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孩子 = 父母开发的产品?美国是怎样抵制过度养育的

孩子 = 父母开发的产品?美国是怎样抵制过度养育的

公众号新闻


作者:安柏;来源:花生地(ID:Amber201606)



1


8个育娃时刻,美国VS中国


美国康涅狄格一个小城,一位主妇要求市长派人砍掉她所在街区的三棵山胡桃树,理由是,她新建了一个游泳池,有时要游泳的孩子对坚果过敏。


德克萨斯州一所学校举行了一场拍卖,拍卖的是使用残疾人车道的权力——这样一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可以直接开到教学楼前——这个地方原先只有残疾人才能停车。


一个女经理,刚到儿子四岁生日,第一反应是:孩子终于有资格上铃木(Suzuki)的音乐课了!她真的拿起电话,连续打给了12位铃木老师。


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艺术老师对他夸了一句孩子有创意,是“天才艺术家”,画作可以做为小伙伴的榜样。于是,他立马在Google上搜索艺术教师的名字,并告诉儿子要请一个专业老师,指导他画得更好。


这些,是1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案例,收录于2009年11月30日《Time》(《时代周刊》)的封面文章,Nancy Gibbs 的《Growing Backlash Against Gen X Parents: Helicopter Parents andOverparenting》(《强烈抵制X世代父母的新潮流:直升机父母和过度养育》)。



有意思的是,美国人10年前大力反对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北上广深等城市的中产父母,大多转型成了职业经理人——把带娃搞成保护濒危动物,把教育当做开发产品。


上海的一家国际小学,有个孩子比较皮,不遵守纪律,课上经常捣乱,课下游戏中和同学发生冲突,于是,同学家长联名要求校长把他开除,来保护自己孩子的利益。


杭州的一家私立小学,从教室到食堂走路只要5分钟,却贴心地配备了带雨蓬的高尔夫车接送孩子吃饭,这样那些小“贵族”就不会淋到雨晒到太阳。


北京西城区一个小学,孩子刚刚能背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家长群里马上有人相约去报一个国学大师课,一节2000元,每周从西城赶到东城上课。有几个嫌贵嫌麻烦犹豫的家长,等他们想报名时却发现名额都满了。


深圳一个著名机构举办的国外大学留学讲座里,坐满了表情凝重的父母,其中一半的家长,孩子还在上幼儿园……



2


从“直升机父母”到 “铲雪机父母“


“直升机式父母“,是那些有着过度养育倾向的美国家长的别名—— 成天在孩子上空盘旋,一方面保护,一方面监督,执着于孩子的成功,把育儿变成了产品开发。



从1981年到1997年,美国6到8岁的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下降了25%,家庭作业却增加了一倍多。《儿童健脑食物:益智食谱100则》在书籍销售排行榜上位居前列。一听到有研究表明莫扎特的音乐可以帮助提高智商,不管是新生儿家庭,还是怀孕待产的妈咪,纷纷把家里的CD换成了《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


反对“过度养育”的浪潮让一部分父母进行反思和纠偏,但是拦不住更多的父母加入“产品开发竞赛”。


直升机式的环绕监管还不够,更粗暴有力的“铲雪机”父母出现了。


焦虑地守在孩子身边、监视孩子一举一动的直升机父母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东西了。如今一些富有的家长更像是铲雪机,为孩子提前扫除前往成功路上的所有障碍,让孩子不必遭遇失败、挫折或丧失机会。

——《纽约时报》



据社会学家Sabino Kornrich和Frank Furstenberg分析的消费者支出调查数据,如今,父母在养育子女上的支出超过以往任何一代人。


过度养育,不仅方式变得更强烈,连时间也拖长了,从原来的幼小到初中,延长到高中大学,甚至到孩子就业后……


高中老师正在上课,会收到愤怒的短信,是家长抗议孩子的考试分数给得不合理;

大学在公共场所安装了“嗨,妈妈!”网络实时监控摄像头,以便家长看到学生的现状;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大公司为新入职员工准备了类似“育儿大礼包”的东东,由他们转交父母,因为父母们要参与孩子薪金和待遇的谈判……


今年美国爆出的高校招生舞弊案,就是过度养育的极端展示:


家长买通考官作弊或者通过代考提高孩子的美国高考成绩,行贿大学工作人员伪造体育特长生身份让孩子进入名校——哪怕他们从来没玩过这些运动项目。


其中花钱最多的——给中介650万美元的那个家长,是中国上市公司步长制药老总赵涛,其中50万美元中介用于行贿运动队伪造帆船特长,让女儿进入斯坦福(今年3月被学校发现舞弊女儿已经被开除了)。


在中国家长中,像赵涛这样的顶级富豪毕竟不多,但是若论家庭教育投资占收入的比例,很多家长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身边的亲友中:


一个孩子在上海上着一年学费25万的幼儿园,还在外面花10万块补钢琴和体育;


另一个孩子在上北京顺义的国际小学,学费看起来一年只有30多万,但是班车费(6万),马术高尔夫等俱乐部费用,每年游学和夏校费用,算下来每年要小100万。 


在育儿方面中国家长正陷入疯狂,一边只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一边苦笑着称自己孩子为“碎钞机”和“吞金兽”。


中国的家长也已不再满足仅仅做一个产品开发经理,而是正成为孩子的CEO兼投资人。


一个朋友对我说:养孩子就像开公司,前期就是要不断投入。


她加了一句:比起创业,投资孩子的成功率更低,肯定收不回本。


隔了一分钟,她又加了一句:但我也认了。



3


那些被过度开发的“产品”,上线后怎么样了?



家长关注孩子的每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个细节,目的就是他们将来能实现我们为他们精心打造的计划:进入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


那么进了大学,找到工作,“产品”推向市场了,家长是不是就可以轻松了,可以放手或享受回报了?


那你就太天真了。


那些过度开发的“产品”,看起来有着光鲜的外表和强大的功能,但在眼花缭乱的产品说明书里,却缺少一个关键性能叫“独立运作”。


《纽约时报》和早晨咨询公司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


子女年龄在18岁到28岁之间的父母,有四分之三会为孩子预约看病或理发;

11%的父母表示,如果孩子工作出了状况,他们会给孩子的老板打电话商讨解决。


下面这些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大学里。你猜猜是哪个大学?


开学前,父母先跑到宿舍帮孩子铺床叠被、再跑到食堂查看饭菜是否合适;

每次考试时,父母是远程人肉闹钟,以免闹铃闹不起孩子,耽误考试;

老师给孩子打了B或C,父母要去和老师讨价还价,争取更改到更高的分数;

毕业时如果孩子考研,家长聘请昂贵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写论文或改论文;

孩子找工作,家长瞒着孩子,偷偷帮着投简历……


答案如下:


斯坦福大学。


这些案例,出自《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是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海因斯(Julie Lythcott-Haims)的畅销书。看到孩子考上名校家长还不放手的种种怪状,她才写下这本书来讨论美国中产阶级过度养育的问题。



她把新生称为“易碎品”,刚上大学他们就似乎已经筋疲力尽,一杯水的压力就足以让他们崩溃。


父母给了孩子最好的安排,却没有给他们自我生存的能力。


10来年前,美国华尔街,一个常青藤学校的毕业生,顺利地被一家投资银行聘用,起薪25万美元。但是投行加班是常态,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或凌晨,他的妈妈看到很心疼,于是设法找到他老板的号码,打电话抱怨。第二天,这个年轻人上班时,发现自己的门禁卡失效了,他的东西装在一个纸盒子里放在门口,保安让他拿着东西走人,纸盒子上写着一句话:“问你妈妈去。”


几年前,中国北京,北大的一位教授和他在银监会的老婆闹离婚,本来很寻常的一件事却闹大了,网上一片沸腾,众人皆知,原因就是他们把父母也搅了进来,双方家长向孩子配偶的单位写控告信互撕。




4


当你放手了,孩子才能飞得更高


临床心理学博士玛德琳·莱文,结合自己3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调查发现:高分、奖杯,甚至是优渥的家境,并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成功。


她在《给孩子软实力》一书里写道:


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有陌生人从天而降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一般来说,在生物学上,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特别关心,保护他们,担心他们会不会出事,会不会犯错,能不能成功快乐。


但是,教育不能只讲本能,不讲科学。从科学上看,虽然好过对孩子漠不关心,但是比起适当放手,过度养育对孩子弊大于利。


2012年,通过跟踪调查181个不到5岁孩子的家庭,《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公布结果,采取“强化型养育态度” 的母亲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发现,那些被过度养育出来的大学生,对家庭生活更加不满意,生活不幸福,抑郁水平也比其他人高,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同时也缺乏能力。



过度养育的父母,其实心中有个假设:孩子自己不可能成功,除非我们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


在现实中,这个假设并不正确——


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养育,都是为分离做准备的。而孩子独立所需要的所有心理素质和品格技能,都不可能随着孩子长大突然降临,而是从小到大在一件件小事里培养和锻炼出来的。


在《时代周刊》的那篇封面文章里,写到:


你真的希望孩子成功吗?那就要学会何时放手。当你松手了,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拖他们后腿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做父母的。


在美国,那个被老师夸奖为“天才艺术家”的幼儿园小男孩,听到爸爸要给自己请指导,他像看着外太空生物一样,看着爸爸并告诉他:我只是想不受干扰地画个画,为什么大人总喜欢接管一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11/30 昆市拟开大麻店听证会!呼吁大家共同抵制在昆市开大麻店!请转发让更多的人一起抵制!怎样养出快乐温暖的孩子?3-18岁各阶段养育方法重点​怒了!加拿大父母集体抵制抖音!多少孩子拍视频把命玩没了!父母开始蛮不讲理,是老顽童,还是“老人变坏”?能源问题不宜过度低估,价格不能过度看空美国公民为中国境内的父母申请亲属绿卡,流程是怎样的?从小父母做菜难吃是怎样的体验?在抢不到的消毒用品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生态? | 你好,企投家爱发脾气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父母别再当做无理取闹了!|养育私教课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中国动力电池出海正面临越来越严苛的产品碳足迹要求养育孩子,你是不是用力过猛的父母?万水千山帝王蝶不要弄丢孩子的“朋友圈”,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养育私教课为啥每次雷公电母开始工作,我总睡得那么香?求解!在加拿大养娃,不仅可以领福利,还可以这样抵税和储蓄!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揭秘中英教育的真正差异!婴童微生态护肤?可裁剪内裤?这届00后父母开始卷品牌|品牌出鞘美国是怎样发现屠呦呦并让她领到诺奖的?改变历史走向的数字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孩子这个能力(父母必看)【庭院种菜】蘑菇土种菜的潜在危害励志!!!! 华男父母开餐馆 靠卖1500万个手机壳收入或达$3亿孩子对钱没有概念?那是父母用错了方法,这个妈妈“一招制胜”|养育私教课病了就要“多喝开水”!喝开水第一大国是怎样炼成的?怎样的产品,才称得上是“高端旗舰”?当数据安全成为「必答题」,企业需要怎样的创新产品?玩法变了!2023,产品人该如何提炼“可迁移“的产品能力?古代和尚生理需求要怎样解决?不妨来看看开放的唐朝是怎样的美国房产市场情绪指数反弹!买家重燃买房希望?美国房产自去年以来的跌势能否改变?美国房产最前线 孙斯陶 2023.01.12工农红军每月有10几塊大洋吗孩子打碎一个碗,三流的父母暴跳如雷,二流的父母收拾残局,一流的父母这样做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大多和父母没有正确和他谈钱有关,你做到了吗?|养育私教课XBB毒株致病力如何?美国医生是怎么治的?美专家最新解答如何把黑科技落地成靠谱的产品?| 峰瑞创投对话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