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神秘外资巨头,开始抄底中国房地产

神秘外资巨头,开始抄底中国房地产

公众号新闻
作 者:乾山
来 源:商界(ID:shangjie-1994)
文章已获授权

2022年,中国房地产进入转型阵痛期,传统“高杠杆、快周转”的模式难以为继,万科甚至直接喊话,中国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当大陆房地产商痛苦转型时,有人看到了这场行业危机暗藏的机遇,向大陆房地产市场暗暗加码。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隐秘的外资集团“太古”。
上半年3月份,太古地产宣布,将在未来十年新增千亿港元投资,其中500亿港元将投资于内地市场。
10月10日,更有消息爆料,太古地产计划以10.8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位于香港青衣地区的仓库,买家为亚洲仓储巨头普洛斯。
太古地产方面确认,将出售某些非核心资产,所得资金将重新投资于新的机会,而这些新的机会,普遍猜测暗指大陆房地产市场。
近几年,太古地产一直在持续抛售香港非核心资产,转而向内地倾斜投资。“太古”也随着各地开花的商业地产而逐渐被中国市场所认知。不过,对于这家成立200多年的企业而言,许多人看到的只是其冰山一角,甚至不了解其是一家英国公司。
进入中国市场百余年,从食品、饮料到地产、航空,从海洋服务到国际贸易,这家英国公司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次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湮没,反而一步一步成为世界顶级集团公司。
这篇文章就来揭开太古神秘的面纱,聊聊这家隐秘巨头的发展史。

01


太古的创始人名为约翰·施怀雅,是英国约克郡一个羊毛贸易商的后代。

1816年,23岁的约翰·施怀雅在利物浦开了一家小纺织厂,经营羊毛纺织业务。利物浦是英国第二大商港,时值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约翰借用地理优势,同时与西印度群岛和美国做进出口贸易,生意蒸蒸日上。

1847年,约翰因病逝世,生意由他的两个儿子接手打理。大儿子约翰·撒缪尔·施怀雅21岁,二儿子威廉·哈德逊·施怀雅17岁。

英国凭借工业革命在全球崛起,此时施怀雅家族也借助国家的红利期积累下原始财富。大儿子撒缪尔的野心和商业头脑在他接手管理后开始显现,他将家族生意国际化,在美国阿肯色州和澳大利亚墨尔本设立了分公司。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贸易受到沉重打击。施怀雅兄弟将目光转向了东方。1866年,英国施怀雅家族远行上海,开始做起了欧洲和远东之间茶叶、丝绸及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
彼时,长江是西方商人与中国内陆通商的唯一通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开南京、镇江、九江、汉口等多个长江流域港口。施撒缪尔发现轮运在沿海及内河大有商机,于是游说股东共同投资36万英镑,组建了太古轮船公司。
之后通过购买、吞并外资小型轮船公司,不久就与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共同控制了当时的长江航运业。
与此同时,撒缪尔在上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布鲁尔洋行,成立了“巴特菲尔德与施怀雅公司”(后改名为“太古洋行”),并将业务扩展至香港。
广阔的待垦市场,让撒缪尔极为看重中国这片土地。
据说,“太古”这个中文名字也是撒缪尔取的。每到年节,中国人家喜欢在门上贴“大吉”二字,撒缪尔看到后,认为这两个字肯定是中国人都喜欢的,于是决定将它作为公司的中文名字。
没想到,因为笔误,“大吉”变成了“太古”,倒暗合了“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之意。

02


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开设分行。
香港英殖民地的环境让其如鱼得水,太古发展迅猛,很快就与怡和、和记、会德丰并称“香港四大洋行”。
此后,和记与会德丰先后被李嘉诚与包玉刚收购;怡和则在迁往百慕大后,在香港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只有太古这颗蓊郁的巨树,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生长,独自穿越漫长、动荡的时光。
糖与茶,在十九世纪英国扩张期间,是最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为英国扩张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对于英国企业而言,在海外扩张之时控制制糖业非常重要。于是,通过太古洋行,撒缪尔在香港成立了炼糖厂。
投产之初,太古炼糖厂主要从广东、印尼、爪哇及菲律宾购入蔗糖和原糖,精炼后主要销往中国内地、日本和澳大利亚。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太古炼糖厂出口约占中国食糖市场三分之二份额。
50年代后期,太古方糖销售遇冷,当时塑料制品流行大举流行,太古一方面为了进入这个新品类市场,另一方面为了消化多余生产的白糖原料,于是收购了香港汽水厂。
谁都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汽水厂,在60年代后期拿到了可口可乐在美国及亚洲的瓶装业务。
纵观太古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每一次的业务拓展,都并非盲目跨界,而是基于此前业务基石,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延展,并且对此前的业务形成助力。
当年,随着太古轮船和太古炼糖厂的经营逐步步入正轨,需要自设维修设施,而香港是优良的深水港,是理想的修船地点。因此,太古于1900年在香港东区鱼涌买下一块地,兴建太古船坞。
1972年,原先位于鱼涌的太古船坞关闭,太古与黄埔船坞联合创办香港联合船坞有限公司,投资2.5亿港元,转而在位于新界的青衣兴建了新型现代化造船厂。
彼时,香港的地产业逐渐兴盛,太古船坞旧址上的大片土地,成了集团发展房地产业的现成资源。
轮船业务的发展,让太古在国际贸易中深切感受到了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但是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日渐成熟,新一代的交通运输工具开始对传统航运产生冲击。
从英国工业革命一路走来的太古自然明白,先进的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力能极大提升商业效率,而对于生意而言,效率往往决定企业生死。
于是1948年,太古洋行收购了仅成立两年的国泰航空45%股权,正式进军航空运输业。

03


国泰航空是1946 年由美国人 Roy Farrell 和澳大利亚人 Sydney de Kantzow 合伙成立,他们从一架美国陆军退役军机起家,在中国与澳洲之间运输货物,两年时间内,将机队扩大到六架DC-3 和一架Catalina 水上飞机。
太古以45%的占股成为国泰航空的最大股东后,也让国泰航空展开了腾飞的翅膀。与此同时,时代给予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泰的发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国泰航空扩张最快的阶段,当时的亚洲经济正处于上升期,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包括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内地,都在大力发展国际贸易,航空需求旺盛。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由于没有直飞航线,香港因此成为重要的转接站,无论是前往内地做生意的台商,还是探亲人士,大多都需经转香港。
1979年,国泰航空接待的乘客人次为250万,到了1995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40万。这个时间段,国泰航空员工人数也从5000人上升到1.5万人。
到1983年,国泰航空的航线已经覆盖全球20余座城市,成功跻身为亚洲数一数二的国际航空公司。1986年4月,国泰航空在香港上市。
跟船坞制造和维修一样,太古在踏足民航业以后,又开始不断扩大与主业相关的边界。
1950年,太古成立了港机集团,是全球独立的飞机工程集团,也是规模最大的飞机维修、修理及大修服务供应商。如今,在上海、山东、厦门、济南等地都有太古的飞机维修基地。
除了飞机维修、地勤服务,连飞机餐饮,太古也不错过。1974年,太古拿下一家航空食品供应公司控股权,将其改名为太古航空食品供应公司,到80年代,它已控制香港航空膳食市场超过80%的份额。
根据《市界》报道,除了地产、航空、饮料这三大主要产业外,太古在其他领域的布局也相当广泛。
太古海洋开发集团,主要在美国以外各主要离岸开采及勘探区,为离岸能源业务提供支援业务;
太古资源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营运184个鞋履及服装零售点;
太古汽车主要于中国台湾销售客车、商用车、摩托车及小型摩托车;
截至2020年底,太古集团的烘焙业务在中国西南部营运546间分店……
太古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规模,连业内分析师也摸不准,它甚至从未出现在财富富豪榜单。
有香港分析师表示:“庞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计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说清楚。”

04


从约翰·施怀雅开始,到如今的施纳贝,这已经是施怀雅家族的第六代接班人,太古也已俨然长成参天巨树:
在地产业,太古是香港的第二大地产商,并在内地以后起之秀的态势引人注目;
在航空业,国泰航空是全球按盈利额排名的第三大航空公司和最大的航空货运商;
在饮品业,太古是可口可乐在内地三大灌装商之一,覆盖人群7.42亿。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这颗巨树,自然有它的生存哲学,其核心就是一个字:“慢”。
对外,太古的“慢哲学”表现为业务发展“慢”。
“只做长期投资是太古一向的传统。所以我们考虑一个项目的时候,要看50年。”香港太古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说。
在太古的商业史上,非经营性盈利的板块屈指可数,它业务涵盖广,却与金融、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绝缘,拒绝挣快钱的“诱惑”。太古的“慢哲学”,在其地产业务上尤为凸显。
从太古地产的项目开发时间来看:
上海兴业太古汇,从拿地到开业共耗时15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用时6年;广州太古汇也磨了10年之久。
太古地产在内地发展的20年间,除上述项目外,太古地产还有广州太古汇、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和北京颐堤港等共计不超过7个项目。
也就是说,太古地产用20年时间只打造7个项目。
与内地房地产商“高杠杆、快周转”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古地产旗下几乎所有项目,都只租不售,但是它带来的回报却让人艳羡。
据其财报显示,太古地产2021年实现总收入158亿港元,净利润超过70亿港元。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收租,太古地产2021年的租金收入为125亿港元,占比高达79.11%,这意味着太古地产接近80%的收益来自于收租。
对内,太古的“慢哲学”表现为人才培养“慢”。
太古历任最高管理层都是内部“制造”,从未出现过“空降兵”挂帅。
据《环球企业家》报道,“管理培训生”是太古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体系。
每年,太古都会从牛津和剑桥这类知名学府学生中选拔出20至30名管理培训生,集团为他们设计出一份详细的15年计划,到太古不同的业务板块轮岗工作。
管理培训生被冠以“王子”标签,因为多年后,在这些经过特殊历练的“管理培训生”中,将选出太古的掌舵者。
香港太古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史乐山,正是从当年一批“王子”中脱颖而出。
当年,23岁的史乐山在英国留完学后,看到太古招请管理培训生,便试着投考。从一系列题目中挑选一个写篇论文,这是史乐山记忆至今的一项考核内容。
管理培训生往往会被派往海外,公司想要选出那种有冒险精神的人,不会让管理人员一直在单一业务板块里工作。
在史乐山就职太古的三个时期里,在国泰航空不同的岗位工作过,在港机工程和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任过职务,也在内地的太古饮料公司工作过。
过关斩将之后,史乐山工作内容之一是培养和发展人才,“让他们能够做到自己最好的水平并不断进步。”
太古业务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并不全部由机器完成。比如,可口可乐装瓶厂业务在中国有超过15000名员工,在中国的地产板块有超过2000名员工,国泰和港龙航空在全球一共有25000名员工。太古依赖服务给客户增加价值,员工显得尤为重要。
曾经,太古试图涉足一些关注产量和价格的行业,这些行业价格低就是竞争力,产品和服务反而不重要,门槛低了,太古反倒做得不好。
“太古管理团队愿意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消费者,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领域,我们更得心应手。”
太古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员工调查,了解员工的想法,一系列对“人”的投资,使得在太古工作超过20年的员工比比皆是。
太古公司信奉的座右铭是一句拉丁文“Esse Quam Videri”,这句话的意思是“实际情况比外人看见的表面情况更重要”,它背后的要意为:真实必胜虚浮。
到今年为止,太古进入中国已经有156年,其“中国化”程度之深,实属罕见。
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太古甚至超过了相当部分国内企业。这样一个推崇“慢文化”、步步为营的企业,如今开始加码大陆房地产,背后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另类的“太古系”》——《中国经济周刊》/ 刘永刚
《太古之谜》——《环球企业家》/杨冰新
《国泰航空背后的神秘英国家族:深耕中国155年,打造北京三里屯》——市界/曾嘉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突发!王健林疯狂抄底!原来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小心,外资开始进场抄底楼市了外资巨头持续增持中资互联网股 什么信号?外资开始进场抄底楼市了在美国210.帮练步、憾非冠头号重仓还是特斯拉!万亿投资巨头持仓大曝光:增持拼多多,减持理想汽车突发!王健林疯狂抄底!原来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家用太阳能供电恒大质押标的资产以6.37亿美元出售;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市场;SHEIN聘请顶级投行家任副董事长丨邦早报指数暴跌逾7%!中概股惨遭重挫,总市值一夜蒸发3400亿!坚定看多中国资产,外资巨头持续增持中资互联网股《房地产经济学》 | 房地产的问题与逻辑魁北克城市印象坚定看多中国资产!外资巨头持续增持中资互联网股,释放什么信号?重磅!又有公募大佬加盟外资巨头事关A股!4万亿外资巨头最新研判隐秘的外资集团,开始抄底中国房地产中国房地产市场下半场—易居刘晨光深度讲解|明日•上海虹桥突发,王健林疯狂抄底!原来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重磅!王健林疯狂抄底!原来疫情过后,最赚钱的不是股市、房地产、而是...中国房地产债券突然成为大赢家俺的游泳简史投资美国房地产,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刚刚获批!农行系联手外资巨头,新合资理财公司来了捆绑、解套、抢保险柜,信托「踩雷」房地产之后丨氪金 · 房地产经济学家:美国房地产衰退已经到来!明年中将开始复苏!这对房主意味着什么...美国房地产投资新手入门教学Most Beautiful Duets Ever(六)中国式的房地产企业集团上市形态终局——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探讨(33)外资开始“抄底”房地产,释放什么信号?无以伦比,起底中国第一家族国际资本与开发巨头逆势抄底,一大批外资加码布局中国房地产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融资通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探讨(32)【地产】法国房地产遭遇“寒冬”!买房却更加困难了!怎么回事?CBC惊天曝光:加国房地产黑幕! 地产经纪+银行怂恿买家作假!抄底中国,这个服装巨头太狂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