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年“双百亿”背后:互联网公益的数字化未来

一年“双百亿”背后:互联网公益的数字化未来

广告创意

中国的互联网公益诞生了两个“百亿”——近三年,每年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2021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善款近100亿元。

在今天举行的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后文简称“峰会”)上,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披露了上述数据。和2020年相比,去年互联网公益的筹款额增长了18%。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数字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对此评价道,“中国互联网与公益事业创造性结合,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数字化公益生态。”

公益数字化进程全面步入快车道。两个百亿背后,或许是公益数字化转型发展至今的新起点,亦成为本次峰会讨论的焦点话题。



把好用的系统

送到没钱赚的地方去


雪豹,性情机敏、独立,有好奇心,在夜色降临后,它们会静悄悄地来到人类的栖居处,在周围打探一波,然后静静地离去,只留下一串梅花似的脚印,却几乎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这样一个外表霸气而又优雅,同时也是雪域高原上的“旗舰物种”,在近些年才进入大众的视野,这是因为一种影像技术实现了应用上的进步——红外相机出现了。在那之前,因为生存环境和习性的特殊,很少有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甚至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而现在,只要它出现在镜头前方,身影就会被相机自动记录下来。


雪豹是一种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有“雪山之王”之称。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雪豹栖息地,中国从2005年左右,才开始正式对雪豹进行监测和研究。祁连山国家公园是雪豹在中国重要的栖息地,在这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科研人员每年会架设两次红外相机,一次200台左右。每次架设上去后隔3到6个月再把相机取回来,这时,一张存储卡里普遍会有两三千张照片。也就意味着,在这里,每半年就会得到几十万张有可能记录了雪豹踪迹的照片,这些可能是雪豹研究最重要的科研资料。


然而,一个棘手的事实是,这几十万张照片中,超过80%是空拍。


“空拍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相机摆在那,比如说你前面有动物过去它会拍,有一棵树被风吹着使劲晃它也可能会触发相机”,对自然保护领域很熟悉的马尧说,“所以有超过80%的相机拍的是天上一朵云飘过去了,有树叶在前面晃,还会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物种。”


为此,每次拿回来这几十万张照片后,祁连山国家公园会集中十几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从当地招募的巡护员,经过培训后,让他们在一段时间里待在某个宾馆或者工作区里,每人发一台电脑,从早到晚,人工一张张地筛选这些照片。


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回收的红外相机中的雪豹


“你可能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人们还在用这种纯人力手工筛选的方式去分析数据。”马尧感叹道。


马尧是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2020年11月,他的同事在成都的一个会议上见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动植物管理科的马堆芳。马堆芳于1990年动物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保护区,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从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照片中看到雪豹的真实影像,“觉得很漂亮”。


然而,红外相机广泛铺设后带来的新问题,就是如何筛选分析那么多的数据。“当时马科长就跟我同事说,他们现在人工识别的数据工作量太大,你们有没有可能帮我们用机器做识别?”马尧比较了解当时的场景。


5个月之后,马尧找到了一些对此感兴趣的AI、云、用户研究等多个领域的同事,一起奔赴西北高原。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巡护员们日常在外奔波的辛劳,也看到了庞大的数据给他们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2021年9月,马尧和他的同事们又一次来到了祁连山,这次他们带来了一个机器识别雪豹图像的1.0版本系统,到甘肃省肃南县白泉门保护站做了测试部署。保护站工作人员现场去取回了一台相机,然后尝试将数据上传,并尝试用系统直接识别,发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是清晰可用的。这让两个团队都惊喜不已。


雪豹智能识别及监测数据管理云平台

能够AI识别雪豹并处理数据


12月,当保护站开始冬季样线调查的时候,这套系统正式部署到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体系中。从十几个人花将近一个月,到一批数据只需要一个人几天的时间,技术的力量正在让雪豹以更清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有人问马尧。


马尧顿了顿,斟酌了一下,用缓慢语气说道:“很多情况下,你需要让人家理解,互联网来到这里,不是来给你们卖系统的,我不是需要让你们用了这个东西后,花几百万采购这个系统,这就是一个单纯的企业社会责任。”似乎是觉得这样的解释听上去有些不太接地气,他又很无奈地补充说:“大家要了解,这个动物保护的市场非常小,它是非常非常细分的领域,恰恰是因为这里面没有钱可以赚,所以很难有公司去为他们做好的(盈利性)产品。”



一块钱

带来的公益模式创新


马尧的话并非虚言,对互联网行业来说,公益项目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的直接回报。相反,他们还要自愿为此付出金钱、时间和人力成本。为了雪豹这个项目,整个腾讯有将近30人自愿抽出时间投入其中,而这本非他们的本职工作。


当互联网行业拿着“资金”与“技术”这两把利器进入了与传统行业共舞的产业数字化阶段,传统公益行业当然也无法独善其身。对于那些怀疑是否藏有攫取利益心思的质疑声,马尧的解释足够有说服力,且企业社会责任早已是商业规则中公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在峰会上进一步解释说:“企业应该认识到,实现好自我的创新向善,才有可能把效率和公平兼顾起来,从微观的层次为涓流效应创造一个可能的环境。”


从这次峰会来看,毫无疑问,“创新向善”这个概念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不过,单纯的资金与技术帮扶之外,创新的力量究竟该如何更深入地与公益事业结合起来?


2017年,美团发起了外卖行业首个关注环保的行动计划——青山计划。除了常规的推动可回收、可降解的外卖包装材料外,他们还探索了如何将自身其他业务融入这个环保计划中。比如,作为其业务生态中的一部分,他们将外卖餐盒回收的PP料经改性后制成美团单车的挡泥板,成功在自身已有业态内实现了环保循环,并且正在联动产业上下游,在全国20个以上省份建立常态化餐盒回收体系。


万科也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自己在城市地产方面的专业性,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共同开发了“垃圾地图数据平台”。


垃圾分类随手拍小程序


城市垃圾地图主要收集汇总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垃圾相关数据,包括全国各城市垃圾产生和分类处置的统计。


从自身业务能力出发,主动思考可以为公益做什么事情,这种思路带来的不仅是某种技术的应用,更是根植于自身业务的模式创新。


去年10月,一个面向环卫工人的爱心餐公益计划在深圳启动。简单地说,这个计划就是让深圳全市6万余名环卫工人在经过爱心餐小程序认证后,每周都能以1分钱,在全市近千家餐饮门店享用一顿爱心餐。


在网络上搜索“环卫工爱心餐”,能得到几十万条结果。而这个爱心餐计划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借由支付工具的线上数字化能力,将整个流程全部做了数字化的改造。


爱心餐公益计划


项目发起方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腾讯公益平台负责人刘琴总结了这个项目的几个特点:利用支付工具的实名制系统和扫一扫功能,直接与政府的环卫工管理系统打通,便于环卫工的身份认定;通过扫码点餐的小程序,设置了配套的一分钱爱心餐,让真功夫、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商家都可以参与其中;在普通用户扫码点餐时,会设置一个捐一块钱到爱心餐的入口,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轻松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看起来,这好像都只是在原有功能上做了一点小小的举措,但带来的改变其实很有效。5月4日恰好是刘琴的结婚纪念日,那天她通过小程序点了一杯奈雪的茶,顺便在下单窗口捐了一块钱给爱心餐这个项目。几天之后的5月12号,刘琴收到了微信支付爱心餐项目的一条推送,告诉她这份爱心餐被一个环卫工在华莱士消费掉了。


5月12日当天,刘琴的朋友圈截图


“从我的这一块钱开始,到用户最终在商家消费,我们的这个公益活动完成了一个闭环。”作为发起人和捐赠人,刘琴感到非常激动。而延安方面看到这个计划的新闻后,也主动联系刘琴的同事,希望能够把计划带去老区,帮助当地的环卫工人。


这也恰恰印证了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主席郭凯天在峰会上的发言,“通过体系化的平台,可以把善意连接成一张流动的、数字化的网络,让每个人的公益理念、责任感凝聚起来”。



越深入,

才越接近终极目标


无论是从资源利用率,还是从复制和拓展来看,这种基于已有产品和业务,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力发散出来的创新型公益项目在未来都有很大想象空间。


当然,这也不会是一片坦途。公益行业这些年屡屡在“公开”与“诚信”问题上受到的质疑历历在目。如同普华永道在报告《助力公益行业提高公信力》中指出的那样,这些在道德伦理以及财务方面出现的瑕疵,都会引发公众对公益组织财务管理以及公益项目效果的不信任。


如何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更完善、更长久、更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在资金、技术和模式之外,对互联网公益更重要的期待和挑战。


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当然是第一步。相比以往相对封闭的信息,现在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基本都建立了相对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也要求平台上的公益项目披露信息。刘琴说,对于在民政部慈善中国网站上做了备案、有公开募捐资质的公益项目,他们会同意其入驻到腾讯公益平台,但同时也打通了企查查这样的第三方资质查询平台,去做信息核查,保证真实性。


民政部慈善中国官网


通过这种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帮助慈善组织提升效率,已经成为互联网公益平台的新共识。


由此带来更重要的问题是资金透明化,毕竟我们每个普通人最关心的不是机构如何运作,而是自己捐的每一分钱,是否都到了被捐助者的手里。为此,电子签技术也被应用了进来。当被捐助方通过电子签签收相关物资后,签收信息会第一时间把反馈给公益平台,而公益平台再通过公众号体系,就可以把这个信息直接反馈给捐赠用户。


腾讯电子签小程序


但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们最终要从拿着武器挥舞进化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一个理想中的公益体系似乎也不该是在出了问题后再想办法一个个解决,如果能提前准备、预判趋势,或者防患于未然,将问题尽量扼杀在摇篮中,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去年河南水灾后,参与了救援的曹帆开始在社区进行减防灾方面的教育工作,并带着专业救援队走进社区。曹帆供职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她看来,救援队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官,又有丰富的实际经验。“我们的一个终极目标是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志愿者,他们有自救和救人的能力,那么一旦有突发情况来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的第一响应人是自己,这其实是对生命和财产最有效的救援。”


在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

全球最大的技术公益“云展馆”开馆,近百个项目成果亮相


阿里巴巴公益事业群总裁胡晓明曾经表示,和直接对公益机构捐钱捐物相比,产业才是阿里最大的优势。从商家到消费者,乃至平台所聚集的生态型企业,产业力量拧成一股绳,将从根本上带动更多人和产业共同发展,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可持续的帮助。


只有当互联网与公益行业真正完成了从资金、技术到模式乃至源头的结合,这幅“双百亿”的公益画卷才能更长久地描绘下去。数字化推动下的公益事业,才能够迎来更加持续和健康的发展,迸发更大的力量。



#说说你参与过的互联网公益项目#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韩冰

作者丨梓晨

图片来源丨 腾讯公益、视觉中国、Unsplash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我在麦肯锡、互联网大厂、零售外企都做过数字化保护儿童“纯真”背后:美国佛州家长教育权利法案与文化战争“迷你仓”背后:年轻人尝鲜,创业者开荒“金融数字化”高频出现,数字化转型下金融科技迎来新气象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经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微报告】灵活用工数字化微报告:数字化加持下的新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丨甲子光年智库互联网公司端午礼盒大盘点!寒冬中谁还支棱?五问飞书:互联网巨头杀入企业SaaS服务是想复制垄断?知名互联网公司,炒币亏三个亿互联网公司员工,集体毕业了“传销分红4.2亿”风波背后:徐峥隐匿无影,陶虹深陷其中“80块彩礼”背后:一个中国家庭的信念感迈进贸易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孪生时代徐贲:互联网上的人群为何越来越极端化?在《魔域》中守护华南虎,让我看到了践行公益的新路径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吹响,工业互联网是“核心战场”定向广告正在摧毁互联网并破坏世界丨重新思考数字化之十三拿用户当韭菜的互联网公司,要完了【英译唐诗】孟浩然《春晓》猛涨59%!互联网板块大反攻,基金经理重磅发声:“国内互联网行业最差时候已经过去了!”是“红颜知己”还是“异性闺蜜”?!硬核观察 #680 互联网之父想要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但不要区块链大额存单突然变成“香饽饽”背后:资产端价格下移“倒逼”商业银行进行负债成本管理科技爱好者周刊(第205期):互联网风口过去了吗?层层失守的“毒教材”背后:画教科书的也是临时工?医从健康3款医药数字化产品发布,杏仁医生原班人马“抢滩”医药数字化赛道推翻“罗诉韦德案”背后:一场关于隐私权的噩梦瞭望|“硅幕”背后的数字治理博弈表侄儿离世疫情下的北京供应链:互联网平台学会了什么老人出行难的背后:数字化的加号、减号和问号 | hi南周前几年的互联网人vs现在的互联网人筑楼与脚手架安省摘除口罩令第一天起底“毒插画”背后:最没底线的擦边球,为何能打十几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