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老师,决定去死
1312个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困住你,消耗你,成为你。
最近,很多人在关注河南去世的小学女教师。
结局令人悲伤。
按照网上披露的信息,这个女老师承担了太多教学以外的任务,以至于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网上有不少老师表示:
现在一线的老师,不但要授课评课,写材料、迎接检查,还要提醒学生打疫苗、买医保、还有参加扶贫,甚至创卫上街捡烟头,督促学生家长戴头盔…
这些工作占据了老师大量工作甚至是课外时间。
消息发酵以后,在网上产生了共鸣,很多人都认为:
自己的工作有太多无意义的形式主义。
打卡、日报、申报、检查、写材料…
这种形式主义,已经成为企事业单位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值得聊一聊。
1、形式主义的类型
大体分为三种:
留痕型、邀功型、过滤型、没事找事型。
留痕型很容易理解,就是为了合规,为了免责,一件事情分为十个流程,十个人签字,这样就不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也是大家的,法不责众。
邀功型就更容易理解了,每次开会搞得跟联合国一样,领导是不是就有面子,下属是不是就有功劳?
过滤型有点复杂,有人说就是服从性测试,特别是在当下的存量时代里,属于一种筛选手段,受不了可以走,民企裁员最喜欢用,把公司十年台账让你整理,干不了就走人。
没事找事型,很有意思,因为工作不饱和,所以不搞点形式主义,就体现不出存在感。
2、形式主义的影响
体力负担和情绪负担。
体力负担容易理解,明明两个环节就能处理点事情,现在变成了十个环节,跑两趟变成跑十趟,单位工作量增加了五倍,自然体力上容易吃不消。
情绪负担怎么理解?
因为形式主义很多时候是毫无意义感的,你做了并不会产生实际的效益,对个人也不会有能力的提升,纯粹就是消耗。
年轻人非常受不了这种。
但是形式主义是一个过程:
在体力劳动阶段会困住你,在情绪劳动阶段会消耗你,等到把你的精气神消耗的差不多了,形式主义就会成为你。
这位女老师,没有走完这个过程,她没有撑过消耗的阶段。
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已经和形式主义融为一体了,被它系统化了。
这就像《肖申克救赎》里的老人,他被监狱系统化了,他再也离不开了。
3、如何抵抗形式主义?
大环境你改变不了,为什么会有形式主义,这个问题太大,有人说一到经济下行期,形式主义就泛滥。
比如,一个公司在考核打卡、每天写日报的时候,就是经营出现问题了。
一方面,没活干,为了表现自己很忙,就开始整形式主义。
另一方面,没活用不了那么多人,搞形式主义可以让受不了的员工走人。
普通人面对形式主义:
最难熬的不是体力劳动,而是如何抵抗这种无意义感。
我的建议是:
意义不一定在工作上。
培养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抵消自己的情绪劳动。
再不济,用魔法对抗魔法,反正形式主义大家都不在乎,我也形式主义,摸鱼总会吧。
与其被形式主义逼疯,我还不如摸鱼摆烂。
当然,最好还是能够用自己的兴趣来抵消工作上的无意义感,想起朱棣文的一句话:
生命太短暂,你必须对某样东西倾注深情。
这位女老师,要是早点看到这句话,不知道会不会就不会选择轻生了。
R.I.P
就这样。
最近,茅台然宣布涨价,引发一众热议和猜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信号,拉开了消费品涨价的序幕,而且未来的方向是鼓励有钱人多消费,真的是这样吗?普通人会受影响吗?
中产计划晚上聊一聊,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