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逻辑与藤校焦虑
很多一代华人家长都有藤校焦虑. 有一本书叫formula, 可以减缓.另外一点就是如果理解藤校逻辑的话,也有帮助.
美国高校招生与国内最大区别是两点:第一是使用很多软指标;第二是宽进严出.
国内的大学,很难考;但考上了,很少有不让毕业的. 这是严进宽出.
美国不一样,是宽进严出. 比如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全州所有高中不论好坏,前6%的学生都录取.这样差一些的高中,入校时水平明显有差距. 解决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方法就是,不是所有学生都自动可以毕业;很多成绩太差的毕业不了.这个学校的毕业率基本82%. 休斯敦大学毕业率更低,只有62%.
那为什么要录取一些”差生”呢?为的是给一些机会:很多差生,只是因为家庭条件差,有的甚至是三四十岁的单亲母亲;这些人有的的确毕业不了,但也有的其实非常有天分,给个机会就成长了,不但毕业而且后来很大成就.如果一开始就卡死,把大学全让大城市富裕孩子占了,那农村穷人孩子永远恶性循环就没有跳跃阶层的机会.
藤校的逻辑有类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 藤校最大的区别是有钱;因此可以尽其所能去寻找入学时也许一般,但是有潜力的学生.我最近在斯坦福地球学院看到杰出年轻校友奖的就是一位:来自卢旺达的难民营,有传奇经历.但成绩肯定是不好的,刚入学第一学期,立刻化学课就挂了.这样的学生,斯坦福都有资深人士帮助辅导,辅导他的是一位副校长. 副校长的母亲正好是高中化学老师,就来辅导这个学生.学生天资聪颖,慢慢的就跟上了,后来全A毕业,又创业,做了不少牛的事情,30左右就获得学院杰出校友奖.而且说起话来明显就有曼德拉甘地那种情怀,学院里一堆资深教授听的都深感荣耀.类似的奖,前几年发给了一位和我同时入校的墨西哥同学. 我当时觉得他很一般;但后来他在墨西哥任要职、作为一把手领导了墨西哥石油央企的改革开放.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藤校的逻辑:既然有钱,就不想只是培养一些为了找个好工作而上大学的人.他们处心积虑,想寻找各行各业的未来领袖、哪怕是难民营出来的数理化都不怎么好的,只要学校觉得有潜力,反正有的是钱和资源可以在进来以后扶持培养,那就招进来希望这些人可以改变世界.
藤校最大的不同还有就是毕业率高,都是97% 以上. 不毕业的那些,有些还是不想读书去全职创业的,像盖茨扎克伯格之类.原因是有的是资源可以扶持;学生们不用担心没钱读书.不像休斯敦大学,就算有成绩好的单亲母亲,如果读不起了,要辍学,很多时候学校也无能为力.
所以美国高校的录取逻辑,不论公立大学还是藤校,都是有它自己闭环的地方:那就是希望给环境贫苦的人一个机会;而不是让学校只是被有钱有时间鸡娃的家庭全部占满了.
藤校最挂念的,就是改变世界. 和复旦大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有类似之处.不求实在的东西.几周前校长在纪念礼堂欢迎返校校友,说“这座礼堂就记载着我们学校的历史,和我们真正的使命:马丁路德金在这里演讲过;**喇嘛在这里演讲过;我们的学生,为的是世界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可不是,斯坦福培养的印度后裔,现在都成英国首相了. 没有一群群这样的校友,怎么能成藤校.
(其实斯坦福不是藤校,不过我还是把它和HYP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并列认为是真正的四大牛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