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科学】一篮子假说——假设(assumptions)与假说(hypotheses)
铀-238的半衰期为45亿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半衰期是恒定的。
自最初是从岩浆中冷却成岩石后,没有受到外部铀或铅的污染。
自岩石形成以来,铀和铅都没有从岩石中流失。
我们拥有的设备可以准确检测岩石中铀和铅的含量。
16世纪验证日心说:假设错了,结论也就错了
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地球在绕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地球转。如果用到现代观测设备,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在16世纪就没这么简单了。
验证这个观点的方法之一是搜索视差(parallax)——基于观察者位置的物体相对位置的明显变化。
演示视差很简单:把铅笔垂直握住,手臂举平。遮住一只眼睛,只用右眼看铅笔,然后只用左眼看铅笔。这样做时,铅笔似乎会相对于背景来回跳跃。哥白尼时代的人认为,如果地球真的绕着太阳运动,它也会相对于恒星运动——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到恒星视差。换句话说,从地球轨道的一个极端看星星(例如夏至)类似用右眼看铅笔,而另一个极端(例如冬至)类似左眼看星星一样:就像铅笔和背景物体的表观位置相对移动一样, 近星和远星的表观位置也应该如此。如果地球真的绕着太阳公转,那么星座在夏天(地球轨道的一个极端)和冬天(另一个极端)看起来应该不同。
图:哥白尼同代及之后天文学家认为,他们能在夏至和冬至观察到明显的视差
哥白尼的同代及其后来的天文学家寻找这个视差,但没有找到。无论一年中的什么时候,恒星相对于彼此的位置似乎都是一样的。哥白尼的观点被当时的天文学家拒绝,原因当然不止这一个。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天文学家验证(寻找视差)是没错,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两个辅助假设是不准确的。天文学家假设:
假设1.恒星并不遥远。当观察者与被观察物体相对接近时,观察到的视差大而明显。但是当被观测到的物体距离相对较远时,视差较小。这点我们马上能试试,比如到外面去寻找两个遥远的物体——也许是两棵遥远的树。遮住右眼,然后遮住左眼,我们不会注意到树木的外围有太大变化。而我们明明看到到铅笔和背景对象的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候的天文学家认为,恒星离地球相对较近,因此视差是显而易见的。但事实上,这些恒星是相当遥远的——在太阳之外,最近的恒星距离超过24万亿英里!这些恒星确实表现出视差——但因为它们如此遥远,以至于视差很小。
图:实际情况是,由于恒星彼此间很远,所以视差很小
图:在17世纪初开发第一台望远镜之前,像象限(左图)这样的仪器(quadrant)被用来进行天文观测。将该工具与今天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对比。
由于这两个假说被证明是错误的,16世纪的天文学家对视差测试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他们认为他们的测试结果是地球不绕太阳公转的有力证据,但事实上,有了正确的设备,视差测试(以及许多其他测试)表明哥白尼是对的——地球绕太阳公转!
要了解有关技术如何推动科学进程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了解科学】系列7.2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7.0 科学为你做了什么?
伯克利了解科学系列
了解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如何开展|
科学的核心|科学的社会性|科学与社会|
科学为你做了什么|科学的生活方式
Understanding Science. 201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 3 January 2017 http://www.understandingscience.org.
我们不需要英雄
但我们需要榜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