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毒插画”背后:最没底线的擦边球,为何能打十几年?
图:吴勇
短短3天时间,丑爆热搜的“毒插画”已经惹怒了14亿人。
今天,微博最爆的消息是,教育部要求全面排查中小学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在道歉后也承诺整改,并在全国征召优秀设计师。
大部分头脑清醒的网友,则对此表示大快人心:认为早该管理,并强烈要求追责。
但讽刺的是,仍不少网友发出质疑的声音:
有些认为不过是商业问题,纯粹就是钱少找的画手烂,不用过度上升。
“资金不够,才导致粗制滥造,国人不必过分敏感吧?”
甚至还有人讽刺反对者:
“小题大做,“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画风问题都要高举着大棒,喊打喊杀吗?”
这些洗地之人的心声大多是,几张插画至于吗?
是小题大做还是活该被骂,我们从几个最大的争议来看。
惹怒14亿人的猥琐插画,真的不差钱
首先,插画猥琐又丑陋,真的是差钱吗?
在事件被曝光之初,有人算了笔账。
2010年,一张精美的教材插图要500-800元。
可是现在,江苏某出版社给的价格是单色50元,彩色200元,远远没12年前高。
最后的结论是,出版社差钱了,因此请不到好的画师。
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天眼查显示,人教社注册资本及实缴资本均达21.55亿元。
除此之外,人教社的商业路径可谓是相当广泛,除了每年发行的38.87亿册中小学教材,还有电子音像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的收益。
以电子音像产品为例,在官网上,最贵的小学数学光盘可以卖到96元。
还有最近爆出的售价高达4380元的人教 Pad,最低配的芯片,成本只有1000元不到。
虽然目前产品已经下架,但是过去人教 Pad所覆盖师生3000 多万人,仅这个数据看,收益就能达到百亿。
除了硬件设备,Wind 显示,2021 年至今人教社还中标内蒙古自治区的3个教培计划,累计成交金额为 523.6 万元。
仅从这些方面来看,人教社堪称家大业大,说没钱请插画师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次引起争议的还有其他童书,最知名的是《东方娃娃》,图书中两个男孩舔一个女孩的胳膊,配文说,“姐姐你好漂亮的,你的汗也是咸的吗?”
被骂上热搜后,《东方娃娃》只是傲慢地发了一则声明,甚至没有为此道歉。
那《东方娃娃》插画的问题,是缺钱造成的吗?
当然不是!
《东方娃娃》公司成立于1999年,被称为最优秀的童书读物之一。
曾经连续十一年被评为“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少儿报刊”,更是国内第一本走出国门的杂志。
《东方娃娃》杂志的订阅量更是百万起步,位列天猫杂志订阅单品销售金额的第一名,很多幼儿园会当做教材。
按照每半年订阅216元~288元的价格,仅《东方娃娃》一本杂志,一年就能赚近5000万元。
除了《东方娃娃》,如今出现问题的儿童读物,没有一本是因为缺钱请不起插画师导致的。
如今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中,儿童绘本占到了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24.98%,市场份额高达58亿元。
且因为中国家长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动辄几十上百元的儿童读物,家长们买起来更是毫不手软。
刀哥采访到一位北京的妈妈,她表示孩子从1岁就开始听绘本,到如今孩子7岁了,家里的绘本有上万册,占了家里的一面墙,花费更是十万不止。
在家长的真金白银消费下,很多儿童读物出版社,并不是没有钱,而是过度的资本化放松了警惕。
审美倒退,也不是被骂的罪魁祸首
近两年,因为咪咪眼的问题,《雄狮少年》、三只松鼠、陈漫都被骂上过热搜。
如今教材的插画一出,就有不少人把锅甩到审美和画风上。
有人说教材插画的风格是受到世界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的影响。
刀哥专门去看了博特罗的画,虽然脸大眼小,且眼睛都分得很开,但整体画风并不怪异。
反观被骂的问题插画,就像钱钟书描述的外国报纸画中讽刺中国人的脸:“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
画风可以模仿,但色情擦边球等问题根本不是丑,而是丑化。
像此次曝光的插画中,有的特意强调性器官,大搞擦边球。
有的倒挂国旗、中国地图错误、刻意用日本战机编号等等。
甚至有的儿童读物中,大搞18禁,有些画面堪比地摊杂志的小黄书。
刀哥从一个资深插画师那了解到,专业的童画师,在一些敏感部位都会特别小心,尽量模糊处理,就怕家长投诉,这种情况不是坏就是蠢。
其实早在2014年,就有老师表示人教版小学数学的插画不美观。
2019年,有网友发现,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外国人形象多为正面,而中国人的形象很负面。
可见如今的插图被几亿人痛骂,绝不仅是因为审美倒退。
要知道,过去的教材插画,每一幅都是经过优中选优,且用心制作的。
比如《飞夺泸定桥》的配图,是广东画家雷坦的油画。
据说,为了创作这幅作品,画家们曾用近三个月的时间,重走了红军长征路线,切身去感受红军战士们的艰苦过程,才画出了大气磅礴的卢定桥。
被网友恶搞成“杜甫很忙”爆火的插图,作者是我国水墨画的大宗师蒋兆和。
有些大师们为了还原古人的相貌,会结合古文描述再以现代科学家为原型。
比如课本中的祖冲之,就是按照大科学家竺可桢为模型绘制而成。
还有刘徽、张衡、张仲景、僧一行、孙思邈、郭守敬,都有那个时期科学家的影子。
反观如今的插画来源,人教版插画的吴勇工作室,被法院证明连基本资质都不存在。
难怪童话大王郑渊洁怒批:没有底线。
与此同时,因为童书市场的火热,截至2019年,全国561家出版社中有540家以上在出版童书,占比96%以上。
刀哥了解到,因为童书浅显易懂且篇幅较短,非专业出版机构也能很快入行,很多出版社甚至不会找专门的童书插画师,美院没毕业的实习生就能行。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的童书和教材插画,倒退的何止审美。
最该严格的童书,偏偏没了创作底线
近两年,国家对成年人看的动漫、影视作品、小说、游戏的审查细致到了毛孔。
动漫中出现彩色头发被举报下架,《虹猫蓝兔七侠传》等国漫因为血腥被下架。
刘畊宏的腋毛和胸肌会被警告不雅,歌词中的一支烟要被改为一只眼。
游戏人物的血液颜色都成了绿色,还有动画片中无孔不入的马赛克。
儿童文学作家北猫专为小学生创作的《米小圈上学记》,因为书中含有“给同学起外号”、“希望同学当不上班长”等内容就被家长举报下架。
为了在各方面避免孩子的身心被污染,社会建起了铜墙铁壁。
但专门为儿童准备的教科书、儿童绘本,却屡屡出现各种十八禁的内容,失去了创作底线。
某神话故事收录的文章公然讲述剃头师傅,如何串通媒婆对少女实施侵犯。
《扁鹊看病》竟让少女委身于一名老翁以示感谢,插画色情挑逗。
不少儿童图书柜台,摆放着如《尸画》《向日鬼呻吟》《教主,你就从了吧》等书籍,封面与插图充斥着骷髅、鬼脸、凶手甚至强奸等画面。
只要出版社稍加审查,这些令人大跌眼镜的桥段也不会被堂而皇之地出版。
不管是编辑不负责,还是出版社的尸位素餐,这些“毒书”对孩子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央视总台旗下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曾经播出的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中,记录了新疆当地教育部使用毒教材长达13年的故事。
教材中有大量血腥、暴力、分裂的内容,比如其中虚构了7个维吾尔族英雄姑娘,为所谓的“保卫家园”,被汉族士兵逼到山崖,跳崖而死的故事。
这种内容的教材,足足印了2500万本。
当地学生就在这种思想中,被教育了13年之久。
这次的“插画”事件虽然没有纪录片中那么严重,但也足以敲响警钟。
如今童书市场成为顶流,就连曾经热门的财经类书籍都败下阵来。
但很多出版社却沉浸在争夺市场份额、赚快钱的快感中,而忽视了对内容的把控。
有业内人士感慨,童书出版几乎无门槛,“拿来主义”最省事。
有些童书,只需要编编传统故事、配上拼音,就成了少儿“新读物”,其中的内容更是良莠不齐。
像前段时间曝光的《孝经》中,被鲁迅先生在1926年就批评过的《郭巨埋儿》依然在其中。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书中,描写自杀的场景,赫然在列。
每当有大生意的地方,就有阴暗处,除了监管,创作者和出版方也要守住底线。
结语:
近年来,童书市场风光表象下亦不断滋生各种乱象。
除了“毒插画”的出现、盗版丛生、伪书猖獗、内容低劣等问题也存在已久。
除了利益支撑下,各个环节的不作为和放任,目前我国没有针对童书出版的分级和管控的法律法规,行业内也容易出现审核机制漏洞。
需求的旺盛,监管的缺位,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童书市场的混乱。
他们就像一颗颗不定时炸弹,潜伏在千百万孩子中间,更潜伏在那些包庇“毒插画”的企业中间。
只有让犯罪成本大于利益成本
才能把“毒插画 ”们清零
还孩子们一片净土!
电影工厂.《儿童插画争议的背后,才是细思极恐……》
中经新纬.《教材插图「丑化」背后,人教社的生意版图》
底线思维.《人教版教材配图出问题,是钱没给够吗?》
政事堂2019.《如何解决“毒教材”》
@The End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点个在看 不错过刀哥辣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