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野 沧希
它们,都出自B站今年出品的自制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作为国内首部聚焦95后遗容化妆师职业的剧集,“三悦”没有流量演员的班底,题材也很小众。前几天,在广州大学的爆火选修课生死学课堂上,这部剧的片段还被作为素材播放。授课教师胡宜安解释,开设“生死学”这门课程,是为了解除死亡的神秘性,赋予死亡神圣性,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而《三悦有了新工作》这部剧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虽然是探讨生死的剧集,它并不沉重,而是用很温馨、轻松的呈现方式,去教会人理解生死。
每天宅在家里不叠被子,不洗头,吃完泡面就堆在墙角。她还为自己总结了一套躺平哲学,“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因为毕业求职屡屡碰壁,三悦已经颓丧在家啃老了一年多了。她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也不再相信努力的意义,只是任凭时间一点一滴溜走。一想到活着也没什么可眷恋的,她就成天把“死”挂在嘴边。三悦知道自己吃不上饭了,就在大姨的推荐下,误打误撞去了殡仪馆上班,做遗容化妆师。不是突然想振作了,而是因为去殡仪馆工作,保准能气到开婚纱店的老妈。红事和白事,犯冲。打车时不能直接定位殡仪馆,得输入周围的门牌号,不然半天都没有司机接单。前一秒还在学习给遗体把舌头放回去,下一秒看到卤鸭舌,就一不小心反胃吐了出来。进殡仪馆工作的第一天,师父刘清明就看三悦不顺眼,让她去值夜班。师姐特意嘱咐三悦,千万别搞错了她把两具遗体的名牌放反了,还没举办告别仪式的往生者差点被送去火化。初入职场的三悦,还不懂这份工作的严肃意义,只是嘴硬地解释着:“把遗体追回来不就行了。”师父听了大发雷霆:“最后的安放时刻差点就被你毁掉了,不能告别就是一辈子的遗憾。”到了三个月转正考核的时候,她又迷恋上了“技术主义”。她骄傲宣称,自己能五到十分钟搞定一个遗体,未来的工作目标是挑战更有难度的化妆。果不其然,转正没过。高馆长给她两周时间,好好考虑一下接下来怎么做事。自从三悦走进殡仪馆工作的第一天,摆在她面前的就是有关生死的浮生百态。形形色色的人间冷暖,总能牵动起无数情绪。曾经用“懂事”绑架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去世后,才想到去了解他真正的需求。他们在灵柩前哭喊,回想起儿子6岁那年为了讨好父母,说自己想要的礼物是一本《唐诗三百首》。这时才发觉,过高的期待,让儿子的一生都不快乐,却已经太晚了。在死亡面前,有人用哭喊表演着悲伤,而真正悲伤的人却没有声音。一位三十岁的女性逝者,小时候因为父母超生被遗弃,家里更小的弟弟被留了下来。灵堂之上,抛弃她的亲生父母哭得肝肠寸断,抚育她的养父母,却沉默得如同两具被掏空的雕塑。妻子出现在殡仪馆,不仅要替亡夫收拾烂摊子,还希望殡仪馆可以将丈夫的遗体修复成原来的样子。三悦当时很不解,为什么男人做错了事,女人还要给她这样留体面。直到参加了男人的告别仪式,看到女人给两个孩子呈现了一场童话般的葬礼时,三悦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让两个孩子不要过早地领教死亡的残酷,保全他们的天真。三悦用了两周时间,轮岗了遗体接运车队、火化班、宣传接待处,各个殡仪馆不同的工种。她还想起了自己的大学专业舞美设计,把3D打印的技术用到了人脸面具上,过去学的终于派上了用场。眼看一场场死亡轮番上演,很多崩溃的家属,前一秒还在极力维持理智,下一秒就忍不住宣泄情绪。但这才明白,原来比起处理死者的遗体,告慰生者的心灵,去抚平伤痛才更为重要。在《三悦》的导演李漠看来,像三悦这样的年轻人,在社会上并不是少数。有一位朋友跟他说,自己的妹妹上高中时,厌学、逃学,长达数月之久。妹妹的学习成绩很好,性格也并不孤僻,但就是每天闭门不出。这件事情,引起了李漠的好奇。他想知道该给什么样的建议,才能帮助朋友妹妹不再“躺平”。“对95后而言,互联网、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了最主要的接收信息的方式。如果我们躺在床上,就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所需知的一切,那又是什么原因才能让我们站起来,去面对需要努力、拼搏、妥协、辛苦付出才能收获的现实生活呢?”而《三悦》这个剧本的雏形,是编剧游晓颖从2016年底就开始构思了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游晓颖深入到了ICU病房,在那里她亲眼目睹了数场死亡的发生,难以忘怀。2018年,经过一位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从事殡葬行业的思沅,这是个93年的男生,当时已经结束了殡仪馆的实习,去了墓园工作。作为90后的殡葬从业人员,思沅向她展示了很多独属于他这个年纪、对于死亡的思考和理解,尤其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遇到想死的人,带他们来殡仪馆转转,保证就想好好活了。”就像是剧中的三悦,刚开始和母亲一见面就吵,说话夹枪带棒,对母亲的感情指手画脚。但做了几个月遗体化妆师之后,她开始想着主动给母亲打电话:“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说话呢?”还特意回家看望母亲,为过去的不成熟道歉。2019年,编剧游晓颖专门去了成都殡仪馆体验生活,为剧本创作打基础。她遇见了一位马上要退休的老师傅,一直在讲自己退休的生活,还和一位80后工作人员讨论回锅肉怎么做。她发现了殡仪馆的另一面,原来那并非总是一个阴郁、肃穆之地。在那里,她也近距离地观察到了遗体的状态,触碰到了往生者皮肤的质感,了解到了防腐、冷冻、上妆、告别的全过程,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逝者亲属。比如癌症患者去世后,脸颊凹陷需要填充。还有给往生者上妆的油彩,其实需要特别调制。塞舌头的细节,也是采风时了解的知识。比如大年三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特别高,所以剧里殡仪馆司机班的角色,分几次才能吃完一盘饺子,这个细节就是想用来表达殡仪馆工作人员的不易。虽然面对生死总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但是《三悦》这个剧,却用了最温柔的方式去教大家面对死亡。导演李漠说,基本上稍有深度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与死亡有关,但他并不想把死亡当成一件着重的课题跟大家讨论。剧中的殡仪馆,有一个非常幽美的花园,里面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这棵榕树,变成了剧中生命的象征。剧里,三悦每一次遇到了心事,就会来到树下寻找答案。渐渐地,她不再把死挂在嘴边,而是在一次次工作中学会敬畏生命,感受活着的美好。就像导演李漠说:“当我们了解死亡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参考资料:
[1] 导演李漠:不再躺平的理由
[2] 编剧游晓颖:活着虽然很难,但当下的一点点芝士也是好的
[3] 羊城晚报|编剧游晓颖:用温情治愈的方式讲述生与死
[4] 娱理|对话《三悦有了新工作》主创:不担心殡葬题材劝退观众
本文由【哔哩哔哩】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ID:bilibiliw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从这里开启
自我探索的成长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