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当然也是需要财力的,真正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家庭,不可能有资源去让孩子读书。但科举确实打破了中古时代
几个家族长期垄断权力和文化的局面。宋明清几代,虽然各地都有一些家族出进士比较多,但毕竟还是要凭自己本事考得上进士,如果考不上,很难单凭家族出身获得高位。比如张廷玉家族,那也是大家族,从明末就会考试,有几代出了进士,张英张廷玉更是父子两代位极人臣。但几代过后,就不行了。可能在当地还是有影响,但毕竟失去了在大的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跟中古时代的华族不可同日而语。常熟无锡一代的庄氏,出的人才很多,但这些人才还是要通过考试才能进身,不能单凭家族出身就能获得高位。
同时,许多本来普通的家庭,通过几代人奋斗,拥有一定财产后,会让子弟读书,科举,进而进入仕途。这不仅仅是对权力的追求,其实更是对自己家族的保护。光有财产,很容易成为贪官污吏敲诈的对象。只有自己子弟进身士途,才能保护自己。许多家族都是循着这个路径上升的。大家族随着子孙后代的繁衍,分家析产后,财力往往不足以支撑教育的投资,后代也未必有那么聪明,一代一代褪去光环,又回归平凡。
以我们家族为例。大概在19世纪中期,在我高祖父的父亲手里才积累了一些家产,富裕起来。同村有另一家发家比较早,经常挤兑我们家。家里开始供我高祖父读书。他还算争气,同治年间考中了秀才。虽然在科举上没有进一步的成功,但中了秀才就不再是平民百姓了,跟官场就说得上话了。下一代继续读书,我曾祖父和他大哥都考中秀才,他二哥考试不行,捐了个监生。他大哥后来捐了个县丞。后来科举废了,就不可能走这个路径了。如果科举继续,我们家族一代一代努力,运气好了,也有可能出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