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焦虑者的几个特征,你有吗?

焦虑者的几个特征,你有吗?

公众号新闻


写在前面

最近几年,教育改革,经济下行,很多不确定因素的产生,让我们很多人都感觉到焦虑的加重。但是我们依然要学着去了解焦虑,改善焦虑的状态。童行书院出品的这本新书《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是希望能够改善很多家长的焦虑感。


这是是一本领读心理学著作的书,这本书中会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就每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通过对专业书籍深入浅出的拆解和介绍,帮助大家将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都看得更清晰一些,从而驱散令人恐惧担忧的生活的迷雾,让我们的育儿生活平静从容,如在山谷中看到清澈的蓝天与溪流。


本次新书推广,所有下单买书的读者都可以免费获得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体验营的机会;所有下单够买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正价课的用户,都可以获得郝景芳老师的签名赠书。


直接购买新书普通版本

(购课赠书是景芳老师签名版本,

购书即送“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

5天体验营)

下单后72小时内发货


以下正文选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前言。




 周三

观点 📚

全文共4608字,阅读时间12分钟


🌿🎨🌏


你对生活中多少问题感到焦虑?


很多人都讲过带娃的焦虑,而我这本书叫《不焦虑父母俱乐部》。


首先需要问一句:什么是焦虑呢?


我听过一个最好的说法——恐惧是对已知的危险感受到的一种情绪,而焦虑是对未知的危险感受到的一种情绪。


或者可以说,焦虑是对那些根本没发生的事情,感受到的恐惧。


那为什么我们会对根本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或者说还没有到来的危险感觉到恐惧呢?这里面就有很多种可能性,以及很多心理机制了。


焦虑的人各有各的焦虑。我在这里不能穷尽所有情况,只用一个假想咨询室和几个生活中假想的人物、常见的小事例,来描述一下焦虑者的普遍特征。


第一,焦虑者充满想象力。


我们假想一对父母,张先生和张太太,对孩子的前途充满忧虑,经常会想象到孩子的未来。比如,他们看到孩子现在非常粗心,就想象孩子将来因为粗心,最重要的高考失败;或是将来在工作里面,因为粗心把一件事情搞砸了,结果被领导怪罪,丢了工作。


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现在不认真,将来一定成绩不好,在班里受到排挤,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他会自信心崩溃,未来就一事无成。


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直接就会想象其中最大的风险,想象他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一事无成,因为担忧而吼孩子。这就是焦虑。



第二,焦虑者很容易注意到负面情况。


我们假想一位妈妈,劳拉,来找心理师提问的时候,说她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心理师问她:“你是从哪些地方观察到这些缺点的?”


她就描述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件,说:“虽然周围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又聪明又礼貌的孩子,但我还是觉得他抗挫折能力太差了,这让我忧心忡忡。”


令人奇怪的是,劳拉也能说得出自己家孩子又聪明又可爱,各种地方都能够拎得清大局,但还是忍不住关注孩子小的弱点。她能够在老师给自己的反馈中,在很长的一段话里面,敏锐地把那一个缺点揪出来,然后觉得“哎呀,我家孩子肯定特别不受老师待见”,于是担忧迅速袭上心头。


第三,焦虑者容易陷入记忆无法释怀。


我们假想一位妈妈,李女士,经常回忆自己小时候或者孩子小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有一点失误,她忍不住会想,会不会就是这件事将要导致无法挽回的负面结果呢?她对于自己之前没有做到的地方觉得特别过不去,于是不断地想要去找补。


比如:“哎呀,孩子三岁前我没有做好英语启蒙,这会不会让孩子一辈子英语都落后于别人呢?我真是太内疚了,现在还来得及,每天都必须让孩子读英语!”


当孩子不太愿意配合李女士去读英语的时候,她会非常非常执拗,强迫他每天必须得按照她的计划去走,孩子一不遵守,她就情绪崩溃。其实她也知道更平和的心态可能效果更好,但她还是容易崩溃。实际上,她填补的是她内心中的那个愧疚的小坑,填补的是在孩子三岁前感觉自己没有做到位的那个坑。因为内疚,所以执拗。





第四,焦虑者总是难以满足爱的需求。


焦虑者经常会希望他人爱自己,但总是觉得心里被爱的这个需求填不满。在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有可能存在这样的填不满的关系,尤其是当孩子长大了需要离开父母的时候。


我们假想一位妈妈,赵阿姨,有一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焦虑:她觉得孩子正常的成长和独立是要抛弃自己,会觉得“孩子长大了,不爱我了,他要否定我,以后都不会再关怀我了”。


这种恐慌、这种对于爱的无限制的需求,使得赵阿姨无意中想要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甚至想要重复那些孩子在儿时对父母非常需要的时光。


于是,哪怕孩子已经三十来岁,她都还在充满焦虑地干预孩子的生活。所谓“没有麻烦,制造麻烦也要硬上”——孩子上大学,觉得“我必须得辅导你大学的学习”,所以要去干预;孩子找女朋友,觉得他肯定不懂如何去找,一定会被骗,所以要去干预;孩子工作,会觉得“这个工作不好,你看你这么不会搞人际关系......”,所以要去干预。


究其根本,是父母本身没有做好孩子和自己分离的准备。在孩子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和父母分离以后,父母没有一个很踏实、很舒服、很安全的状态来进行自己接下来的生活,而是心里一直踏实不焦虑,有了被抛弃感,所以就不断去干预孩子的生活。


第五,焦虑的齿轮容易启动。


我们假想一位爸爸,王先生,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平时听到别人讲一番道理,一下子平静下来了。但是,遇到其他的一些小事儿就特别容易再次启动,比如说跟其他人一起出去,跟别人一比:“哎呀,自己家孩子怎么差这么多?”于是立刻开始焦虑了。


王先生目睹了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比如说在某某学校有一个什么类型的孩子,一下子会想到“坏了,那我的教育方法会不会也让我的孩子这样呢”;或者,在听到别人的议论,别人说“哎,有一人怎样怎样......”,就会想到:“这是不是在含沙射影地讲我呀?”这种焦虑的齿轮如果在生活中随时都会启动,那么一个人是很难在生活里面整体保持一种放松状态的。焦虑的齿轮一旦启动了,也是不太容易停下来的。




第六,焦虑者常常追求完美。


我们假想这样一位年轻妈妈,小蓝,她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在一家处于上升期的大公司,时不时加班;她有一个小孩,刚刚两岁半。


她很犹豫到底要在工作上投入多少,她很希望成为事业家庭两不误的那种“光鲜妈妈”,但是多次陷入沮丧:回家太晚孩子已经睡了,家里人指责,跟家里人吵架,她自己也内疚得要命;但其实在工作上,她已经比其他同事减少了工作量,成就不如人家,这样就很难成为她渴望成为的舞台中央的人。


她读了很多育儿文章,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新时代母亲,独立睿智,方法科学。但她不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妈妈。她在工作的时候内疚于没有好好陪伴孩子,难以专心工作;而陪伴的时候又内疚于没有好好工作,以至于充满焦虑,难以好好陪伴。


小蓝心里更深层的疑虑是:“我可否成为理想自我?”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焦虑的来源。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焦虑。如果我们说“别焦虑了”,焦虑者会有什么反应呢?


张先生和张太太说:“我们也不想焦虑,只是孩子的未来让人担忧啊。”


劳拉会说:“我也不想焦虑,只是孩子的缺点我不能视而不见啊。”


李女士会说:“我也不想焦虑,只是之前那件事我真的担心有影响。”


赵阿姨会说:“我也不想焦虑,可是我家孩子他就是不够独立啊。”


王先生会说:“我也不想焦虑,但别人都这么卷,不焦虑不行啊。”


小蓝会说:“我也不想焦虑,但人怎么能放弃对理想自我的追求呢?”


每个焦虑者,都有不得不焦虑的理由,但经常性的焦虑作为一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对生活和自我的精神状态都会造成很大磨损。




焦虑,有积极的一面,例如让人保持警醒和拼搏精神,但焦虑也常常给生活造成困扰,让人精神紧张、容易崩溃,在不必要的时候有太多内耗。


焦虑的反面就是放心:自己挺好的,自己的生活挺好的,自己的孩子也挺好的。在自己平时没有太关注的那些角落,其实事情都好好地在运行,不会因为自己少了一点点关注,这个世界就崩塌了。焦虑是对生活的不安全感,焦虑的反面是对生活的安全感。


为了缓解焦虑,我们能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有三个基本信念:


第一,因为理解,所以不焦虑。


焦虑是对未知危险的恐惧,感觉生活里迷雾重重,不得不担忧。因此,最好的化解焦虑的方式,并不是简单说一句“不要焦虑了”,而是看懂“未知”,让迷雾消散。有很多未知来源于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心不理解,对孩子的内心和成长规律不理解,一旦理解,就会发现,很多自己担忧的事情都是很正常的事,不需要太担心。


事实上,孩子的很多问题和毛病,都像是皮肤磕破了、擦伤了留下的痂,是可以修复自愈的。孩子自身的成长力量会修复很多痂,理解了这一点,就不容易为小事挂怀。


第二,你可以接纳自己,相信孩子。


很多人的焦虑,源于心里还有恐慌,不能接受拿掉“理想自我”之后的生活状态。这时候我们才发现,最让人焦虑的,往往是接受现实。


这时候,一个人需要和自己说“没关系”。不是“没关系,你永远是最优秀的”,而是“成不了理想自我,也没关系”。当一个人全然接受了现实的自己,那就相当于给一切事情一个安全的底线:就像现在这样,没关系。从此之后,无所畏惧。


然后,你会发现做什么事都是轻盈的,你仍然可以去努力、去尝试、去追求,但你不再恐慌了,也不再较劲。一个人接纳了自己,也就容易接纳真实的孩子,不再试图改造孩子,而是相信孩子是好的,未来也能靠自己活得很好。而这会成为自我实现的信念。




第三,60分妈妈,就是好妈妈。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不需要做100分的完美妈妈,做一个GoodEnoughMother就好了。”这个GoodEnough,可以翻译成“差不多好妈妈”,也就是说,不需要追求面面俱到,达到60分,就是足够的好妈妈。


为什么这样?原因是,一个“理想好妈妈”太容易迷恋于自我的完美,从而让孩子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孩子的成长必然伴随着独立,而“理想好妈妈”是一个为孩子做好了所有事的妈妈,会让孩子一辈子得不到独立。


更为重要的是,“理想好妈妈”会下意识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成绩单。于是,心里越是有“理想好妈妈=理想好孩子”公式,越是不允许孩子失败。这样的人生想象往往导向偏执。只有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看作是独立的,并接纳不完美的现实,才能给孩子松绑,也给自己松绑。


放下焦虑,就是让人学会看懂过去,活在当下,接纳自我,相信未来。


这是是一本领读心理学著作的书。我们会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就每个问题为大家介绍一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通过对专业书籍深入浅出的拆解和介绍,希望大家将自己的心和孩子的心都看得更清晰一些,从而驱散令人恐惧担忧的生活的迷雾,让我们的育儿生活平静从容,如在山谷中看到清澈的蓝天与溪流。


我们希望能让大家成为面对和应对所有问题的成熟的人。只有这样成熟的人才能把焦虑的压力升华为自己生活中的积极力量。


感谢童行书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教研顾问、心理咨询师税晓霖,感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李志花、黄镜、谷晓燕帮我进行稿件梳理,感谢编辑团队的专业意见和大力支持,愿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总能一起前行。



本次新书推广,所有下单买书的读者都可以免费获得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体验营的机会;所有下单够买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正价课的用户,都可以获得郝景芳老师的签名赠书。


直接购买新书普通版本

(购课赠书是景芳老师签名版本,

购书即送“不焦虑父母俱乐部”课程

5天体验营

下单后72小时内发货






互动话题

育儿过程中你会容易焦虑吗?你有寻找过什么方法来缓解这种焦虑吗?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想法!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郝景芳:高控制对孩子有什么负面影响

郝景芳:家长管孩子,管什么,不管什么?

景芳答疑(1):道理都懂,孩子上了学还是忍不住要吼,怎么办?”

景芳答疑(2):孩子不愿意说学校的事情,如何沟通?

郝景芳:是你们,治好了我的焦虑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低欲望人群的几个特征,你中了几个?走资派邓小平是中国最大卖国贼荐号丨“心术不正”的人,身上有这四个特征,趁早和他绝交!我为什么反对习近平这 8 种心电图特征,提示患者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初识加州[速查]这8种加拿大纸币你有吗?价值高达$15万元!爹妈有这几个特征,孩子多半是「学霸命」心理强大的人,有7个特征心眼坏的人,多半有这3种特征,一看一个准单位里有这三个特征的,当心背后捅你刀子职场上,能让领导器重的员工,往往有这3种特征,希望你也有中年女人的8个生活特征,中5个以上,证明你过得很好快找找!这8种加拿大纸币你有吗?价值高达$15万元!高夫男女老犹狂抗风防水还暖和,胃以下全是腿!这条秋冬超火的裤子,你有吗?成大事的人,有这两个特征!忘恩负义的人,往往有3种明显的特征,遇到了请一定远离!从小红书的内容生态特征,解读创作者和品牌的增长机会20年没工作,却每年赚2亿全家宠爱,女人有这个特征,注定一辈子好命发财了!这张「1美元钞票」价值150,000美元!快看钱包,你有吗?中年夫妻的8个生活特征,中5个以上,证明你过得很好【大蒜高产的要点】蒜头怎么才能长得大?女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情商,而是睡商,你有吗?手上有佛眼的人不简单!你有吗?心眼坏的人,多半有这四种特征,一看一个准!过来人告诉你,陪你到老的男人,一般身上都有这两个特征婚姻中,不成熟的男人都有这几个特征!会让女人远离幸福!一个人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的几个特征成大事的人,有这两个特征“免疫力强”的人一般有6个特征,若能达到3个,恭喜你!“工作脑”的50个特征,我中了50个广中平祐:​数学学问的四个特征新冠最新后遗症曝光!健忘、反应慢、注意力差...这些症状你有吗?那些能帮你改变命运的公司,有这5个特征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