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终结酒桌文化
主题:很多了不起,和钱没关系
S老板:创业导师
快来直播间观看
这是Spenser的第1344篇文章
前一阵和朋友们吃饭,席间有个99年的小姑娘,算是准00后了。
当时聊到酒桌文化,席间有个老哥回忆起当年在一家国企陪领导喝酒的日子,是上顿陪、下顿陪,最终陪出了胃下垂。
小姑娘朝老哥投去同情的目光,然后讲起了她现在的职场生活。
聚餐就是吃个饭,谁想喝谁自己喝,没人劝酒,有的中年领导想逼年轻下属喝酒,下属就直接甩脸子。
虽然小姑娘讲的很平静,但那种“我们已经将你们酒桌文化的文化糟粕扫进了历史垃圾堆”的骄傲感还是难以克制得流露出来。
我禁不住特别油腻地想起那句“丫头,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看着她神采奕奕的样子,我觉得年轻真好,但年轻人能否真的终结酒桌文化,我却深表怀疑。
1
酒桌文化算是我们的传统,但也让人深恶痛绝,哪怕是平时好酒之人,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酒局。
这就是因为酒桌之上,压根不是让你好好喝酒,点到为止,而是逼你喝酒,你被逼迫得越窘迫,对方就越开心。
但你会发现,酒桌之上,领导是从来没有喝多后丑态百出的,那是因为领导一般喝的都不多,当他不想喝的时候,就可以不喝。
因为没人敢灌他嘛。
酒桌文化本身就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一种服从性测试,你顶着难受把酒喝了,说明你听话,是“自己人”,领导才对你放心。
《水浒传》里林冲想要入伙梁山的时候,话事人王伦让他去山下杀个人,纳个投名状。
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大家都是强盗,背着人命案,你也必须手上沾点血,才不至于去官府告发我们。
而如果你喝的丑态百出,那也是纳了一份投名状:“领导,我这么傻逼的样子都给你看了,我是自己人。”
所以,酒桌文化,酒只是表面,服从性和纳投名状才是本质,只要这种服从性测试还在,它可以是酒,也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篮球。
一两年前,我看过恒大内部的一场篮球赛,由许家印领衔的领导队对阵员工队。
许老板的队友有球就传给许老板,而对方则没人敢防守,任凭许老板自投自抢,直到得分,最后许老板斩获MVP奖杯,那时候许老板当然想不到日后恒大会爆雷,所以意气风发得很。
这场篮球赛本质上和酒桌没有区别,酒桌上是喝酒让领导高兴,哪怕把自己喝吐了;
篮球赛上是传球让领导开心,哪怕自己能扣篮,也得显得比老板更笨拙。
2
想要年轻人从根本上终结服从性测试,基本不可能。
因为东亚儒家文化,要求的就是长幼尊卑,远近亲疏,从小就教育你要服从权威,服从领导。
上学的时候,必须得听老师的话,质疑老师的就是刺头,哪怕老师确实错了,那也会说你质疑的态度有问题,总之,想收拾你,有的是办法。
说句题外话,为什么上学期间痞里痞气的男生总是能谈上恋爱,就是因为他们够野够酷,敢于挑战规则。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俗话也说明:任何有个性的人都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你只有随大流,才能足够安稳。
而这种服从性也会造成一种内卷,就是大家争相向权威证明自己的服从性。
每到教师节的时候,家长群里就争奇斗艳,要么集资、要么别出心裁地给老师送礼物,群里整齐划一地表达节日问候,生怕说晚了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在孩子最有个性的年纪耳濡目染地都是如何纳投名状,然后指望孩子大学毕业后就能反抗领导,这可能吗?
假设你真的很有个性,而领导也足够开明,并不要求你服从,那也不意味着你就能彻底置身服从性测试之外。
因为你的同事也会给你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最终还是会影响到你。
假设你的领导特喜欢玩王者荣耀,别的同事都抽空陪领导打游戏,就你没有。
可能领导没想什么,但难免同事不会觉得你隔路子,毕竟他们都谄媚了,就你清高。
假如这时候你被分到了一个最难的项目,你可能自己都会想:是不是因为我没陪他打王者,所以才让我做最难的?
几次三番之后,你可能也会放下身段,下载个王者荣耀。
3
所以嘛,你即使不喝酒,也很难终结酒桌文化背后的服从性测试。
这相当于挑战已经形成了上千年的文化基础,80后做不到,90后做不到,00后同样做不到。
而为什么各路自媒体特别喜欢把现在的年轻人说的这么与众不同,能扭转乾坤呢?
其实自媒体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媚青。
英国哲学家罗素和中国学者陈映芳曾经解释过“青年崇拜”的产生原因:
农业社会发展缓慢,所以经验丰富的老人受人尊敬,而进入工业时代后,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年轻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而自媒体时代,媚青则意味着流量,意味着钱。
青年人容易冲动消费,是很多快消品的主力,同时又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有足够的时间在网上泡着。
B站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微博月活用户77%不到30岁,一度因为手机预装率太高,被印象流地称为“老年APP”代表的今日头条,其实大部分用户都没超过35。
对于金主爸爸,商家们自然要伺候好,赋予他们很多看起来很酷的标签,让他们产生一种“我们和上一代人不一样”的错觉。
有了这种错觉,卖给他们带有标签的产品就容易得多:你是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你就得买这个,才显得你和那些老帮菜不一样。
已经奔四的80后也曾经被贴上过这样的标签,寄予过终结陈规陋习的厚望,而随着关注度的消散,最终泯然众人。
所以只要你还年轻,当老奸巨猾的自媒体跟你们说,你多么特殊,比上一代多么优越,千万别信,当你年过而立之后,他们就会立刻抛弃你,去吹捧下一代年轻人。
而你们,早晚会成为一个个油腻平庸的中年人,小心翼翼地讨好着领导。
END
最后送上一手新鲜福利:
过去7年,我连续抓住了6次风口,从自媒体、海外保险,到写作课、房产俱乐部、品牌课、视频号等,一次次起盘成功。
这里的核心在于,用优质的内容获取流量,搭建个体商业闭环。在大环境变幻莫测的当下,这依然是普通人商业起盘的最好杠杆,也是普通人最大的护城河。
于是,我将自己过去的商业化底层逻辑展现,并挑选了学员里最值得学习、最具有代表性、最有看头的案例,进行简单拆解。
汇总成这份《个体商业闭环指南》(各行各业案例更新中)
希望能帮助职场人、自媒体人、个体创业者、中小企业老板,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新商业模型。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领取,还能围观朋友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