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差不多好妈妈”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每周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今天的成长故事来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第二队的队员。
母亲节那天,周围弥漫着“妈妈,我爱你!”的温暖气氛,而我却度过了漫长煎熬的一天。
那天我们的计划是去海洋公园。
早上吃饭时,我对女儿说:写完数学作业,再去海洋公园。
吃完饭,女儿就开始各种墨迹,动动这个,看看那个,就是不写作业。我有点着急,心想着:赶紧写完数学作业就可以痛快去玩了。
终于,在我的催促下,女儿坐在了学习桌前。桌上放着一张幼儿园的毕业合影,于是她又指着背后的一个字,问我念什么。
我却一直在强调:我们要开始学习了。你知不知道你的数学作业是什么?
她说:不知道。
我就开始念叨:不知道算了,不要写了。自己上学,不知道作业是什么?
她被我说的有点不耐烦,冲我喊道:那你把这本书收了,要不然我怎么写作业。
桌上放着一本英文习题书,是昨晚写完作业没有收起来的。
我一听,火蹭蹭地上来了,直接把书给扔了。我知道再继续下去,我肯定会爆发。于是,自己去客厅,留女儿独自写作业。
过了一会,她告诉我:写完了。还怯生生地问:妈妈,还去海洋公园吗?
我心里很是憋屈,但是我也知道不去的后果更严重。
第一: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
第二:我自己也会更难受。
我扑到老公怀里大哭一场,老公劝我:不要跟女儿置气。但是,我自己知道:这是我自己和自己的战斗。这是现实的自己和理想自我的战斗。因为我给自己塑造了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在这个角色里,我是无所不能的。而今天发生的事情,瞬间打破了我的完美形象。
就像景芳老师在不焦虑父母课第三课《理想自我》里讲到的:如果一个人有很稳定的自我信念,很真实的自我认知,那么当别人说起你的一个毛病或缺陷,你会坦然接受,会努力改进。但是如果没有很真实和稳定的自我信念,而是活在对理想自我的想象和依附中,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瑕疵,情绪上就会感觉到非常崩溃,很容易愤怒地苛责其他人。
课里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接受“学了很多育儿的理念和方法,也陪伴孩子很多,但是孩子的发展也并不比别人更好呢?”
我当时就是陷在了这里,扪心自问:为了教育好孩子,自己天天读书学习,可为什么还是没教育好孩子呢?无法接受这点。
在去海洋公园的路上,女儿一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生怕我会不要她。
进入公园前,老师在群里发微信,要三张母亲节的照片,可以给孩子加分。我赶紧停下来,找照片,编辑图片。女儿等得不耐烦了,不停地催。
我生气地喊道:这是为了给你加分才发,要不是为了你,我才不会弄。
女儿一听,瞬间不说话了!
逛公园还是愉快的,一路上看动物,还偶遇了海象表演和维京战舞,女儿开心地和演员合影,心心念念着:下次要早点来,就能看到完整版的维京战舞了。
看完5D影院,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女儿还想看另外一个剧场的演出。那个演出还要等1个小时。
我和爸爸都不同意,因为我们是年卡,想看下次再来看就可以了。
女儿一听,急哭了,念叨着: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虽然女儿跟着我们的脚步往外走,但是豆大的泪珠还是止不住得往下掉。
我想发火,特别想发火。想想这一天都经历了什么?今天可是母亲节啊!
但是最后的一丝理智让我忍住了。
我告诉女儿:想看就看吧!我们去海边玩一会儿吧!等到了时间再过去。
到了海边,我心里还是不舒服,所以没有陪女儿去沙滩。
我站在栏杆后边,看着女儿。
沙滩上人很多,好多小朋友都跟爸爸妈妈在挖沙、赶海。女儿一个人在靠近栏杆的附近,溜达来溜达去,一会儿蹲下来挖挖沙子,一会儿凑到别人那看看人家赶海的收获。
看着大海,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还是陷在自我苛责中,我听见心里的小人在不停地批评自己一无是处。
我知道:我要离它远一点,我要靠近我的女儿,我必须在她身边。
我翻过栏杆,悄悄来到女儿身边。看到我的出现,她很惊讶,也很开心。
我对女儿说:走,我们往里边走走。
女儿告诉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往里走嘛?因为我一个人不安全。
那一刻,突然问自己:她知道保护自己,这也算是成功的教育吧!
我们俩去海边扔了石头,去近处的礁石翻石头,找到了小海螺、小螃蟹和漂亮的贝壳。
那一刻,我放下了自我怀疑,专注地享受属于我们俩的当下。
看完演出,回到家已经六点了!
女儿偷偷跑回房间,不一会儿,拿出了一张卡片。
第一次给我,卡片上少了一个字:妈妈,对不起,我应该在母亲节让你生气。
看完,我无奈地笑了,提醒女儿:自己写完之后一定要先读一读哦!
她拿过去读完,连忙说:妈妈,刚才不算,我改好了重新送一次。
睡前聊天,我问女儿:我们下周要不要挑战一下自己。她很感兴趣。
我说:我挑战下周读完《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一共300页。你挑战下周三天口算全对。谁输了,谁请对方吃蛋糕。
她问:要是咱俩都赢了,怎么办?
我说:那就让爸爸请客。
看着她熟睡得样子,我突然觉得:她就是个孩子。我不应该把对于自己的苛求放在她身上。她需要清楚自己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是我无法替代的。我也需要让她了解,我是妈妈,但我也是我自己,妈妈也会有情绪,也会哭。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那天发生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对于我而言,写下就是疗愈。
谢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一年下来,听课虽有拖延,但是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
我学会了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孩子,告诉她:不是妈妈不爱她,而是妈妈也有情绪;
我学会了和自己的内在声音辩论,听见内在自我,果断地远离那个批评的声音;
学会了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和内在声音斗争,要勇敢地去辩论,要去学会肯定自己。
第三课,景芳老师有一段关于“差不多好妈妈”的解读:“差不多好妈妈”是一个好妈妈,也想做一个好妈妈。但是她承认自己很多地方没做好——也知道自己有哪里没做好,并不会因此恼羞成怒,也不会委屈大哭,而是比较能够平静地接受这一点,并且思考怎么改进。一个“差不多好妈妈”就是能够接纳自己、也接纳孩子的妈妈。
我正在学习做一个“差不多好妈妈”,学会爱自己,爱孩子。
带娃不易,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用科学的分析,理性的判断,让父母和孩子产生更好的情感联结,给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对方的桥梁。欢迎加入我们~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五天体验营来啦!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什么?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童行书院建立的父母共学社群。希望在喧嚣世界里营造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这里有共同学习的心理学内容,有温暖共建的思考氛围,也有日常育儿的有益沟通。希望让父母获得更多有关成长的知识,获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获得更长远的学习方法。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如何学习?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采取“领读书籍+共学讨论”的方式,每两周围绕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书籍展开共学。课程内容包含书籍领读音频、原文精选阅读音频、讨论总结音频,理解问题、学以致用、学而思辨内容讨论,思考作业。更重要的学习来源于俱乐部队友之间的讨论和思考。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包容环境,可以让平时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听、理解、肯定和解决方法。
作者 | 苏苏小主
童行书院父母俱乐部2队队员
绘本养育的推广者和践行者,努力追赶女儿的中年少女。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