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宁和李政道为什么翻脸?
birdffly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本来应该是一段佳话的。。。
2003年7月李政道曾公开发表一封信,“我和 杨振宁 的分裂,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的悲剧,但它是事实,无法回避。”同时对真相作了公开说明,“我和杨振宁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在1956年我们合作发表,1957年获得 诺贝尔奖 的论文中,有关 宇称不守恒 的思想突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27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27
李政道入学后不久,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经济上比较宽裕,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1947年夏天,他和杨振宁、凌宁开着这辆车去西部旅行。除了在大峡谷遇险的故事外,书中披露,李政道还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回来后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买下车子。 杨振宁 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 李政道 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
李政道在普林斯顿工作,既有成就又很愉快。但此时纠纷却发生了,由头是他们合写的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问题。 [2] 这两篇论文的总标题是《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第一篇《凝聚理论》署名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第二篇《格气和伊辛模型》署名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2] 季承写道,在第一篇论文完成后,按惯例合作者的署名应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顺序排列,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但是,杨振宁提出,如果李政道不介意的话,他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四岁。李政道对这一要求很吃惊,勉强同意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29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31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2]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那时,他并不知道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也参与其间。据杨振宁回忆,上述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杨振宁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为李毕业后科学事业一直不顺利,要帮助他,可是杜致礼根据“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他这样信任。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31
署名问题给二人带来裂隙,李政道决定不再和杨振宁合作。之后,虽然他在普林斯顿又工作了一年半时间,但是他们没有再合著论文。 [2] 论文署名的事情使李政道耿耿于心。那时,他并不知道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也参与其间。据杨振宁回忆,上述两篇论文的署名次序,杨振宁本想把李政道放在前面,因为李毕业后科学事业一直不顺利,要帮助他,可是杜致礼根据“女人的第六感”出面阻止,说李政道这个人不值得他这样信任。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33
1956年大约是4月底或是5月初的一天上午,杨振宁开车从长岛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看李政道,在李的办公室里进行了讨论。不久,杨振宁要移动他停在街上的汽车,他们就走到街上。把车停好后,由于饭馆都还没开门,他们就近在125街和百老汇大街路口的白玫瑰咖啡厅边喝咖啡边讨论。李政道把最近的工作以及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性想法,统统告诉了杨振宁。 [2] 杨振宁激烈地反对李政道所说的一切。但经过反复的讨论,他逐渐被说服。午饭后,他们回到李政道的办公室,杨已经完全被说服,并表示愿意与李合作。他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就是劝李不要急忙发表上述那篇论文。他说,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突破,应该用最快的速度,将整个弱作用领域一下子都占领下来。这样更加完整,有更大的意义。 [2] 李政道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觉得如有杨振宁的参加,会使整个事情做的更好。 [2] 两人开始了友好的竞赛。他们在大约两周内完成了全部的β衰变分析。这需要进行大量计算。两人在计算能力上不相上下,都做出了贡献。 [2] 一个月后他们完成了对这些过程的分析,写出了论文。这篇论文是由李政道执笔,署名也是李政道在前。这就是轰动一时后来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
李政道在1986年撰寫的「破缺的宇稱」一文中,對於李楊關係有生動的比喻:「一個陰暗有霧的日子,有兩個小孩在沙灘上玩耍,其中一個說:『喂,你看到那閃爍的光了嗎?』另一個回答說:『看到了,讓我們走近一點看。』兩個孩子十分好奇,他們肩並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時候一個在前面,有的時候另一個在前面。像競賽一樣,他們竭盡全力,跑得越來越快。他們的努力和速度使他們兩個非常激動,忘掉了一切。第一個到達門口的孩子說:『找到了!』他把門打開。另一個沖了進去,他被裡面異常的美麗弄得眼花繚亂,大聲地說:『多麼奇妙!多麼燦爛!』結果,他們發現了黃色帝國的寶庫。他們的這項功績使他們獲得了重獎,深受人們的羨慕。他們名揚四海。多少年過去,他們老了,變得愛好爭吵。記憶模糊,生活單調。其中一個決定要用金子鐫刻自己的墓誌銘:『這裡長眠着的是那個首先發現寶藏的人。』另一個隨後說道:『可是,是我打開的門。』」
manduka 发表于 2024-08-05 12:32
公马密码123 发表于 2024-08-05 12:49
谁是那个说"看,那里有闪光"的孩子,谁是"打开门"那个?都是李吗?
monkeybig 发表于 2024-08-05 12:57
我理解是李政道是首先发现宝藏的人,杨振宁是打开大门的人。 仅仅是我的个人理解。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2:27
李政道入学后不久,由于他有双份奖学金,经济上比较宽裕,就买了一辆二手小轿车。1947年夏天,他和杨振宁、凌宁开着这辆车去西部旅行。除了在大峡谷遇险的故事外,书中披露,李政道还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出发前,杨振宁提议三人按比例出钱,把那部车子买下来,回来后再由李政道一人出钱买下车子。 杨振宁 的这个提议究竟意味着什么,后来 李政道 才琢磨过味来。他对杨振宁的精于算计颇有感触。
gooog 发表于 2024-08-05 12:28
这有啥争论的呢?
论文里面没有写谁提出的吗?
这篇论文,谁是通讯作者呢?
一般,我们发表论文,就会写谁提出的。一般都是通讯作者提出的。
manduka 发表于 2024-08-05 12:32
李政道在1986年撰寫的「破缺的宇稱」一文中,對於李楊關係有生動的比喻:「一個陰暗有霧的日子,有兩個小孩在沙灘上玩耍,其中一個說:『喂,你看到那閃爍的光了嗎?』另一個回答說:『看到了,讓我們走近一點看。』兩個孩子十分好奇,他們肩並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時候一個在前面,有的時候另一個在前面。像競賽一樣,他們竭盡全力,跑得越來越快。他們的努力和速度使他們兩個非常激動,忘掉了一切。第一個到達門口的孩子說:『找到了!』他把門打開。另一個沖了進去,他被裡面異常的美麗弄得眼花繚亂,大聲地說:『多麼奇妙!多麼燦爛!』結果,他們發現了黃色帝國的寶庫。他們的這項功績使他們獲得了重獎,深受人們的羨慕。他們名揚四海。多少年過去,他們老了,變得愛好爭吵。記憶模糊,生活單調。其中一個決定要用金子鐫刻自己的墓誌銘:『這裡長眠着的是那個首先發現寶藏的人。』另一個隨後說道:『可是,是我打開的門。』」
babybaby 发表于 2024-08-05 12:52
老杨绝对是精致利己的极致
boom 发表于 2024-08-05 13:15
三个人先合资购买,这样意味着如果路上出事故就是三个人承担,而不是李一个人承担。 至于路上里程造成的贬值相比事故风险微不足道。杨这个提议放到现在算是很替朋友考虑的了。现在的年轻留学生很少有这样考虑朋友的了吧?
monkeybig 发表于 2024-08-05 12:57
我理解是李政道是首先发现宝藏的人,杨振宁是打开大门的人。 仅仅是我的个人理解。
qqyxgz 发表于 2024-08-05 14:16
那个年代还没有通讯作者一说
看到一些说法,两人之中,李政道物理直觉更好一点,杨振宁数学更强一些, 他们合作是相得益彰。
杨振宁有个特点,敢发文章, 跑马圈地, 如果将来被证明错了也没什么,反正诺贝尔已经到手了, 如果对了那就赚大发了。 物理天才泡利就相反, 习惯性地质疑别人和自己, 错过了许多本来可以以泡利命名的大发现。
qqyxgz 发表于 2024-08-05 14:16
那个年代还没有通讯作者一说
看到一些说法,两人之中,李政道物理直觉更好一点,杨振宁数学更强一些, 他们合作是相得益彰。
杨振宁有个特点,敢发文章, 跑马圈地, 如果将来被证明错了也没什么,反正诺贝尔已经到手了, 如果对了那就赚大发了。 物理天才泡利就相反, 习惯性地质疑别人和自己, 错过了许多本来可以以泡利命名的大发现。
feifeiblue 发表于 2024-08-05 15:01
跑马圈地这一点和前面贴的两个人讨论的过程倒是风格挺一致的。
brownsugar 发表于 2024-08-05 12:32
甩锅给老婆,真没品
huhando 发表于 2024-08-05 20:53
老杨是绝顶聪明的科学家,但爱名利胜过爱科学;李政道遇到这样的合作者,很可怜,肯定非常不好办,特别纠结。本来可以很高产,无奈非科学的事太耗神了,只能忍痛割爱遗恨千古。
Misha2022 发表于 2024-08-05 15:32
回复 29楼 ihaveafriend 的帖子
粗糙的利己是啥意思
bigsnail 发表于 2024-08-05 21:40
杨和李对于科技发展的眼光还是不同的。几十年前李忽悠中国花大钱搞对撞机,杨反对,杨呼吁中国把钱投入搞IT,搞芯片。可惜当年中国政府听信了李。结果对撞机花了那么多钱,问题是做出啥来了?估计培养的那一堆人也去美国转码了。如果听了老杨的,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对于科技发展的洞察力两人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
kiwikiwifruits05 发表于 2024-08-05 13:03
回复 31楼 cleveri 的帖子
这个在学术界应该是很常见的争论。但是在那个年代,又有诺奖加持,在巨大的名利面前都有点扭曲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想法是谁提的并没有那么重要,最后写出来按照大家对文章的贡献来排名。现在比较流行的也是 EQUAL AUTHORSHIP, 不知道那个年代是不是这样。 总之人性就是这样,即使有诺奖光滑加持的科学家,也是一地鸡毛。
bigsnail 发表于 2024-08-05 21:40
杨和李对于科技发展的眼光还是不同的。几十年前李忽悠中国花大钱搞对撞机,杨反对,杨呼吁中国把钱投入搞IT,搞芯片。可惜当年中国政府听信了李。结果对撞机花了那么多钱,问题是做出啥来了?估计培养的那一堆人也去美国转码了。如果听了老杨的,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对于科技发展的洞察力两人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
bigsnail 发表于 2024-08-05 21:40
杨和李对于科技发展的眼光还是不同的。几十年前李忽悠中国花大钱搞对撞机,杨反对,杨呼吁中国把钱投入搞IT,搞芯片。可惜当年中国政府听信了李。结果对撞机花了那么多钱,问题是做出啥来了?估计培养的那一堆人也去美国转码了。如果听了老杨的,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对于科技发展的洞察力两人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
蔺晨 发表于 2024-08-05 23:27
这点老杨还是有眼光的, 李有点酸腐文人的气质, 格局不够大,
没有杨, 他也不一定能拿奖 爱因斯坦拿奖的时候谢谢过给他IDEA的大学同学, 贝索 这个人在科学上没有任何的成就,而且如果不是爱因斯坦他连工作也没有 贝索常在下班后与爱因斯坦散步返家,一路上讨论科学与哲学问题。 爱因斯坦感谢贝索为他介绍了恩斯特·马赫的作品,其中包含马赫对牛顿力学绝对时空的批判 并影响了爱因斯坦在建立狭义相对论时的思考.
如果按李的思路, 贝索应该去讨个说法
birdffly 发表于 2024-08-05 11:58
本来应该是一段佳话的。。。
ihaveafriend 发表于 2024-08-05 14:24
世界上两种人,精致利己和粗糙利己。
跟精致利己的人是可以合作的,对于粗糙利己的人要躲的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