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探秘“谥号”:封建帝王大臣的一道“紧箍咒”
avatar
探秘“谥号”:封建帝王大臣的一道“紧箍咒”# ChineseClassics - 中华古典文化
y*e
1
送交者: pine 于 October 29, 2004 :
百家杂谈: http://www.excitecity.com/china/chat/car
作家柏杨说,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无聊,“谥号”是其一(另三大无聊是“年号”、“正
统”和“避讳”)。从总体上看,站在终点看谥号,可谓无聊,而又不仅仅是无聊。
纵向地看,它开始有些积极意义:促使帝王大臣少作恶多为国为民立功,后来才演变
成无聊、可笑,保护没落的封建制度。正如那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
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
“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
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
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