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1)教育2023-11-10 04:11【写在前面】最近这几年,由于做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我接触过上千名家长,其中,有过比较深度一对一沟通的家长也有几十位。在家长们提出的常见的学习焦虑问题,以及我了解、答疑并干预过的案例中,我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共性,家长的焦虑问题也有共性。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因此,我用最近这几篇系列文章给大家汇总一下。文章是一个系列,是因为越写越长。就像之前直播,本想做一场,但两场还是没讲透。我本来只想写一篇文章,结果分了四篇还是只能点到为止。学习的问题,核心简单,但是旁支蔓节太多了,每次答疑都遇到一些新的枝节问题。以下是我最近五篇文章的简要提纲: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1)破:常见问题的破解2)道:建立与自我的联结3)法:建立与学习的联结4)术:让孩子从小事的正循环开始5)器:各个学科的基础概念和考试思路破:常见问题的破解到底能不能鸡娃?能不能鸡娃?这个问题,最让父母焦虑。如果说“不要鸡娃”,父母的血压蹭一下就上来了,慌张诉说“要是现在排名不好,将来升不了好初中;要是进不了重点班,就大概率考不上高中;要是考不上高中,以后没有出路可怎么活呀”,然后开始把关注点放在社会竞争激烈和内卷上,说“我们可没有家庭资源为孩子托底”。越说“不要鸡娃”,越会增加这些父母焦虑。因此,我今天先给这些父母宽宽心: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鸡娃”。我虽然不赞成内卷,但我觉得好好学习很重要。我家孩子在海淀区上公立小学,学校的要求很严格,我们也要求孩子能适应学校的要求,在学习上尽量做好。我家小朋友能适应海淀的学习风格,也觉得学习很快乐。提倡快乐教育,不是说不学习,而是“快乐地学习”。现在的问题是,父母想鸡娃,但鸡不动怎么办?有时候越鸡越差怎么办?孩子心理鸡出问题怎么办?这些是我们这五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日常学习的矛盾是什么?这几年我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接过很多次这类疑问:孩子学习不主动、没兴趣,做作业潦草敷衍;干什么都磨磨蹭蹭,总是需要家长催,家长一催就不高兴,顶嘴耍脾气;看手机爱上瘾,不吼就放不下;一点作业都要拖到睡觉时间,想附加拓展学习根本没时间;考试成绩不上不下,自己还不上心;明明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却不想付出努力;年龄越大,脾气越大。如此种种。家长一看这样的场景,本能反应也是常见的:-这么不努力,以后可怎么行!-这么拖拖拉拉,耽误了多少时间!-学习态度怎么这么不好,一点都不主动!-怎么就不求甚解呢,做题全是漏洞!-这个成绩以后上不了好学校,怎么自己一点紧迫感都没有呢!-这么在乎别人评价,就更应该努力才行啊!-一失败就退缩,一点都没有毅力!如此种种。家长一般的做法是左右横跳:刚开始容忍,告诉自己要宽容,要耐心,要温柔;实在忍不下去了,开始吼,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吼;在试图温柔和严厉怒吼之间反复横跳,怀疑自己整体的教育路线;好不容易换成虎妈路线了,效果却达不到,孩子顶撞很严重,还是不学习,白白发了一顿脾气。家长对孩子的约束也是收放不自如:家长刚开始希望让孩子自觉学习,就都放手,发现都交给孩子自己,搞得一塌糊涂。于是开始花更多时间陪孩子学习——或者说,管孩子学习。盯着孩子完成作业,给孩子检查作业质量,希望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最麻烦的是,陪学陪了很久,自觉性还是没有。稍微一松神,孩子就泄劲,几天没抓着,成绩就蹭蹭往下掉。因此,日常最大的矛盾在于:想鸡鸡不动。至于鸡出心理问题的,我们晚一点再说。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以上学习场景的问题在哪儿呢?在于孩子没有真正建立起自我与学习的联结。培养孩子的学习,就如同把一根幼嫩的枝条种进土里。刚开始拿来,枝条一立就倒,因此需要帮忙扶着。但如果这个过程中没有让枝条自己生根,而只是家长的手拎着,那么一撒手枝条就又倒了,于是一直不能撒手,必须天天盯着,直到初高中。有时候外界社会压力逼孩子学习,就如同在小枝条旁边用砖头堆满,挤着小枝条不倒下,但如果没有生根、扎入泥土,这根小枝条就会变成枯枝,生命力流出,最后只是维持一个直立的表象,俗称“空心病”。只有让小枝条扎入土壤,生出根系,小枝条才不需要手扶、不需要砖头压力也能站立,后面可以天然向上生长,开花结果,枝繁叶茂。小枝条的根系,是孩子和学习的联结,更深层次是孩子和自己的联结。孩子不能只是“躯壳在学习”、“看上去在学习”,ta需要“内心在学习”。先联结自己,联结学习,再向上生长,最后才是成绩的结果。这就是内驱力和自我实现。这就是我们这次的系列文章:道、法、术、器四篇,依次由内而外要说的事。什么是父母的突破口?在四篇正式开始之前,我们还是回到上面令人烦恼的学习场景里。后面四篇文章里讲的内容如果想落地,有一个前提是:父母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孩子。懂一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看见”,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内在的感受被理解”,也指的是“真实的想法和个性被肯定”。在上面令人烦恼的学习场景里,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当孩子拖延的时候,ta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当孩子作业做得潦草、不肯深入思考的时候,ta在回避什么?学习中,孩子感受到的内在痛苦是什么?这些,才是破题的关键。在上面的学习场景中,不仅家长是烦恼的,孩子也更是烦恼的。有一次我在直播间里说,家长总说孩子“贪玩”,看不见孩子的烦恼。例如孩子拖延症不写作业,一直用小刀切橡皮,就是在缓解自己的烦恼。后来有个家长问我:为什么说孩子用小刀切橡皮不是真的贪玩呢?这不也是玩吗?我说:真的贪玩,是贪恋玩那些真正好玩的事物。而真正好玩的事物,是孩子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时候也会玩的,例如电子游戏、乐高、沙子、枪、娃娃、捉迷藏。而小刀切橡皮(还要切得很细,切成渣渣),我几乎没见过哪个孩子在没有学习压力的时候还爱玩。这种手上的小动作,都是在缓解自己的某些烦恼。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孩子,真正的“看见”也还是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我在社群里问一些妈妈,是否了解自己家孩子一些学习问题和场景中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只有少量妈妈能清晰说出来。有一位妈妈说:感觉自己家孩子在她给附加学习内容的时候,有一点抗拒。我问她:当你觉得ta“有一点抗拒”的时候,ta心里在想什么呢?这位妈妈发现自己也不了解,刚好当天回家的时候,孩子拒绝在餐桌上听历史了,因为不想一直学习。这位妈妈接受了,就顺势问她家孩子“当你想玩,妈妈想给你加码的时候,你怎么想”,她家孩子说:“如果提出来我不想继续,我想你可能会同意,也可能会反对,但我通常不说,是因为想让你开心。”这位妈妈听完就泪目了,告诉孩子:“其实你可以多点信任妈妈。”孩子非常开心,跟妈妈“话痨”地聊了好久。当孩子“被看见”,会有相当直接的反应。我在直播间里,也讲过一个五年级孩子,上个学期期末英语只考了31分,这个学期到10月一次单元测就考到了91.5分。这个孩子的内在痛苦,在于他需要隐藏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的事实。上个学期考试前孩子天天打游戏,不学习,跟父母顶嘴,处于长期对抗的状态。我在假期里,帮孩子看了一下他的学习状态,发现他有很多三年级的基础语句完全不懂,而又不敢暴露自己不懂。原来是这个孩子周围的老师和家长都很严厉,因此他从三年级没听懂的内容都在隐瞒,持续逃避。我让他从头开始学最基础的句子,他可以学懂。他的妈妈在这段时间有很大的自我觉察的改变,可以和他建立更好的联结,让他可以不再逃避,安全暴露自己的状态。开学后又很幸运换了一个比较温柔的老师,他开始跟上学习,作业很工整。九月他第一次单元测得了82分,十月就是91。他为自己能听懂、看懂题目而感到非常高兴。从来都没有“问题学生”,只有“问题没有被看见的学生”。孩子的学习,要干干净净单单纯纯向内求,向孩子内心和知识内部。家长一提到孩子的学习,关注的都是外部因素:1)社会大环境因素;2)选择学校资源;3)找到课程和考试资料;4)给孩子安排学习路径;5)安排卓越的时间表;6)给孩子教育学习的道理。每次在社群或直播间谈到孩子的学习问题,90%发言都是这些外部因素。父母谈到学习通常都会从社会竞争层面谈。父母在忧虑孩子成绩排名或习惯不佳的时候,也通常会问“我要怎样做”,而不是“孩子怎样想”。只有从“孩子怎样想”深入去挖掘,才有解法。孩子的不努力、拖延、抵抗、不求甚解、浮躁和脾气坏,其实都只是他/她们内在痛苦的外化体现。甚至成绩也一大半受到心理状态影响。因为内在痛苦没被看见,才学不好。我们要让孩子的烦恼少一点,内心静下来。什么是“好好学习”?是一个内心安安静静的孩子解一个安安静静的方程。不是社会资源家庭条件门派制度工资编制升学捷径的口水大乱炖。外部因素太多,只会加重烦恼。家长的心都静不下来,怎么能要求孩子在解方程的时候静下心来?从明天开始的四篇文章,我都是向内求、走“心”的学习方法论。我前面写的学习场景,可能是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烦恼。但解法绝对不是一样的,因为每个家庭的孩子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适用的做法都不同。破题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家孩子的感受、想法、烦恼和个性。只要看见孩子,具体的做法,每个人自己定。别问我“幼小衔接该不该提前学拼音”,“英语启蒙走哪个路线更好”,“上了初中是不是该借助学习机”,“我应该给孩子选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是外在问题,不是“心”的问题。所以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一向是:都行,随便。这四篇文章的最后一篇,会有一些关于语数外学习的内容,可能是家长最关心的。但如果前三篇的内容不能落地,第四篇写的内容也没法落地。一点肺腑之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我们明天见。————————————————————————————————该怎样才能更好地“看见孩子”、“理解孩子”呢?我们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中,有深入和系统性的课程,让父母逐步学习心理上的觉察,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从而更能深入理解自我,理解孩子。我们三年的进阶课程,逐步加深,每年25个学习主题,领读25本经典的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并通过社群内的学习和讨论,让每个人可以进行深入的思考。今年课程服务升级,增加了心理咨询专家老师的直播答疑会,让父母的困惑得到更加专业的回复。双十一是最后一个特价时期,感兴趣的家长不要错过。除了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童行书院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也有最低折扣,以及超级大的福利赠品包。童行书院通识教育,让孩子打开视野,提升认知框架,获得跨学科深度思考能力,在学习的路上一通百通。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