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喇叭河紧张的慢叙事之旅

喇叭河紧张的慢叙事之旅

其他


作者:电风扇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20分钟



学员作品:

清晨,淅淅沥沥的雨声轻声细语的把我从睡梦中唤醒。这绵绵的雨丝从天而降如母亲的双手轻抚着世界。林中,湿润而有凉意的空气携着一股混杂着雨水浸湿枯叶老木的味道。茂密的藤蔓中,全身乌黑的小不点躺在树叶丛中,这是自然的馈赠—黑莓……


抬头望去,一阵微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天边急涌而来,白纱笼罩着整个神秘的森林,水青树、云杉以及树上的苔藓贪婪的吮吸着周围甜润的空气。树上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高山泛滥,将泥沙、石头扫入河流中,昨天还‘静若处子’且清澈碧绿的喇叭河已变得浑浊不堪,河水裹挟着泥沙、石头怒吼着、撕扯着从我身边呼啸而去。


杨洋 徐利






摄影:尹霜林 袁小龙


摄影:仁青若尔玛 何辉


2022年8月23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天全喇叭河区域,别开生面的 “慢叙事培训班”正式宣告成立,上文所引即为培训班学员的作品。不妨就用他们所感受到的情境,带我们走进这场历时四天的慢叙事之旅。


培训班是由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合办。


“我在中国做保护工作很多年,知道四川有很好的自然保护区,如今大熊猫国家公园绝大部分位于四川。于是与我们的业务主管单位国家林草局探讨,是否可以在四川办一次‘故事讲述者’的培训。四川林草部门推荐了喇叭河。从学员和老师们的反馈来看,这个选择确实非常棒。”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郝克明(James Harkness)满脸笑容,悠悠然呷了一口咖啡。



学员作品:

喇叭河曾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在四川省最早建立的4个省级保护区之一,现已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喇叭河地处邛崃山脉,龙门山南缘,与国道318线隔河相望。在面积23600余公顷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喇叭河见证了四川自然保护的发展历程。1999年,四川等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该项目开创了保护该地区环境的先河,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种植林草进行生态植被恢复。


杨洋 徐利


摄影:孙晓东


提到此次培训地点,负责训练营摄影培训的著名摄影师奚志农非常兴奋,“喇叭河太好了!是我拍小熊猫拍得最爽的地方!”


培训营的选择,四川林草局的田延方及同事也颇费了一番思量。“四川好地方那么多,我们也考虑了很多。最终选择喇叭河,一方面因为喇叭河是大熊猫栖息地典型区域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小熊猫、金丝猴、水鹿、藏酋猴、白腹锦鸡、珙桐、连香、光叶蕨等珍稀动植物遇见率高,老师和学员野外观察学习方便且素材丰富;另一方面喇叭河区域有原住民、基层巡护员、科研工作者、生态访客等各类生态保护参与者,采访对象具有代表性,可挖掘的生态保护故事选择多。”


那么我们跟随老师和学员,一起体验喇叭河培训班的紧张的“慢叙事之旅”吧!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培训班的紧张的一天从早上六点开启,清晨的薄雾中两位导师尼曼学者保罗·萨洛佩科(Paul Salopek)与著名摄影师奚志农已带领学员走到野外进行观察和体验实践,指导学员如何感受和记录,如何拍摄,以及如何将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展现故事主题。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12名队员两两编组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写作学员及摄影学员组成。他们学习目标是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讲述喇叭河区内生活和工作着的人们的真实故事。队员收拾停当,便驱车跟随自己的采访对象,去往他们工作、生活的现场,“贴身”观察他们的一天,倾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两位导师则往返于每个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学员作品:

“滴滴!”


喇叭河似乎叹了口气。我们的车在一条穿过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最潮湿角落的崎岖山路上。遇到会车,两声喇叭是对彼此的礼让表达感谢。此时,我们正驱车前往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天全喇叭河。


杨洋 徐利


这段电影般的描述,让人仿佛跟随他们一起,经过山路,一起深入保护区。进入山林后,我们看到的或许就是这样的场景。



学员作品:

暴雨过后,一片由冷杉、云杉和铁杉组成的庞大、褶皱的森林从雾中升起,在水汽的幕布后时隐时现。除了我们的脚步声,只听得见不远处河流奔腾的咆哮。柔和的阳光透过林窗,闪烁在地面湿润的苔藓和蕨类上。翅膀残损的棕带眼蝶,仍然坚强的、跳跃着飞行,它正享受着最后时光,等待生命的下一个轮回。


郑雄 殷后盛


保罗会要求上山时每人带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自己的即时感受,保罗自己的本子记录得密密麻麻。他教导学员去认真体验每一个瞬间所看、所听、所嗅,以及身体的其它感受,比如雾如何拂过身体,并且用比喻的方式描述出来。“在这样明确的引导下,我真的切实感受到了雾,虽然之前我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但要去真实体验,感受不一样。”雅安的雾带给梁雪的画面,就像身前有一台加湿器,旁边有一个小风扇,使加湿器蒸腾出的水汽笼罩人的身体。


据保罗所言


“这叫做感官写作,是一种传达视觉和感受的方式。不要忽视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我们可能过于沉迷于传达纯粹的信息,而忘记了我们的读者或听众必须对我们的主题或想法产生真正的兴趣才行。因此,让他们“上钩”的一个方法是让他们置身现场——你的故事所在的地方,不管是野生森林还是城市街道。”所以,他“请学员们做到善于观察,并捕捉这种本质,从挂在一根松针上的钻石般的雨滴到河流中的奶茶色的泡沫。”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从观察记录到完整流畅地表达,其中有很长的距离,但是通过老师与学员一次次地沟通交流,批改作业之后,可以看到学员作品中显著的变化,学员自己也为之欣喜。殷后盛很兴奋地展示他的一篇作品,讲述其中的批改痕迹以及对他的启发。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每天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在出野外之后,老师的授课之余要对学员当天的采访和拍摄成果给予针对性指导。经历了一天的野外探索及采访,学员身体疲惫,但精神却极为亢奋,课堂师生互动活跃。入夜,厘清思路的学员对自己当天的作品再次打磨并提交,收到老师反馈往往已是凌晨。


摄影:孙晓东


“奚志农老师点评我的照片,教我怎样处理一个镜头里的景物,并让我列出的拍摄素材清单。我第二天返回那个场景重新拍摄,作品果然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指导也让我对自己的摄影理念有了新的认知,我在以后的摄影过程中会更多思考如何构建,使影像能够呈现我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场景记录。”摄影学员杨洋讲述奚志农对他的指点。他并非摄影科班出身,工作后出于爱好开始自我摸索摄影,期间观看了很多摄影大家的纪录片,其中对奚志农的报道令他印象深刻。“没想到能获得奚老师的亲自指导,这个机会太宝贵了!”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摄影:孙晓东


摄影:杨洋



几天的培训就在这样紧张的安排中持续进行着,期间导师和学生思想摩擦、碰撞并相互激发。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组,老师重在对学员的取景方式、拍摄时的思考进行指导,文字组的互动和碰撞则更激烈。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保罗老师会让我们问原住民的妻子是不是爱他的丈夫,或者问护林员的女儿是不是赞同她父亲的工作。但是在我看来,这些问题不太符合中国人含蓄的表达方式,会让对方比较尴尬。”徐利是个温柔的女性学员,在采访时顾虑受访人的感受。她也对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保罗很坚持。


对此,保罗的解释是


“我认为,有时用令人惊讶的问题让人感到难堪尴尬,会引出更多原创的和诚实的答案。问一个普通的、明显的问题?你会得到一个普通的、明显的答案!你这样做会让你的读者昏昏欲睡,而你作为一个叙事者的任务恰恰相反:让他们清醒,给他们惊喜。说实话,我并不同意东西方文化差距的说法。我们在讨论的是作为人的根本。你的感觉如何?什么对你来说是有意义的?你爱吗?当突然被问到这些问题(它们就应该被冷不丁地问出来),肯尼亚人或墨西哥人也会感到吃惊。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捕捉更深层次的真相,迫使你的访谈对象更深入地思考,挖掘他们的内心,而不是提供“安全”的答案。如果你不这样做,即问一些可能有点尴尬的问题、让人暂停和思考,那么你可能没有做好你的工作,无论你是在四川还是瑞典。毕竟我们是在培训叙事者,而不是仅仅记录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的人口普查员。”



在保罗看来,他收到了很好的反馈。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保罗讲述到:


看看殷后盛的故事的开头:



学员作品:

这是8月的一个晚上,四川西部的喇叭河,地处中国著名的 "华西雨屏 "带的核心区域。


停车场边的气象屏上,闪烁的红色大字清晰显示着实时温度,17.8℃。大约150公里外的成都,正笼罩在载入史册的最高气温43℃的持续热浪中。停车场内,挤满了来此地避暑的游客。两位母亲正在招呼着奔跑打闹的三个孩子。一个30多岁的男子搬来了自己的茶具,坐在台阶上。五六个摄影者架起长焦相机正在录像,旁边各自又围了三五个人。


他们的目光都聚集在对面山坡上。水鹿,是十几头前来舔食盐分的水鹿……


殷后盛


摄影:杨洋


看看他写作中运用的对电影般的细节的敏锐观察:他的文字就像摄像机掠过这个保护区中的繁忙的场景一样,因为他的目光落在了文章真正主题上:水鹿,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的。这是一种吸引读者兴趣的绝妙方式。他们被卷入故事中,就像一部神秘的电影开始一样。


或者看一下徐利的这段文字,描写了一对居住在喇叭河林区里的老夫妇:



学员作品:

喝了几口甘甜的蜂蜜水 ,彭清文带着我们来到了之前父辈居住的老房屋,现已破败不堪 。1989年,就在这个老屋里,彭清文和他的妻子陈秀华结婚了,有了两个儿子。


“脾气好,对人好,不好的就是爱抽烟!”妻子陈秀华这样评价丈夫。


回忆起和丈夫的33年婚姻家庭生活,陈秀华觉得这段婚姻中最艰辛的还是1997年迫于生活压力去深圳、杭州等地打工的5年。熬过这艰辛的5年后,陈秀华回到了喇叭河湿漉漉的山地间。2005年,和丈夫一起开始喂养殖中蜂和跑山鸡。


“还是回来才踏实!”陈秀华感叹道。回到故土,是中国人心之所向,梦之所依,故土的粗茶淡饭也是格外香甜的。


徐利


摄影:杨洋 徐利


这些亲密的人性细节,以及妻子对丈夫的玩笑式评论,比很多页的官方报告更能说明喇叭河保护区里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那些不一定关心生态问题的读者也能理解这个故事。而徐利通过使议题人性化,让读者们关注到这个议题。




学员在这次培训中成长是明显的,保罗很欣喜于一些学员的进步,“他们的作品中展现了明显的突破——无论这意味着不那么依赖你的设备,而是依赖你的视觉的直觉;或是当自己的某些文本不成立时,能有信心地觉察到,并转向新的想法。他们是冒险者。在创意方面,最好的故事并不‘安全’。除非你尝试新的东西,甚至失败,否则你不会真正的学到什么。”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培训也遭遇了各种不可控的因素。第一次的外出探访,部分学员就被泥石流堵在了路中(杨洋还用无人机拍摄了当时的场景),但是对于学生和老师,这几天的培训都带给了他们足够多的收获。在学员殷后盛看来,这是“奇妙而不可思议的几天,对我将来自然观察与写作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梁雪想要将这次学到的内容教给更多人,“如果我最初学习写作时有这样的老师,那就太棒了!”保罗认为这次培训营与他也是一次非常美妙的经历,“我和学员学到的东西一样多。试想一下其中的差别: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游客到这个非凡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地方旅行?还是通过十几位正在探索此地秘密的摄影师和作家的眼睛来观察它。这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奚志农老师也觉得自己也受益良多,要把这次培训的体验和经验带到他设立的野生动物影像训练营,让学员们学习更多拍摄野生动物之外的“故事讲述”方法。 


摄影:孙晓东


摄影:孙晓东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培训,提高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一线人员记录、采访和深度叙事的能力,形成了6篇以人物故事为主线,多角度记录和展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原真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探讨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品,为宣传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讲好中国自然保护故事提供了新的视角。一组漂亮的野生动植物照片或视频本身并不是一个故事。保罗认为“看到作家们和摄影师们深化他们的工作,不只是记录统计数据或拍摄漂亮的动物图片,而是从现场带回真正算得上艺术的故事,这让人倍感振奋。艺术:这种神秘的光芒来自作家和摄影师的内心,使他们的作品独一无二,以别人无法模仿的方式照亮他们的故事。这才是最富有价值的。而这些学员们都明白了这一点,并不断地回到喇叭河多雨的山林中去寻找它。我为他们这样做感到非常自豪。他们真的成长了,而他们的观众也会注意到。”


四川省林草局田延方主任也很欣慰于此次培训的结果,“我相信这次培训会给他们之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启示。他们不是成熟的记者,而是切实在一线做保护工作的人,他们身边不缺少素材和故事,需要提高的是讲述身边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如果还有下次培训营,我们还是会做这样的选择。”


郝克明(James Harkness)与田延方不谋而合:“国家地理之前那么多年,更多是派作者和摄影师去全世界不同的地方,由他们讲述当地的故事。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些变化,我们想要引导当地人,由他们观察、写出他们自己家乡的故事。中国现在提倡‘讲好中国故事’嘛,我们想一起做好这样的事。”


摄影:孙晓东


四川的培训营结束了,但是在培训师和学员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保罗接下来的行程中,或许还会开启新的课程;又或者即使保罗离开了中国,但是那些受到“感染”的人,包括课程中的老师,这些新加入的故事讲述者们,可以将这样的培训延续下去。正如保罗所说:“这也是我们想与大家分享的礼物:这样的叙事工具将有助于让普通公众对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产生兴趣、感到兴奋、愿意参与。”


我们拭目以待


摄影:孙晓东






点点👇,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烈日疫中勤逐丸,夏场三伏苦行僧“这不是我想要的宏大叙事”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美股熊市不会终止,直到这两件事之一发生多事之秋!顶级女校Fintona被指“文化有毒”,老师痛哭,士气低落…多所私校陆续曝出丑闻医院故事之冠脉夹层今日最佳:好嚣张的一群鸭子。校友风采丨清华经管EMBA焦腾:从创业者到投资人,找寻时代中的慢变量,预测未来创造未来从这份报告,看我们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投行IPO执业的“多事之秋”惊呆!悉尼老奶奶路上按了个喇叭竟被罚款!闹上电视后警方撤销!老司机常因这个被罚!医院故事之人文关怀李嘉诚,多事之秋!疯狂扩张的印度首都瀑布镇,《戒指王》山谷小镇之原型医院故事之“飞行杀手”格力:剑拔弩张的改革动了谁的蛋糕?改造后的曹家巷,并不只有大喇叭梭梭板澳洲天气什么鬼!气温满30减15,甚至温差50度?更夸张的还在后头!细数毛泽东治国和经济建设成就为实现糖尿病的慢病全程管理,这些是我们应做到的……为中文系创作献礼戏:千禧一代的赛博新叙事与亚文化悼亡诗更夸张的「性别偏见」,藏在儿童绘本里国内iOS收入破亿后,这款二次元开启全球预约,外道叙事路走通了?《万里归途》:外交叙事与中国气度只有这个社区女书记,拿着喇叭在风中凌乱史上最夸张的豪门婚礼...现世姻缘(二十八)医院故事之恐慌症“欧洲多事之秋”,这个国家将创造历史从盲盒里开出700万一张的卡片是什么体验?医院故事之新冠病例明白这件事之后,我突然不迷茫了加斯佩半岛自驾游 (四)圣劳伦斯河和轮渡建议所有健身人干大事之前,来一粒它!缓解孩子看不见的慢性压力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