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周榕:飞鸟还是蚂蚁,我们的身体离城市有多远?

周榕:飞鸟还是蚂蚁,我们的身体离城市有多远?

文化










在10月26日结束的“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三联人文城市年度论坛中,电影研究者戴锦华、建筑师张永和、哲学家汪民安、城市规划专家李晓江、多媒体艺术家费俊、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周榕、人类学家项飙、音乐人小河8个不同领域的嘉宾,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观察视角出发,带来了他们对于城市中公共空间和公共性的思考。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认为,在建筑师/规划师眼中的城市,通常来自一种“鸟瞰”的视角;而当下盛行的“City Walk”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极为依赖视觉体验的产物。


我们的城市体感度将从何而来? 人与城市怎样才能发生更直接、丰富的感官连接?几年参与三联人文城市奖的考察过程,让周榕从“鸟”转化成“蚂蚁”。他与大家分享了如何通过“蚂蚁的触角”来进行设计,激发人们对城市的多维度感受,找回身体与城市直接碰撞的生动体验。


以下是周榕的演讲全文——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周榕分享现场












我今天的题目是,我们的城市体感度从何而来?第一个部分我想讲一下“鸟瞰与蚁感”。如果让我选一种动物代表建筑师或者城市规划设计师,我首先想到的是鸟。因为在绝大多数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的眼中,我们看到的城市都是由三视图构成的。


鸟这种动物它看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全面的,因为它在高空、它有一定的距离,它不仅看到的是我们此在的世界,它甚至可以看到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当下的传输速度没有那么快,我们的当下是无法传达到100米以外的距离上。


但是,参与两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在地考察的经历,让我从鸟类逐渐“退化”为一个类似蚂蚁的生物。


蚂蚁这种生物特别有意思,它有两套传感系统。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蚂蚁的视觉是很敏锐的,它的视觉甚至比人类的视觉还要强许多倍。但是它仍然不放弃用它的触角去感知这个世界。它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原来这个世界不仅有形状、颜色,还有坚硬与柔软、温暖与冰凉。当两套不同感知系统收集到的讯息汇集到头脑中,它对世界的判断就和只有视觉的时候不一样了,它构筑起来的世界图景也是截然不同的。




蚂蚁拥有眼睛和触角两套不同的感知系统

供图:周榕



这两年,我从事了一个自己发明出来的职业,就是“空间的导演”或者“认知空间的导演”。前两年,我在北京门头沟做了一个慢闪公园。我算是整个公园的架构的编剧和导演,请了很多建筑师,也请了相关的景观设计师、艺术家,以及非常多从事各种设计工作的人,共同地导演出这样一幕空间的戏剧。参与的专业人士主要是鸟类的思维,是视觉的思维。我更多地可能要加了一套触角的系统,就是爬行在地面上,用特别近的方式去感知到这个环境里面或者整个世界里面,另外一些不太容易被视觉所把握住的那些东西。


在我们造好的慢闪公园里面,可以看到真正有意思的、迷人的地方,其实不在于那些视觉上看上去特别网红、具有传播度的东西,而在于能提供真正体验感的事物。



父母带着孩子用手体会水温,抚摸石子

供图:周榕



在初秋,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用手来体会水温,小孩能够抚摸到细小的石子,然后他会拿很多石子在手里。我们的景观设计师设计的时候非常开心,但是一旦使用,哭了。为什么?因为有大量的卵石全部被小孩扔到了水池里面。我们的工人可能隔几天就要把这个卵石重新捞出来,布在岸边。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这种身体的快乐就是能够跟这样的一个物质环境,用极近的距离、用肌肤相亲的方式,去跟物质环境进行各种互动。


还有网环——从洞里能够钻出来,这是小孩最喜欢的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受欢迎不是因为它好看,是因为它好玩,是因为你在大大小小的孔隙里面钻行的时候,你不仅能感受到边上所有不锈钢的反射,它是哈哈镜的状态,不断飘动的这样的一个影像,同时边上的洞穴它不断在挤压你的身体,跟你身体有一个直接性的反馈和交互。



这都是孩子天然的、应该有的一种乐趣。但在我们的城市里,由于各种卫生的观念,各种各样其他的观念,我们就让孩子们要远离能够把你的衣服弄脏的地方、能够让你的身体产生危险的地方。所以大量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被隐性地感官剥夺了。


我们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感官剥夺,同时又误以为用过量的视觉刺激可以弥补、能够疗愈到他们受到的感官剥夺的伤害。实际上这些都是非常荒谬的事。




孩子在孔隙里面钻行,感受身体的反馈

供图:周榕



在整个慢闪公园里我最不满意的一个地方,是当时为了赶工,在淘宝上买的一个滑梯。它不是我规划和设计的,但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滑梯成为了我们整个公园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我一开始一直认为,它受欢迎是因为它是一个彩虹的大滑梯,所以在网上看会特别好看、特别有意思。最后发现,其实这个滑梯最吸引人的原因不在于它好看,而在于它难受。因为这个滑梯它比较平缓,所以它是由好几百个滚轴构成的。小孩坐在滚轴上滑下来的时候,它滚轴一滚,屁股就硌得生疼,但是又颠簸又有点速度,是小孩从来没体验过的一种感觉。然后每个小孩都说屁股硌得太疼了,但是他们的身体确很诚实,一滑下去又跑上去,又重新地去体会屁股硌得生疼、这样起伏跌宕的一个过程。




孩子通过彩虹滑梯体会起伏跌宕的过程

供图:周榕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很久没有跟城市、没有跟我们的环境产生这样一种直接性的互动,我们都忘记了我们是有肉身的。一只鸟非常容易忘记自己是有肉身存在的,因为它漂浮在空中,是一个纯粹的视觉动物,它不能降临到人间。一只蚂蚁的肉身如此脆弱,它感受到的每一片刻的物质世界是如此的短暂,如此的脆弱,但又如此的温暖。这是我从慢闪公园里得到的感觉。







从观感城市到体感城市,那么我们的城市,所有规划设计的逻辑到今天为止,绝大多数已经纯粹是为了视觉的逻辑而诞生的。我们感知城市的方式也是完完全全为了满足我们的视觉,而且这个视觉已经不是跟我们肉身的感官相关的视觉,而是经过手机、经过镜头,经过各种美化,所以这个城市是已经经过了几层视觉加工和裁剪后呈现的。


这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CityWalk”。起初我一直想不清楚,CityWalk和大家以前说的“轧马路”和“街溜子”有什么区别。后来我发现本质的差异在于,以前的街溜子们没有一部名为手机的仪器。而现在,“街溜子+手机=CityWalk”。



人们聚集在武康路远距离观看武康大楼

供图:周榕



有次我们去上海考察一个项目,经过武康路。我被眼前的现实震惊了:多达四、五百人聚集在武康大楼前面,他们在做什么?City Walk。他们来这儿City Walk,就是为了看武康大楼。但是所有人都不接近大楼,因为离得太近就拍不出好看照片了。我想这反应了当下城市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当城市接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性地往后退,我们习惯性地要看清楚它,而不是用身体。


虽然看不清楚,但是一头撞进城市的怀里,在城市的溺爱中肆意翻滚。那么我们在城市可以尽情与它摩擦碰撞、肌肤相亲的往还,那么这个其实更是我希望的、未来的人文城市。它更多的是一个体感城市,而不仅仅是观感城市。所以在我看来,现在越来越多的City Walk项目,本身离真正的人文城市的体感,其实是相去甚远的一个距离。







刚刚谈论了半天城市体感,下面我想总结一下城市体感的5个维度。首先,是开放度,或者可以称之为可达性(Accessibility)。我们今天设计有一个巨大的误区,就是以为一个建筑或者产品的设计感越强,它就会越吸引人;它越容易成为网红越好卖。其实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设计就好像一个性冷淡的物种,更确切地讲,是属于性冷淡的超级城市的物种。


一个建筑,设计感越强,它就越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它好像在对大家说“我可是经过设计的、可不是白给的”。我们所有的城市里经过设计的建筑,其实它在我看来,都通过设计的坍缩封闭了自己,它们不允许人接近,也就失去了作为公共建筑诞生的意义。举一个正向的例子,深圳的坪山大剧院,OPEN事务所的两位建筑师做出了特别的努力,如何让所有人、甚至是没有钱进入大剧院的人享受到这座建筑辐射出的温暖能量?我想他们在建筑普惠性上面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深圳坪山大剧院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座建筑的公共空间

供图:周榕



五个维度中的第二点就是丰富度。我们今天城市的街道已经很难像老城街道那样,充满丰富的“微生物”。我一直强调城市的街道必须要有微生物,由于今天的卫生观念,城市已经不再有微生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光洁、统一、有秩序,但也极其单调。城市的丰富度是何其重要,它不仅仅是形式,也包括内容,更重要的是生态位的丰富度,城市里是不是为不同阶层的人群,为不同的个体都能提供属于专属于他们的那种生存空间?这一点是建筑师和规划师们需要特别关注和思考的。




老城街道充满丰富的“微生物”

供图:周榕



第三点是活跃度。一个环境是否有活力、是不是能够鼓励环境里的人迸发出创意和生命能量,这点相当重要。现在很多的城市环境是不鼓励的,它们好像都是把一根食指伸在自己的嘴唇前面,说千万要谨言慎行,放低声音,要行为端庄。环境在试图规训你。这让我想到我们上一届的建筑贡献奖得主,连州摄影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造价非常低,才不到3000元/平米,但是它整个建筑里头展现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令人非常感动。所有人都没有任何进入的门槛,没有任何的包袱,在这里能够放飞自我。老人在这里搓麻、跳舞、喝茶,小孩在这蹦上蹦下,没有任人觉得这个地方不属于我,大家都觉得自己有使用这里的权力。这种活跃度是城市体感第三个重要的方面。




连州摄影博物馆能够让周围居民在这里放飞自我

供图:周榕



第四个方面就是颗粒度。我经常说城市必须学会主动大胆,越来越细密地切碎自己。如果我们在一座城市,满眼看到得都是一个几百米长的、连续的城市界面,周边只有几百米高的摩天大楼,那么作为一个个体,你的尊严何在?你的价值感何在?再拿上届三年人文城市奖的一个获奖项目举例——社区营造奖得主刘月来老师做的“上海社区花园”。我们可以看看它的认知分辨率有多高,它的颗粒度有多细腻。它做的是昆虫屋,让昆虫有地方能够寄生,能够过冬;蝴蝶屋让蝴蝶能够产卵;蚯蚓塔得以让蚯蚓把宠物狗的粪便也加工成很好的肥沃的土壤;青蛙之家让蝌蚪有机会能够成长为青蛙,让城市里的人也能听到蛙鸣……这些细腻的情感与设计,让我们的城市在高歌猛进中拥有了细节和温度。




上海社区花园里的昆虫屋、蝴蝶屋、蚯蚓塔和青蛙之家

供图:周榕



第五个是冗余度,那么冗余度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因为我们的城市现在已经开始走向被类型学、被功能化的趋势,大家都在追求效率和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那么建筑师应该如何进行“留白”或者为未来的不可确定性留出余地?深圳的金威啤酒厂改造项目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如果我们现在想在城市里做一块公共空间的话,我们一定不可能像这种旧建筑改造那样。它有非常多的冗余的线索。很多的线索,很多的逻辑,然后放在一起。有时候你可以利用这些旧的元素,而有些你暂时不知道改如何利用,那么建筑师在这里项目里保留了那些“冗余”。而这些冗余的东西终有一天它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现出它的价值。


我们今天非常推崇高效率这样一种观念,我们害怕浪费,我们所有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然后,我们看到成果极其的丰盛,但我们永远不知道冗余才是大自然生态告诉我们的一个终极秘密,生活如此,设计也如此。




深圳金威啤酒厂改造项目保留了非常多冗余的线索

供图:周榕



综上,我想强调,中国的城市与建筑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体感,进行针对体感的探索与改革。谢谢大家。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成都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 李伟/ 吴琪/ 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 陈文/ 崔灿灿/ 董功/ 董灏/ 段煜婷/ 何健翔/ 何勍/ 何哲/ 何志森/ 姜珺/ 姜宇辉/ 金秋野/ 雎安奇/李迪华/ 李涵/ 李虎/ 李伦/ 李翔宁/ 李晓鸿/ 李振华/ 梁琛/ 梁永安/ 龙瀛/ 刘珩/ 刘悦来/ 柳亦春/ 鲁安东/马泷/ 马寅/ 毛继鸿/ 毛尖/ 倪阳/ 聂荣庆/ 庞伟/ 宋壮壮/ 沈志军/ 苏丹/ 孙海霆/ 孙莉/ 孙倩/ 唐克扬/ 陶冶/ 童明/ 汪莎/ 王辉/ 王南/ 王子耕/ 吴洪亮/ 夏至/ 严飞/ 严明丹/ 闫士杰/ 姚东梅/ 易海贝/ 易立明/ 章明/ 赵元超/ 支文军/ 朱竞翔/ 朱小地/ 庄慎/ 张宇星/ 左靖/ 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于2020年创立的内容品牌。

以第一届人文城市奖为起点,确立了奇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奖、偶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季的双年模式,希冀在中国城市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促进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2021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全球疫情背景下,以“重建联结” 为主题,来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如何回到人与人的交往和关联。


2022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启动。

应对城市的数字化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趋势,设定主题为“跨越边界”。进一步探索了多元创新的形式和内容,试验性地激发新一代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及公众来参与人文城市的建构。


2023年,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如同种下一颗种子,人文城市奖及人文城市季孕育起一个以“人文城市”为IP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起点,三联人文城市希冀联合更多元的参与者,共同培育人文城市共同体的生根发芽。


三联人文城市,以“人” 为尺度,

关注我们的城市与城市中的我们。



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以色列离摧毁哈马斯这一目标还有多远?回国发展去哪个城市?!北大国发院MBA讲坛:中国的城市化还能走多远?​4600亿美容美体市场,距离万店时代还有多远?人人拥有一只「大白」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聊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极客周末我们离“极端”有多远?中国警察的装备现代化:我们距离世界标准有多远?中国离审美有多远,离乔布斯就有多远随时随地能透析的时代还有多远?一文汇总人工肾前沿进展开征遗产税,还有多远?有了俄罗斯支持,印度离“入常”还有多远?广汕高铁开通后,广东离“市市通350高铁”还有多远?中国女篮夺冠了,男篮与世界的距离还有多远?西部法律龙头四川:由大向强,还有多远?上海,离“亚太仲裁中心”还有多远?GPT-4V医学执照考试成绩超过大部分医学生,AI加入临床还有多远?AI 的黑暗面:我们与一个难辨真伪的世界有多远?打造一流投行,中国投行还有多远?土耳其的崛起有多远?《本日公休》影后陸小芬寶刀未老如松:凛冬、酷寒,五百年奇观有多远?华为,距离「最强智能车供应商」还有多远?“假期闺蜜1w订的洞穴民宿,进门后...”啊啊淦这是蚂蚁洞改的吗!抖音、阿里、拼多多悉数入局,本地生活离下一场“千团大战”还有多远?半人工生命诞生,我们离成为“上帝”还有多远?我的童年(二)特务、间谍,离现实中的你我有多近或者多远?闲闲而记官宣!5700亿银行换帅,是建行"老人"!冲刺IPO15年,上市梦还有多远?实验卫星突破封锁成功发射,用上中国星链还有多远?无题我们距离“头号玩家”还有多远?从苹果Vision Pro看XR的技术挑战|峰瑞报告33【文学城漫画】亚裔家长何以解忧?从《小森林》到进山禅修,现代人距离理想中的生活有多远?转基因粮食获生产经营许可,离餐桌还有多远?南京离千万人口还有多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