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华为这么牛?都藏在这6个字里

为什么华为这么牛?都藏在这6个字里

其他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笔记侠直播系列·商业读书季·第15期。

分享嘉宾吴建国,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华为的世界》第一作者,华为大学首任筹备校长,《华为组织力》作者。景成芳,知名组织管理专家,《华为组织力》作者。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任筱米  音频录制 | 李盐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少将
第 6705 篇深度好文:11986字 | 28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周三的【商业读书季】直播,期待帮助面临挑战的决策管理者,每周在转型路上迭代心智模式,迎接新时代的变化、挑战和机会。



一、社会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影响

 

因为疫情,近两年的社会变化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速度在加快,过去的三年可以顶过去再往前的20年;二是不确定性在增加,比如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中美博弈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大家都不知道。

 

而这些特征,让组织也跟着产生变化,环境变了,你不可能不变。

 

对组织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原来的固定靶变成了移动靶,必须更高频率地调整你的组织。

 

22年前,任正非曾经问过美国哈佛的约翰·科特教授:组织多长时间会有一次大的变化?教授说,两年一次大的变化,一年有几次小的变化。

 

但今天呢,即使没有疫情,可能每年,几个月都会有重大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是基于战略,原来的战略周期是五年定一个战略,一年滚动;现在的是三年定一个战略,一个季度滚动。

 

就相当于战略变了,你的大脑变了,身体也要跟着变,否则就会出现身首分离。


你的组织体系要不断地follow你的战略,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因为不确定性,迭代会越来越快。

 

企业最核心的痛点,就是每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想一招鲜吃三年已经不可能了,原来可以吃10年,甚至20年。

 

还有消费人群的结构变化,95后已经27岁以上,是现在消费结构的主力军,并且95后比95以前的人群,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验。

 

以前是主从模式,领导让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现在95后有自己的主见,需要自己的创造力展示空间。

 

那你的组织也要变,从原来的集中管理走向分布式管理,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管控型组织模式,变成上下联动,强调基层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创造力的组织。

 

CEO要在组织的认知上,发生一次更新和迭代。


 

另外还有几点变化:

 

第一,国内整个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GDP从之前的8-10%到现在可能只有5.5-6%,从高增长期进入了低增长期,并且已经是常态。

 

比如,现在互联网各个大厂都在裁员,为什么裁员?原来是靠流量,投资的驱动做增量,以前用户增量可能有2000万,现在可能只有1000多万了,增量市场越来越小,实际上就变为存量的市场。

 

存量的市场,就是要拼质量,拼谁的产品好,拼谁的内功强,拼谁的效率高。这个转变,就是考验企业的内功——组织力了,企业要提高人均效益,提高人均产值,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第二,国家监管政策的变化。

 

其实国家监管政策变化也是由大趋势决定的,大趋势往质量和效益的方向转,国家的监管政策也要转。


比如,怎么有利于民生,怎么能够有利于国内企业转向质量增长,效益增长,增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的。

 

比如,核酸的集采政策,让核酸检测价格从几十块钱,到现在几块钱或者将来都可能变成几毛钱,就是集采政策造成了企业的低毛利。

 

就是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引导行业、企业往这个方向发展。

 

第三,整个企业的外部供应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以前华为选供应链,永远都是选供应链里最好的企业,但现在你选最好的已经选不到了,人家全都不供货了,那这时候怎么办?

 

那我的供应链就要发生变化了,可能要培育一些新的供应商,和一些新供应商共同成长,就变的很重要了。

 

或者投资一些核心的零部件,那组织的供应链的管理,整个内部的业务管理布局就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大环境变化之后,

如何“以客户为中心”?

 

社会环境变化之后,是不是连客户都不见了?怎么“客户为中心”呢?

 

1.企业的3个类别

 

现在的企业都在谈企业文化、口碑、用户至上,或者为客户创造价值,但大部分企业都是在喊口号,真正做到这件事情是极其困难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企业都不是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跟华为最大的区别。

 

以我们咨询服务过的多家企业来看,通常是这三类:

 

第一类,以领导为中心。


就是上行下效,唯领导是从,这种企业叫官僚性组织,企业特点就是企业里总监不是特别多,但“太监”特别多。

 

中高层里一定有一部分是演戏的,甚至还有戏精。意思就是会表现,会表演,但让他真做,他就不行。

 

那什么叫“太监”?一是听领导的话,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唯命是从。二是避重就轻,绝对不当背锅侠,绝对是个甩锅侠,这种人特别多。

 

这种企业就是一种官僚性的组织,这种企业比例非常大。

 

第二类,部门墙特别厚,互相之间井水不犯河水,内部协作效率特别低。


这种企业叫诸侯型组织,各管各的,都很牛叉,山头林立。

 

第三类,以技术为主心。


这种企业叫做自嗨型组织,技术特别牛,这个技术第一,那个技术第二,各种领先,最后发现,他这些东西没法真正的变成好产品,无法给客户创造价值。

 

所以,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口头上“以客户为中心”,最终要么是以领导为中心,要么是以部门为中心,要么是以技术为中心。


 

2.为什么要以客户为中心?

 

任正非说,华为用这么多年时间一直在解决一个问题,就“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但这太难了,绝大部分企业是“屁股对着客户,眼睛对着领导”。

 

那反过来说,为什么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呢?

 

任正非曾经说过,我们要知道是谁给我们创造价值,谁让我们获得收益,只有客户,没有别的。所以,任正非有一篇文章叫《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华为生存的唯一理由》。

 

你真的知道你的客户是谁吗?


比如,一个餐馆,他会说我的客户就是来吃饭的,那你是对高端、中端还是低端?对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是邻里街坊还是全城的都可以来?你的用户画像,就没画好。

 

然后,你的客户需要什么?


比如,时间特别紧张的人是不会去海底捞的,因为不会去排队,但人家海底捞也不是服务时间特别紧张的人群的,是服务愿意享受服务的人群的。

 

最后,你能不能用最高的效率、最好的配置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果这三个都做到,就很厉害。


但很遗憾,如果你没有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能力,只是你老大知道,或者某几个人知道,你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到,最后还是会变成那三种组织,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所以,为什么学华为难?因为你要走上一条非常艰难的真正的踏踏实实以客户为中心的路,才能做到。

 

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徐直军,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你的业务流程要嵌入到客户的业务流程里面去。


 

华为的供应系统已经嵌入了英国电信的供应链系统。

 

比如,华为在杭州建了一个七星级的培训中心,不止对大客户进行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的赋能,关键还植入了文化培训,让客户认同华为的价值体系。最后,这些人就成为华为的铁粉。

 

3.企业为何而战?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本质的东西,越是疫情的时候,越要找到第一性原理,回到思考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商业组织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因为所有的企业都要解决到底为谁而战的问题。

 

比如,美国很多的公司通常为股东而战,像摩托罗拉、思科、朗讯,都是为股东而战,结果一个个都倒下了。

 

为股东而战,员工是不愿意的,员工希望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战。

 

为老板而战,其实也是为股东而战,可能员工也不乐意。

 

那为员工而战,老板就不乐意了,我的利益怎么保障呢?

 

这就回到人性里很重要的点,实际上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在一个组织里,人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是以领导为中心。


比如,老板给我发工资,那我自然要对老板好,跟老板走得近一点,总监变太监。

 

所以,企业最终要找到第一性原理,你为谁而战,它不在企业的内部,在企业的外部。

 

比如,华为出了问题,发现内部不够团结了,但美国一打压华为,内部凝聚力高涨,空前团结。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不是从外部攻破的。


 

4.华为是如何做到的?

 

以客户为中心,按华为的理解,大概有四条:

 

第一,企业的一切工作是不是围绕着为客户服务,能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比如,有家做猪饲料的公司,问他客户是谁,那很多人回答是猪。

 

你想,如果你把猪作为客户的话,怎么能创造价值,怎么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这其实要分清楚你的用户和客户是不同的,卖猪饲料,你的用户肯定是猪,你不可能给人用啊,但客户是谁?肯定是人买,养猪的这个人才是客户。

 

把这个搞清楚后,知道客户是谁,买饲料的这个人,他才是你决策的核心。他的需求,他喜欢买什么样的饲料,什么样的成本,怎么来投资饲料,就变成研究的重点了。

 

那用户要不要看?也要看。比如,猪吃了不健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饲养出现质量问题,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类似的问题还有大人和小孩,比如做文具的怎么区分用户和客户?用户肯定是孩子,但客户是谁,肯定是做购买决策的家长。

 

但有时候,也不建议搞这么复杂,把用户和客户做区分,最终要归结为“以给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为中心”,要回归到这个根本上去。

 

第三,理解你客户的需求,客户需求是要分级的,要行为化。


比如,初级或最早期的产品不行,最起码服务要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这可能是水平最低的。

 

那稍高一点,你去主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看客户到底要个啥,那我来满足客户需求。


 

再高级一些,要发现客户的痛点问题。


比如,大家用手机时3G、4G、5G切换很方便,但对电信运营商来说就是灾难,因为这么多网络制式,要投资很多设备,运营成本、维护成本都很高。


华为就抓到了这个痛点问题,发明了一体化基站技术,通过一套设备/网络来解决客户的不同制式的问题,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那再高级一些,可能才是你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就你卖产品不行,那我用一个解决方案来给你创造真正的价值。

 

所以,客户还是要分层的,要把它行为化,才能操作。

 

第四,你以什么来衡量你的工作。华为内部讲的是“客户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

 

你要找到衡量的手段,如果没有衡量的手段,没有行为化,以客户为中心就是假的。

 

所以,最终归结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一个“why-what-how”的逻辑,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式衡量你做到了没有,就是这个逻辑。


三、为什么说以客户为中心就这么难呢?

 

大家习惯以股东或者以别的为中心,有两个原因:

 

第一,社会文化。


人们从小就形成了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小时候听家长的,到了工作单位听领导的,形成了上下级的关系权力结构。


而这种权力结构在大部分企业里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你就会习惯于以领导为中心,遵从权力意识,而不是价值意识,这个是非常难改的。

 

第二个更难,是从人性出发。


人天然有自私的基因,有自私性。亚当·斯密说,人都是自私的,但人类因此而美好,因为真正厉害的人知道利他才能利己,长远的利益是通过回报别人,回报社会,你才能获得。

 

但很遗憾,在一个企业里的大部分人不会这么看。

 

我忽悠一下客户,赚一笔钱,马上就能到手。我忽悠一下领导,比拼命干活要简单得多,拍拍马屁,可能钱就到手了,各种各样的利用别的东西是实现自私的最好的手段。

 

通过利他才能利己,实际上并不是大部分人的直接诉求。



在一家企业里,可能老大或者高管很愿意以客户为中心,都知道先人后己的精神。但是很遗憾,一个组织中绝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

 

比如,95后来面试,你问为什么到我们公司来?他说能加速成长,学到这个学到那个。

 

但我其实挺想让他回答,你到一家公司,你不能光想着自己学到什么,你应该想为这个公司带来什么,给客户带来什么,来公司学习成长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个前提,他必须为公司带来价值。但这个转换其实是很难的。

 

社会文化和人性中的自私性,导致要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是难乎其难,你的动作会经常变形。

 

我们做商业一定要认识本质,这就是为什么任正非会提出来“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

 

为领导为自己,这是常识,人都会这么干,但以客户为中心,不在我们的常识里,我们只是把它挂在嘴边,并没有真的去挑战自己的人性,并没有把客户到底要什么分得清清楚楚。

 

比如,钉钉的新总裁叶军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你不了解客户是谁,你搞不清楚客户是谁,你是没有话语权的。

 

他说,之前公司要从IT往DT(数据处理技术)方向发展,从技术往数据发展,但内部的IT部门压力很大,因为这个部门老感觉是一个被别人驱动的部门,是一个成本部门,花钱的部门。

 

于是,他就思考他的客户是谁。

 

他说,第一个客户是马云,因为马云需要通过我的数据做决策。

 

第二个客户是管理者,因为管理者需要通过我的数据去看产品的活动成果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客户是我们的员工,他们需要用我的数据去看每个客户的情况,怎么样更好地服务客户。

 

所以,看似这三个客户都要数据,但他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不一样的。

 

当我知道怎么去满足客户的时候,IT部门就发生了转型,从被别人驱动变成自我驱动,从成本中心变成帮助大家赚钱的中心。



四、企业在什么阶段要激活组织?


1.组织的3个阶段

 

谈组织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商业模式是否跑通。

 

如果你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跑通,你的产品还没做出来,盈利模式还没走通,客户还没找到,或者客户需要的产品都还没开发出来,这种情况下,你的重点应该是投入在业务上,把你的业务做好。

 

那这个时候,可能还谈不到组织问题。

 

当你的客户找到了,你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产品交付基本也有了,怎么赚钱的商业模式也清楚了,过了创业期后,这个企业才可能谈到组织的问题。

 

第二阶段,组织人数。

 

组织一般和人有关系,一家企业就十几号人,老板一个人就能把所有的人的名字都叫出来,基本能够看得住,这个时候,可能还不到做组织的阶段。

 

从经验来看,当一个企业的知识型劳动者达到150人的时候,可能有些人就不知道TA的名字了。


这个时候,只靠你的直接管理已经不见效了,这个时候,你可能就需要做组织了。

 

第三阶段,看业务发展趋势。

 

另外,当你的产品已经做出来了,有一部分客户了,需要从一些客户扩张到更多的客户,或者从一个区域跨到多个区域,从国内跨到国外,快速扩张的时候,组织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如果组织跟不上,就会出现问题。比如风险很大,产品无法交付,团队不稳卷着产品跑了,应收账款很多且无法回款,没有现金流,你的企业就容易出问题了。

 

或者当新业务做到一定的规模后,新业务已经变成老业务了,没法赚钱了,那你能不能培育出新业务来,和你的组织就有很大的关系了。

 

业务扩张时,如果出现规模没效益,那你的组织肯定出问题了。或者说你的业务,不能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再到第N曲线,不断地培养新业务出来,那么大概率是你的组织出问题了。


 

2.怎么分辨组织是不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第一衡量指标,看商业模式是否跑通。


所谓商业模式跑通,可以看看企业的投资阶段,天使轮、创业刚开始的时候一般没跑通,A轮的时候也不一定跑通。


但B轮是个分界点,我认为B轮时大部分都跑通了,C轮基本上跑通了。这个衡量指标很简单,就是从规模效应验证这个可行性。

 

第二个衡量指标,是团队能力。


刚开始,你一个人带着几个人干,没问题。但慢慢发现,每个人带的团队出现差异了,有的人带的特别好,三观正,业绩好。有的人带的差。


这时候,你如果不建立一套组织规则的话,会发现再牛的人都会死在猪队友手里,或者整个团队就不行了。

 

人才管理是解决单个的组织最小单元人的问题,但组织是解决人人的问题,组织是个小社会,是形成最大合力的问题。只要有几个人在做无用功,那其他的人,也就没有价值了。

 

第三个衡量指标,是企业类型。


如果企业是智力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可以按150这个人数来做。但如果是劳动密集型,重复性劳动的人的数量很多,那么到300人再做组织也不迟。

 

这三个衡量是做组织的基本的要素。

 

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关注点是不同的。

 

创业初期,发展期,商业模式还没跑通,就不要考虑组织了,就盯三个事,找业务,找钱,找人。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2.5年基本上属于还没过创业期,说明绝大部分企业是没有创业完成就死的。


 

从创业期进入成长期,其实企业家有了蜕变,他的关注点变了,开始关注另外四个方面。

 

一要抓三观。道不同不相为谋,华为当年创业三年,90%的元老都离开任正非了。

 

二要抓战略。刚创业时验证一种业务就可以,先把钱赚回来。跑通后要看未来,怎么从一个小赛道进入大赛道进行裂变,怎么实现规模效应。

 

三要盯组织。人才怎么聚合在一起,怎么发挥最大的合力。

 

四要盯运营。他可能不直接盯,但要盯怎么赚钱,怎么让生意越来越好,不要出现重大问题。

 

在《华为组织力》的书里,我把文化、组织架构、运作模式以及人才的问题都认为是组织的问题,而战略、运营属于业务的问题。

 

3.那企业成熟期抓什么呢?

 

除了抓那四个之外,成熟期最大的应该是抓组织活力,就是避免熵增,避免内卷,比如20年以上的企业肯定比10年的卷。


华为比阿里大一轮,阿里和字节跳动又差一轮,所以,当你看到阿里或字节跳动的活力,不能跟华为去比,因为华为已经35年的历史了,激活组织会更难。

 

企业到了成熟期,这时候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失去活力,越来越懈怠。

 

所以,怎么激活组织,激活个体,就是你要关注的最大问题。


五、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1.以客户为中心的5个特征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归结为五个特征: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一定是使命驱动的组织。


以客户为中心,你为谁而战,这个谁一定是在组织的外部。如果组织内部没使命、没愿景,这个组织大概率就不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但使命驱动,不是挂在墙上或者喊一喊,你内心里是不是真的相信使命,如果说你创始人都不相信,这大概率也不是使命驱动。

 

然后这个使命一定要转化为大家集体的使命,大家要认同这个东西。


 

任正非把自己的使命转换为华为整个二十万员工的使命,海底捞把使命转换为农民工兄弟的使命,如果说华为是用知识改变命运,那海底捞就是以双手改变命运。

 

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使命,可以看看这两家企业是怎么做的。

 

第二,整个组织的精气神儿,一定要做到客户痴迷。


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两家企业,国内是华为,国外就是亚马逊。贝索斯讲,用取悦于客户的欲望来驱动自己的发展,这个取悦就是获得对方的认可的欲望来驱动企业的发展。

 

第三,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是大平台加前端的精兵组织。

 

最了解客户需求的人是在一线战场的人,你必须要给这些人决策权,给他分享足够的信息。有了一线的精兵组织,还要有大后方的团队平台,才能支撑前方团队作战。

 

第四,人才管理机制以奋斗者为本。


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人,利益分配、评价机制都要向这些人员倾斜。


如果一个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人和一个没有给客户创造价值的人,获得的利益分配是一样的,得到了同样的认可,那大概率是不会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的。

 

第五,最重要的是考核和激励一定要变成获取分享制。


比如,如果涨工资发奖金是以领导的个人好恶为准,那就会变为以领导为中心。

 

分配机制是要倒过来的,你给客户创造了多少价值,创造了多少收入,创造了多少毛利,你的工资和奖金应该是从这个毛利里来的。

 

那前台的作战单元,肯定是看经营结果,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来分享你的利益。中后台必须是为作战单元提供的服务来分享你的利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



2.怎么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有几个简单的规则,可以判断你的公司是否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第一,你怎么做产品的?


比如华为在做一个产品立项和产品过程管理时,开会都会问三个问题:客户的需求是什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实现解决方案的两到三个关键举措是什么?


每次开会都这样问,你会发现20次以后,大家都是以客户为中心,至少在产品策略上不会以领导为中心。


因为大部分产品都是没搞清楚客户需求,或者搞清楚客户需求后,解决方案又对不上去。

 

第二,组织设计的原则,是不是能更有效的理解客户。


比如,华为有个“前方铁三角”原则,就是能不能触达客户的三个维度的需求。组织设计成这种,更能理解客户需求。

 

然后以最高的效率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华为的前中后台是一个Team,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你如果发现前端理解需求的能力很差,后端又脱节,部门墙很重,你这个组织肯定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第三,对人才的评价。


人才评价方式有很多,比如唯学历论、唯经验论、唯层级论,但你能不能唯客户价值论。


我不管是谁,不管他跟领导关系怎么样,就只盯着他是不是在他的岗位上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评价,不管是他面对的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

 

只要他创造的价值高,就给他更高的回报,如果他能力下降,就要考虑他合不合适,就要调整。

 

所以,你的产品、组织架构、评价模式,如果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是以其他为中心,那你已经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这背后就是你的企业文化。


 

六、组织结构该怎么设计?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华为把它概括为叫眼镜蛇组织。

 

眼镜蛇在攻击人的时候,头部特别灵活,上下左右前后很灵活,但如果它的骨骼系统结构不好,头部出击后,骨骼支撑不住,那这个组织就完了。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前端是要敏捷的,后方是要高效的,就是组织的分合之道。

 

前端要灵活,典型的是华为的“铁三角”“班长的战争”,规模不要太大,大了肯定不灵活,大部分情况下就是几个人。

 

前端灵活以后,比如要给ToB业务的客户做解决方案,前端面对需求不可能很专业,因为华为有那么多业务,不可能每个行业都懂。


那我只能拿到这个客户的需求后,后端的来做产品和解决方案,还要关注供应链,能不能生产出来,物流能否供上,就需要中台人员的支持。

 

假如客户说买设备没钱,可能又面临财经系统能不能支持,能不能给我客户融资贷款,这都不是前端小团队能够解决的,就看财经系统能不能和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样,才能够形成前台、中台、后台的平台化组织,有了这样的组织,才能实现组织力的灵活和高效。

 

这几年,大家特别强调组织的灵活性,比如阿米巴、扁平化、网络型,都搞不清组织到底要怎么设计了。

 

但我把所有的组织都统一叫做平台型组织,前中后台的组织属于平台型组织的高级阶段,这个逻辑搞清楚。


不管什么组织套到这个逻辑里,保持组织高效,保持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你的组织,大概率不会出现方向型的错误。

 

这两点把握住,你会发现万变不离其宗。


七、如何激活组织,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激活理念有个本身的问题,因为理念是激活不了的。天天讲,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到书里,满大街都是,但员工还是涛声依旧,爱怎么弄怎么弄。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虚则实做,你要把理念变成实的才能做。怎么变成实的,有三方面。


 

第一,管理层最重要。

 

CEO在公司的影响力比其他高管的影响力要大,小团队经理就比高管的影响力差,一般高层不超过10个,一般企业不大的话,中高层也就二三十个。

 

这些人是不是真正的从行动上以客户为中心,支持行动就很重要。

 

比如华为的干部八条,第一条就是不准恭维领导,恭维领导属于精神贿赂,比物质贿赂罪加一等,因为谁都爱听恭维的话。所以,干部的行为化,不是理念化。

 

华为干部是四抓,第一抓文化,第二抓目标,第三抓规则,第四抓团队,一般的公司第一都是抓目标,华为第一是抓文化。

 

这是对中高层,如果你这么要求,这个事情就好办了,如果干部不正,那么上梁不正下梁歪。

 

第二,公司的考核激励制度。

 

很多公司说以客户为中心,最后发现考核是以领导为中心。

 

比如,2002年英国电信来华为认证供应商资格,然后问当时的供应链总裁,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有什么考核指标吗?当时的供应链总裁非常自豪的说了一个指标,叫做及时发货率。

 

然后英国电信的副总裁玛格丽特摇了三次头,对于我们客户来说,从来不关心什么即时发货率,我们只关心及时到货率,如果你的货发了,在太平洋里游了三个月的泳,到了海关扣了两个月,你及时发了货,我却死了。

 

当时的董事长孙亚芳感觉无地自容,天天标榜以客户为中心,结果还是以自己为中心。

 

第三,你的主业务流程,是不是全面向客户对齐。

 

比如,很多公司的产品研发,会特别容易向技术对齐,再比如你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运营服务或运营供应链是不是一个流程,很多公司有自己的流程,但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是一个流程。

 

比如,订单履行流程,这算哪个部门?大家一想,哪个部门都在,至少营销在,产研在,供应链在。

 

再问产品管理流程,产品管理部、产品部门、市场部门、制造部门、交付部门都在里边,所以,你要把这个串起来,真正的打通,前端到后端,最后就是需求从客户中来,满足需求到客户中去。


 

如果你画一个组织流程图,可以把你的主业务流程放在里面走一下,如果走得顺畅就是好组织,如果发现有三不管地带或有交叉重叠的地带,不知道谁该干什么,那一定是个烂组织。


八、如何设计人才管理机制?

 

1.对人才的认识

 

任正非说过,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管理机制才是核心竞争力。

 

那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里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要理解什么是人才。

 

是985、211毕业生么?是大厂的员工么?人才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要弄清楚。

 

我给人才的定义是:你创造的价值,减掉你的成本大于零,你就是人才。

 

不管你是什么毕业,是什么关系,是什么企业背景,如果你在企业创造的价值,比你的工资,奖金,福利,包括办公配的设备,这些成本全部加起来还要高,那才叫人才。


如果连这个成本都包不住,肯定不叫人才。这里最重要就是持续提升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

 

第二,看人才的流动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人才从欧洲都跑到美国了,美国就起来了。在世界第二战的时候,人才从俄罗斯跑到以色列去了,以色列就起来了,就变成一个创新的很重要的地方。

 

所有的人才,优秀人才都在不断流动,好听点叫流动,不好听的叫靠不住。

 

比如,当年一起创业的兄弟激情四射,但结婚以后,生了小孩以后,可能激情退化了,就想过小日子了,不想再奋斗了,可能就靠不住了。

 

比如,有些小弟,你一步一步把他培养起来了,他羽翼丰满后,可能就出去单干了。

 

比如,有些人年龄大了,干不动了,想钱也赚的差不多了,提前退休过小日子了也离开了。

 

所有这些人最终都是要流出去的,要么自己单干去了,要么流到别的企业去了,要么退休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在企业做业务的时候,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总是有人可用,就要有一套机制了。


 

你让这些人才愿意来你这个公司,能快速成长,独挡一面,同时,把那些不创造价值的,调皮捣蛋的,贪污受贿的害群之马,及时清理出局,就是很重要的机制了。

 

比如,企业无人可用,很多只是靠招人,但你能招人,别的企业也能招人,最终单靠招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华为的人才管理机制

 

那么怎么解决问题?企业必须要让我的人快速成长,原来是个小兵,怎么快速成为上将。华为就创立了一个机制,叫“蒙哥马利计划”,因为蒙哥马利就是人才成长的典型标杆。

 

蒙哥马利计划,怎么做呢?

 

主动识别,得先把这些苗子快速地挑出来,给他成长的实践机会。

 

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有三个东西支撑:一有意愿,二有实践机会,三有平台支撑。

 

比如,一个苗子,先当主管的助理,有实践的机会,才能够成长。有了机会,再评价实践后的贡献。


如果有贡献、但能力没涨,没关系,给他发奖金;如果没有贡献、能力也不强,那就回归正常的途径,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如果贡献很大,能力又很强,那就变成蒙哥马利,快速提升,破格提拔。

 

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里,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那意味着人才也要不断的快速成长。

 

所以,你能不能把快速成长的高潜人员识别出来,配上蒙哥马利计划,让他快速成长晋升,就变成企业很重要的机制。

 

再比如,我原来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天天想摸鱼划水,每天上午九点半上班,下午4点去菜市场,五点半已经炒上菜了。


但到了华为以后,我好像换了一个人,从一个非常愿意摸鱼划水躺平的人,变成一个好像打了鸡血的人。

 

我还是我,为什么会变?就是机制的作用,不是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是机制有问题。


 

我刚进华为时,有个新员工培训叫不让雷锋吃亏。我当时觉得华为是个骗子,因为当雷锋都会吃亏,但我进去后发现不对,他有一套机制。

 

任正非说,不让雷锋吃亏,只有当雷锋发现自己真的不吃亏的时候,才有人做雷锋,就这么简单。

 

那怎么办?谁是雷锋,大家都说自己是雷锋,怎么办?你得有一套评价体系。

 

① 贡献差的,贡献大的,成长快的,成长慢的,要有一套标准来评价。

 

② 要让雷锋兑现他的回报,评价出来。比如业绩评价兑现奖金,但晋升就不光业绩评价了,还有胜任力评价。

 

③ 你还要变成梯队,你是个年轻人,希望快速成长,那我还要评价你的成长性,是不是能更快的适应环境。

 

这些价值观的评价、业绩评价、能力评价、成长性评价确立以后,“谁是雷锋”就形成了一套机制。

 

这套赛马机制,会导致好的人越来越好,平庸的人变得越来越好,不行的人自觉就要被淘汰,要么主动淘汰,要么被动淘汰,这样形成了马太效应,这就是机制的力量。

 

3.对于企业,什么最重要?

 

在我即将离开华为的时候,我问任老板一个问题,我说老板,我出去以后,你觉着小公司是不是先把战略弄好?

 

任老板说,战略不重要,你这破公司要什么战略,我说那什么重要?他说送你八个字:价值评价、利益分配。

 

我说为什么是这八个字?他说战略这个事情不是这么难,但是价值评价和利益分配太难。

 

曾经有一年郎咸平说句话“钱是打劫容易分赃难”,往往因为分赃太难,导致队伍不能连续打劫,打一场胜仗就会有一个分赃的难题,再打一场胜仗又一个分赃的难题,这个企业就没法持续了。

 

所以,企业最重要的是解决价值评价的问题,是比战略,比业务更难的一个世界级难题。


 

中国的新生代企业里,70%是产品经理和科学家,这帮人对技术、对商业模式、对产品都是杠杠的,可以打七八十分,但是一说到组织,说到怎么评价人,怎么建组织,就只能打三四十分。

 

这种“偏科”,在组织规模增长的时候,持续发展的时候,就走不远。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价值评价与利益分配,利益不光是钱,一个是钱,短钱、中钱、长钱,股权是长钱;二是所谓的组织氛围,就是大家在这里面干得爽;三是能成长的更快。

 

所以,这样的机制才是最重要的机制,才能造就一个卓越的企业。

 

每个赛道的战略和业务都是千差万别的,但组织是人的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我们怎么打造一个伟大的组织,是所有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一个梦想,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比较大。

 

即使拼命学习,拼命转化,组织永远是一家企业的长期难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在美国38. 忠告厨房里的美味密码,有一半都藏在这!可算整明白了!湾区哪个农场的樱桃最好?都在这篇了!把战略从艺术变成科学,再走向艺术,华为这样做 | 榕汇实战分享这6个小妙招,送给晚上睡不着的你疫情3年,这群帝都妈妈为何不焦虑?秘诀藏在这所四合院里把3个孩子送进哈佛,华裔妈妈的育儿秘诀,只有6个字一个人的品位与实力,都藏在这双Loro Piana白底鞋里【排骨萝卜汤】水墨即兴涂鸦----子系中山狼!厨房里的“营养密码”,有一半都藏在这儿!补钙补蛋白,这回真稳了孩子这6个小举动,是「高智商」的表现!快看你家娃有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应该喝什么牛奶摸nainai要贴贴..宝宝睡觉有这6个“癖好”,家长如何接招?阿娇皮肤好的秘密,都藏在这份精简护肤攻略里啦华为这场3小时的发布会量大管饱,就是看得有点憋不住。。。深到骨子里的教养,都藏在这9个细节里马斯克为什么这么牛?把这一件事干到极致!秋招在挥手,你还没找到实习?这6个方法帮你快速找实习!华为这页PPT“架构图”,被我改了一下后~逆市坚挺!扬杰科技凭啥这么牛?“具”和“真”字里应该是几个横?为何总写错酒店开房记录能保存多久?都有谁会看到?大揭秘!选举、弹劾...新加坡公寓的业主管委会都藏着哪些内幕?面对核威慑的思考和海外华人的选择武汉足球就是这么牛,我说的手机厂商「见不得人」的小秘密,都隐藏在详情页的小字里这6个威胁孩子安全的习惯,杀伤力99%!很多家长都没意识到专治各种不服!中国人的倔强,都写在这个字里【入坑必看】不容错过的乐高街景大科普,新入坑?老玩家?都推荐一看麻姑献寿世外系幼儿园揭秘:全世外师资,五星级大厨掌勺,竟然藏在这个地方!热搜第一!北大“最丑”数学老师再度爆红:原来所有天才,都藏着一个秘密!“左眼闭右眼睁,这一定是3D原创IP游戏”二次元游戏图标背后,都藏着什么秘密?| 葡萄视点扎克伯格的野心,藏在这个VR黑科技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