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11月24日上午,金正恩前往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NATA)平壤综合管制所(测控中心),视察军事侦察卫星“万里镜-1”的运行情况,并查看当天拍摄的卫星图片(下图)。自21日晚“万里镜-1”进入轨道之后,这已经是金正恩第二次亲临此处了。
金正恩22日上午来这里的消息,朝中社当天下午就对外发布了消息。在23日的文章中,我曾说这种“当天活动当天报”的做法极为罕见,凸显了军事侦察卫星之于朝鲜的重大意义。金正恩在时隔一天之后第二次亲临此处,则进一步显示了这种重大意义。男人各有心头好,有人好游戏,有人爱文玩,有人喜茶,有人嗜酒,正所谓“武大郎玩儿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儿”。以前,金正恩的重点是各种导弹,现在,则是这颗被命名为“万里镜-1”的军事侦察卫星。正如金正恩所说,之前他拥有“打击万里的大拳头”,但那拳头再大,也是盲打,而现在他拥有了“俯瞰万里的眼睛”,拳头再抡起来,就不是无的放矢了。朝鲜“二号人物”金德训在23日的庆功晚宴上说,这颗军事侦察卫星为朝鲜武装力量的活动“打开了新局面”,让人民军现今拥有的“全球打击能力”壮大了威力,“名副其实地拥有了世界最强水平”,说这颗卫星是“亿万金钱都不能相比的祖国战略财富”。他的这个说法就是对金正恩“拳头+眼睛”论的进一步阐释。
韩国国情院23日初步研判,朝鲜军事侦察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常入轨。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轨的“万里镜-1”好不好用?5月31日首次发射失败后,美韩对韩国打捞上来的朝鲜卫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论是非常粗劣、“毫无军事效用”。韩国国情院23日也说,首颗“万里镜-1”的测量精度不及亚米(识别长宽不到1米的物体,军事侦察卫星基本性能)级别,执行不了侦察任务。我基本上相信美韩方的这个结论,但问题是,韩国人打捞上来的那颗废星是5月之前的产物,半年之后的这一颗还会“毫无军事效用”吗?韩国国情院23日还说,他们掌握了朝俄关于卫星的“交流迹象”——朝鲜向俄方提供设计图纸、前两次发射的相关数据,而俄方则向朝鲜提供了相关的分析结果;国情院承认,除此“迹象”之外,他们“并未掌握具体证据”。从此前美韩的分析结论中,大致可以看出,“万里镜-1”的主要问题在于光学设备成像能力和电子信号侦测能力。如果说5·31那颗存在此类问题,那么,此刻在轨的这一颗恐怕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朝俄关系迅速拉近的背景下,从7·27战胜节开始进入平壤的那几架俄军机(包括VIP客机和军用运输机)究竟给朝鲜带去了什么,是值得关注的,不能完全排除俄方向朝鲜提供相关设备,让“万里镜-1”脱胎换骨的可能性。朝鲜那几千集装箱炮弹、火箭弹还是其他什么货物,应该足够换回几台高精度的卫星用光学或电子设备了。
金正恩三天之内两去卫星测控中心,主要目的恐怕就在于看看他的“万里镜”好不好使、能不能看清——22日(上图),他看的是当天上午9时21分收到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普拉港等关岛美军主要军事基地图片;24日,他看的是当天上午10时15分至10时27分卫星经过半岛时拍摄的韩国木浦(韩海军基地)、群山(驻韩美空军基地)、平泽(驻韩美军司令部)、乌山(美韩空军共用基地)、首尔等重要目标地区和朝鲜部分地区的图片。不仅看了美韩各主要目标,而且对外披露了“万里镜-1”飞过半岛所需的大致时间。金正恩这两次所看的重点是卫星图片,核心是他那“俯瞰万里的眼睛”究竟好不好使、能不能看清。尽管朝鲜并未对外公布卫星图像,无法分析判断其分辨率或清晰度,但从金正恩的“看”以及怹的满面笑容来看,这双“俯瞰万里的眼睛”大致是好用的。至于朝鲜为什么给图像打码(上图)、为什么不对外公布“万里镜-1”的卫星图片,个人认为,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保密需要;二是尚在调试期(12月1日正式执行侦察任务);三是看韩国首颗军事侦察卫星的发射情况(计划30日在美国范登堡基地发射)。其实,朝鲜不公布卫星图片很正常,就像我们会发布丹东草莓消息一样正常,而公布与否,则需要看是否有宣传需要,比如拿出来打韩国的脸,或者在适当时机拿出来吓唬一下韩军或美国航母——22日,金正恩提出了关注正在韩国的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和圣塔菲号核潜艇的任务;24日,NATA向金正恩汇报了25日上午对敌方地域的拍摄计划。不知道金正恩近日会不会继续去测控中心看卫星图片,但我想,应该还会的。顺便提一句,25日早韩国《东亚日报》发布独家消息,称“韩国政府消息人士24日透露”,美韩专家在对5·31发射失败的那颗朝鲜卫星进行分析后,确认“万里镜-1”核心部件中包含韩国产电子设备。另据该报道,韩军打捞的残骸包括“千里马-1”运载火箭二级机身、卫星照相机等光学设备和相关配件、装有光学摄像机的镜筒等。个人认为,这也不算奇怪,毕竟朝鲜的工业体系无法满足制造卫星的全部需求,有些高精尖的设备或部件还是要从外部引进,以购买或是走私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