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感、破碎感、松弛感,中文互联网三刺客公众号新闻2022-10-11 17:10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又是什么都没干还累得想死的一天,我怀疑自己得了病。跳海大哲院办表妹拍拍我的肩,一脸神秘地说:“你可能缺点松弛感。”马什么梅?什么冬梅?缺钱的病我一直是知道的,缺松弛感又是什么?表妹抽了口烟,深沉开口:“事情要从一家人坐飞机说起……”松弛感教学,进群就送999大礼包故事的最开始,一位博主分享她的机场见闻:一家人去旅游,就在快要登机的节骨眼,某个家庭成员证件出了问题,导致全家人的行李无法托运,旅行还没开始就寄了一半。面对突如其来的倒霉事,这家人没有博主设想中的跳脚崩溃互相指责,全程情绪稳定,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揣着身份证光溜溜去旅行了。博主有感于这样难得的家庭关系,称之为“松弛”。这个故事却意外唤醒了大家的家庭教育PTSD:平时连打碎一只碗都会被劈头盖脸一顿喷,父母无处不在的语言冷暴力,面对行李滞留这样的大事还能平心静气地揭过,简直没法想象。不少人人感慨道:我们真是太缺松弛感了啊!人民缺什么,流量就涌向什么。当松弛感成为了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好像没有的东西,它就变成了另一部分人唾手可得的商机。一夜之间,松弛感穿搭、松弛感妆容、松弛感恋爱齐齐冒头,服务一条龙,流量密码狠狠拿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流量池里已经挤满了嗷嗷待哺的锦鲤,松弛感终于蜕变出了究极形态——“松弛感教学”。博主们将自己拿捏和别人把持的松弛感汇总成文,罗列出一二三四五,用上了考研的能量和耐心。工作太压抑的小美,原本想来学习一下松弛感,却意外开辟了新道路,在这里学起了写申论,果断辞职考公,用一篇洋洋洒洒的小作文打动了考官。曾经把“自律给我自由”当成手机壁纸的小芳也蚌埠住了:“学会松弛感,与世界和解,在线等一个厅局风宝藏男友呀。”很多名人也被冠上了“自带松弛感”的头衔。周迅“好多人啊”是松弛感,那英“妈的最烦装逼的人”是松弛感,李诞“人间不值得”也变成了松弛感……不禁让人怀疑松弛感是不是脱口秀的行业黑话。如何获得松弛感:首先,成为一个漂亮女明星;其次,完。更绝绝子的是,松弛感教学已经做到人群细分、场景细分↓跳海大院要是有这样洞察力,院长离登上福布斯也不远了。学习了一圈松弛感,我的脚趾更紧绷了。客观地讲,它们都是同一款调料包冲泡的鸡汤,无用但也无害。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个命题真的存在吗?当松弛感需要靠穿搭妆容、拍照技术、育儿技巧、泛心理学知识去武装时,还能松弛吗?你疏离了,我破碎了,他松弛了一个概念流行后,似乎总是逃不过引喻失义的命运。在松弛感铺天盖地地卷进我们的生活之前,中文互联网还流行着“疏离感”和“破碎感”。疏离感、破碎感、松弛感,我愿称之本年度中文三刺客。一个明星的2021年可能经历偷税、恋爱、抽烟被拍,但在2022年,只会经历破碎、疏离、松弛。《桃花坞2》,王传君在“尴尬九分钟”里会心一击的表演不仅成为互联网嘴替,还成了“疏离感”替。《披哥2》,虽然黄义达在节目里镜头稀碎,可在节目外“破碎感”拉满了。这三个词一般用在形容长相,也可以是性格、待人接物的态度,如果这个人有幸拥有一个学士学位,还可以拔高到其智慧的人生哲学。它们高频出现在饭圈控评高赞模板里、明星的通稿里、每一个打着“生活方式”标签的文案里。周冬雨、张子枫那种五官不咋用力在美的淡颜系明星是松弛感;刘华强骑着电动车扬长而去无人敢拦的清冷背影是疏离感;顾里被南湘泼了红酒后想哭又哭不出、花泽类倒立不让眼泪流下来的脆弱坚强二象性是破碎感。原教旨的松弛感,有人说是意大利语sprezzatura,这个词创造于文艺复兴时期,指完美的宫廷礼教,后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精心预备过的漫不经心”,“看上去毫不费力实则每根头发丝都有讲究”。而互联网语境的“松弛感”始于本文开头一家人坐飞机,经过敲锣打鼓的概念狂欢,终结在民间科学家流量变现。“疏离感”的词条解释有两种,一个是哲学上的异化,一个是心理学上的社会分离感和个性丧失,和现在大家说的疏离感没太大关系。现在的疏离感指看上去寻寻觅觅清清冷冷恍恍惚惚,给人一种“想触碰又收回手”的高冷神秘。据说坂本龙一在某部电影的评价中说过“在一种疏离感中获得意外的自由”,我没溯源到原文,到底是翻译问题,还是日本人真的有这种表达,不确定,再看看。不过有也不奇怪。在日本,五官小而分散的“盐系长相”大行其道,在社交礼节上严防死守,加上冷淡的日系滤镜,诶小味儿挠一下就上来了,可不就是疏离感,疏麻了呀。大哲告诉我们:打不过就加入。面对疏离感通胀,社交守则只有一条——“你给我一种疏离感”。“搞艺术的男的立马会高潮”嗯,能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最后是“破碎感”。破碎感的要义不在碎,而在“碎但没完全碎”的推拉。性别刻板印象里,男人坚强阳刚,女人柔弱易碎。随着平权意识觉醒,这种区分不吃香了,取而代之的是又坚强又脆弱的二象性矛盾体,通俗点说就是美强惨。男性破碎感的微妙之处在“碎了”,坚硬的外壳裂开脆弱的缝;女性破碎感则在“没完全碎”,在彻底碎开的临界点踩刹车。将碎未碎,我见犹怜咱们东方人的文化基因,决定了这套含蓄隐忍的情绪处理模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破碎感”也成了明星营销最爱用的clickbait。论忽悠,这不比“美强惨”厉害?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先有破碎感这个词再有明星的营销,还是明星营销出了破碎感?没人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所有人都在疏离破碎松弛时,它们承载的意义也就到头了。再“XX感”,就不礼貌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XX感”这种固定格式成了我们的口头语。少年感,女团感,男妈妈感,女爸爸感,大妈感,大爷感猫猫感猪猪感猴猴感……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什么披着文字外衣的物种多样性实验。晕感了好在都是形象具体的名词,有一个具象化的参照标准,解读起来还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剧情开始走向玄幻大约是从“氛围感”开始的。上一个传播力度这么广的XX感还是禽流感什么是氛围感?要院办来解释就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的…气氛上的额…嗯……感觉,feeling,sense,ki莫奇(気持ち),懂?《美人鱼》懂不懂都无所谓,因为“氛围感”大多时候的使用都论迹不论心。当你想形容一个人又找不到具体的词时,氛围感堂堂登场!“美人不在骨也不在皮,在氛围。”“感”在中文的情感色彩是“很强的主观知觉”,于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感。越是语义暧昧、没有标准答案的表达就越安全。因为解释权永远在自己手上。张口就这感那感,更像是对完整表达的畏缩和恐惧。言下之意,给文字加一层滤镜,柔化文字本意的精确度,就能减轻做错评价的代价。当然,有一说一,这种表达习惯在一些吹水场合还挺好用的,够安全,够简练。比如下次看到这种,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很有跳海感。”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