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说话的艺术
我觉得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文化或者说是身边的文化的结果。说话其实不仅是1)词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2)既定的implicit的假设,还有3)read between the lines的感知。第一代移民在2和3方面挑战会比较大,当然可以克服。但是如果不克服,不仅对自己而且对第二代也有直接的影响。
我身边不时有第一代、1.5代和第二代说话让人很不舒服的例子。我观察下来和家庭及周围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是从小到大的家庭文化或者说是身边的文化的结果。说话其实不仅是1)词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2)既定的implicit的假设,还有3)read between the lines的感知。第一代移民在2和3方面挑战会比较大,当然可以克服。但是如果不克服,不仅对自己而且对第二代也有直接的影响。
我身边不时有第一代、1.5代和第二代说话让人很不舒服的例子。我观察下来和家庭及周围文化环境有很大关系。
我们家的能做到,叔叔阿姨好!用中文说,或以美国式的微笑加英语表达出来的这种感觉,小韩在高中也是,90度鞠躬给韩国同学的爸妈
就不错了。
基本这样的孩子都是社牛,屡试不爽
偷偷说、这是家里教出来的,不会打招呼的孩子、他们父母也很多是直眉瞪眼的....
身边有个很小就到美国的亚裔,接连上了子坛最崇拜的名校加名校,家里和父母同住。此人不仅老喜欢挑刺,而且挑到刺了,需要别人clarify或者纠正也算是好事。但是此人碰到一有点和自己理解不同的地方,不是假设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是自己没想到的地方,而是假设别人是错的。然后语言词藻当然就流露出别人是错的这个signal.
有时别人说话比较含蓄,工作环境下,有些话不便挑明说,别人都听懂了。此人就是听不懂,那么语言反映上自然又脱节。
我们没要求孩子,所以,她只会笑着说你好
高中时一个小中女同学,看见我们就喊阿姨叔叔,我们很开心,孩子看在眼里,以后见到中国家长,也喊叔叔好阿姨好,有时候那些家长不习惯,回答英文,简短对话变成孩子中文,叔叔阿姨英文
后来,我说起那个同学,我说她带动了你的一个好习惯,孩子听了笑起来,我们那么多一起努力的EC,你只记得这个
这个重要
不让对方说 No,而是Yes,确实是我需要琢磨的。不过也许我一辈子也学不会。
另外,就从交流这个狭窄的话题来说,第二代都有他们原生环境而来的挑战。我们家长也要appreciate.
我女儿就说她的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印女同学就有很明显的accent.
我家见到非华人朋友的父母都是随小时候的叫法, Mr xxx, Mrs xxx. 见到华人朋友的父母还真不知道怎么叫,打招呼是一定的,social 基本功
还被老师提名做了下个学期的助教。这个小的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很讨人喜欢。
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去要求普通人,有点要求太高了。只要不靠说话吃饭,普通说话水平也够用了。重点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而不是说话的技巧,理解了人性,学一点心理学,了解为什么这样那样说话让人舒服或者不高兴,思维理解上到位了,说话和行动就会到位。普通的礼貌都是比较浅层的东西,人人都有,即使偶尔说话让人不舒服也无所谓,大家都是普通人,要求不能太高。
就是个小侍女,哈哈。不过还是很感谢这些教育。
的了
当然什么都行是理性状态,问题是都是撞撞跌跌的普通人啊
not be able to get what I want。
但是领导的意思是即便占理,但是先要压低姿态,play victim。
政府部门很多人都是regulator,大部分人对此的反应是讨厌这些red tape, 如果你能表示,regulation是necessary的,是保护我们consumer的,他们对你肯定是另眼相看的。态度好了,后面有事要说话就容易了啊。他们也是一份工作,有谁愿意自己的工作不被认可反而被人讨厌呢?尊重和认可是他们最需要的。
我房子装修建筑inspection,记录比帮我建房子的建商还好,常常是一次性通过,小毛病人家根部不挑,有大点的问题告诉我要修一下就行,先给过了。哈哈
说话的艺术,重要的是懂人心。不是词汇问题。
只是很多人不敏感,不从对方(老美的角度)去看问题,那么当然也没法懂得对方利益点在哪里了,也无法和对方形成一定的利益共同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