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润」学
全文2800字,阅读时间8分钟
01. 发声热闹
02. 尝试关心
03. 关心则乱
04. 理出线头
05. 「润」学偏差
01. 发声热闹
至于Pony的朋友圈截屏发言,其实有不小概率是假的,别人借Pony的口在讲话。我不在大佬朋友圈里面,不敢打包票,只是说我会存疑。
有人总结,Pony朋友圈和满叔都是为自己利益发声。而Pony朋友圈被火热转发则代表着大家对经济的关注和发声。
02. 尝试关心
这么多人关心经济,其实我也关心。只是我踌躇的是从何入手,从各种网上建议来看,稍微总结了一些具体的可选项,为了说明问题,请原谅有点过粗糙。
LPR调降幅度应该是50bp而不是15bp?
南京「取消二手房限购」政策,不仅不应该叫停,还应该推向全国。
各地政府平台融资应该加快力度,城卫水环的储备项目应该大干快上。
沿海制造业重镇应该拿出有效措施力保产业链不被转移走,尤其是要防范转去越南。
今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应该妥善安排。
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应该早日恢复常态,不要影响经济复苏。
第1-3点可能真不一定,房地产融资和地方平台型债务,是过去几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下被要求规范甚至严格限制的。作为保经济的政策工具,大家对其长期后遗症是有清晰认知的。
第4点大概率是好的,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动用不少非市场的行政手段。且工作可以强行留在了沿海,但招不满工造成的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已经在造成问题,不然也不会有越南这样的挑战,另外去越南投资的很多华商也会付出代价。
第5点大概率也不错,但被要求「妥善安置」的政府和企业就要付出代价。高校院系结构上过多热门专业的设置,与现状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平衡不匹配急需调整,不能掩盖。而这个代价是学生和家庭正在承受的。
第6点争议挺大,就不展开了。各种做法都有代价,长期短期很复杂。
03. 关心则乱
关心了半天,越想理清楚关心经济这事,就越迷糊。这关心经济的背后实质是:任何政策都有代价和损益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这些转移的主体根据政策的波及范围,分别可以是社会阶层,生产部门,地区省域,年龄分档,还包括更抽象神奇的如:现在的你和未来的你。
当然,大部分关心经济的小作文,也没有那么直白的讲政府部门应该怎么怎么样。还是在说自己这个主体群体的实际观感和实际困难。包括那个网传的Pony的朋友圈。
当下具体的困难,比如疫情期间的食品保供,这我觉得一点问题没有,毕竟具体的主体,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很多当下都是在承受这样急需被帮助解决的困难。
有些发声是担心政策持续或改变带来的超额代价转移后的可能损害和困难。而这种对未来或然困难的关心与发声,我认为需要有一定克制和审慎。
审慎的原因很简单,就来自对政策代价和损益转移的客观理解。那你说,那也不能莫名就代价转移到我身上来啊,我肯定要发声的。其实代价转移到谁身上都是不好受的。但总量困难就是这么大,不管是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之前遗留困难的延续,社会经济不平衡结构的恶化,还是外部的政经环境巨大不确定性,与超出预料的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这些事客观如此,了了分明地摆在面前。真要细细关心起来,那就真有太多会让你头大的事了。
另一个原因也很明确,正是因为这些事太复杂,所以需要由有站位的主体来收集信息,统筹推进。客观讲,个体的信息本就是缺失的,视角也是很难做到全面公允。于是,一旦要尝试越过自身局限,到应然领域的发声,我觉得是需要克制的。关于实然和应然的区分,我之前也说的很多了。
04. 理出线头
现实中总量困难的客观存在,世界格局的未来越来越不确定,充满变数和挑战,这共同构成了我们接下来生活的外部环境底色。不管是我在前文中讲到的是否悲观,还是对底层确定性的理解, 都在从不同侧面回应这一问题。
今天具体到了关心经济这个问题。我自己有如下观点可以分享。
经济发展需要一定速度,徐高老师的自行车比喻非常贴切,在发展中动态解决矛盾问题。 经济发展需要维系均衡,负面外部性效应不能一直让同一类主体承担。 经济发展需要保护底层创造性,市场经济精神和人民群众的勤劳进取是最大的支柱。
你可能会说,你这样把话都说圆了,没有立场,没有态度。我当然是有态度的。就如同凯恩斯所讲「从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这就是种务实的态度。
所以,当下一定要保经济,保发展。
05. 「润」学偏差
最近半年,关心经济之外的个体选择又出现了更多的声音,简称润学。具体言论我就不展开讲了。
其实「Fight or Flee」这种直接反应是植根于人类基因底层的生理反应。既然关心则乱,我越来越不爽,能不能干脆一走了之?这种来自基因底层的反应有一重要误区来源。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卡尼曼(Kahneman & Tversky 1974),明确指出并命名为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就是说做这种快思考直觉(heuristic)比较时,关注的重点是我大脑里面立即可以获得的信息,感受和影像。
在之前长期所习惯的和平发展外部世界格局正处于切换态,总量困难和矛盾快速增加之际,在中国自己亲身经历,亲身所感,网上看具体的发声,有太多事例让自己不爽。某些外国的印象却一直维持着模糊而正面。你脑中直觉去对比的材料就是这么不平衡。个人认为这是「润学」在最近半年热度升温的最主要原因。
一旦可以跳开易得性偏差的认知迷雾,我们可以好奇地问一句:全球环境都如此动荡不确定,你能润到哪里去?润去之后,所有地方都面临总量困难时,你如何是有信心,所选国或地区的政治环境和政策导向,就不会优先牺牲新来者或外来民族主体的核心利益?
我自己是没有这个信心的。你说信心来自民主法治?你可以问问2月底俄乌开战后,在欧美银行存钱的俄罗斯富人。他们之前也是信的。
情绪最后还是需要化为行动,不能压抑在心里,那样会有害健康。如果你发现Flee不是好的选项后,要行动起来只剩Fight。但是这里又有个误区,同样来自基因底层所谓原始脑区,「Fight or Flee」的模式源自应对天敌的进化压力,于是在原始脑层面,Fight的选项天然会被局限在「Fight Against」上。
Fight其实有「Fight Against」和「Fight With」两种模式。后者是人类开始社会化生活后,才进化出来的大脑认知模式和能力,位于被称为Cerebral Cortex的大脑皮层,尤其是Frontal Lobe前脑区。而这个脑区还主导逻辑、理性、语言能力。所以,它也管写小作文和发声。
编辑按 :「品哥小作文」接下来会继续分享,什么样的行动能有助于缓解外部高度不确定性下,包括焦虑等在内的负面情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