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振宇2024 “时间的朋友” 跨年演讲如约而至。
今年是第9场,在这一年,罗胖持续向身边的朋友发起请教,收集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人、事、物,为大家讲一些小故事以及背后的启发。
主题叫 “是什么让我眼前一亮” ,一看就是带着故事和干货来的,看完果真是有趣有料有启发。
回望2023年,我们面临的种种难题和困惑,其实都能在别人的干法中找到新的答案。
在2024的开端,无论如何我都觉得值得一读,献给每一个 “时间的朋友”。
希望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你都能坚定自己的脚步,往下走,走更远。
变化了
对应颠簸的小行动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我自己的2023年,这句话应该是什么?今年某个时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虎躯一震,大腿一拍,这句话说的不就是我的2023年吗?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这句话的,在我心里感到巨大不确定的时候,还有一些事可以做。祝各位在2024年,度过颠簸、安全降落、准时起飞。话说,电视系的一位同学,有一次要交一份电视纪录片的作业。要知道,做一条片子,要拍,要写,要编,工作量很大的。最后一天下午,他借了摄像机,打开镜头盖,开机,拖着摄像机在学校的草丛里、树荫下走了一圈。也没有编辑,原始素材一刀没剪,就把这条片子交上去了。据说,这份作业得到了老师疯狂的表扬。为什么呢?因为他给这条片子取了一个名字——它告诉我,虽然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只要肯换角度,哪怕只是镜头的位置稍微低一点,总能发现一些惊喜。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对你非常有用的事情,但它们藏在各个角落里,不作声。你需要有人换个“狗眼看世界”的视角,帮你找到它们。人间不过就是那些难题,每个难题都绝不止一个答案,而那些真正有趣的答案,往往在你视野之外。林森,在云南昆明经营着一个柠檬茶品牌,叫“麒麟大口茶”。你想,随着人口出生率的变化,30年后,即使我们什么都做好了,我的目标消费人群依然会少一半。我就接着问啊:“那你怎么办呢?死扛着?还是改行?”今年他就很努力地在做一件事:不是说未来人工很贵吗?一个人就可以看住的茶饮店,店面就可以租小一点,人工成本就能低一点,管理效率就能高一点。一个人接待顾客、介绍产品、收银,另一个人负责做茶。林森说,能不能先把跟顾客介绍产品、收银的那个岗位砍掉呢?如果觉得产品很复杂、跟顾客说不清楚,能不能只做一款产品?“产品是少了,但是顾客选择也变简单了呀,而我就省下了一个导购兼收银的岗位啊。”比如,店里只有一个人了,这个人可不能背对着顾客,所以,就要把后面吧台上的所有设备,全部集成到前面的操作台上,要把动作集中到一个人的臂展长度之内。一个人在那里做茶,顾客盯着看,他的动作就必须有表演性,有韵律感,得让人看得爽。所以,他们专门请了大学里的武术老师,像给动作电影做武术指导一样,帮店员设计每一个动作。他们重新设计了店面的装修,海报里突出夸张的表情和笑脸,热热闹闹的,一个人也能很精彩。他目前的103家店里已经有48家店完全实现了一人打理模式。其中有一家店,虽然一个月营收只有3万块,但是居然还能有1万块的利润。林森说,有了这个店型,他这盘生意的存活能力就大大提高了。这个案例最让我触动的地方,不是什么商业技巧,是它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乐观者的样子。他们是如果预感要下雨,二话不说,先去把雨伞准备好而已。经济周期、人口结构这些事,一个普通人能拿它怎么样呢?一个普通人能做的,无非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怎么行动,让明天比今天好一点。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规定学生“下课不能去操场”,“除非上厕所,课间不能出教室”,“不许上下楼、不许玩耍”。大家都在讨论,这可不是个办法,怎么才能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要是一个常态问题成了热点事件,一定是因为它很难解决。下一个文件?立一个规定?派一组检查员,盯着学生一下课必须出教室?现在他已经从北京十一学校退休,是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的校长了。他反其道而行之,在第一实验学校把10分钟压缩成了5分钟。在工业社会,确实要准点上班、准时吃饭、甚至规定时间上厕所。但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大部分人的工作节奏都可以自主规划、自主安排。工作单位即使再忙,也不会规定员工统一上厕所的时间吧?所以,在第一实验学校,在课堂上如果学生觉得要上厕所,连招呼都不用打,想去就去。到这儿,你又会说了,想去就去?说得轻松!那课堂纪律怎么办?老师的教学连贯性怎么保证?学校一直提倡教学不能满堂灌,要多元化教学,但理念很难落实。现在好了,老师必须顾及到有孩子需要上厕所,所以课堂上集中讲授的时段就不会超过15分钟。他们甚至把传统教室的空间设计也变革了,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一节课期间学生分布在不同的空间里,各有各的学习方式,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跟老师大眼瞪小眼。那你想,学生上厕所,不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心理压力就没那么大,想去就去,课堂的节奏也就变得有张有驰。在第一实验学校,实行的是走班制,跟大学一样,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而要根据课程表,在不同的课堂中间转换。那接下来的连锁反应,你可能也想到了,就是课堂开始时候的那套仪式也没有了。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上课一开始,有“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那套仪式。现在因为课间只有5分钟,学生从校园不同的地方汇聚过来,进门时间有早有晚,老师也没法怪他们,所以仪式也只好取消。李希贵校长的回答很简单,你在工作单位尊敬领导,需要见面“领导好”“同事好,请坐”这套仪式吗?每个课间省了5分钟,全天加起来可就多了将近一个小时啊。在第一实验学校这一个小时叫“自主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去讨论,去做实验,甚至去发个呆,去踢场球,随你,学校没有安排。在真实的成年人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要有自主定义任务、自己规划节奏的能力啊。把课间10分钟改成5分钟,就这么一项变革,还有一些副产品。比如,学生需要在一节课后快速整理自己的书包、学习用品,用跑的方式尽快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场地,这对学生的自理能力甚至体能也是一种锻炼。因为厕所里没有摄像头,孩子扎堆上厕所,冲突很容易产生。现在大家分头去,霸凌事件减少了,厕所的利用率还提高了。今天讲这个例子,不是想推广“课间5分钟”这个具体的变革措施,毕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约束条件。不是天天坐在那讨论理念,而是要深入到这个世界的具体场景和行动中。我负责当好自己“寻回犬”的角色,给你叼回这一年让我眼前一亮的那些事。而你呢,恳请你,一边听我讲,一边看看,你的那些老问题,能不能在别人的干法中找到新答案?困惑了
一个寻找答案的大方向
鸡蛋是刚需品,价格很透明,所以,鸡蛋便宜点儿卖,用来引流,这叫商品组合中的“引流品策略”。把顾客吸引来之后,根据动线设计原理,得让顾客绕来绕去多逛一会儿,逛的时间越长,买的东西越多。但是,今年有一家社区超市的老板就给了我另外一个答案:这个老板说:“不是啊。我们社区小超市,做的都是邻居生意,不能那么鸡贼,要做个敞亮人,吃亏就吃在明处。你占我一回便宜,占我两回便宜,你占我一个月便宜,您不就习惯来我店里买东西了吗?生意就得这么做啊。”如果不是遇到了这么一位超市创业者,坐在书房里,我可想不到居然还有这样的答案。你看,即使是这么个小问题,在理论上,我们会有一些标准答案,但是在真干这摊事儿的人那里,我们还能找到一堆不一样的参考答案。今年在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找实干家去请教,不仅能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人家问的问题也可能跟我们不一样。比如,经营一家奶茶店,我能想到的,不过就是怎么研发新品,怎么选址,怎么引流,等等这些问题。那就卖五谷杂粮茶、血糯米奶茶这些暖乎乎的冬季热饮,淡季就是这么抹平的。你想,奶茶一般是中午以后开始卖第一杯,一直可以卖到晚上,但上午就是淡季,基本没订单。这家奶茶店里,就嵌入了一台机器卖咖啡,从一大早开始就有订单了。你看,我不是想告诉你,奶茶店里卖咖啡这个答案有多高明,而是“怎么消灭淡季”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就得是这家奶茶店的老板,站在收银机的后面,眼里看见的,是上午店里空荡荡的,心里想的,哎呀,糟糕糟糕糟糕,房租付了,员工雇了,库存铺了,那是真着急啊。没有这份儿置身事内的“着急”,估计就很难提出来“怎么消灭一天里的淡季”这个问题。你看,能给人启发的,不仅有好的参考答案,还有好的参考问题。太贵了
降本增效的新思路
有一次我在刷抖音的时候,听见一位餐馆老板说,在全中国的餐饮业里对成本问题认识水平最高的人,是陈区玮。于是我赶紧找到陈区玮老师,那天他就给我上了一课,真是大开眼界。比如,筷子和调羹在清洁消毒以后,都要人手工封装在透明塑料袋里。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使用消毒筷子机,意味着首先减少了封装环节,减少了摆台环节,省掉了塑料耗材,优化了流程,减少了人工,大概率能省钱,这一般人也想得到,但只有陈区玮仔细算过。而且我作为顾客,亲手从机器里拿出来的餐具,手感还有点消毒后的温热,是不是也感觉更放心一点?陈区玮说,降成本,要以不影响用户体验为底线。否则,那不叫降成本,那叫偷工减料。陈区玮做了一个小变革,在对食材做初加工的时候,用剪刀,不用菜刀。一把葱,师傅用菜刀一刀咔嚓下去,容易多切掉一段葱白,浪费了。菜叶子边缘有点黄或者虫咬过有小洞,师傅用刀“咔嚓”下去,容易切掉一大片。
可是,如果你用剪刀的话,对食材处理得就会更精确,能减少浪费。他测算出来,通过菜刀换剪刀这么一个变化,每天可以节约5%左右的新鲜食材。而做过菜的人也知道,用剪刀确实也比用菜刀更灵活、更省力、更安全、好掌握,男女老少都能干,招工的范围还扩大了。还有一条,陈区玮餐厅的后厨里,尽量减少冰箱,能少放就少放。冰箱满满的,虽然不愁没有食材卖,但是不能快速流转,也是一笔巨大的浪费。冰箱少,囤不了货,倒逼餐厅管理者对第二天的销售做精准预算。这样一来,不仅浪费少了,客户吃到的食材也更新鲜了。我又去追问陈区玮,你干得是挺好,但毕竟只是餐饮业的经验,那能不能总结出一句所有行业都用得上的省钱心法?说白了,不要用感性的模糊判断,而要用理性的精算方法。你看,节省成本这件事情,不是在谈判桌上争来的,不是在员工身上抠来的,说到底,是自己能力增长、长本事长出来的。下面我还要给你介绍一个不仅降成本,而且恰恰因为少花钱反而获得更高用户满意度的人,张瑞。这是一个老业务,很多公司、商学院都会通过戈壁挑战赛来搞团建。张瑞发现,销售这个产品,往往卡点就在于,很多女性朋友一听说三四天洗不了澡,报名就犹豫了。这15万还只是车钱,不包含每次用的时候要把好几吨水运到戈壁的费用。钱花了,成本提高了,体验不仅没有优化,反而更加糟糕。即使不好意思吵吵,这个排队的气氛,也肯定和谐不到哪里去。这时候,如果他遇到了一个一身泥一身汗,刚刚走回营地的队友,他会上去给一个热情的拥抱吗?不会吧?他这个时候想的,不是参加什么晚间活动,而是一个人躲进帐篷,钻进睡袋,刷手机。这不是提升旅行体验的神器,这是破坏团队关系的毒药啊。好了,现在张瑞的营地里,大家都别矫情,戈壁的真实状态就是这个样子。反正你也脏,我也脏,谁也别嫌弃谁。大家的关系反而更近了。在文旅行业,大家过去都默认,要有更好的体验,就得堆更多的成本。订高级酒店,吃米其林餐厅,看没见过的风景。这哪一项不用花钱?但经历了洗澡车事件的张瑞意识到,这其实取决于你是在常规地做服务,还是要引爆体验。做服务,要提供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是做加法;做体验,得从人与人的关系入手,引爆某一种极致感受,这得会做乘法。而做乘法,需要的可能不是投入更多钱,而是对人性的洞察,以及由此产生的设计思路。第一天,父母和孩子一起走,你想都想得到,父母一定嫌孩子事儿多、怕吃苦,孩子一定嫌父母唠叨。第二天,父母和孩子分开走,你想都想得到,他们之间又多少会有点挂念、有点不放心。注意,不同的设计,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了,从互相指责变成彼此挂念。你想都想得到,当天晚上,当两个家长在营地遇见的时候,会说什么?一定是“你家孩子真贴心,真懂事”、“你家孩子读了多少书啊,有思想!”一个前天还有点烦人的熊孩子,突然变成了一个小天使。在整个徒步旅程快要结束的时候,父母蒙着眼,小孩牵着你,走完最后一段路。再过若干年,自己不就是这样,要依赖孩子,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吗?那种信赖感,那种依靠感,那种亲情,一路不断积累,你想都想得到,当孩子在终点摘下父母眼罩的那一刻,怎么会没有一个热泪盈眶的拥抱呢?张瑞的戈壁旅行团,全程四天三晚。按照改变关系、引爆体验这个乘法的思路,他对每一段旅程都进行了精细的设计。他说,自己不仅是什么文旅从业者了,自己还是一个“时光雕刻师”。比如,大家都会计算旅程,但张瑞会把抵达特定地点的时间掐到正好。为的是让每一个徒步的人,在登上沙丘的那一刻,刚好看到太阳升起来。再比如,大家都会举办晚间活动,但张瑞团队会人为制造一次突然的停电。因为戈壁的星空没有一丝光污染,只要你在场,只要你抬头,眼前就是一片星河。但张瑞会把放烟花的时间精确到秒,为的是让过生日许愿的人,睁开双眼那一刻,刚好看到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张瑞告诉我,日出、银河、烟花,这些东西要么是大自然的免费馈赠,要么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在合适的时间让它出现在合适的关系中,会引爆人的情感体验。都说要做体验,但最燃的体验,不在于经验之外,不在于要看到前所未见的东西,而恰恰在于生命之内。卷不动
这有独辟蹊径的好卷子
因为无论自己是怎样的,都要做同一张卷子,所以就卷啊。每个人的禀赋、偏好、处境都不一样,少看别人,多看自己,还怎么卷得起来呢?我也为你找到了很具体的故事,听完故事,或许你能在自己的领域找到破除内卷的方法。第一个故事,来自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梁优,不知道为什么,他非得让我管他叫“二狗”。从2019年到现在,全国一共也就开了20来家店,不算大。要说特色,不好意思,以“装修简陋”和“服务不周到”著称。这就是他们一家典型店面的样子,可以看得出来,比较原生态。在跳海,可没有服务员把酒和菜端到跟前,所有人都得到打酒师那儿排队自己取饮品。甚至连扫码点单都没有,要点东西,就必须走过去跟打酒师当面说。即使是我这种不过夜生活的人也知道,酒馆酒吧这个领域卷得不得了,甚至投资一个亿的店都不罕见了。大家卷装修、卷体验、卷演出、卷酒水、卷服务,应卷尽卷。而且,不仅活下来了,最让二狗自豪的、也最让我“生气”的是:2023年4月,他竟然带着跳海公司的全体员工,跑去四姑娘山团建了。重点来了,团建期间,跳海所有店铺都在营业,没一家关门。你看,这就是跳海不卷的原因,二狗他们悄悄地把这张“卷子”给换了:我们不运营客人,运营打酒师。而且,还是兼职打酒师。就是当天跳海的临时掌柜,除了要负责给客人们打酒服务,还可以招待朋友、给他们打折。他还有权决定当天晚上的欢迎酒是什么,酒馆里放什么音乐,放什么视频,玩什么游戏,搞什么活动,挂什么装饰。作为兼职打酒师,当天能免费喝酒,还能有当天的报酬,卖出的酒还有一份收益。除了钱之外,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一家自己的酒馆酒吧咖啡厅。这样的兼职打酒师有多少呢?到今天为止,2000多人。而跳海酒馆的正式员工才70个人。这是过去一年,发生在跳海酒馆里的活动,不完全统计啊——比如,可以在吧台上拽过一个本子续写上一个人的小说。对了,北京有一家店,内向的人可以在星期二去,因为这一天是固定的喝默酒日,只能喝酒,不许说话,也不许交换联系方式,最适合社恐。这么多活动,靠公司自己的市场部,肯定是策划不过来。你想带你的朋友怎么玩,打酒师各人有各人的妙招,各村有各村的门道。再有,都是一帮相熟的朋友,就得有点熟人之间的体面和规则。有些酒吧看见客人醉了,就有借机给客人开高价酒的做法。这里不会。我不是试图向你证明这家酒馆的做法有多正确,跳海毕竟也还在发展的早期,未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我是想说,酒馆居然也可以这么办,老板居然可以这么潇洒,这是不是值得咱们做事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别急着卷,先看看卷子能不能换一张?一说“安利”,你肯定知道什么意思,它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几乎已经是“推销”的代名词。那你想象一位推销员,每天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扫楼?到处发名片?拼命做陌生拜访?开个直播搞流量?如果整天这么干活,那也是真累啊,也分分钟就卷不动啊。那他每天都在干什么呢?看上去,天天都在跟人聚会,到处玩儿。什么爬山、露营、读书、喝茶……这一说我就“生气”了:咋就过上了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日子呢?这给我羡慕的。不过,我发现 ,陈大哥不是一般的跟着玩儿,而是长期扮演了这种活动的发起人和组织者的角色。以组织聚会为名,憋着把东西卖给朋友,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杀熟吗?这么干,朋友来一回就没下回了啊,这个方式他怎么能持续玩20年呢?回到具体的场景中深入想想:对这样的推销员来说,他管你其他人是怎么做销售呢,他找到了自己做销售的那张“卷子”:那就是回到真实的朋友关系中去,好好照应朋友,替大家多操操心。现在城市里的上班族,除了同事,往往朋友圈子非常受限制。最好有人负责张罗,才能认识新的人。很多事儿不就是这样吗,人人都想出去玩儿,但是没个张罗的人,还就真组织不起来。而且这活儿也挺辛苦的呀,你知道陈大哥一年要组织多少场活动吗?他还给自己提了个要求,每天至少要和100个人打招呼,给朋友圈里30-50个人点赞,给3-5个人发出认真的评论。他还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发高质量的朋友圈,晒生活、晒成长、晒改变。你看,一个勤勉的正经人,主动承担了朋友间的责任,替我操了心、办了事儿,我作为一个正经人,肯定想着要找机会还他这个人情啊,有需要的时候也照应照应他的业务,这不是朋友间很正常的人情往来吗?消费者之所以买,是因为需要纽崔莱的产品,而之所以在陈大哥这里买,是因为需要这个朋友。回到刚才的案例,他们除了面对的环境都很卷,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各不相同,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做到了同一件事:不被别人的答案定义,而是只做自己的卷子、答自己的题。如果你也羡慕这样的状态,那就不妨也回到自己的身上,找找自己的禀赋,看看自己的附近。AI来了
一种置身事内的领导力
2022年11月,更准确地说是11月30号,ChatGPT发布。人工智能突然就可以写文章了,可以画图了,可以写软件了,可以做音乐了,可以做视频了,我看它就快可以自己写一套PPT自己出去融资了。“刚刚学会了,又说不对了;才说不变了,又来软件了。”所谓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那种几乎什么事都可以做,还能做到人类顶尖水平的人工智能。有一个预测网站,关于什么时候实现通用人工智能,2020年的时候,大伙的预测还是21世纪下半叶,感觉还远着呢。但就在ChatGPT发布之后,预测时间一下子就调整到了2029年。“如果一个东西明明不应该起作用可是居然起作用了,科学就该出场了;如果一个东西应该起作用可是不起作用,工程学就该出场了。”上半句话,说的是整个人类的星辰大海;而这下半句话,说出了我辈当下的难题——对啊,人工智能都这么牛了,该起作用了,可是为啥我还不知道怎么让它起作用呢?我该怎么用人工智能呢?前苹果、特斯拉的工程师,拓疆者智能科技的创始人隋少龙。5年前,他创办了一家公司,用各种先进技术,做智能机器人。内蒙古的矿山,原来师傅们每天上班,冬天零下二十几度,一钻进操作舱,去握挖掘机的操纵杆,手都能粘在上面。夏天,驾驶室又是高温,又是暴晒,又是粉尘,还有蚊虫。条件很艰苦。而用了隋少龙的设备以后,师傅们可以坐进办公室远程操作了。一个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在实验室闭门研发出了一项技术。开完庆功会,推开窗户,看向人间,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用我的技术就可以代替,老板们,你们赶紧把人都解散吧?还留着人干什么呢?奇怪!新技术带来新效率,降本增效,你们当老板的,不是唯利是图吗?这明摆着的钱,怎么就不挣呢?他说:“隋总,往大了说,你是不知道,相对于矿山的整体收益,用新设备省下的这点人工,真的不算啥。我们开矿山的,真正提心吊胆的,其实是安全问题。往小了说,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个镇就是围着矿山建的,我和这些老师傅们都是两三代的交情。低头不见抬头见,你让我怎么开人?我要是敢这么干,今天晚上我家的窗玻璃就被人砸了。”一具体地干,发现每个老板都有他们更真实的考量。让他们主动破坏原来的社会协作网络,社会成本和心理成本都太高了。这次谈话,对隋少龙影响特别大,他也就此改变了创业的方向。他明白了,与其琢磨怎么用技术取代人,不如想想怎么用技术支持人。但是,真正拥有一项划时代技术的人,只要他想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他就会发现,与其替代人,不如支持人,如果能手持利刃,更应该心怀慈悲。使用新技术,原来的社会网络不仅不会坍塌,反而会扩张。所以,如果技术拥有者老想着怎么让人走开,让原来的社会网络崩溃,这就和社会趋势背道而驰了。这是有研究证明的:经济学家考察历史数据发现,和大家的直觉相反——比如,当年汽车替代马车的时候,大家都以为马车夫会失业。实际上呢?后来汽车替代了马车,人们出行的意愿因此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数量很快超过了当年的马车。所以你看,技术进步给我们真正的考题,不是“我会不会被替代”,而是“我要当会改行的人,还是要当不会改行的马”。李睿,以前在学而思做教学产品设计,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帮别人打磨产品。年初的时候,李睿老师还在跟我说,筹备新公司,要招人。但最近再跟他聊,他说,不需要了,自己一个人完全足够,而且业务已经开展起来了。据说,他现在可以在和客户结束会议之后十几分钟,就把纪要提交给客户。直接把写好的文章扔给AI,AI就可以生成插图、导读、金句和标题。就这个状态,硅谷还发明了一个新词“soloprenuer”,一人创业企业家。让它回答一个简单问题,还经常胡说八道,出现事实性错误。要想变成李睿这样的人,能如此自如地用好AI,缺的到底是什么呢?一般肯定是认为,缺的是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那就学呗。就像我们当年不会用电脑打字,报个班去学五笔字型一样。看成工具,你会要求它马上能帮你干活,马上产生效率。你得把AI看成是人,而且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过所有专业,成绩还名列前茅的学霸。他们知识程度非常好,但就是没经历过社会历练,需要你指挥,才能工作。而且,还会犯错,你得有点耐心去教,给他们成长的时间。我们缺的不是使用AI的能力,我们缺的,可能就是指挥人的能力啊。假如免费给你配上一大拨这样的学霸实习生,你能当好他们的领导吗?当一堆年轻人瞪着纯洁的大眼睛看着你,等着你分配任务的时候,你能够手挥目送,指挥若定吗?你能把自己的大任务,分解成一堆实习生能帮你干的小任务吗?你能在分配任务的时候交代清楚这个任务的要素、范围、目标和验收标准吗?你能在他出错的时候,一眼看出问题所在,然后纠正他辅导他吗?你能协调这么多实习生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之间的任务不打架吗?说到这儿,有一个词已经呼之欲出了。我们缺的,哪儿是什么提示语工程学?但AI时代来了,重点不在于那支队伍,能干的队伍要多少有多少,重点在于,给你一支队伍,你能不能当好他们的领导。反正那种现在面对大活人的乙方,还是只能说出“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甲方,肯定不具备AI领导力,通不过这种考验。理解了这个比方,我们也就有可能回答那个人人都关心的问题了——因为AI再强,也需要一个人类来当领导者,来做判断,来做抉择。他说,AI确实强,不仅是能力强,而且还是不死之身,犯了错可以随时再来,重启之后又是一条好汉。一群人想要走出原始森林,一路上有各种艰难险阻,有一个人,能力超强,但他是不死之身,请问,你会选他当探险队长吗?所以你看,谁来当领导?不仅仅是看谁能力强,更要看谁有担当,谁敢公平地承担后果。今年有一次我听到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梅赐琪院长说的一句话:展 望
“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是的,永远是这样,日子的后面还有日子,我们得自己去做事,自己去改变,一个人通向另一个人,道路就可以变得很长,从我们脚下,延伸到大海的另一面。他当年有句话,我一直记得,叫“生活不能改变,我就改变,谁也别想破坏我的好心情。”今天跨年演讲,你听到的每一个故事,本质上都是在讲:如果你想改变,那试试回到自己,回到附近,回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从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开始,咱们日拱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