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里最有故事的华章
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三姑娘探春,最喜欢的情节是第55到56回,三姑娘探春掀起的改革大戏,是红楼梦里极为精彩的华章。
这两回写的是聪明能干的探春,试图抓住机会兴利除弊,挽救贾府的一次改革努力,也是贾府败亡之前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阶段,而这个活力和希望,随着探春远嫁消失殆尽,随后大厦倾倒,家破人亡,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故事,其情节,历史上,现实中,庙堂争斗,身边管理,都随时可看到、可读到,精彩纷呈。
听我解读:
第55回,凤姐小产,不能治事,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和宝钗共同管家,她的诉求很简单:你们看好贾府,别让停摆,不要折腾,遵循原有制度,往前走就行,别让老太太揪住错。这是她的目标:维稳!
王夫人看起来一心向善,少言寡语,但在曹府多年,用人还是颇有心机,她设置的管理模式是三架马车:李纨是贾府长孙媳,法理上是名正言顺的管家人,李纨虽散淡通达,但不乏智慧,王夫人恰恰最需要防备她,同时她厚道大度,下人不拍,也管不住。探春是庶出,但很有才干,对她破格提拔,是既需要她干事,又要用她牵制弱化李纨。宝钗是个什么人?她是王夫人的外甥女,是完全不合理的存在,凤姐说她“不⼲⼰事不张⼝,⼀问摇头三不知”,绝对的明哲保身,最不适合参与改革的人,所以她不能正面主事,但她是王夫人最信得过的人,是个情报科长设置,用来监督汇报的。她对宝钗说:凡有想不到的事,你来告诉我。那些人不好了,你只管说。他们不听,你来回我。王夫人的管理哲学:牵制!
这目标诉求和管理哲学,是不是好熟悉?
对于稳定的诉求,李纨宝钗绝对认可,但探春却不认可。无论出于理想、信念、能力,还是出于家族地位、现实利益,以及对危机的感知,她都觉得贾府太需要一次革新了。
探春聪明,她知道李纨淡泊超然,对她不会反对但也提供不了太大支持,宝钗就是牵制和监督,只消不惹麻烦就好,她要争取更多的力量加入。你不要以为探春喜欢请教宝钗,喜欢她来逼逼,其实完全是为推进改革,拉拢宝钗入伙。当然她首先想要获得暂时休假的CEO凤姐支持,才能着手实施。凤姐聪明伶俐,又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即使改革出错,只要CEO支持,就不会在她复位后被清算。
所以,探春商议大事,总是叫上凤姐的心腹平儿,说“ 宝姑娘也在这⾥,咱们四个⼈商议了,再细细问你奶奶可⾏可⽌。”突出宝姑娘,把三架马车改成四人商议,让平儿仔细问问凤姐,探春这智商,不服不行。
凤姐想改革绝非一日,她对平儿说:你知道,我这⼏年⽣了多少省俭的法⼦,⼀家⼦也没个不背地⾥恨我的,我如今是骑上⽼虎了。虽然看破些,⽆奈⼀时也难宽放;⼆则家⾥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事仍是照着⽼祖宗⼿⾥的规矩,却⼀年进的产业⼜不及先时。多省俭了,外⼈⼜笑话,⽼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刻薄;若不趁早⼉料理省俭之计,再⼏年就都赔尽了。
这番话道出了凤姐的危机意识,想改革又根本实施不了的苦衷,因为掣肘的因素太多,上面有祖宗,有婆婆,下面一大堆七大姑八大姨,个个得罪不起。你看王夫人设置的三架马车模式就知道了,凤姐何时手中真正有过实权?她说自己不过是个挂着钥匙的丫头,事事都要向王夫人请示汇报。
凤姐的见识和思想,和探春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决定了她对探春掀起的改革事业的支持,探春审时度势,团结了最重要的改革力量。
或许是探春太年轻,又或许她实在感觉家道危机,孝心责任都深感重大,反正她就是要干要改革。她不但拎得清,而且明事理,“情、理、法”,也是“法”当先,这引发亲生母亲赵姨娘对她的辱骂,引发奴才吴登新家的故意不按规矩想看她笑话。就是这第55章题目说的“辱亲⼥愚妾争闲⽓”。“欺幼主刁奴蓄险⼼”。
探春了解一切背景,甚至也知道王夫人未必喜欢她的改革。但她作为庶出女儿,能施展的机会实在太少,一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热血,让她无论如何都要把握这次机会。
为此,她为改革做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
1、杀鸡儆猴立威
赵姨娘、吴新登家的,这些故事读者都很熟悉,不必累述。总之就像平儿说的:凭有什么事今儿都别回。回一件,管驳一件;回一百件,管驳一百件。
正要找几件利害事与有体面的人开例作法子,镇压与众人作榜样呢,亲姨娘,还有不长眼的,正是送上门来的机会!
2、找准重点突破
宝玉、环爷和兰哥儿都被当了靶子,减了开支。姑娘们的脂粉也免了。年轻主子都涉及了,其他七姑八姨谁还嚼舌头?当然老主子的项目不能动,那是不孝大罪!
其实,动谁的利益都会得罪人。在这样的大家族,想力挽狂澜是怎样的负重难行啊。探春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已经做到最大化。这种勇气,真是令天下男儿尽折腰!
3、获取重要支持
探春自从走马上任,跟谁互动最多?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女孩,她是王熙凤最得力的心腹助手,聪慧、干练、心地善良,又善于处世应变。获得了平儿的支持,王熙凤那里就成功了一多半。
别看探春几次三番的怼平儿,对平儿撒气抱怨,其实她两人是心照不宣的配合表演。探春改革弊端,平儿总是最先表示支持,接着又说出一番早就该改而竟未改的道理来,此举于公是相信探春的能力能为大观园兴利除弊,于私也为了转移平日众人对凤姐的积怨。同时她积极辅佐探春,既让探春立了威,也将自己的价值彰显到最大化。
平儿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穿针引线全靠她,红楼梦里的女孩,平儿也是一等一的人物。
这还不算啥,最难得的是探春跟凤姐的深度默契。像探春心气这么高的人,不可能放下自尊去私下结盟。她跟凤姐事先没商量过,全靠信念的统一和默契。
当然凤姐有自己的考虑,她交代平儿:她有这个(改革)主义,咱该和她协同,⼤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按正理,天理良⼼上论,咱们有他这个⼈帮着,咱们也省些⼼,于太太的事也有益。若按私⼼藏奸上论,我也太⾏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恨极了,暗地⾥笑⾥藏⼑,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料理,众⼈就把往⽇咱们的恨暂可解了。
凤姐这是实在话,于公于私,她都要支持探春的改革,思想上统一战线了。
有了这个共识,探春故意否定凤姐的业绩,是为推行新政。其实本质上是否定了王夫人,只不过让凤姐来做垫背。如果此时凤姐有一丁不理解,虚荣,那一切都黄了。一向要强的凤姐,在这事上非常识大体顾大局,竟然心甘情愿做个背锅侠,被探春各种公开批评,她却在背后深感欣慰。
看到这儿,有没有既感动于探春的勇气魄力?更感动于凤姐的胸襟?虽然她在男女感情上那么“小气”,可她在工作上是真大度。
这种内心向好的力量,欣赏强者的姿态,和探春的惺惺相惜,非常重要。
4、团结一切力量
常委会是三人,李纨探春宝钗,探春经常把平儿拉来列席。
李纨从管事伊始,就像探春的左右手,指哪儿打哪儿。这般合心合力,也是全书罕见!
这既能说明探春对她的团结,也说明李纨是个明事理的。虽然自己不冲锋陷阵,但也绝不拉后腿。
对宝钗就是拉拢。
因为宝钗管家太不合情理,而探春是一枚事业狂,她怎能看得上硬挤进来的人呢?但碍于王夫人,又必须争取她的支持。
宝钗似乎看穿了探春的心思,所以她经常端起了款、摆足了架子,时不时给探春点脸色看。比如第55回的议事厅会议,探春宝钗真刀真枪的干了一场,非常精彩,她说探春“膏粱纨绔”,暗示探春改革是脱离实际,探春回她“虚比浮词”,讽刺她夸夸其谈,不办实事。她原本也只是情报科长,从讨论改革开始,她才算进入决策层。也是从这个时候,她和探春有很多唇枪舌剑,而探春在反击的同时,又有很多退让和忍受,那都是为了改革大业着想。
5、强化规矩作风
严格地讲,这条不仅是为改革铺路,更是对贾府长期以往礼崩乐坏的抗议和修正。
55回里有很多伺候吃饭、洗脸、传人办事的细节描写,彰显了探春强化等级规则,强化仪轨秩序。
探春因问:“宝姑娘的饭怎么不端来一处吃?”丫鬟们听说,忙出至檐外命媳妇去说:“宝姑娘如今在厅上一处吃,叫他们把饭送了这里来。”探春听说,便高声说道:“你别混支使人!那都是办大事的管家娘子们,你们支使他要饭要茶的,连个高低都不知道!平儿这里站着,你叫叫去。”平儿忙答应了一声出来。
管家娘子并非不能支使,而是探春此刻要留她们原地听差。平儿其实比她们更高贵些,但在探春跟前,变身跑腿杂役。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1、下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看主子脸色行事,尊主人之需,没谁可以搞特殊化;2、杜绝层层传递,推诿责任;3、强调等级有序,各司其职,纠正借用主子之名的阶层混乱。
站在现今看,等级制度是被批判的。但在当时,它却是唯一可用的秩序。探春无疑是个纪律严明主义者,在那样的环境里,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阻力,才能推动理想。在全家坐吃等死的前提下,只有探春有勇气冲破桎梏,只有她积极谋求出路。
整个一部书里,没有哪个女性比探春更睿智、更勇敢、更有担当。人们对黛钗可以争论不休,对她却鲜有微词。红学家也一致认为,探春具有政治家的风范和胸襟,足以令万千男儿拜服仰望。
红楼梦里有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篇章。只有你细细读,反复读,才能领略这种故事古今都有,这种情节无处不在,这种哲学中外通用,想当下的环境,想你的公司,是不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