,但我不想跟你探讨,我想自己去解决。"
 
简听完以后,非常平静地接受了:
 
"谢谢你愿意告诉我这些,我现在知道你怎么想了。"
 
由始至终,她都没有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儿子的性心理,替他发声。
 
相反,她把话语的决定权交给儿子,尊重儿子当下不想承认或不愿讨论的权利。
 
基于这份全然的尊重,欧提思才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一点点面对、探索和修复自身性发育方面的障碍。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上,我们需要嘴替的存在,
 
因为我们需要他们去替我们表达“心中所想却无法表达”的东西。
 
而追溯到成长的源头,则很有可能是:
 
曾经身为孩童的我们,很少有一个足够涵容的空间,能够让我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事实上,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嘴替的存在,
 
因为:
 
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除了他自己;
没有人能真正读懂孩子的心声,除了他自己。
 
孩子更需要的,其实是:

给他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可以放心地说;
当他不想说的时候,尊重他不想说的权利;
当他终于勇敢开口了,给予他正向的回馈。

允许孩子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心声,
 
允许孩子在自我表达中,一点点地探索、发现和整合自己,
 
由此变得独立、完整且从容。
 
或许那个时候,他就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不再需要依赖互联网的嘴替了。
 
「在看」+「转发」愿你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够坚定自我,自信从容地接受挑战与机遇。

天雅,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广州心协三级心理咨询师,自体心理学长程在读。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今晚18点


你是否经常受到来自
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身心俱疲和无力感使你难以应对

⏰今晚18点,直播主题
别让焦虑疲惫占据你的生活
分享「疗愈」之旅

❗直播无回放❗
马上预约 ,错过不再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父母小时候没得到,有了孩子就要给他”?这些“补偿式育儿”行为,或许你也有过……【教育】青春期孩子最渴望的4件事,父母越早知道越好孩子越长越“丑”,竟是这个原因……很多家长还不知道父母这些行为,正在培养一个自卑的孩子|国庆伴读央视跟拍7组家庭,养娃现状令人唏嘘:孩子自卑、抑郁,根源在于2个字伤孩子最深的养育方式,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年度最反转的悬疑剧出现了“每段关系的结束,都和这2个字有关”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难题?元春省亲最温情的部分?不摆烂不焦虑,小学学好英文,关键这2个字(不只是坚持)孩子成绩好也无缘顶尖名校,竟是因为父母出国晚了?您或许正在耽误孩子的人生!一个家越过越好,离不开这2个字清华硕士在卫生间猝死,惊醒无数父母:一个孩子最该迈过的坎儿,不是成绩,不是学历,而是......上海失踪女童最后画面流出:父母常说这2个字,会害了孩子!留美博士英特尔工程师,追求腾讯女孩不成,竟杀害自己的父母!【七律】《江南采莲》 押平水韵七阳《中国之声》&《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见你》七夕何夕【冷兔趣闻】有边界感的父母是人间宝藏婚姻能否走到最后,拼的是这2个字父母对孩子最坏的影响,莫过于没有自己的生活(深度好文)!写作的意义(小说)被父母允许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被冤枉盗窃后,两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行为,暴露了教育的参差孩子快乐学习关键6步骤!自主学习引导法,给不想逼孩子学习却也不敢放任的父母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孩子学习差,原来是我害的……”你的帮倒忙行为,正在把孩子逼向倒数!我曾经所迷恋的和至今不能忘却的你有同感吗?在沙滩上,这6种行为让澳洲人最反感!前橄榄球状元起诉养父母,“收养”只为利益?!用孩子赚钱的父母有多可怕?孩子最怕面对的,不是厌学、不是父母离婚,而是……一个孩子最难越过的坎,不是成绩退步,不是父母离婚,而是……孩子最讨厌的说话方式top1出炉,父母别再对孩子说了!孩子最重要的4个生日,父母一定要重视安徽一段家庭监控视频流出,有毒的父母,正在将孩子越推越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