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与中美博弈
这两天上海合作组织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举行峰会。峰会主要达成两大成果,一个是接纳伊朗成为正式成员国,另一个是发布了撒马尔罕宣言。
那么,上海合作组织对于我国未来十年最关键的主题之一——也就是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方面我肯定不是专家,也就是姑且胡扯一下,大家姑且一听,不必认真。
美国的同盟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本次俄乌战争中制裁俄罗斯的国家,以及之前联合起来禁绝新疆棉花的国家,会发现它们大体是同一批国家。
这些国家大致上是美国、加拿大,欧盟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韩国和日本。
美国的这一同盟,基本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当这个一同盟行动起来的时候,他们理论上可以做到:
禁绝某个国家获得某种技术产品;
禁绝某个国家进入到整个发达国家市场;
在很大程度上阻止某个国家与其他任何国家进行贸易(比如通过在国际结算系统来阻止外汇结算);
动用全世界最强大的宣传机器来宣传自己的看法,甚至于编造事实;
动用对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都是压倒性的武装力量。
总的来说,这是目前地球上伤害能力最强力量。
但是这些国家的协同,却并不十分简单。美国的利益取向与其他这些国家并不完全一致。比如说,美国禁止高精度的光刻机出口中国,对欧洲的相关产业显然是不利的。美国禁止欧洲国家使用华为5G产品,欧洲国家也是不情不愿。很显然这些都并不完全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
那么这些地球上最先进的国家凭什么围着美国转呢?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完全依据自己的利益行事呢?
一方面,当然有类似的意识形态的感召,但这个原因并不本质。
更重要的还是地缘上的考量。
美国是如何维持同盟的
在北美地区,这情况不言自明。美国是北美最强大的国家。长期发展后,尤其是在二战期间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通过种种手段彻底肢解了大英帝国,导致加拿大别无选择,只能倒向美国。
在其他地区,美国则通过提供安全保障来紧密地“团结”盟友。不过既然主要通过安全保障,那相关国家就必须要有现实的安全威胁。
在亚洲地区,日韩现代国家的建立本来就有美国深刻的影响,也有美国驻军。美国之前通过打苏联牌,之后打中国牌和朝鲜牌,让日韩不得不接受美国驻军和美国长期的影响力。
在欧洲地区,虽然苏联倒掉了,但俄罗斯还在。通过反复激化欧洲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制造和维持欧洲的地缘军事威胁,使得欧洲不得不接受美国驻军和美国长期的影响力。
所以无论朝鲜如何向美国伸出橄榄枝,俄罗斯如何向美国伸出橄榄枝,美国都不可能与这两个国家完成和解。这不仅仅是有人所谓“冷战漕工百万”的问题(就是说冷战时期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故意渲染和激化俄罗斯的威胁,导致美俄对立)。
比如说眼看着俄罗斯和西欧依靠着自然资源和工业产能之间各取所需越走越近,美国就一定要上手拆散。这不仅仅是破坏北溪二号线,也是在乌克兰激化矛盾,使得欧洲和俄罗斯不得不走相对立。
特朗普想要和俄罗斯搞和解,很快就被打成通俄。特朗普那一派的思路是不想再花钱维护紧密的美欧同盟了。一则是因为美国驻军在外也很花钱,美国国内也很缺钱;二则是因为那一派认为美国最大的挑战是中国,应该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一旦紧密的美欧同盟没必要维持,那么对俄激化矛盾就没有了必要。与此同时,为了对付中国,反而需要和俄罗斯交好。(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早就讲过要联俄制华,反对在欧洲制造欧俄矛盾,结果这次也被打为亲俄分子)
同样,我们会发现特朗普在亚洲有一定的和朝鲜缓和关系的倾向。
但现在看起来,美国的传统地缘政治派别还是占据了优势。目前的基本策略仍然是维持发达国家同盟,然后通过这一同盟的协同行动来贯彻美国的国际政治意图。
这个策略并不容易破解。即便像中国这样皮粗肉厚的国家,在整个发达国家的协同行动下,虽然不至于一击即破,但维持住阵脚也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那么其他国家就更不要说了。
那么中国如何应对呢?
上海合作组织
上合组织的有很多作用。其中一个很关键的作用,也是诸多非美同盟国家寻求加入的原因,就是对抗美国及其同盟的压力。
在美国同盟圈子之外的国家,都有被美国威胁的可能性。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没有谁能完全扛得住整个发达世界的压力。那么寻求国家安全的方式,当然是大家抱团取暖。
这些国家有的有自然资源,有的有工业产能,有的有市场或渠道,有的有强大的军队和安全保障能力。组在一起更能够相互支持。
有很多人觉得,为什么这个组织里会有些看上去彼此敌对的国家。比如成员国巴基斯坦和观察员印度。其实本质上就是上面的原因。巴基斯坦与中国关系紧密(主要是因为要制衡印度),加入上合并不奇怪。印度也来作为观察员参合一点,我倒觉得和印度一向对美国警惕有关。
印度虽然一直被欧美拉拢,想要用来对抗中国,但印度的外交政策仍然非常独立自主,并没有随欧美起舞。这可能是因为印度人一直自认迟早有一天会成为世界最强的超级大国,而一旦中国倒下了,下一个被欧美对付的很可能就是印度了。
从“在美国同盟的压力下保护自己”的角度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有兴趣加入上合或者至少建立某种联系了。非洲、中东、东欧、中亚、南亚,不合欧美胃口的国家俯首皆是。连北约成员国土耳其,也跑过来眉来眼去。如果有一天,被欧盟开除出“民主国家”队伍的匈牙利也来聊两句,也不会令人感到惊讶。
虽然这些国家彼此常有矛盾,甚至敌对。但在对抗美国同盟这一点上仍然想要抱团取暖。那既然要对抗整个发达国家同盟,就要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外汇结算、地区贸易,到关键交通线、贸易线路,到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等重要的问题上,都要启动合作,防患于未然。更进一步地,就是文化要相互联通,彼此熟悉,减少敌意,从而能够加强合作。所以撒马尔罕宣言中也有大量关于文化的部分。
因此,上合不是一个如同北约一样的军事同盟,并没有像美国同盟那样指哪儿打哪儿的进攻性能力。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对美国意图的拒止。
地缘政治上的变化
上合组织原本的核心是中国和俄罗斯。因为这两个国家拥有最强大的国家实力。但是俄乌战争几乎毁灭了俄罗斯的安全承诺的效力。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原本维持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和平,以及中亚国家之间的和平开始破裂。
同时俄罗斯自身也急需外部支持。
这可能意味着俄罗斯将不能够继续维持对一些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了。
权力憎恶真空。一个强权的退出,当然也就意味着另一强权的进入(或者本地新强权的诞生)。俄罗斯无力维持的,就是中国进入的良好时机。
我怀疑这一轮中俄之间的接洽可能达成了一些关于地缘政治的妥协。对于中国影响力向中亚、东欧扩张,俄罗斯一直持有警惕的态度。这是由地缘政治现实和历史共同产生的结果。这一态度很可能已经随着俄罗斯的力量衰弱而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
其中一个关键变化是,中国和白俄罗斯建立了“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在中国所有邦交国之中,可能是仅次于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相比之下,和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全天候指的是“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两国国内局势如何变化”都要保持。这本质上是说双方已经预见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将是结构性的,不会因为政权更迭而发生改变的。正如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本质上是因为两者不可回避的与印度的竞争和对抗。无论巴基斯坦和中国国内政治怎么变,无论国际局势怎么变,地缘政治都会导向同样的战略合作关系。
而和白俄罗斯的关系用到了这个词,就颇值得玩味了。可能意味着相关国家已经判断和欧美之间的矛盾已经是结构性的了,不可能因为国内政治发生显著变化了。
不过无论如何,没有俄罗斯的允许,中国当然不可能与白俄罗斯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俄罗斯能够允许中国把手直接越过他伸到东欧,那么俄罗斯对于中国在中亚的态度也可能会有相应的变化。我们很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中看到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加深。
这样一来,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中国与欧美竞争的“后手”也能更顺畅地推进了。此外,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地位也会进一步上升。
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欢迎长按二维码订阅“冷风吹牛”
微信号:lengfengcn
知乎@冷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