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卷时代远去,富士胶片为何还能营收百亿?| 反直觉 Lab
在这个几乎人人都用手机拍照的时代,胶卷早已远离大众。不过,老牌胶卷厂商富士胶片集团(以下称富士)却没有退出江湖的意思,其最新业绩还尤为亮眼。
截至 9 月 30 日的半年里,富士的销售收入达到 94 亿美元,净利润也创下新纪录。相较之下,曾经的另一大胶片巨头柯达早在 2013 年就宣告破产;尽管前几年又重启新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总营收也只有不到 3 亿美元。
那么,成立近 90 年的富士,为何能在胶片行业整体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重获新生,并且越活越好呢?
▲富士胶卷。| 图源:富士胶片中国官网
1934 年,富士创立,使命是让日本实现胶卷国产化。当时,胶片行业的龙头老大是美国的柯达,其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七成。直到 2001 年,富士的销售额才首次超过柯达。但好景不长,随着数码相机普及,全球对胶片的需求大幅下降。2003 年,富士走上转型之路。
那时,富士刚刚成为行业第一,但为了降低转型风险,决定在现金流充裕、主营业务尚未完全衰落之时,主动改革。
富士胶片时任 CEO 古森重隆,在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还只是科长的古森就预感数码化将颠覆胶卷行业,多次向公司提议尽早开拓新业务。后来,富士也的确尝试自主开发数码化技术,包括数码相机、喷墨打印等,但由于胶片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新业务很快被边缘化或出售。直到 2000 年,数码技术席卷,胶卷行业迎来拐点,古森被任命为公司 CEO,开始主导一系列改革。
▲ 富士前 CEO 古森重隆。| 图源:Nikkei Asia
首先,降本增效。2006 年,富士果断关闭大多数与胶片相关的制造工厂,并在一年半时间里裁掉了 5000 人,相当于全球胶卷部门员工总数的 1/3。赔偿费用超过 13 亿美元,不过当时财务状况良好的富士还承担得起。得益于这次降本增效,富士不仅在 2007 年创下净利润历史新高,也平稳度过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其次,聚焦差异化技术。在改革初期,富士也曾考虑过押注数码相机业务,但研究后发现,数码相机的技术门槛很低,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从外部购买零部件就能组装,不像彩色胶片必须使用光学材料、运用高难度技术等。对于胶片企业而言,制造数码相机既难形成独家技术,也不容易实现差异化发展。
柯达就是反面教材。21 世纪初,柯达生产了一系列数码相机,在美国也曾销量第一,但后来由于技术更新慢、价格缺乏吸引力,市场份额逐渐被佳能、尼康等公司蚕食,也因此陷入亏损泥潭。
「多元化」是富士转型成功的关键。但这种多元化,不是简单进入毫不相关的领域,而是结合市场需求,延伸出和公司原有核心技术强相关的新业务。
2006 年,富士成立「富士胶片先进研究所」,将其在传统胶片领域积累的精密化学、明胶等核心技术,延伸应用到化妆品、医疗、数字影像、高性能材料等 4 大业务板块。
以化妆品为例,富士研究发现,防止照片发黄的重要成分,正是能够延缓皮肤衰老的「胶原蛋白」,而且人类皮肤老化和照片随时间推移而褪色,在原理上完全相通。富士便将早已掌握的胶原蛋白和抗氧化等核心技术,复用到化妆品上,并在 2007 年推出主打抗衰老的化妆品品牌艾诗缇。
▲ 艾诗缇(ASTALIFT)系列产品。| 图源:富士胶片中国官网
在医疗领域,富士把在胶片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纳米技术,应用到药物研发中。富士在 2014 年推出的抗流感药物法匹拉韦,甚至被发现能够对抗埃博拉病毒。
▲抗流感药物法匹拉韦(Favipiravir)。| 图源:Nikkei Asia
在高性能材料方面,富士利用胶片技术,制造出了触摸屏传感器薄膜等产品。
得益于新业务的成功,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富士在柯达销售额几乎腰斩的情况下,营收增长了 57%。
为了更迅速开拓有潜力的垂直市场,富士并购了许多较成熟的企业和项目。
在改革后的十年里,富士从全球并购了大约 40 家企业,价值约 300 多亿元人民币。这些并购不仅仅为增加营收,更是为了获得稀缺技术,从而推出特色产品。
在医疗领域,富士陆续并购了十几家企业,比如,2008 年收购日本著名制药企业富山化学,古森认为,富山化学结合富士的技术,能以更低成本制造更多新品。除了药品,富士还并购了与超声波和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相关的企业,完善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布局。
在印刷领域,富士进一步整合上下游。2019 年,通过收购更多股权,富士控股了全球数码印刷设备最大生产商之一施乐,富士施乐由此诞生。
此外,半导体材料也成为富士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2021 年富士就表示,计划在 3 年内将半导体材料部门的销售额提高 3 成。今年 5 月,富士斥资 7 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材料厂家英特格(Entegris)旗下相关业务。
以胶片起家的富士,已经转型成一家多元化的技术导向型公司。
▲ 正负 e-Beam 光刻胶产品系列,适于多种电子束微显影应用。| 图源:富士胶片中国官网
随着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普及,不仅胶片行业近乎消失,拥有「即时成像」功能的拍立得相机也在被抛弃。2008 年,宝丽来更是直接宣布停产所有拍立得相机和相纸。但古森表示,实体影像是人类社会极为宝贵的文化,富士不会停止实体相片业务。
没想到的是,眼下拍立得相机被赋予新的社交属性,又再次畅销,甚至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基于市场需求,富士胶片也经陆续推出了十多款拍立得 INSTAX 相机,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
▲ 富士 INSTAX 系列相机。| 图源:富士胶片中国官网。
2018 年,富士 INSTAX 相机的销量超过 1000 万台。包括拍立得和打印业务在内的消费者影像业务,被富士称为公司的「现金牛」。今年 4 月到 9 月,消费者影像业务所在部门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了 8 成多。
同时,由于 INSTAX 市场销售需求的快速增长,富士也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一次成像相纸的产能。
市场环境变幻莫测,不顺势而为就无法生存,但要怎么变,可不能只靠「拍脑袋」。在这点上,富士做了一个好榜样。反直觉的商业现象背后总有原因所在。
以上内容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声动早咖啡」
想知道更多富士胶片的故事
欢迎点击收听
编审/东君
编辑/Kiki
设计/Mori
排版、运营/六工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