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的公募,还得过苦日子
点击上方「Financial小伙伴」,关注->星标->置顶,不错过每日最新热点~
2023年,公募行业正饱受“裁员、降薪”的风波之苦。其实这场波澜不惊的行业地震的前兆,早在2022年初就悄然浮现。
2022年,监管部门先声夺人,要求各公募机构在月底前提交薪酬机制方案,明确指出要遏制薪酬过高、增长过快等问题;六月,中基协颁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简称《指引》,业内称它为“限薪令”。
按照这个“限薪令”的要求,基金公司得在2022年12月20日前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关键岗位人员的绩效薪酬将递延支付不少于40%,而递延支付期限更是不低于3年。
这个指引一出,各公司纷纷推出高管/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基金经理奖金自购等“限薪”举措。
2023年7月8日,证监会公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其中包括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等措施。
这对行业盈利产生了巨大影响,头部公募的净利润预计将下降1.5亿-4亿元/年,负面影响约为10%-15%;而中小机构则下降0-1亿元/年,负面影响约为10%-40%。
2023年全年,Wind数据显示,共有320名基金经理离职,较2022年的323人还要多。公募行业逐渐成为变革的风口,不过,变革的代价也在其中显现。
2024年的元旦前夕,这场风暴更是愈演愈烈。有关公募基金行业的聊天记录开始流传,言之凿凿,说某基金公司设立了再就业中心,目的是给那些表现不佳的员工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然而在这个“重造”的过程中,只发放最低工资。
已经公布的第一批名单中居然有5个基金经理和3个研究员,如此大规模的“再就业”举动被指责是变相裁员,而且还不用支付“n+1”的赔偿。同时,兴银基金被点名涉及其中。
随后,兴银基金紧急发表声明,公然辟谣称从未采取过这种考核方式,并表示公司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对于传言的不实,兴银基金坚决表示这已构成对公司的造谣和诽谤,保留采取法律措施的权利。这一波风波未平,又有新的波澜涌动。
不久,又有消息传出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消息称“研究员底薪立减25%,基金经理更是直接立减30%,24年1月份开始生效”;更有甚者,投研条线每个组都有10%的常规优化名额,这次动作要大一点,是迫于经营压力。
这样的行动在业界被看作是激进派的表现,因为通常每年都有一定的优化名额,只是这次力度明显加大。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限薪的传言再度传出,“公募基金经理薪酬或将封顶350万元”的消息在网络上流传。这条传言从去年开始就没断过,一度说基金经理的薪水封顶5000万元,再到封顶1500万元,如今又缩水至350万元。
这不禁让人感叹,公募基金行业的裁员、降薪传闻屡见不鲜,可见行业薪酬水平确实在下滑。
这也让人们不禁思考,公募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否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或许短期内将面临一些挑战,但长远来看,这或许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
费改将迫使机构加强内部建设,让基金和券商更专注于提升投研能力。公募行业的未来,究竟会如何演绎,还值得期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