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科举当然也是需要财力的,真正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家庭,不可能有资源去让孩子读书。但科举确实打破了中古时代
avatar

科举当然也是需要财力的,真正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家庭,不可能有资源去让孩子读书。但科举确实打破了中古时代

曾在庄里
楼主 (文学城)

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权力和文化的局面。宋明清几代,虽然各地都有一些家族出进士比较多,但毕竟还是要凭自己本事考得上进士,如果考不上,很难单凭家族出身获得高位。比如张廷玉家族,那也是大家族,从明末就会考试,有几代出了进士,张英张廷玉更是父子两代位极人臣。但几代过后,就不行了。可能在当地还是有影响,但毕竟失去了在大的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跟中古时代的华族不可同日而语。常熟无锡一代的庄氏,出的人才很多,但这些人才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能进身,不能单凭家族出身就能获得高位。

同时,许多本来普通的家庭,通过几代人奋斗,拥有一定财产后,会让子弟读书,科举,进而进入仕途。这不仅仅是对权力的追求,其实更是对自己家族的保护。光有财产,很容易成为贪官污吏敲诈的对象。只有自己子弟进身士途,才能保护自己。许多家族都是循着这个路径上升的。大家族随着子孙后代的繁衍,分家析产后,财力往往不足以支撑教育的投资,后代也未必有那么聪明,一代一代褪去光环,又回归平凡。

以我们家族为例。大概在19世纪中期,在我高祖父的父亲手里才积累了一些家产,富裕起来。同村有另一家发家比较早,经常挤兑我们家。家里开始供我高祖父读书。他还算争气,同治年间考中了秀才。虽然在科举上没有进一步的成功,但中了秀才就不再是平民百姓了,跟官场就说得上话了。下一代继续读书,我曾祖父和他大哥都考中秀才,他二哥考试不行,捐了个监生。他大哥后来捐了个县丞。后来科举废了,就不可能走这个路径了。如果科举继续,我们家族一代一代努力,运气好了,也有可能出进士。

 

 

avatar
tennisfan87
2 楼
3甲300多人,3年一次,难度比现在大多了。虽然有南北榜装样子,其实就是那几个省把持着。
avatar
曾在庄里
3 楼
清代三年考一次,一次才300来人。考中的几率太小。无论多么会读书的家族,也不能够保证子弟能代代中进士。

所以清代从始至终,能够一直活跃在全国政治舞台上的家族,几乎没有。张廷玉家族,刘统勋家族算翘楚了,但也就几代的繁盛,然后就归于平庸了。

avatar
信笔由墨
4 楼
有意思,莫名刮起科举风。秀才有月银维持生计,见官作揖不拜,上堂不跪,有坐。但要参加例考,几次不过,除名。
avatar
申芝堂主
5 楼
清朝已经制度化的科举与捐纳并举了,康熙年起进士举人捐银一千两可加急入仕。
avatar
曾在庄里
6 楼
只有科举做官算作正途,捐纳做官带来的文化资本是比不上的。清代称得上大族的没有一个是依靠捐纳做官的。
avatar
石假装
7 楼
有外国学者分析过,科举形式公平,但实际上还是仅限于富人的考试。穷人家读不起那么多书。
avatar
曾在庄里
8 楼
家里没点经济实力,就不可能供一个人去读书。无论是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和皇族分权,还是后世的科举制度,除了造反,

穷人一直被排除在权力游戏之外。只不过科举使得普通的富裕人家也有可能参与到权力游戏当中,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同时又防止了少数人垄断权力,进而架空皇权。清朝统治者比元朝聪明的地方是用科举收服了汉族读书人。摆出尊孔的架势,开科举,给汉人读书人做官的机会,这样虽然满族还是占统治地位,汉族读书人也就不造反了,反而拥戴清庭。 清末太平天国跟元末红巾军一样,利用宗教来造反。刚开始太平天国的局面比红巾军要好,清庭摇摇欲坠。但曾国藩等汉族士子站出来,维护孔教,力挺清庭,结果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了,清朝又持续了几十年。反观元朝,红巾军一造反,没人真正挺元庭。办团练的成了真正军阀,不听元庭招呼。虽然红巾军群龙无首,但多少年也镇压不下去,反而多出了一批互相攻杀的军阀,最后老朱脱颖而出,将蒙古人赶到长城以外。

avatar
Amita
9 楼
不要说以前了,就是现在亚裔成绩好很大一个原因是家里投入资源多。除了少数族裔,大部分族群智商分布应该是差不多的
avatar
Meiyangren
10 楼
我家村里第一代是雇农。天无一瓦地无一拢。孙子辈就有秀才了,后来有了举人和进士。
avatar
退隐老妖
11 楼
我祖母娘家祖上武人出身,跟着主公得罪,族人被迁徙后经商,很快成为皇商,有点薛蟠家的意思,但是比他家强,就一直捐官。

到了奶奶的曾祖父那一辈是捐的实缺道台,在家乡地方上的做派可比道台嚣张多了,私兵民团是有火枪的,房子周围有堡垒,门前旗杆下马石,又像加强版的贾府。贾琏他爹不是为了扇子害死石呆子吗,奶奶家是为了一幅画弄死一个武将。就是这样的土豪人家,因为没有科举功名,捐官的内心是灰溜溜的(参考贾政),总是想要攀附读书人。大概真正的书香门第看不上他们吧。最后我奶奶作为长房嫡女在民国初年被指腹为婚许给了我爷爷,因为爷爷的爷爷是有功名的。当时大清都亡了,奶奶的父亲本人也已经读了燕京大学,按理说应该翻篇儿了。但是他们显然还是对科举功名有执念,其实爷爷家穷到了什么程度呢,平常是根本没有肉吃,吃个豆腐都要女主人亲自去磨的程度,甚至于有时候要吃粗粮。此处参考一下刘姥姥嫁巧姐。于是钟鸣鼎食的大小姐就来到了贫穷的小乡村,并且因为不会做饭被婆婆冷眼(大家闺秀在家只学女红,厨房有佣人;而穷人家没东西给她做女红,因此她被视为废物),获得了赶驴和井边提水等等的奇妙人生体验。后来,她娘家的人基本上继续军旅生活一直到几十年前(真是几百年的好传统),读不进书的人终究是读不进书吧。然后我爷爷这一边的穷酸们一代一代地继续读书。

avatar
hkzs
12 楼
这叫历史传承。
相关阅读
被偷的丁香树【2023坛庆】 青花瓷她让我看了她的两个小宝宝他乡行五十四 除四害修摩托车记学会这一手,开店也够用!真正薄皮大馅的方子,一日三餐都想吃阴阳先生新人报道理想中的退休生活《给快乐让路》&《如此》2023年8月10日医疗晨报为科研经费发愁的青年人,从中央到地方有这些新支持哎!一大波为工作发愁的年轻人,开始帮年迈的父母找工作了……我觉得上好的私校和名校最大的增值是2023年8月10日物联网新闻我们的一年(2)圣路易斯是只锅炉房苦恼的老年(下)杂感缄嘿Charleston游记 (下)厨房里最需要的就是它!不开火搞定一日三餐【2023坛庆】《翩翩》by 丁庄爱,距离和美微小说——修行五十三 昭忠祠美食诠释学:鸡与又鸟之争,被普罗旺斯人蒜了吧,消解成了「四十瓣蒜」【视频】【2023坛庆】飞云之下 BY 一荷2023年8月10日价格早报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青瓷今夜悉尼似银河,流光溢彩冠全球【冯站长之家】2023年8月10日(周四)三分钟新闻早餐软水系统一定要修吗?【2023坛庆】忘了你忘了我 FT 王杰《报任安书》和《答苏武书》并读快看,那边有文明!【2023坛庆】回锅肉之 烟熏妆2023年8月10日室温超导直播视频之一:听起来“高大上”的超导其实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2023年8月10日历史上的今天如何评估乌军第一波反攻是否成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