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穿越】带录音机去录孔子和弟子说大白话
扯一扯使用文言文进行逻辑推论的弱势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首先批判的就是谓词在旧形而上学的使用如何局限了人对神(绝对精神)的认识,其实此时他已经启示了维特根斯坦。从黑格尔的辩论法则出发来作为我的胡扯论,也就必然注定咱的胡扯方向了,中国古代经典哲学家们所表述的哲学,不仅仅不是旧式形而上的。更退一步说,中国的古代哲学,尤其其主要代表体系之一,老子的哲学体系(我绝对佩服老子是早早拥有极端朴素的辩证思想的),但不幸被古汉语的词汇的丰富程度而局限,以至于不能表达现代人所试图理解的(或者说,渴望达到的)精确逻辑推理关系。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黑格尔批判的谓词局限性,居然被老子巧妙的古汉语使用方法而躲过去了。“非”,在这里起到了兼动词和副词的作用,同时还部分实现了黑格尔的“正题-反题”的逻辑论。
老子道德经其实扯太多政治理论和社会相处之道,讲的是人生社会哲学,和西方定义的哲学不是亲戚。比如第三章就扯政治,然后又继续回归玄学,的确缺乏纯粹的逻辑论证系统。但我觉得这不是老子的局限,而是古汉语的局限。
哈, 小k真的不相信古时候的人说话都是之乎者也的,他们到底讲啥大白话呢?我真想穿越回去听一听啊。回到古代嫁给皇帝就算了,我长的这么丑,任何娘娘都不会视我为敌人的。娘娘们一定会安排小k成为心腹,去偷听别的妃子在如何算计搞倒皇后。我就带着窃听器和录音机回去,孔子教训弟子也好,娘娘们宫斗也好,我统统录下来,好回来创建《古代白话语学》。小k如此千古流芳,这不比在父权社会玩个皇后篡位强多了,弄得不好就满门操斩)(题外话,某几年好像国内穿越剧很火?我貌似唯一追过《步步惊心》,一晚上点着油管拖着看完,吴奇隆还是那么帅喔!哎,如果那时我也去穿越,岂不是有可能成为穿越坛的女同学王力和朱德熙了!)其实我水平很低的拉,我的真实目的是把我录下来的音频,拆成几段几段的,各自卖给清华北大复旦南大港大香港中文大人等等,然后让他们去互撕,我顺便发点独家小财。反正小k主就一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嘛! 但是我觉得就是比较麻烦要穿越很多朝代。历史上乱世那么多,可能性更大的是,我穿越去了乱世。万一我不小心被乱刀砍死,就得不偿失了。
中国古汉语里,也的确有不少哲学著作,我是没机会去学习的,因为我不是学中文历史和哲学的啊,就是灌水瞎扯,我哪有空!四书五经我家真的都"藏”有,而且是大字本的,以前好高骛远我要教我家两ABC学中文时买齐的。别说《论语》我大概有四到五本,还包括两本有名的注释(杨穆和杨伯峻)。于丹的口水话本我也有一份,我得看看现世大家都在聊啥嘛。《孟子》我也有,《老子》我有据说已经绝版的大字本,而且都是老大老二一人一本!实话说,虽然我都没读(完)过,但是我还是有底气告诉你的,随便翻一翻,小k不觉得他们和西洋哲学是一个套路的。
然后我就不知道哪里来的运气,莫名就读到了《论衡》这本书里面的几句话。王充这个作者要是来文城灌水写议论文的话,一定是个好同志!我的天,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十篇!哈,翻目录是我最喜欢干的事情,这就翻到了他的《谈天篇》。果然王大侠使用了“否定”论证法,从上古神话到山海经,一一驳斥,还把太史公拉过来当盟友。哈,我就读了这几本书,所以只能从这几本书的表述方式,我先瞎蒙一下古文的辩证语言结构基础绝无可能达到现代逻辑论证标准的三大原因。
1.非行为的谓词的使用,具有相当大的缺陷。比如几乎没有“是”字,。其他“为”“乎””乃”的表意满天飞, 等等。以《谈天篇》最后一句为例,“天有形体,所据不虚,由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中国古文在做出判断时,不管对象是什么,几乎一直避免使用一个绝对的谓词,即“是”。这个在逻辑上,省去了对等的概念,直接造成了凡是有关联的概念非常方便的的相互等价或不等价转化。再使用《道德经》里的例子来印证,比如“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夷”,“希”,“微”,老子同学都不定义,只做了一个称呼的表述,“曰”, 就都模糊地成为了一个东西。其实他想抽象的这三个混为一体的概念是“不理解”(对绝对性质的认识),而不是“不感知”(人的感官发现)。老子就是说,世界上有很多可以拿来认知的对象,它们都是一样的。就是你不能真正认知它们。我们人的各样感官(视觉,听觉,和触觉)都不一样,但在认知上具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没法认识世界存在的唯一本质。你给看看,小k用现代语言来解释清楚了么?那你看,如果我们要把老子这位前辈这段话拉到西方哲学大拿的门派里去,他算是谁那一派的呢?他真可惜了啊,比所有后辈都牛,可惜就是没有用口水话写道德经。
孔子曰了那么多,就更加不用说了,他很崇拜老子的嘛。比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已。”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对数字的存在也有深刻的哲学思想。三在这里,几乎可以泛指一切人在老爸死了以后,相对来说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三是不是三?三存在不存在?三年和四年有啥差别?这是现代柏拉图数论(此柏拉图非彼大名鼎鼎的柏拉图)思考的问题啊。中国古汉语直接就上来推翻逻辑数论了。而且,这些在论语里到处飞的孝道,真的让后世人累的半死。“可谓”,可以说,可孔子就是不说。所以到底啥是孝呢?反正这个也“谓”,那个也“谓”,这个也不谓,那个也不谓。要知道,孝大概比爱还要难定义。孝是行为呢?还是准则呢?还是感情呢?
再举个《孟子 告子上》的例子。这个例子很啰嗦,有点费脑。不过我真希望有人来狠劲驳斥我,因为我就自己一根筋瞎掰的。孟子和告子辩论人性。(孟子比孔子好一些哈,起码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和彼此辩论。)告子觉得生命(人)一旦产生,本性就固定了。孟子不同意人性生下来就定了, 于是孟子先反驳,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告子同意了。孟子又说“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羽之白与?”告子又同意了。然后孟子说,“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告子就没下文了。估计告子就玩完了,同意了呗。可是这里的“谓”说的啥玩意呢?就算孟子的人性会变的结论是对的,然而这个推论过程是错的。孟子第一句话说的是生命有本质,如同白色就是一种存在的本质。“谓”作用于“生”的时候,说生命拥有性质,此时是一个抽象概念的归纳描述过程。“谓”作用于“白”时,同等于说”白色是一种性质”的定义,此时是一个抽象概念的等价描述过程。第二个“犹”字,指向白色羽毛的白色就是白雪的白色。这两个犹即“是”,而不是相似。因为这个“犹”表达的关系,是对白色这个性质的共识总结,白色被彰显在不同的对象上。第二个“犹”,还是对等的关系。但是第三个“犹”(在犬牛人句子里的犹),就的确说的是“相似”了。孟子绝不脑残,他不是说狗就是牛。或者说狗的本质就是牛的本质。比如一般狗会咬人,牛就不会咬。他说的是活着的动物都为“生”。但是他辩论的是生的“性质“。孟子好含糊啊,忽悠就过去了。这个让告子折服的悖论,得益于他在第一个命题里通过使用“谓”这个称呼的谓语动词来执行定义的谓语动词的功能,从此就很方便地把主语和宾语在逻辑推论里互换了。此时告子就已经没戏了。
我解释清除了没?孟子的第一个定义,就把“狗,牛,人”,应该和“白羽”“白雪”对等的主体关系,使用“谓”而错误地划分到逻辑推论里的前后级关系。白色的性质,不由白色对象的改变而改变。但是生命的性质,因为生命体的不同而不同。用符号来解释:犬,牛,人<--> 白羽和白雪。 性<-->白。 孟子定义:生=性。 白=白。 但是他的逻辑论证错就错在,其实是性=白,而生并不等于白。换言之,生命(可能)拥有生命的各种性质(可能的),而白色就已经被抽象过了,是一个性质,那就(必然)是白色的性质(必然的)。孟子悖论的高明之处,又在于,他成功地等价了两个不同逻辑关系的statements。第一个逻辑关系是可能的,第二个逻辑关系是必然的。孟子都用“谓”来实现等价。
而且,孟子这里所说的“生”,是一个准确的泛指,有无数的被指定物,那就是所有活着的动物。这个“谓”是necessarily identical,孟子陈述“生”有一个本质。与此不同,后面那个白谓之白的“谓”,是一个准确的确指,是necessarily true,即所有白色的东西,在白色这个唯一的一个性质上,是等同的。因此再说一遍,孟子说的“性”指向的是,生命的特质,但并不等于“生”。 在逻辑辨证里面,对一个名称的给予,现代认为,还需要分辨necessarily true or necessarily identical。因此生命的性质和白色性质的定义,其实是不一样的。生命拥有生命的性质,而白色本身是一种性质。各种生命的性质可能相同,可能不同,怎么可以和白色的东西都白得相同来比拟呢? 可见,这个等于号“=”,实在太重要, 不能谓一谓,或者曰一曰,犹一犹就了事了。
所以孟子如果用口水话说,“各种生命有各自本质的性质,白色的性质就是白色的性质。”然后孟子说,“各大生命有各自的性质,和白色性质就是白色性质,是一样的。”告子是受教于墨子的,人家肯定有土木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思维,到了这里,告子就一定能发现孟子的破绽了。
这里必须顶着锅盖说一句,不管怎么穿越,我绝无污蔑伟大的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的意思。中华文化里的人生哲学之丰富,绝对不是很多其它民族可以比拟的。随便找本中文系研究古汉语的期刊读一下,就可以验证,咱们中国的文字储存,连机器学习都学不完。为啥?古文其实没有特别固定的文法,但有无穷的转化。就算把朱德熙老师的古文语法书倒背入流,后人还是可以洋洋洒洒写很多不同观点的论文的。中华文字和文化真是仙哪。莱布尼茨这位大神都心心向往学习中国文字,文化和科技,我这无名之士就不用说了。我是说真心大实话。(题外话再调侃一句,什么是人生哲学呢?人生哲学就是别人一定拿你无可奈何,而自己一定拥有非常的道理。人生哲学就是哲学的经验应用,我们不需要理解二极管,半导体,操作系统,app的编程原理,但是我们可以把手机用到如鱼得水)
2.对概念进行否定时的劣势。我觉得象形文字相对于符号文字还有一很大的劣势,那就是定义延展性时的局限。举一个例子。符号文字具有丰富表达功能的一个特点就在于使用词根。这样,在拥有词根系统的符号文字里,除了使用新词来表达反义,还可以加词根。反义词“de"这个词根,却具有不完全的否定意义。象形文字就难得有这个功能。"derisk"表达的意思不是消除风险,它包括了减弱风险和消除风险。这样,中文起码就需要两个词来表达。词根语言在字母的组合上,就已经拥有了把质化和量化统一的能力。(如果画图更有助于我的表达的话,请你想象两个彼此远离的圆圈,代表同义词和它的反义词。然后你想象一个大圆圈包涵一个小圆圈,这个大圆圈和小圆圈之间的圆环代表的就是通过词根来达到的反义的定义)。
3。副词。这个太高深内容太多了,而且细节太多。我实话说,我古文相当的差!古汉语里的副词,中文论文就很多,我没法细读过。而且我没有能力和办法比较古汉语的副词和西语的副词的异同,但是猜想有很深的关系。我没法瞎扯了。但是副词太重要!因果关系,充分必要条件,推断的不确定性,全都要通过副词来表达。等我退休吧,我再去学习德语来灌水,而且没有其他时间了,只学虚词谓语(非行为动词谓语),副词和句式结构。哈哈,只要那时我还记得今天我灌了啥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