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些城市,“大都市圈”梦碎了?

这些城市,“大都市圈”梦碎了?

财经
文|凯风
继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之后,都市圈也开始全面收紧。
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都市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同时,要依据人口经济联系科学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顺应产业升级、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做到集约高效发展,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这一表态,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我国有多少都市圈?
近年来,我国形成了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结构。
这是一个典型的“同心圆”结构。以中心城市为起点,都市圈涵盖了中心城市及邻近地区,城市群则囊括一个或多个都市圈及其他地区。
城市群范围最广,大到覆盖多个省市,着眼于区域融合。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就覆盖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囊括41个地市。
都市圈,处于中心城市与城市群之间,着眼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以同城化为最高形态,“广佛同城”是典型代表。
十四五时期,我国共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为世界级城市群,定位最高,综合实力最强。(参阅《超级规划出台!19个国家级城市群呼之欲出》)

关于都市圈的数量,目前并无官方规划进行明确界定。根据第三方估测,全国共有30多个形形色色的都市圈,大多数仍处于培育阶段。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组编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我国共有6个成熟型都市圈,17个发展型都市圈,11个发展型都市圈。

在主要城市中,广州、上海、杭州、深圳、北京、宁波为成熟型;成都、重庆、南京、西安、福州、济南属于“发展型”;石家庄、大连、南昌、贵阳、南宁等都市圈位列“培育型”。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批复了6个国家级都市圈的规划,包括南京、福州、长株潭、成都、西安、重庆等。(参阅《扩圈!第二个跨省都市圈来了》)

当然,更多的都市圈规划还在路上。

02

都市圈,不能无限扩容。
关于都市圈,国家文件有着极为严格的定义:

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可以看到,都市圈有两大核心要点:一是超大特大城市,或实力强劲的大城市;二是1小时通勤圈。
这意味着,不是每个普通地级市都能成为都市圈的中心,也不是随便几个城市都能形成都市圈。
毕竟,都市圈需要强中心城市作为引领,发挥其经济辐射和产业溢出效应,中小城市甚至一些弱省会,显然难以承担这一职能。
目前,我国共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这些城市都不乏构建都市圈的可能。
除此之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一般指的是万亿级经济强市或强省会。
然而,在各省的规划中,都市圈可谓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省份都规划了至少2个以上都市圈,而不少都市圈并非以超大特大城市为中心。
广东规划了5个都市圈,除了广州、深圳之外,还有珠西、湛茂、汕揭潮3个都市圈。

江苏规划了3个都市圈,除了南京、苏锡常两大都市圈外,还有徐州都市圈。
山东规划了3个经济圈,除了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经济圈之外,还有由临沂、济宁、菏泽、枣庄四市构成的鲁南经济圈。

浙江规划了4个都市圈,除了杭州、宁波之外, 还有温州、金华义乌都市圈。
湖北规划了3个都市圈,武汉都市圈之外,还有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
这些非省会非经济强市都市圈,多数都是基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而来。但省域副中心目前更多还只是规划加持,能否真正胜任,仍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

显然,这些普通地市构筑的都市圈,受制于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及城市能级,能否真正带动周边,形成一体化、同城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03

都市圈,也不能无限放大。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要依据人口经济联系科学合理确定都市圈空间范围。

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间有密切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基本范围是 1 小时通勤圈。从地方已印发的发展规划来看,都市圈范围大多是 2 万多平方公里

1小时通勤圈,以轨道交通来看,大概覆盖50-100公里的范围,以面积来算,也就大概2-3万平方公里。
这一范围并非凭空划定,而是基于城市发展的规律而来。
且不说1小时已经基本是通勤的极限,再远的话,就没了同城化发展的意义,反倒更符合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范畴。
更关键的是,将几百公里之外的县市,都划到强中心的都市圈,只有形式意义;将整个省都划成一个都市圈,也顶多只是概念的狂欢,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看到,正如《第二个跨省都市圈》一文指出的,刚刚批复的重庆都市圈,将四川广安市囊括在内,但自己下辖的渝东北三峡库区、渝东南武陵山区10多个区县都被排除在外。
同理,近日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只将广州都市圈聚焦于广州、佛山全域及肇庆、清远的部分区县,深圳都市圈聚焦深圳、东莞全域及惠州部分区县。
根据《联手!第一个5万亿级“城市”呼之欲出》分析,原本被纳入广州都市圈的韶关、云浮等地被排除在外,一开始被纳入深圳都市圈的汕尾、河源等地也不在其列,而珠三角的河源、惠州也不是所有区域都在其列。

虽然后来官方回应称,这一指引只是强调重点,并非重新划定,但也足以说明都市圈的空间限制所在。


04

种种信号表明,大城市化扩张模式,开始逆转了。
虽然以中心城市促进城市群发展仍是大势所趋,但疫情以来超大特大城市暴露出的人口密度过高、抗风险能力不强、治理存在明显短板等问题,引发对大城市化模式的反思。、
这种背景下,前几年得到鼓励的撤县设区、城市合并、都市圈无限膨胀等发展模式,受到了限制。
众所周知,大城市的扩张,主要有三种路径。
一种是外延式的,直接合并周边地市,做大城市体量。
过去10年,全国有5个城市,通过合并周边地市完成了大扩容。(参阅《大城市的“扩容”梦碎了?》)
以合肥与芜湖、马鞍山三分巢湖为起点,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济南合并莱芜、长春代管公主岭,5个省会城市完成了空前扩张。
第二种是内涵式的,通过撤县建市,或撤县设区,来完成城区的扩张。
这是城市扩张的主流。过去10年,全国共撤销了140多个县,相应地,增加了120多个市辖区,十多个县级市。
撤县设区,不仅能带来市级“权力”范围的扩张,而且还能促进城区面积和城区人口规模的扩大,这些指标在地铁、城轨建设方面有着关键性意义。
第三种,则是都市圈的扩张,强都市圈,正在取代强省会成为主流。
虽然强省会不乏现实的合理性,一个省份连一个大城市都没有,何谈参与区域竞争?
然而,由于一味做大省会,强省会自诞生以来就面临诸多争议。这种背景下,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强都市圈,就成了主流。
不过,都市圈不能无限扩容,也不能无限放大,更不能遍地开花。
受到强中心与1小时通勤圈的严格限制,一些偏远的中小城市,或许难以搭上都市圈的顺风车。
众所周知,跻身都市圈之列,就能享受到强中心城市跨城地铁、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及人口转移、地产外溢等方面的利好。(参阅《最大的“跨市”地铁群来了》)
当然,都市圈无论怎么规划,最终都无法逃脱市场的逻辑。只要朝着同城化的都市圈,才拥有真正的未来。

-END-

国民经略主笔 凯风 作品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可点击图片查看

2022年,百强市、百强区、百强县排行

广深之后,谁是第三城?

过去10年,谁是进步最快的省市?

中国核电第一大省,竟然是它

零门槛!这个特大城市,真的急了

中国第一省的西部,竟然这么强

破7!保汇率,还是保房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国产大飞机来了!这些城市,是最大受益者伦敦大绿环的启示:如何打造世界级都市圈海外“淘金”梦碎:当台湾青年遭遇人口贩卖链为了让农民买房,这些城市是真的拼“梦天”发射,“天宫”梦圆——中国航天的伟大与浪漫房东很难做!华人房子烧了还被30个家庭告上法庭 | 美国9成大都市租金下跌或停滞聿字源考和扬州一样好吃但存在感为0?曾名列「四大都市」之一的它,如今也太低调了!杭州距离国际大都市还有多远?“25岁逃离大都市,1.5万买房” 选择「自我时钟」后,生活会更好吗?华强北“芯片赌徒”梦碎:从豪赚1000万,到血本无归GDP总量超过广东,哪些产业将因上海大都市圈收益?无锡在什么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 | 奇谈都市圈【庭院种菜】大热天怎么育莴笋苗?都市圈:跨省易,破圈难跨省扩圈!中国第一都市圈,呼之欲出哪些城市是“大城市”?百座大城市名单首次公布!谁将成为下一个超大、特大城市?大家聊巨变丨 “五个新城”发力崛起,一起感受上海都市圈发展新气象这座城市如何练就"最牛风投城市"?风投大佬:大型硬科技企业才能撑起一个城市,"有为政府"是关键一环构筑“人本、高效、智慧、绿色、韧性”的国际大都市高质量一体化交通!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这些城市的房价惊现最大跌幅!加州这个城市也崩了...大温各城市要合并成一个大都市?合并竟已悄悄进行几十年?【教育】在法国哪些城市读书最费钱?哪些城市生活成本低?十年间,“90后”年轻人都流向了哪些城市?扩圈!第二个跨省都市圈来了龙卷风健康快递 194一个知青亲身经历无悔知青岁月美国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哪些城市房价暴跌风险最高?纽约两个城市或逃过此劫...【大暑】囊萤夜读· 佩洛西访台· 心静自然凉的科学依据28个县级市跻身大中城市,这四个县为何成“大城市”G20:中国的“朋友圈”和美国的“包围圈”每日情报 | 英国央行推迟发行政府债券,东京都市圈写字楼空置率下降中国都市圈发展潜力排名:2022有些城市,已逆天改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