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部催泪的亲子剧,我追定了!
01
前几天在工作时,突然听到客厅隐约传来阵阵啜泣声。
好像是老婆的声音……
怎么回事?老婆哭了?
我连忙奔了过去。
只见老婆两眼泪汪汪的,她指着屏幕一个劲地说:“太感人了!我想妈妈了!”
我凑过去一看,看到屏幕上有好多个视频,每个视频上都映着两个大字——“妈妈”!
这不就是电影《妈妈!》吗,竟然也火到海外的Youtube上啦!
油管上有好多视频都在讲《妈妈!》,光是看一些视频片段,都能让人感动得眼泪哗啦啦的!
这部电影的内容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单亲家庭,老年母女之间彼此的相望守助。
02
它有三个非常独树一帜的地方。
一个是这个电影团队有点特别
整个主创团队,从导演,到幕后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是女性,电影的掌舵人更是资深的纪录片和女性电影导演。
演母女的是我很喜欢的演员吴彦姝和奚美娟,她们分别饰演一位85岁的母亲,和一位65岁的女儿。
这个年纪的“女主角”,能在这样的影片中绽放自己的魅力,而不是困在鸡毛蒜皮和婆媳关系的电视剧中,真的很特别。
第二是电影的这对女主角很特别
这对电影的女主角是文科老教授母亲,鬼马调皮,不受年龄束缚;物理学老师女儿,严谨刻板,一丝不苟。
他们俩一活泼一严肃的生活中,时有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的相互碰撞,但是在老年生活“女儿照顾母亲”的常态遭到打破之后,“母亲”身份的回归又带来了更多看点。
母女之间的深度懂得,彼此怜惜与恨铁不成钢,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母爱所能涵盖的。正是因为深切地体会,所以才有这样打动所有人的作品吧。
第三是导演处理苦难的方式很特别
在影片中,无论是父亲丈夫年轻时的苦难,还是在年逾古稀之际再次为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女儿担任起“母亲”的身份,母亲这一生的风雨实在是太多。
但是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苦难和煽情,相反,导演用了非常诗意和浪漫的画面来传递这种情绪和爱意的流动。
而且,“水”这种意象在影片中出现得特别多:在波纹荡起的时候,是女儿发现自己生病时内心的挣扎;在雨滴落下的时候,是母女俩无声的回忆和情绪交融;在湖中心飘荡的游船,是女儿患病后精神世界的孤独。
03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光是看预告片就能看懂故事的梗概。
它讲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有一天65岁的女儿被诊断出了阿尔兹海默症,85岁的老母亲照顾女儿的故事。
“其实,我也没准备好”
疾病来得太突然了,当女儿以为自己和母亲两个单身女性的老年生活会像院子里的花圃一样平静舒适时,阿尔兹海默症降临了。
从前妈妈是生活精致,要喝红酒看书,退休后二十年没操心过家务事的“小女生”,日常叼着棒棒糖,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女儿后面探头探脑。
从前女儿是有洁癖和强迫症的退休物理教授,热心公益,保持生活从环境到内心的井然有序,每天为撒娇而做危险行为的母亲提心吊胆。
谁也没想到,最初的耳鸣,记忆力退化,竟然渐渐指向一个无法挽回的病症——阿尔兹海默症,这样的女儿,还能照顾好母亲,和他们俩正常的生活吗?
“世界上的人,都比你想象的坚强”
半夜听见书房的讨论声,还以为是父亲回家,打开灯却是一片漆黑;对母亲的耐心尽数丧失,甚至失去对于正常生活情景的判断;直到失去记忆,失去判断力,生活尽数失控。
病来得太快了。
妈妈却用惊人的毅力扛起了这一切,当女儿担心时,她却说“每个母亲都是一头母狼,保护幼崽是天性”:拾起锅铲,学习疾病知识,轻松在瑜伽垫上劈出一字马,在每一个发病的深夜跟在女儿后面照顾着一切。
母亲是坚强的,她极力用轻松的态度来接受和消解这一切:无序,混乱,破坏。即使女儿彻底扰乱了生活这一方小天地的秩序,她还是用极大的耐心保护女儿内心要守护的东西:年轻时一家三口的美好时光。
“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
爸爸是不会游泳的鲸鱼。”
原来,疾病才会暴露一个人最真实和最脆弱的地方。
在女儿生病的梦境里,总有着年轻时西装革履的父亲,温柔可人的母亲,和永远都不会熄灭的灯光与舞蹈,那是她内心最想守护的东西,却已经逝去。
女儿生病时,对访客无比警惕却记得把妈妈保护在身后,带妈妈躲起来时无意间掉出来了一个发霉月饼,披着父母结婚头纱奔跑出门只为了回到童年时的家。
疾病带走女儿的很多记忆和认知,变得蛮横、陌生,却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妈妈,即便已经不再认识。
母亲会心酸,但都耐心地越过阻碍一次次接近女儿,保护她的体面和对生活的掌控感,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女儿“我是你的母亲”。
而疾病暴露出来的更多,女儿这么多年孤身一人的心结,用刻板清苦的生活要求自己的原因,一直都是自己的父亲。她希望父亲生前的考古日记发表出来,希望父亲以这样的方式“活着”。
“他的女儿在等他回来,等他回来再出嫁”。
04
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在泥沙俱下的命运里,也许我们普通人也有很多对抗内心“失序”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接受。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生命中总会出现我们不想面对的意外,例如工作调动,例如生老病死,这样的事情难免让人心生不平:为什么是我?
可是接受这种“突然”,似乎也应该成为近些年来大家的必修课,疫情打乱的一切,就是最好的例子。
面对过于强大的现实,无力感真的太正常了,什么都做不了的感觉太不好了,就连保持内心平静,也成了一种奢求。
我曾经读过积极心理学里讲了两句话,一句是“我足够好”,另一句是“我还可以更好”。
所以,保持平静和耐心,被打乱的生活总会回到正轨,被掐断的道路总能延生出新的选择。
平静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可能,不把自己当成特殊,不自我消耗,才有能力建立内心更为坚固的城堡。
其次要有的,是耐心。
整部影片最让我触动的就是像地母一样,慈悲宽怀,用浓厚的爱意和耐心来照顾女儿的母亲了。很难相信,那是一个85岁的老人会拥有的能量。
相比较于片中妈妈的人生,再反观我们各自的人生,我们的未来似乎存在着更多更为丰富的可能性,我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其实可以拓展出更多生活的道路来,如果此时就沮丧和焦虑甚至是下结论,一定是为时过早。
相较于普通人的退休生活,在片中,生病前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的女儿,和努力保持生活体面宽松的母亲,都是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面对着日复一日。
保持好内心的能量,才能在面对风雨时用耐心重建内心和生活的秩序。
最重要的一点,始终相信爱。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挫折和苦难与个人无关,也不在普通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迈过去”,未免是一种苛求。
生病前的女儿习惯了隐忍,就算是发现自己生病后还是依然要强,冷静地处理好所有财产,甚至把母亲送去了养老院。
这一切都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理应处理好这一切混乱,不给亲人带来麻烦甚至是伤害。
可是发病时,我们大家才看清楚她本来的样子:活泼爱笑,敏感脆弱,依赖父母。而这个真实的小姑娘,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沉在了水底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张要求自己无所不能的面具。
结果这一切完全不是她能够承受的,原来亲人的力量如此强大,原来爱拥有如此丰沛的能量,原来我们也可以不做“港湾”而安心“避风”。
不论何时,相信爱的力量,总能为我们重振旗鼓出发向前注入更多的力量。
05
今天是9月21日,今天还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它是“阿尔茨海默症日”。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为“老年痴呆”,电影《妈妈!》里,女儿得的就是这种病。
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身上,得这种病的老人记忆力衰退、语言障碍、反应迟钝、精神和行为也会出现异常。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在增加,我们国家有老年痴呆患者500多万,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
而我的外公,憨妈的爷爷都是这种疾病的患者!
这个病非常非常讨厌,外公到了后期,连家里人都不认识,说话很不利索,甚至生活也不能自理!
因此,借着《妈妈!》这部电影,我也想呼吁一下大家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一定一定要带老人定期做体检!!!
如果老人有记忆退化、口齿不清的现象,不要以为这是衰老的正常表现,它有可能是脑萎缩,甚至是阿尔茨海默症!
早点检查,早点治疗,才能把危险降到最低!
而这也才是我们这些子女对父母、长辈最大的爱护!
祝天下的父母、长辈们都能健康长寿!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