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李佳琦们被「围剿」
这个全网花钱的“节日”里,papi酱出了一首双十一“金曲”。
歌词之提神醒脑,堪称一绝。
十五年前的双十一是,
“我记得十五年前那一晚,所有商品价格都减一半,我们省下了几千几万,那才叫买到就是赚。
当时没有定金没有尾款,不用跨店不用领券,更不用计算还差多少钱,才能够凑满减。”
如今的双十一是,
“好多游戏好多PLAY让你整晚没得睡,抓紧时间消费,猜你喜欢我的宝贝。
300减去50,你眼睛就会发直;买一送十个小样,你身体逐渐发烫。
十月开始foreplay 购物潜力我来turn on…”
B站@papi酱视频截图,下同
简直赤裸裸的写实。
作为消费者,共同的感受是,双十一越来越长,优惠力度越来越小。
如果不提前计算满减,紧俏货卡点就会被抢购一空。
越是临近双十一,打开的各个原本不相干的app,大概率最终都会导向消费。
很多原本不想买的东西,被提前或者引导消费。
被割的韭菜们,赚不到什么钱,还得大把花钱。攒不到钱的痛苦和消费的快乐并行着。
可见,这歌词写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
买着买着,双十一成了「节」。有晚会,有红包,可说到底——
“我花钱你赚钱,这算谁过节?”
然而一码归一码。
骂归骂,打尾款的时候,说“今年不买了不买了”的一众苦哈哈打工人,依然还是手快地按下了支付键。
不买点啥,好像就没了「过节」的参与感。
事实是,刺激消费的手段越来越多,消费“陷阱”越来越明显,但依然有大把中产以上人群,愿意为一时买买买的快感买单。
好像他们真的因为买到“赚到”了。
但真正赚钱的人,从来都不是这些单方面被带动消费,抓紧时间凑满减的人。
为什么一个花西子事件,逐渐演变成李佳琦“过不去的一道坎”?
李佳琦迎上了时代风口,无疑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会赚钱的一波人。
李佳琦有钱吗?毋庸置疑。
登上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百强榜榜首,买房上热搜都是以亿起步。
图源:斯坦福大学海外商业课题研究组报告
李佳琦努力吗?也毋庸置疑。
没有当初夜以继日的努力,他必然迎不上风口。
然而他的努力和现在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必然关联。
只要他人在直播间,只要“最低价”的叫卖声一直在,就有人为其直播间的产品买单。各大直播间头部,都是这个道理。
这种没有托底的赚钱,被人盯上毫不意外,欲承王冠必承其重。
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互联网时代,倒台“消号”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比如前段时间小杨哥和李佳琦直播间的空中互掐;
比如李佳琦因为叫卖花西子眉笔一句话被钉上耻辱柱;
再比如最近的北大寒门贵女、如今的直播巨头刘媛媛被质疑“虚假宣传”…
李佳琦当然不可能真的净赚250亿,但今天热搜上这个话术,已经代表了李佳琦被「围剿」的态势。
一个必然导向是,
比起已经鼓囊的口袋,如今的头部主播们,面临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让钱流向更需要的人。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头部遭到“围攻”,势必会让大电商平台、商家、带货主播相互倾轧、带节奏,让本就不平静的水面波澜四起。
作为消费者,商战越激烈,倒是说明我们会收获更加实惠的高性价比商品,不再被当作韭菜割来割去。
诸如“二选一”、“掺假售假”、“底价协议”这些明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规则,被暴露在阳光之下,信息的不对等很大程度被消除,各大品牌和主播们就会“真诚”一些。
前段时间的公开“商战”
不论在哪个国家,由政府规定外加商战内部自发筛选,里应外合,调整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方向,寻求线上与线下的平衡。
也是为更多普通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消费者带来真正高性价比的商品。
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直播行业才能越来越好。
只是,其中每一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究竟能不能找准自己位置、接受改变呢?
ref: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李佳琦双十一首日销售额同比减半,仍是疯狂小杨哥的近百倍》
B站@papi酱:歌迷朋友们好,我又出歌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