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好老师改变学生命运”的故事放在中国为何悲壮?
撰文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我本是高山》正在全国上映。影片根据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张桂梅如何排除万难,建起女高,带领学习基础很差的第一届学生参加高考并取得理想成绩的故事。
虽然《我本是高山》是否尊重人物原型的问题在正式上映前就引发了争议,但就电影本身而言,这是一部标准的有着“好老师改变学生命运”叙事的故事片,电影史上这一题材的电影有很多,比如《死亡诗社》(1989)、《放牛班的春天》(2004)、《热血教师》(2006)、《舞动天地》(2006)等。此类影片具有一个共通的叙事结构:一位有理想主义情怀的老师接手了一群问题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证明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好的引导可以让每个孩子变得优秀。
《我本是高山》海报
“逆天改命”是《我本是高山》的宣传语,概括了全片的核心主旨。这是一个有着微妙多层含义的词语,它既有励志昂扬的一面,又有着某种悲壮的底色,而正是这一层底色让《我本是高山》不同于上述其他电影,让片中对好老师、好学生和正确的教学方式的定义具有某种中国特色,也让观众在看到“好结局”时依然心生怅惘。
“逆天改命”的悲壮感
生而为女的结构性困境
[德]玛丽亚·米斯 著 李昕一 徐明强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3-8
尾声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林子人,编辑:黄月、潘文捷,图片均来自于豆瓣,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