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看书最多的孩子,语文考试不及格...
今天,先要跟一位云童靴说声抱歉。
之前她留言说,她家娃也像大宝一样看了很多很多书(说不定是班上最多的),语文成绩却不好,甚至考过不及格,她很郁闷想不通。
我当时跟她说,肯定要专门写一篇回复她。隔了这些日子才来交作业,关键是翻了几个月的留言,都没找到她的留言,真的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虽然迟到,但我一直放在心里,一直琢磨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混合在一起的。
比如,语文学习的跨层性。大语文的“大”,要求孩子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核心教材学习,而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广泛的纵向(古诗文、传统文化)和横向(现实生活、社科知识)双向延展,并且提高了运用(能力)的要求。由此,对孩子的阅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孩子12岁前的课外阅读量至少要达到50万字以上。
但与此同时,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学习还要兼顾“小”。例如拼音、生字词、笔顺笔画等等考察的都是孩子扎实的细节能力。只有“大小”兼顾,语文才能真正学得好、考得好。
比如,语文学习的过程性。阅读是信息和知识的输入,表达和书写(以考试为典型形式)是信息和知识的输出,大量输入到大量输出并非水到渠成的过程。学习理论认为,单纯的信息接收还不是学习,孩子吸收新信息、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后再利用才是真正的学习。
即使拉近镜头只看阅读,阅读内容和方式选择的多样性、阅读计划制定的均衡性要求,是阻碍很多孩子提升语文成绩的拉路虎。
我之前就说过,我不反对孩子看米小圈,但如果孩子只看米小圈,我恐怕就要伸手干预了。
的确,孩子看书有自己的偏好,越大的孩子偏好越明显。如果是仅仅满足兴趣、单纯追求阅读乐趣,我们当然不用干涉孩子的选择。他爱看啥书看啥书,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就好。
但放在促进大语文学习的情境下,我们还是要帮助孩子把好关、做好筛选工作。
之前我总是给大家分享大宝二宝书单,这固然重要,但一直忘记告诉大家如何挑选书,或者说如何为孩子量身定制阅读计划。
这样的工作看似繁复、无从下手,实际上是有基本的底层逻辑的。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如何选书)的三大原则——
松紧原则
所谓松紧,其实讲的是和课内教材(课本)的关系。
“大语文”是中高考的重中之重,“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已经成为事实。
对于孩子而言,尤其是从应试的角度看,巩固课内所学是必不可少的。制定阅读计划时,也一定要至少挑选一套与课本联系“紧”的读物。
大宝这几年一直都在读的《绘本课堂》就是这类书。
它不仅包含每篇课文的原文、重点字词句的解析,还配有对应的课外阅读、口语及写作指导、字词句手册等。
三年级上册课本《古诗三首》,讲到杜牧的《山行》、苏轼的《赠刘景文》、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三首诗。《绘本课堂》就介绍了杜牧、刘景文、苏轼、叶绍翁的生平,还引申出《滕王阁序》《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等多首以秋天为题的古诗文。
类似《绘本课堂》这样的“紧”阅读,是对课内巩固和拓展的任务式阅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夯实课内基础,巩固识字、语感、拼音,丰富词汇,锻炼精读能力。
当然,孩子也要读一些跟课本关系很“松”的书。
它们的内容形式和课本关系很松散,甚至很遥远。但正是这份距离,将给孩子带来更广泛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
大宝的阅读范围很广,神话预言、历史、科幻、哲学、侦探等等领域的书,他都看、都爱看。以下是我分享过的,他的部分书单:
好多朋友打听大宝的书单,帝都三年级小学生平时都在看什么? 没法开团,但一定要推荐的书|魔幻书单 最近火爆小学生圈的书,和《隐秘的角落》有点关系|侦探书单 为什么看着聪明的孩子,后来却不够优秀?|哲学书单 孩子的黄金时间,不要浪费在没有深度的阅读上 | 科幻小说书单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是跟自然的连接|自然书单
虚实原则
虚实原则,相信很多朋友都能猜得到。对,就是虚构类阅读和非虚构类阅读要做到平衡。
这两年,让我很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创办了“非虚构阅读营”。当初想做它,也是基于这个虚实原则。
对于虚构类阅读和非虚构类阅读,我的态度一直都是:都要有,不能偏废!
对于很多孩子甚至成年人来说,都超级喜欢看故事、小说。
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读故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畅快和愉悦。
可以让他们跟着主人公一起体验不同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多彩的人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大千世界甚至是虚拟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虚构类的读物可以带给孩子最宝贵的想象力,让人生的边界变得更宽广。
所以,我从不阻拦大宝读绘本、故事书、小说。
但如果只读虚构类的读物,不管是从应试、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和能力上看,都是不够的。
非虚构类的读物,也一定要有。
非虚构类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拓展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力。
这些能力很务实。
在学生时代,可以帮孩子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拿高分。
就拿语数外这三门主课来说,孩子多读非虚构作品,理解力、分析力都会上升一个台阶。
对于数学题目的理解、语文和英语阅读题的分析和背景知识构建,都是百利无一害。
现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材料,基本都打破了学科边界,内容从简单的语言,渐渐拓展到文学、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其中非虚构阅读占比很大 。
对于长大后参与研究、工作,也能快速get信息和问题关键,同时有条理地深入分析和研究,进而推进工作。
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就培养和锻炼,慢慢地就变成了印在骨子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所以,从大宝上小学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加大了他非虚构阅读读物的数量。
每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惊喜地发现,他在阅读的速度和深度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建立阅读计划时,保证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占比做到1:1,在小学阶段其实就很理想了。
远近原则
远近原则,其实是在说读书要读经典,也要读当下的东西。
经典,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们常说,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和无数人的检验。
读经典不仅是在读内容,更是在输入一种价值理念、文化理念。
比如,大宝正在读的《孩子能读懂的资治通鉴》《少年读徐霞客游记》都是经典书目的儿童版。
另外,从应试的角度看,读经典也对学业成绩有帮助。
近些年的中高考改革中,可以看出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都涉及很多经典书目。
要么以之为背景,要么以之为话题。
2016年北京卷,以《白鹿原》中“老腔”为材料,要求考生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2020年全国I卷,以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的历史故事为作为材料;
2022年全国甲卷,直接引用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文本为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增加了“文化自信”的内容,并细分为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当然,除了中国的经典,世界经典读物也是要读的。
像大宝看过的《哈利波特》《鲁宾逊漂流记》《丛林之书》《动物农场》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除了经典,我们也要保证孩子多读一些当下的东西。
因为,时代变化很快,尤其是科普、知识类的读物,几乎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这时,让孩子读一些杂志和报纸,比如《万物》《好奇号》《商界少年》《问天少年》等,帮助孩子与时俱进、跟上前沿。
大宝在读《万物》杂志
孩子汲取到这个领域最新的知识和大事件,快速完成知识的更迭,同时开拓眼界,了解发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和事。
《问天少年》杂志
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个很个人的事情。
虽然孩子们的兴趣、偏好不同,但统筹安排他们的阅读计划时,基本原则还是相通的:
课内课外要兼顾
虚构非虚构要平衡
经典和新锐要涵盖
只要这3大原则做到了,孩子做的阅读计划和挑选的书目,就不会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