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做决策想要平衡直觉和理性?你的大脑可能已经替你决定了

做决策想要平衡直觉和理性?你的大脑可能已经替你决定了

教育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面对棘手的问题需要出决定时,思考,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是痛快地决定还是痛苦的纠结,相信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图源:pixabay.com

富兰克林分栏法

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方法是:拿一张纸划分出左右两栏,并分别列出该决定的利弊,然后用一段时间去反复增减具体的内容,不停地找到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直到增无可增,减无可减的时候,对比两侧的结果,最终就是答案。



他把自己的这个方法介绍给了他的好朋友——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当时,他正在纠结要不要接受一份新工作——成为谢尔本勋爵的图书管理员。这份工作薪水不错,雇主也令他仰慕,但代价是要放弃他当时舒适的生活,迎接一系列全新的挑战。这是个艰难的决定。最后,经过将近六个月的慎重考虑,普利斯特里接受了这份工作。


“虽然很难用数量关系来精准分析做出一个决定所要考虑的全部因素,但当有利或不利的情况全都条理清晰地摆在我眼前的时候,可能更有利于我做出理性的判断,避免轻率的决定。”富兰克林说。



达尔文的重大决定

半个世纪后,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达尔文面临着一个更加重大的决定。


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了一张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手写便条,展示了曾经令他头疼的困难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对于当时的他来说,这个问题犹如哈姆雷特关于“生存还是死亡”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

 

图注:收藏于剑桥大学图书馆的便条染色复制品。作者:Ben R.Newell和David R.Shanks


和富兰克林一样,达尔文采用了类似的决策方法:分别列出“结婚”和“不结婚”的优缺点。比如结婚的好处是老年以后有人陪伴;坏处是干扰工作……这些细节都列入了达尔文对结婚的成本效益分析。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结婚!结婚!结婚!然后在1839年1月29日,他娶了自己的表妹艾玛·韦奇伍德(Emma Wedgwood)。两人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并养育了10个孩子。至少从家庭和寿命的角度来看,“结婚”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决定。



“想太多”是好还是坏?

普里斯特利和达尔文的例子证明了我们一以贯之的观点:谨慎的思考对做出棘手的决策非常重要。然而,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思考可以在意识之外发生,不如把决策权交给潜意识,大脑中默默涌动的思潮会自动帮助我们做出决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利用潜意识力量往往比努力思考得到更好的结果。


“跟着感觉走”派认为,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每次大约能记住七条左右的信息。而当做出复杂决策时,过度思考会让大脑最终陷入分析瘫痪,也就是超载了。


这种过度思考效应的一个著名实验例子是草莓酱实验。当受试者要求仔细描述自己所品尝的五种不同果酱的感受时,能否明确清晰地说出好与不好的理由,可能从侧面影响了人们对果酱的真实判断。相较于靠直觉选出最好吃的果酱,那些找不出好的形容词描述自己感受的受试者可能反而会放弃自己最喜欢的,并选择一个次优的、可描述的选项。



决策方式对创造和发现的影响

历史上有很多灵光乍现让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先例。德国化学家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在梦中看到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从而揭示了苯的环状结构;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运用潜意识在工作休息时间处理棘手的数学问题;著名的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在睡梦中写下了著名的诗歌《忽必烈汗》;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在梦中谱写了甲壳虫乐队最著名的歌曲《昨天》的旋律……



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创造,似乎与科学家们倡导的严谨背道而驰。荷兰社会心理学家Ap Dijksterhuis和同事们在关于无意识思维理论研究中发现,从决策中分心可以让无意识的思维过程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做出复杂决策时,效果尤其明显。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以“决定买什么车”为例,按照“沉睡者”、“思想者”、“盲目者”将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测试认真思考、不加思考、分心等不同方式对做出决策的影响。结果令人惊讶:分心似乎会比认真思考或立即做出决定带来更好的选择。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早期类似的研究中,60%的参与者在分心后选择了最好的汽车;相比之下,只有25%的参与者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最好的汽车。



短暂一瞥的作用

也许潜意识的力量不是在我们的思维本身受到限制的时候发挥作用,而是在做出决策的证据不足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社会心理学家纳里尼·安巴迪(Nalini Ambady)提出一个观点,非常短暂的观察就可以做出惊人准确的决定。


一项早期研究向受试者展示了13名大学教师的10秒钟短片,并要求用可爱、强势、自信、热情等来描述老师,然后将描述结果与该名教师的整体表现评估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0秒钟足够让观察者准确地发现老师的特点。即便将观察时间缩短到两秒钟,结果依然准确。这种类型的演示证明了潜意识的作用。


潜意识的活动与大脑有意识的思考有区别吗?


很多靠直觉做出的决定是大脑在不经意间注意到了被忽略的细节信息,从而在意识之外自动处理了信息并得出了结论。而达尔文式的决策方式要求明确列出决策的理由,这些理由都是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反复确认过的信息。也许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观察角度不同,从而导致人们最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悉尼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心理学教授本·纽维尔(Ben Newell)认为,凭直觉做出的选择,和深思熟虑做出的选择,都伴随着对该选择的基本认识。“当你从菜单上选择一道含大蒜的菜肴时,主要原因是你相信它是健康的。这种观念可能来自于近期你对大蒜知识的了解,也可能来自于很久以前的记忆中——小时候,你的母亲告诉你大蒜有助于抗氧化,虽然这件小事你似乎已经记不清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直觉只不过是早期经验积累的结果。”



换句话说,当我们处于一个非常熟悉的领域,知道该做什么时,直觉是我们可以依赖的东西。有些决定可能看起来很快,不费吹灰之力,但事实上它们也是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做出的。


事实证明,思考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可以表现为主观上的快速和直觉,也可以表现为缓慢和深思熟虑。有效地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参考文献:
Ben R. Newell, David R. Shanks. (2023). Open Minded: Searching for Truth about the Unconscious Mind. The MIT Press. DOI: 10.7551/mitpress/14922.001.0001 ISBN (electronic): 9780262375375


点击下方知社人才广场,查看最新学术招聘

扩展阅读

 

诺奖得主的选择 | Scientific Reports 最新合集
如何克服手机依赖症?你的武器是“选择”
米兰·昆德拉: 人类一思考, 上帝就发笑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ChatGPT可能已经有了意识;闲鱼回应多地大学生在平台挂学校;海底捞拟26亿日元收购日本酒店丨邦早报价格暴涨4000%还供不应求!椰子水逆风翻盘成为爆款,中国人一年喝掉26亿个椰子,已经替代奶茶成为年轻人首选?你了解你的大脑吗?大脑的8个有趣真相,帮你更好应对工作与生活厉害的狠人做决策,都不带感情对当前的世界形势与中美关系仍需保持高度警觉和战略清醒![日签] 做决定时切忌问很多人,越问越错人到老年百事哀知乎热帖“男友嫌伴娘多跟我生气,还要结婚吗”:永远不要替别人做决定出现这4个迹象,你可能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公司的决策团队中,为什么不能缺少女性?这么恐怖!?大数据时代,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已经暴露,且访问网站超10亿个!美联储最新信息: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不要在生理期做决定! 激素在控制你的大脑...晚上除了睡觉和蹦迪,还能做些啥?IPO申报期内大额现金分红,如何认证分红合理性及募集资金必要性?​大涨之后,私募很乐观:“跨年行情可能已经开始”红色日记 9.1-30中国股市“痛感”最强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你背的“八股文”可能已经过时了专业选择,如何平衡理性与热爱?有这8个特质?您可能已经从中产跨越到了富人阶级!这个年龄,大脑可能发生“断崖式”衰老,重则影响寿命!MIT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大脑可能会像某些计算机模型一样理解世界未成年人渣背后的成年贱人:在中国个人理性如何撕碎群体理性美联储加息可能已经结束,但官员们看破不说破微距蒲公英,形体语言加州哪些提案仍悬而未决?州长纽森10月14日前需做决策【社会】你的银行信息可能已泄露!谨防诈骗和抢劫【征集】崇明新村的麋鹿群添新成员!名字由你决定→俞敏洪:做决策的四个“不要”蒜蓉黄油香煎大虾 - 简单快捷,蒜香浓郁,肉质鲜美,色香味俱全瞒天过海美人组团盗宝,东成西就设计非洲海淡-金盆洗手的论语(小说)(6)今日选举, 谁当市长该做决定了! 含冤入狱十五年男子终被无罪释放; 长木花园菊花节本周最后机会解构四位伟人的大脑,你和天才的大脑有多少差别?在不确定的时刻,高手这样做决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