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令不出总统府
文丨张是之
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被认为是政治素人,却在直选中获得了近56%的超高支持率。
但是他所在的自由前进运动党,在国会参众两院都是绝对的少数派,米莱的执政理念是否能够得到贯彻执行,会不会出现政令不出总统府的情况?
此前文章《阿根廷的后天很美好,但总统米莱很有可能死在明天晚上》,大概介绍过米莱的政治主张,这里再简单介绍下他的基本施政纲领。
米莱深受奥地利学派和罗斯巴德影响,很多人认为他要在阿根廷推行无政府,这完全是既不了解奥派,也不了解米莱,纯粹是人云亦云地复制粘贴。
无政府主义,对应的是英文是Anarchism。罗斯巴德的政治主张的确是「无政府资本主义」,简称「无政资」,英文是Anarcho-capitalism。
两者看上去很像,但理念完全不同。米莱虽说是罗斯巴德的粉丝,但也不会在政治路线上迈这么大的步子,他选择的其实是小政府路线。
比如他认为,阿根廷现在政府过于庞大冗余,这本身就是阿根廷贫穷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主张精简政府机构,政府履行的责任仅限于,保护生命基本权利、保障自由和个人财产不受侵犯。
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他要取消很多部门,只保留他认为关键的几个部门。
经济方面,他主张缩减公共支出、减税、改革劳工体系,开放市场,甚至是单边开放市场,货币改革和能源改革等等。
货币改革,直接放弃阿根廷的主权货币比索,改用美元。这在外界看来非常激进,但实际上,阿根廷人自己早就不信任比索,早就喜欢上美元了。
米莱不过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而已。虽然美元也不那么靠谱,但总比比索要好点。
在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问题上,米莱支持自由选择和自由竞争的教育系统。
米莱在「教育券」的问题上有所动摇,这本来也不是奥派理论支持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主张。弗里德曼是芝加哥学派,教育券制度本身也有很大问题。
至于那些网上传来传去,允许枪支、毒品、器官等自由交易,就不作讨论了,意义不大。
米莱这些主张如果能得到落实和执行,阿根廷的经济的确值得期待。
这些主张单独看每一条,在逻辑上基本都没有问题,都说得过去。
但是它们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一揽子计划,看上去就不像是在改革而是在革命了。
米莱的执政理念,多少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落地执行,不仅是对米莱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阿根廷政治结构的考验。
阿根廷属大陆法系国家,国会制定的法律和国际条约是国家最高法律,并不像英美普通法系那样看重判例对法律的影响。
1994年修改后的宪法规定,阿根廷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所以阿根廷有两套并存的法律体系,联邦立法和地方立法。
阿根廷实行代议制民主,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
这也是现代国家防止三方任意一方权力过大的主要办法之一,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个三权分立的「笼子」并不是很成功。
美国总统和联邦政府的权力一直在扩大,是一个反面典型。不过这不是本文重点。
国会是阿根廷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联邦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法律的通过需要得到国会两院的批准,并由总统颁布。
总统有权部分或全部否决国会的立法,另外作为反制,总统的这个否决权还可以由三分之二多数票的众议院成员推翻。
根据阿根廷的宪法,总统候选人需要获得超过45%的选票,或者获得超过40%的选票且得票率领先第二名10个百分点,才能直接当选。
如未产生符合直接当选条件的候选人,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得票数高者当选。
这次阿根廷选举,在第一轮投票中,米莱的得票率接近30%,排在第二位。但第一名的得票率只有近37%,并未超过40%,也没有领先米莱10个百分点。
在第二轮的投票中,只有米莱和马萨竞争,米莱这才出人意料反败为胜,获得近56%的得票率。
从第一轮直选来看,妈米莱的铁杆粉丝只有30%,后面26%的选票是从中间派争取过来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米莱的群众基础并不是那么稳固,如果不在执政的四年中迅速取得改革成效,让大家感到实惠和满意,这26%的中间选票,很快便会转投其他阵营。
此前文章也分析了,这就是民主票选的弊端之一,无法形成长期主义。
对米莱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来自国会,10月22日阿根廷参众两院分别进行了改选。从各主要党团在议会的席位来看,米莱所在的「自由前进运动党」非常没有存在感。
众议院共257各席位,自由前进运动党只有38各席位,仅排在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分别占有109和93个席位。
而参议院的72个席位,只占有8个席位,也排在第三,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分别占有34和24个席位。
也就是说,米莱虽然赢得了大选,但是其所在的政党在国会却是「弱势群体」般的存在。
很明显,米莱不是皮诺切特式的铁腕统治加改革者,他既没有那个野心,也没有那个资本,更没有那个大环境。
所以,米莱那些激进的施政纲领,也只能在阿根廷现有法律框架下进行,只能和国会进行博弈,看似疯狂却无法任性。
以米莱所在政党的那点席位和影响力,如果国会蓄意阻挠改革,恐怕双方会陷入无尽的极限拉扯中,阿根廷的改革恐怕将会出现我认为最糟糕的局面,政令不出总统府。
毫无疑问,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
中国成功的经验之一,是一方面允许底层自由试错,放开管制。
另一方面在顶层设计上搞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后再把经验推向全国。也就是,高层也在摸索试错。
深圳特区,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且是非常成功的试验田。
从1980年批准成立,到2010年批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从1979年撤销「深圳镇」,到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也就不过30年的时间。
米莱强调的执政理念是简政放权,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当他那些一揽子计划无法一步到位全国推进时,应该退而求其次,也学习中国,成立特区,进行试点改革。
毕竟,全国推进的阻力是显而易见的。而从特区十点入手,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阻力会更小。
阿根廷有23个省和一个布宜诺斯艾利斯首都特区,从议会席位来看,找那么两三个支持米莱的省份进行试点改革,还是能找得到的。
阿根廷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至少在名义上,各个省有自己的立法权,可以在根据国家宪法的原则上制定自己的宪法,设立自己的各个分支机构,选举自己的省长和议员。
所以从施政策略上来说,米莱应该找那个容易下手的地方,在自己的铁杆省份设立试点,全力推进自己的政策落地。
毕竟,时间不等人,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这样小步快跑,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步伐,尽快让人们看到改革的实效。
阻力小、见效快、好考察,几个指标就很容易考察改革的成败,比如人们的收入、生活水平和人口流向。
阿根廷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的新疆和内蒙古之和,分了23个省。平均下来一个省也没多大,米莱强调奥派、强调竞争,那就让省份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个经济特区或者经济特省搞好了,人们的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上去了,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过去。
当年中国改革开放,据说杭州一位按摩女给家乡姐妹发电报,短短几个字的附言成为流传的经典:人傻钱多速来。
别看简单粗暴,这就是非常朴素的底层生存智慧,人往钱多人多的地方去,准没错。
事实证明的,越早进入城市打拼,越早买房的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特区的作用,就是打造个样板间出来,把抽象的理论和政策具象化,让大家眼见为实、得到实惠,好化解改革的阻力。
只要这个经济特区、这个样板间成功了,即便是米莱在全国层面上没有什么整体上的成功,即便是四年后没有成功连任,我相信他也给阿根廷留下了胜利的果实,可以给人们提供反思和借鉴。
深圳,就是中国的样板间。
阿根廷,应该早日打造一个自己的样板间。
2023年11月23日
延伸阅读:阿根廷的后天很美好,但总统米莱很有可能死在明天晚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