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通史》究竟讲了什么?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400万年人类史和考古学伟大成就
作者:朝乾 / 编辑:同同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不断吸引人们的眼球: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映射了古蜀文明的华彩;海昏侯墓中的简牍、黄金见证了西汉宫廷的阴谋与血腥;南海一号上的陶瓷亲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从新闻报道到火爆的文博综艺节目,从锈迹斑斑的国宝文物到软萌可爱的文创产品,这些都使考古学从“冷板凳”走向了公众视野。
如今的考古学专业程度相当高,想要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需要经过长期的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而普通爱好者只能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或是学术期刊上的考古报告窥见一斑。今天我局推荐一部《考古通史》,可以让读者近距离观察考古现场。
这部书以时间线为纲,以全球的考古遗址为目,并通过遗迹与文物观照人类的进化史与文明史。所以,这部书与其说这是一部考古史,倒不如说是一部以考古学为视角的人类史。书的最后一部分相当于考古学概论,介绍了一些考古的理论与方法。全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精美珍贵的图片、较高的专业水准引领读者进入神秘的考古世界。
《考古通史》
原价299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36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那么,考古对于普通文博爱好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于现代社会又有何意义呢?
购买了《考古通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凭借订单截图,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与局长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问题、海外旅行等话题展开友好而热烈的交流。局长还将不定期分享相关书籍,并发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伙伴,可将购买《考古通史》的订单截图,通过公众号的菜单栏留言发送给我们,运营小姐姐将向你发送入群二维码。【由于群成员名额有限,之前已加入读者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入群。】
进群方式见下图 ▼
刷新历史认知
在考古出现以前,一些有纪实传统的文明依靠专门的人员记录历史。在中国古代,这类人被称作“史”,“史”的职位是代代世袭的,司马迁就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而古代的史官又类似于神职人员,负担起沟通天人的重任。所以如果史官所记失实,是要遭天谴的,因此中国自古就有如实记录历史的传统。但即便如此,中国的上古历史仍有大量被建构的成分。比如儒家为了让统治者接受自己的理念,将尧、舜、禹树立为完美无瑕的帝王典范,要求后世君主学习。
然而,西晋时期出土的竹简文献却彻底颠覆了这些上古圣王的光辉形象。史书中大公无私的“禅让”之举,竟然黑幕重重。据这些竹简记载,尧帝是被舜帝幽禁至死的,而舜帝又不明不白地死在南巡途中……
而那些没有纪实传统的文明,历史则完全是一笔糊涂账。还有的民族甚至依靠口耳相传的歌谣传承历史。这些民族的历史,必然含有大量神话、传说的成分,甚至存在大段的空白。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就十分依赖于考古。比如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就很缺乏纪实传统,传世文献很不可靠。今天的印度史学家想要讲清楚中古印度史,不得不依据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
传统史学一度认为,印度文明最早发祥于恒河流域,也就是兴起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以婆罗门教经典《吠陀》为代表的“吠陀文明”。然而,哈拉帕遗址的考古发掘,将这一看法击得粉碎。位于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遗址,其考古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3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经产生了十分成熟的文明。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在印度河两岸的城邦中,城市生活高度发达,城中的大多数住宅都建有浴室,地面铺有烧制的瓷砖,有的还带有厕所。如此高水平的城市生活,必须依靠大型的供水设施。在多拉维拉城的两侧,至少建有16座大型储水库。这些大型基础设施,体现了印度河流域文明成熟的社会组织能力和发达的工程技术。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然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于未知的原因,印度河流域文明走向了衰败。后来,一支自称雅利安人(高贵的人)的游牧民族,从伊朗高原经开伯尔山口来到南亚,并征服了原先的土著居民,又经历了长时间的文明倒退与重建,这才有了后来的吠陀文明。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安阳殷墟考古很大程度上刷新了人们对商朝的认知,尽管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记录的商王世系并非子虚乌有,但考古成果还是惊掉了世人的下巴。在史书中,商汤是泽被禽兽的仁慈之君,但是他建立的王朝却十分残暴、好战,而且并非商朝末年的个别现象,而是一贯如此,即便武丁在位的鼎盛时代也是如此。
在殷墟贵族大墓中,发现了大量殉葬坑,大量奴隶、战俘被砍头后草草掩埋在殉葬坑中,有的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商朝人除了用活人殉葬,祭祀、建屋也大量屠杀活人,这些牺牲者甚至来自不同的种族,由此可知商朝征伐范围之广。然而,妇好墓的发掘又揭示了商朝的另一面——妇女地位较高。武定的妻子妇好不但可以主持祭祀,而且能领兵打仗。同时,殷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工艺之精湛又令人叹为观止。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假如没有考古,即便史书所记十分靠谱,后人也不可能了解这么多鲜活的细节。而且离开了考古发掘,也难以印证史书的真伪。王国维、陈寅恪等史学家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主张“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已经成为现代史学的重要考证方法。
《考古通史》
原价299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36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解答历史疑案
由于史官局限于时代与个人,就算他们不是刻意伪造历史,他们的作品中也会有大量语焉不详、讳莫如深的地方;再加上文献保存、传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残缺与讹误,便会产生大量的历史谜案。而要解答这些疑案,最好的方式就是考古发掘。
比如,《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春秋的孙武,还是战国的孙膑?学术界曾经长期搞不清楚,因为并没有一部《孙膑兵法》留存下来。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和《齐孙子》是两部不同的兵书,吴孙子应该是指辅佐吴王阖闾的孙武,而齐孙子是指辅佐齐威王的孙膑。但是史书记载的真伪,也无从考证。
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发掘,才解开了这一谜题。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其篇目与传世的《孙子》十三篇相同。另外还发现了《孙膑兵法》,内容包含了与齐威王的问对。这部失传了1700多年的兵法重现于世,从而解开了《孙子兵法》的作者之迷。
另外一些考古发掘,虽然没能让历史谜案彻底定谳,却提供了一些证据。比如公元前12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历史,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只能靠《荷马史诗》这类叙事诗来填补空白。《史诗》主要讲述了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伊的故事,甚至奥林匹斯诸神也全程参与。《荷马史诗》是否存在真实历史成分,一直以来难以判断。
19世纪末期,德国人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小亚细亚的希沙立克土丘展开考古发掘,并声称找到了特洛伊古城的遗址。根据施里曼的考古成果,《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至少应该有历史原型。但是遗址中缺乏文字资料和有力的证据支撑这一观点。希沙立克土丘到底是不是特洛伊,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考古发掘固然可以解答历史谜题,但是出于对文物与遗迹的保护,今天的考古学家不会贸然打开保存完好的古代墓葬。比如海昏侯墓的发掘,也是因为发现了盗洞才开始的。幸运的是,由于海昏侯墓的特殊布局,盗洞并未到达墓主人棺椁所在的墓室,所以陪葬品基本保存完好。因此,这些谜题只能留待将来,或许有了更先进的保护技术,才有望得到解答。
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的真迹一直没有被发现,今天博物馆中的《兰亭序》,实际上是唐代冯承素、褚遂良等人的摹本。传闻唐太宗曾嘱咐儿子李治将《兰亭序》给他陪葬,但后来唐太宗的昭陵被盗,也并没有发现《兰亭序》。所以有人猜测,《兰亭序》实际上是被李治葬入了自己的乾陵。而乾陵又是一座保存完好的陵墓,所以《兰亭序》真迹之谜只能留存下去。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同样的,秦朝由于历史短暂,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谜团。比如秦始皇出巡时死在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史记》记载,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杀死公子扶苏,拥立胡亥为帝,史称“沙丘之变”。可是近来有一些出土文献认为,秦始皇可能原本就属意胡亥,并不存在政变之说。但这些出土文献的真实性存疑,并不构成“实锤”。要揭开沙丘之变的谜底,如秦始皇的死因、立储问题,最好的方式无疑是发掘秦始皇陵,但这同样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陵墓,贸然发掘必然导致无法估计的损失。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一些考古发掘也会带来新的谜题,比如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黄金和钱币,海昏侯刘贺作为西汉的废帝,为何会拥有这么多遗产?要解答这一谜题,还需要使用二重证据法,结合“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才能给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考古通史》
原价299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36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填补历史空白
正如前文所说,许多文明的历史存在断档和空白,这就十分依赖考古发掘。比如关于古蜀文明,传世文献所记甚少,只有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李白《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就是《华阳国志》中记载的古蜀帝王的名字。
三星堆遗址的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以及象牙制品,揭开了这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明的面纱。三星堆的考古成果证明,在商朝称雄中原的同时,成都平原上存在一个文明程度不亚于商朝的古国。同时也证明了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而在文字出现之前的远古史,则完全依靠考古来重建,尤其是“人猿相揖别”过程中的人类进化史。随着全球陆续出土古人类的化石,人类是如何迁徙、演化并逐渐分布到全球的,就成为人类进化史最重要的课题。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多地起源说”认为,现代人类有多个起源。古人类通过适应世界各地不同的环境,再加上与其他区域人类的基因交流,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样子。许多中国学者支持这种学说。而“单地起源说”则相反,认为非洲的智人是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智人走出非洲后,不断迁徙,最终分布于全球。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一学说目前获得的有力证据较多,本书作者也持这一观点。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随着公众对考古关注的递增,考古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必然越来越紧密。考古发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像秦始皇陵兵马俑这样的考古遗迹,如今已经成为去陕西旅游必须打卡的热门景点。然而本书也表达了某种担忧:“不幸的是,考古遗址越出名,面临的威胁就越大。”目前像敦煌莫高窟这样的景区,已经严格限制参观人数。
(图:《考古通史》,滑动查看)▼
考古工作大部分时间是枯燥无聊的,可能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最终却所获寥寥。但是本书讲述却十分有趣,浓缩了大量考古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具备基本的考古常识,能够让你在参观博物馆和考古遗迹时,不再“外行看热闹”。而这部装帧考究、印刷精美、内容专业的《考古通史》,无疑是了解考古学登堂入室的阶梯。本书原价299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单,只需136元。
《考古通史》
原价299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36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发货说明
1.河北廊坊发货,默认中通快递,工作日48h内完成发货,节假日顺延;
2.关于售后:请保证图书塑封完整,拆封后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出现质量问题,请直接到公众号后台联系退换;
3.需要查询物流的读者,可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店铺,右下角“我的订单”里进行查询;
4.出版方直发,正品保证;
5.需要发票的读者,下单时请在买家留言中备注抬头、税号、电子邮箱(如需开明细,请单独注明)。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3523studio
更多好书推荐
▼
《考古中国》
原价16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9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楼兰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原价16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58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