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走势|中国9月CPI同比2.8%,需求过热?
CPI,是最易被误解的宏观经济指标。
北京时间10月14日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涨幅较8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创2020年5月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9%,涨幅较8月下降1.4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回落。
9月份CPI同比2.8%,延续上涨态势
9月份CPI同比上涨2.8%,高于8月的2.5%和前9月2.0%的均值,延续年内上涨态势。
图:中国CPI,来源:tradingeconomics,智本社金融研究院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价格上涨0.5%。
从同比来看,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是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在八大类价格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6.3%,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1.73个百分点;交通通信同比上涨4.5%。
在食品类中,鲜果价格上涨17.8%,畜肉类价格上涨16.0%。其中猪肉是物价上涨的主力军,猪肉价格上涨36.0%,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在交通通信类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9.2%、21.0%和16.6%,推动物价上涨。
不过,从环比来看,情况有所不同。9月份CPI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还是物价环比上涨的拉动因素,但是,油气价格环比是下降的。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2%和1.3%。同时,受疫情相关因素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环比下降9.9%、2.9%和1.3%。
今年CPI同比持续上涨是通胀现象吗?
CPI是令很多人困惑的指标,持续上涨担心通胀(大于2%),持续下降担心通缩(小于2%)。9月份CPI同比上涨2.8%,是需求过热引发的通胀现象吗?
参照货币主义的观点,因货币超发引发需求过热导致市场价格上涨,被认为是通胀现象。它必须具备两个连带条件:货币超发和需求过热。反过来,如果供给端出现供给受阻和紧缺导致市场价格上涨,这不被定义为通胀现象(很多经济学家将其定义为成本推动的通胀现象)。
根据上面分析,9月份CPI同比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推动。这两项更多体现在供给端,如国际石油紧缺。9月份CPI同比上涨的因素跟前面几个月类似,均不是需求过热引发的。可以理解为供给端成本上升推动物价结构性上涨。
反过来,我们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真实情况。在需求端,食品和能源的弹性偏低,具有刚需特点。这两大类产品不太容易体现市场的需求水平。宏观统计专门设立了一个指标,叫核心通胀率。核心通胀率是扣除了食品和能源的价格因素,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
图:中国核心CPI,来源:tradingeconomics,智本社金融研究院
9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水平。更能够体现日常需求的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衣着、居住的价格同比上涨为1.2%、0.7%、0.5%、0.3%,均低于CPI同比水平。
如何理解PPI-CPI“逆剪刀差”?
9月份,P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6%,环比下降0.5%。
图:中国PPI,来源:tradingeconomics,智本社金融研究院
去年,受国际供应链不畅和欧美市场需求过热的冲击,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中国及全球PPI水平。今年,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和需求降温,中国PPI迅速降温,从1月份的同比上涨9.1%下降到9月份的0.9%。
据测算,在9月份0.9%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
重点关注PPI迅速降温的现象。从环比的角度来看,生产资料价格下降是PPI的拖累因素。
9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影响P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其中,国际原油价格环比下降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3.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5%,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下降0.4%。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7%。
不过,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并未刺激需求上升。更接近终端市场的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1%,主要来自偏刚需商品,食品和衣着价格均上涨0.3%,更好反映市场需求水平的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持平。
去年,上游热、下游平,过高的PPI与平淡的CPI形成巨大的剪刀差,严重削减了中游制造企业的利润。今年,迅速下降的PPI与持续上升的CPI形成“逆剪刀差”。CPI的上升为何没有提振上游PPI?根据以上分析,原因是PPI和CPI的变化都没有反映市场真实需求增加。
所以,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多地转向家庭收入和需求提振(非刺激)上,如对普通家庭提供生活补贴、降低个人住房存量贷款的利率等。
以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社长文章:清和社长关于宏观经济、历史人文、经济学等硬核文章;
宏观走势:每周跟进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及走势;
金融数据:每周跟进全球股票、外汇、债券等金融市场数据及波动;
货币政策:每周跟进美联储、欧洲、日本、英国、中国等央行政策;
经济事件:每周跟进影响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的风险事件、重大事件;
高频数据:每周跟进中国沥青、钢铁、交通、零售业等高频数据;
产业趋势:及时分析新能源、芯片、机电出口、房地产等产业动向。
期待社友们提供宝贵意见!
加入智本社终身会员
学习
100门音频课程 + 100本经典解读
苹果用户请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