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新形态战争”
军事史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场备受瞩目的“新形态战争”。
这里的“新形态”有的是指新型武器装备,有的是新战法与新思路,亦或者兼而有之。
比较典型的例子,像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
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附近遭遇,爆发了历史上铁甲战舰之间的首次大规模交锋。
当时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对战事给予了高度关注,详细分析交战双方的利弊得失。
此战给西方海军建设思路提供重要参考,大家更加注重火炮倍径(射程)与口径,并在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承袭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分队战术。
如果说黄海海战预演了一战英德海军的大对决,那么1905年的日俄战争则是一战陆军对决的预演。
尤其是旅顺会战。
作为军事史上首次现代要塞攻坚战,重型榴弹炮、速射榴弹炮、马克沁机关枪、迫击炮、手榴弹和无线电设备等二十世纪初的“新玩意儿”轮番登场,成为各国军界关注的焦点。
十年后欧洲战争挖堑壕、重炮对轰的经典场面,几乎都在旅顺要塞上演过。
前面提到的黄海海战和旅顺攻坚战更多是新型武器装备带来的战争形态改变,而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和1940年闪击法国则属于新战法带来的军事革命。
二战之前,尽管坦克已经在各大国陆军中规模化列装,但其角色主要是个移动碉堡,当火力据点或自行火炮用的。
被誉为“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在马奇诺防线中布置了大量坦克,它们作为堑壕工事的一部分,编制上属于步兵辅助兵种。
相对法国人的保守,德军是把装甲部队当成尖刀部队与主力兵种来使用的;步兵反而成为装甲兵的配属,在极速突击时甚至会被直接丢弃。
不得不说,希特勒这种理念上的超前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
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上具有挑战者姿态的“弱势一方”往往更加愿意尝试新战法与新思路,对出奇制胜更感兴趣。
毕竟走老套路、拼硬实力不是人家的对手,剑走偏锋乃形势所迫。
而作为一战战胜国的法国对军事革新没有德国那样的紧迫感;与德军一张白纸重新建设的模式不同,法军内部各种兵种纠葛与利益团体根深蒂固,转型起来更为艰难。
德法战争中,账面实力并不占优的德军以快打慢,将法军机动速度慢的弱点暴露无遗。
马奇诺防线一代法军主力的回防速度根本追不上德军装甲部队攻城拔寨的速度,眼睁睁的看着首都陷落。
用今天的视角看,希特勒绕道比利时直取巴黎有一点“1.0版斩首作战”的感觉,将速度与精准打击发挥到极致。
可见决定一场战争胜利的不仅仅是人员与武器装备,还有战法的创新。
自闪电战理论问世以来,装甲集群突击的思路影响了世界大国陆军长达半个多世纪。
像苏联红军,它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在学习德国对手的战法。
1945年“八月风暴”军事行动对关东军的大迂回突击便是模仿自德军的杰作,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感觉。
二战结束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给各国军事界带来最强烈冲击的当属1991年海湾战争。
九十年代初,萨达姆的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部队作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精良。
其麾下几十万共和国卫队装备有约2000辆先进的苏制T-72主战坦克、几千辆装甲车、以及上千辆进口自中国的69改坦克。
空军层面,伊军装备有当时较为先进的米格29、米格25、幻影等战斗机,各种萨姆防空导弹等一应俱全,整体装备水平甚至强于同期的解放军。
正因如此,萨达姆才放出让伊拉克成为“第二个越战战场”的豪言。
然而真实的战况却十分惊人。
战争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伊军在几乎没有见到联军部队的情况下便被摧毁殆尽,毫无还手之力。
隐身轰炸机、巡航导弹、预警机、电子干扰机、武装直升机……一系列新型装备对伊军实现了降维打击。
当美军装甲部队发起进攻时,伊军地面部队甚至都没有60mm以上的火炮了,双方打出骇人听闻的1:200人员伤亡比。
经此一役,二战时代依靠装甲部队突击迂回的战法彻底成为历史。
地上跑的怎么都快不过天上飞的,真正的“闪电战”来自空中。
海湾战争对中国军界的震撼极大。
据金一南少将回忆,当时国防大学的师生们都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
看到配备了精良苏式装备以及进口中国装备的伊拉克军队被美军全面碾压,大家无不感到汗流浃背。
之后二十多年间,解放军无形中开始参照美军的模式和标准来建军。
空优战机、预警机、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武装直升机、巡航导弹……几乎都有美军的影子在。
值得庆幸的是,开发一套新的战争模式并不容易。
美国人之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基本是沿用了海湾战争的打法,外界观感上反而没有最初那般惊艳了。
阿富汗大部分山区根本没有路,美军有时不得不采用土办法来运输物资
话题来到2022年的乌克兰。
单纯看开战前的军力分析,俄军与乌军仿佛是一边倒的状态,几乎没有人看好乌克兰能守住基辅。
但事实却是守住了。
与五月份以来北约国家重装备全面进驻不同,战争初期,乌克兰军队实际是用轻型单兵武器打了一场“现代游击战”。
除部分精干部队保持固定编制外,大批乌军化整为零,通过北约的信息情报支持精准化规模化的打击俄军,袭击俄军后勤补给线,造成“一字长蛇阵”进退失据。
这种模式也被部分国内军迷戏称为“美团接单式作战”。
具体来说,情报平台将侦查到的敌军信息传递给战场上的每个“骑手”,附近具备攻击条件的“骑手”接单完成攻击,打完就跑。
以散打面,以暗打明,积小胜为大胜。
这还仅仅是毒刺、标枪等肩扛式导弹,如果乌军大规模配备战术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那么“现代游击战”的战果将更为惊人。
甚至可以人在家中遥控着无人机搜寻目标并实现打击。
假如成本控制得好,以后所谓的全民皆兵根本不用发枪,战前干脆给预备役民兵们一人发放一台小型自杀式无人机。
作为进攻的一方,你说这仗该怎么打呢?
大炮打苍蝇,无处发力。
1991年的海湾战争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
三十年前美国人开发的那一套打法是否已过时,近年来美军是否开发出新的“战争模式”,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换言之,按照九十年代的思路将某几格技能升到顶,放在今天未必好使。
正如当初法国人按照一战思路建设的“马奇诺防线”对德军装甲集群突击完全失效一样。
某种程度上说,2022年的乌克兰战争正在预示着未来陆战和游击战的革命性升级。
各类无人机有可能取代枪支,成为下一个时代军人的标配。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
美国既然可以将乌军打造成一支“现代游击队”,自然也可以将经验如法炮制到台军身上。
而如何用最便捷最经济的手段发现并击落这些散兵装备,则将成为一个崭新的军事技术难题。
回顾历史,同样的人力,同样的军费,建军思路不同,产生的战力将是天壤之别。
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