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学习与沟通
问:冯叔,10月24日被称为「程序员节」,想请教您一个与互联网行业有关的问题。我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我和我的一些同事,都有一种所谓的「35岁焦虑」——既担心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变弱,又担心自己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被公司优化,在行业中被淘汰。我们该如何面对?想听听您的看法,您有什么建议?
冯叔:我之前也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讨论。现在知识的更新迭代非常快,技术的进步也特别快,一些竞争性非常强的领域,尤其是互联网这样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人的更新也快。技术在更新,业务在更新,如果人不更新,企业就很难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的确会有一些三四十岁的员工感觉到压力。一些互联网大厂在进行人员优化时,确实会先将这个年龄段的员工优化掉。
我想,作为员工,面对这个事,其实就两个办法。
第一,不停地学习。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但你的经验、技术、知识、眼界、观念、方法都能够与时俱进,不过时、不落伍,其实不必为此感到焦虑。
对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来说,从学校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然后成家立业,这期间如果始终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一般不会落伍,公司也不会不要你。
但是,如果你上班之后就开始「躺平」混日子,那么,工作几年之后,公司发展了,你还在原地踏步,即使不是在竞争非常强的互联网企业,在别的行业里,你也不会好过。
能够活在当下,不落伍的,都是不断学习的。我知道很多企业家,每天都是早上六七点钟起来,一直工作到深夜,同时在每一个场合,每一个事情上都勤奋地学习。他们不仅做企业,还要做公益,即使这样,也还不断地学习、充电,完善自己。
比如王石,他已经70岁了,但是我一点没觉得他70岁了,他就是不停地学习,学习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也在不停地学习。前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关注元宇宙,我也去学习,去研究。如果不学习,我也不懂,也就在这个事情上落伍了。
所以,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第二,在企业里上班,如果想随着公司的发展自己也发展,我觉得有一项能力很重要,那就是情商,也就是与人沟通的方法。
到了35岁,除了技术以外,你能不能在管理上为公司创造价值?如果单纯从技术方面讲,你在35岁左右遇到了瓶颈,可能被淘汰掉,那么,如果你的情商足够高,沟通能力足够强,可以考虑从管理这条线发展。在互联网公司里,管理的岗位,35岁其实是挺好的年龄。
实际上,从企业的管理来说,35岁从来不是职场的天花板,还会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在管理这条线上发力,你还可以持久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同时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问:您说的这些,我似乎也懂,甚至就是这么做的,不断学习让自己跟得上公司和行业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已经在管理岗了。但是我和朋友们的「危机感」总是挥之不去。您怎么看?
冯叔:有危机感说明你们还想进步,还想更成功。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焦虑的事就让它焦虑着,然后想办法把危机感、焦虑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然后用行动的力量去追求更大的自我价值。
当然,你也要去判断是不是把焦虑的情绪放大了?
我见过一些年轻人,发现他们实际上是把焦虑的情绪给放大了。现在表达感受太容易了,而且媒体上也总在讲,于是你也觉得焦虑,你就被吓着了。
其实没必要,也不要太当回事。我们公司的年轻人里,也有时不时就会聊到「焦虑」,还有什么「内卷」、「丧」之类的,一天到晚都是这些词。但是我看他们,每天该干啥还是干啥,上班都挺认真的,生活也都挺好。
以前的人,可能也有很多危机感,也焦虑,但是人家不表达。比如我听我认识的知青讲,插队的时候,一场大火来了,去扑火,风向突然一变,半个连的人全倒了。还有的人住在穷山沟里,外边的人为了偷吃那点粮食,在窑洞里行凶,立即就是刑事案件。他们那时候多痛苦,那些痛苦都是生命危险。但是他们不写,媒体也不知道,当时寄封信都得邮一个月。
所以,媒体上表现出来的焦虑,你就看看,当做是观察一个阶段的社会情绪的窗口就好。
另外,还有个「小环境」的问题。
比如我周围的人,人生态度乐观、积极的多。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有危机感,都比较「焦虑」,他们可能对你也会有影响。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有朋友鼓励、帮助和正面引导的。如果你周围的小环境是一个情绪特别负向的环境,我觉得,你最好还是要多跟一些有不同生活态度的人去相处,去交流。这样的话,围绕着你的那个小环境会更多元,其实也更真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