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秘境”(三)社会2022-05-13 11:05 兔主席 202205131.太庙(北京市劳动工人文化宫)2.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3.西黄寺(西黄寺博物馆)4.明长城遗址公园(含东南角楼)5.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6.真觉寺/五塔寺(北京石刻博物馆)7.天宁寺塔8.妙应寺(白塔寺)白塔白塔建于元初(13世纪末),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古塔,是城区里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筑,也是元大都时期的珍贵遗产。白塔在今天北京金融街一带,偏安于闹市一隅,来北京公务旅行的人很多都会经过。人们很难不被这个造型奇特,有汉地以外“异域风情”的巨大白色建筑所吸引。但我身边北京的朋友,多只是每日或偶尔经过,到寺里去看过的并不多。我是觉得这个大白塔有魔性吸力的。它不仅有历史感,有独特的审美,还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安详、坚韧,能带给人一种超然的定力:几百年下来,身边的景、物、人、事不知变化多少,但它却岿然不动,安静地见证了历史。妙应寺以里面的白塔闻名,故又俗称白塔寺。寺的前身是辽代的永安寺,寺内有塔,收有佛舍利。这个辽代的塔就是密教的。明清的时候,曾误以为白塔就是辽代时期的塔,但实际上是元代初年建成的。其时,正是新都大都城落成,人们在辽塔里发现了舍利,为了给新都祈福,元世祖忽必烈敕令重新建塔,并定寺名“大圣寿万安寺“。白塔周围环绕着规模巨大的寺庙建筑,是当时元代皇家在大都城内最重要的寺庙,同时也被习惯性地称为“白塔寺”。元朝末年,寺内因雷劈发生大火,主要建筑被焚毁,仅存白塔。明代重修寺庙,定名为妙应寺,在明清的时候就作为禅宗和藏传格鲁派的道场。现在白塔寺的寺庙基本保留明代的格局,比元代规模小得多,仅及当时的八分之一。回到白塔。它由建筑师阿尼哥(Araniko,अरनिको)主持修建。阿尼哥是尼泊尔人,先是入藏帮助修建佛塔,后来到汉地,在中国内地居住生活了45年,修建了大量佛塔、佛教建筑及雕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妙应寺白塔。也因此,使得白塔寺成为中国尼泊尔历史交往及传统友谊的象征。阿尼哥本人在中尼文化交流里也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尼泊尔馆被命名为阿尼哥中心。妙应寺白塔正式名称“释迦舍利灵通宝塔”。这是一座外表刷成白色的砖砌喇嘛塔,造型简单,但极富特点。最下面是台基,上有一个巨大的须弥座,上面有覆莲与金刚圈。再往上是塔身,胖墩墩的,像鼓,也像宝瓶,十分饱满。上有一层须弥座(“塔脖子”),座上是圆锥形的十三道水平轮圈(“十三天”),顶部是铜制的华盖(“天盘”、“宝盖”),华盖顶部是塔刹(“宝顶”)。妙应寺白塔和北海白塔都属于喇嘛塔,但代表两种形式。妙应寺的白塔,塔身低(肚子大且底盘低),相轮粗(脖子粗),天盘宽(脑袋/帽子大),叫做“噶当觉顿”式。北海的白塔,塔身较高,相轮较细,天盘小一些,叫“觉顿”式。明朝中后期的白塔都属于“觉顿”式,妙应寺白塔这种造型后来就不流行了,因此看上去也更加特别,更有古意。今天的白塔寺已经不是宗教场所,没有香火,而是作为博物馆存在的。里面似乎永远都没有什么访客,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每过一段时期,笔者就会来白塔看看。在寺庙里漫步,观看文物陈列,近距离、安静地欣赏这个质朴、可爱的大白塔,寻找一种宁静的感觉。白塔寺附近有胡同社区。清末民初时,这里是老北京最大庙会的所在地。在胡同里漫步,以白塔为背景,拍拍照片,也特别有感觉。我总是想到这里的居民:打小就住在白塔旁边,看着白塔长大。对他们来说,白塔是他们生活的记忆、存在的印迹。白塔给予给他们温度、宁静,也给予他们力量和方向。图:妙应寺山门(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三世佛殿(意珠心境殿)(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三世佛殿(意珠心境殿)匾额(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内(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前方为七佛宝殿,后为白塔(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七佛宝殿(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七佛宝殿(摄于2017年)图: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1244-1306)(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石狮(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白塔前(摄于2017年)图:妙应寺白塔,近距离看须弥座(摄于2017年)图:白塔结构图(摄于2005年)图:妙应寺白塔(摄于2005年)图:白塔寺周边社区(摄于2005年)图:白塔寺周边社区(摄于2005年)图:白塔寺周边社区(摄于2005年)图:白塔寺周边社区(摄于2005年)图:红墙白塔图:白塔寺周边图:白塔寺周边图:白塔寺周边图:白塔寺周边图:白塔寺周边图:白塔寺周边图:妙应寺白塔(摄于2018年)(未完待续)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